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产品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海产品防粘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海产品的冷却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保鲜环节,冷却的前后工序足以影响海产品的质量,由于海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水分及粘性物质,传统的做法是通过自然晾干、晒干后,再进一步冷却运输。然而,这种工序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自然晾干过程的不稳定因素容易导致海产品产生质变,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海产品防粘冷却装置,以满足海产品在不粘连的情况下进行冷却处理,保证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海产品防粘冷却装置,主要包括进料口、输送网带冷却箱、出料口,所述输送网带贯穿冷却箱与出料口连接,所述进料口与输送网带之间设有热风管道,且热风管道倾斜设置,于进料口与热风管道连接处上方设有排湿管,热风管道下方末端设有至少一个热风进口,冷却箱上方连接第一热交换器。
上述方案中,热风进口位于热风管道侧壁,且沿热风管道向上吹送热风。
进一步的,热风进口连接第二热交换器。
进一步的,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处分别对应设有风量调节口。
更进一步的,冷却箱位于输送网带的下方设有循环管道与第一热交换器的风量调节口连接。
上述方案中,热风管道与输送网带连接处设有挡风帘。
优选的,两风量调节口处分别对应设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海产品在热风管道中自动滚落并受热烘干,加速水分蒸发,湿气上升并排出,烘干均匀;
2.冷却箱温度循环补充,循环管道可降低冷气散溢,节能减排;
3.烘干及冷却速度快、效率高,保证产品出货周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海产品防粘冷却装置,主要包括进料口1、输送网带2冷却箱3、出料口8,所述输送网带2贯穿冷却箱3与出料口8连接,所述进料口1与输送网带2之间设有热风管道4,且热风管道4倾斜设置,优选15-30°夹角,以保证海产品匀速滚落,且在滚落及烘干的过程中,粘连的海产品分散开。
另外,于进料口1与热风管道4连接处上方设有排湿管5,热风管道4下方末端设有至少一个热风进口41,热风进口41位于热风管道4侧壁,当然,热风进口41也可以设于热风管道4两侧壁,且沿热风管道4设置多个,以便沿热风管道4向上吹送热风,将滚落的海产品进行均匀烘干除湿,且湿气通过排湿管5向外排出。其中,冷却箱3上方连接第一热交换器31生成冷风,热风进口41连接第二热交换器42生成热风。
第一热交换器31与第二热交换器42处分别对应设有风量调节口61、62,两风量调节口61、62处分别对应设有过滤器611、621,保证进入热风管道4及冷却箱3中的气体是卫生、干净的,避免空气中粉尘接触并污染海产品。
热风管道4与输送网带2连接处设有挡风帘7,以防止冷却箱3中的热气散溢,但挡风帘7并不阻碍输送网带2运输海产品。
以节能减排为目的,冷却箱3位于输送网带2的下方设有循环管道32与第一热交换器31的风量调节口连接,冷却下降后经循环管道引导,在第一热交换器31的风量调节口的抽风工作中,将冷气重新送入冷却箱3上方,该结构一方面可降低第一热交换器31的耗能,另一方面可减少冷气的散溢,提高能源的使用率。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