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4386发布日期:2018-07-17 20:4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品,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环糊精衍生物作为主要原料的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



背景技术:

环糊精是直链淀粉在芽孢杆菌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生成的一系列环状低聚糖的总称。通常含有6~12个d-吡喃葡萄糖单元。其中研究得较多并且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是含有6、7、8个葡萄糖单元的分子,分别称为alpha-、beta-和gama-环糊精。

由于环糊精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溶解特性,能够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目前还没有以环糊精衍生物为原料制成的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工艺简单,不含防腐剂,存放时间长,以环糊精衍生物作为主要原料的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配料如下:环糊精衍生物:15-25克、何首乌粉:10-20克、紫苜蓿粉:5-10克、牛樟芝粉:3-5克,姜粉:3-5克、大蒜粉:1-2克、夏枯草粉:3-5克,清香或者麻辣辅料:6-32克。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配料如下:环糊精衍生物:15-25克、何首乌粉:10-20克、紫苜蓿粉:5-10克、牛樟芝粉:3-5克,姜粉:3-5克、大蒜粉:1-2克、夏枯草粉:3-5克,甘草粉1-2克,香叶粉3-5克,香菇粉3-5克,椰子粉3-5克,构成清香型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配料如下:环糊精衍生物:15-25克、何首乌粉:10-20克、紫苜蓿粉:5-10克、牛樟芝粉:3-5克,姜粉:3-5克、大蒜粉:1-2克、夏枯草粉:3-5克,辣椒粉3-5克,胡椒粉3-5克,花椒粉3-5克,八角粉3-5克,构成麻辣型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调味品,其生产工艺是:①量取30ml二甲亚砜于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环糊精5克,搅拌1小时,使环糊精充分溶解,再加入0.6克硫酸钠,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滴入10ml15%醋酸,升温至60℃,氮气保护下搅拌5小时,然后停止搅拌,冷却至室温,反应产物用适量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挥发掉乙酸乙酯得环糊精衍生物;②将环糊精衍生物和市售的其他辅料分别用小型高速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网,将筛下的配料称重后在搅拌机内混合搅拌15分钟,混合均匀,即制成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

本发明的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原料丰富,用本发明作为烹饪驴肉专用调料,具有增鲜提味,促进食欲的功用,且绿色环保,不含任何防腐剂,无任何副作用,存放时间长,可达12个月以上。经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测试,磨碎细度(30孔∕cm2筛上的残留物)≤1.2%;含水量≤10%;总灰分≤8%;酸不溶灰分≤3.5%;总菌数≤0.8×104/克;大肠杆菌≤43mpn/100克,均符合国家调味品指标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量取30ml二甲亚砜于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环糊精5克,搅拌1小时,使环糊精充分溶解,再加入0.6克硫酸钠,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滴入10ml15%醋酸,升温至60℃,氮气保护下搅拌5小时,然后停止搅拌,冷却至室温,反应产物用适量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挥发掉乙酸乙酯得环糊精衍生物;

清香型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配料:

环糊精衍生物:20克、何首乌粉:10克、紫苜蓿粉:8克、牛樟芝粉:5克,姜粉:4克、大蒜粉:2克、夏枯草粉:4克,甘草粉2克,香叶粉4克,香菇粉4克,椰子粉4克。

将环糊精衍生物和市售的其他辅料分别用小型高速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网,将筛下的配料称重后在搅拌机内混合搅拌15分钟,混合均匀,即制成本发明所述清香型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

麻辣型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配料:环糊精衍生物:25克、何首乌粉:15克、紫苜蓿粉:8克、牛樟芝粉:4克,姜粉:5克、大蒜粉:2克、夏枯草粉:5克,辣椒粉5克,胡椒粉5克,花椒粉5克,八角粉5克。

将环糊精衍生物和市售的其他辅料分别用小型高速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网,将筛下的配料称重后在搅拌机内混合搅拌15分钟,混合均匀,即制成本发明所述麻辣型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名称是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涉及一种调味品,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烹饪驴肉时调味用的环糊精衍生物烹饪驴肉专用调味品。它主要是解决已知的环糊精衍生物食用价值高,但是目前吃不到以环糊精衍生物为调味品烹饪驴肉的问题。本发明的配料如下:环糊精衍生物:15‑25克、何首乌粉:10‑20克、紫苜蓿粉:5‑10克、牛樟芝粉:3‑5克,姜粉:3‑5克、大蒜粉:1‑2克、夏枯草粉:3‑5克,清香或者麻辣辅料:6‑32克,构成不同味型的调味品。本发明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原材料丰富;本发明具有增鲜味,促食欲,健身体作用,存放时间长达12个月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菊;阎华;吴进菊;王海燕;于博;柯燕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文理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5.25
技术公布日:2018.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