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头食品预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3026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罐头食品预煮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罐头食品预煮装置。



背景技术:

罐头是一种包装食物的方法,可以是罐装饮料,包括罐头汽水、咖啡、果汁、冻奶茶、啤酒等。也可以是罐装食品,包括午餐肉,包装材料为马口铁。开罐部分沿用开罐器,或有仿易拉罐科技。用的包装物料是铝合金,如今开罐方式多数是易拉罐式,便于使用。

水果罐头在加工时需要对食材进行预煮,通常将水果食材放在沸水中热烫2-3分钟,食材表面发生变色即可,传统的加工方式都是人工下料取料,这种方式非常缓慢,非常容易让食材过多热烫,而且热蒸汽以及热水容易烫伤工作人员,整体非常不安全,在一定时间的热烫之后需要更换热水,这个过程又需要一端时间进行加热,整体存在加工间隙,整体效率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罐头食品预煮装置,包括上端开口式预煮水槽,其中预煮水槽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预煮水槽的底面四角焊接固定有支腿,支腿的底部焊接在底座上;所述预煮水槽的内底部上安装有多个电热管,利用电热管的加热效果实现对罐头食品原材料的预煮;预煮水槽内设有呈环形的支撑圈,且所述支撑圈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中心孔,利用中心孔可以避免造成对流不畅的情况出现;支撑圈位于电热管的上方位置,且支撑圈水平设置,支撑圈的外边沿与预煮水槽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且支撑圈的底面四角均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电动缸,且电动缸的伸缩杆竖直朝上设置,伸缩杆的固定部从预煮水槽底面上的通孔穿入至预煮水槽内,且伸缩杆的固定部与预煮水槽之间通过注胶的形式密封;所述伸缩杆的活动部位于预煮水槽的内侧,且伸缩杆的活动部的顶端通过法兰以及螺丝固定连接支撑圈的底面,此时在四个电动缸的共同作用下,带动支撑圈上下升降,此时放置在支撑圈上的网箱相应的可以实现上下升降,此时网箱连通网箱内的食材便可很快的从预煮水槽内被推出,这样避免了食材被过度蒸煮,同时相对于传统人工上下料来说,这种机械升降避免了人员操作造成过大抖动而损伤食材;预煮水槽的侧壁底部位置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处安装有排水管,通过排水管将多次使用的水排出;所述预煮水槽的侧壁上方位置开设有进水口,且进出口的外侧端位置螺纹连接有送水管,送水管的另一端接在电热水箱的出水口上,送水管上还安装有水泵,当预煮水槽内的水排空后,通过水泵将电热水箱内的热水直接送入预煮水槽内,配合电热管加热可以很快的将预煮水槽内的水加热至沸腾,这样便缩短了换水所带来的时间损耗,整体加热效率更好;所述预煮水槽的上端开口处采用螺丝固定有呈环形的吸气圈,其中吸气圈的内部设有呈环形走向的气道,吸气圈的内表面上均匀的开设有与气道相连通的吸气孔,吸气圈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气道相连通的排气孔,且排气孔对接连接有吸风管,吸风管的另一端接在引风机的抽气口上,引风机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由于在预煮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此时人员在取料下料的过程中会被热蒸汽烫伤,而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热蒸汽会被抽离,此时人员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食料发生的色泽变化,同时也可以避免被烫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动缸采用螺丝固定在电动缸安装座上,电动缸安装座采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管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煮水槽的侧壁上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辅液罐,辅液罐的出液口通过抽液管连接预煮水槽侧壁上的辅液添加口,且抽液管上安装有微型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煮水槽的底面上螺丝固定有开关板,且开关板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电热管、水泵以及引风机的电源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四个电动缸的共同作用下,带动支撑圈上下升降,此时放置在支撑圈上的网箱相应的可以实现上下升降,此时网箱连通网箱内的食材便可很快的从预煮水槽内被推出,这样避免了食材被过度蒸煮,同时相对于传统人工上下料来说,这种机械升降避免了人员操作造成过大抖动而损伤食材,当预煮水槽内的水排空后,通过水泵将电热水箱内的热水直接送入预煮水槽内,配合电热管加热可以很快的将预煮水槽内的水加热至沸腾,这样便缩短了换水所带来的时间损耗,整体加热效率更好,由于在预煮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此时人员在取料下料的过程中会被热蒸汽烫伤,而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热蒸汽会被抽离,此时人员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食料发生的色泽变化,同时也可以避免被烫伤。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煮水槽、2-排水管、3-排水管阀、4-电热管、5-电动缸、6-电动缸安装座、7-支腿、8-开关板、9-电源开关、10-伸缩杆、11-支撑圈、12-水泵、13-送水管、14-底座、15-引风机、16-吸风管、17-排气管、18-电热水箱、19-中心孔、20-吸气孔、21-吸气圈、22-辅液罐、23-微型泵、24-抽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罐头食品预煮装置,包括上端开口式预煮水槽1,其中预煮水槽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预煮水槽1的底面四角焊接固定有支腿7,支腿7的底部焊接在底座14上;所述预煮水槽1的内底部上安装有多个电热管4,利用电热管4的加热效果实现对罐头食品原材料的预煮;预煮水槽1内设有呈环形的支撑圈11,且所述支撑圈1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中心孔19,利用中心孔19可以避免造成对流不畅的情况出现;支撑圈11位于电热管4的上方位置,且支撑圈11水平设置,支撑圈11的外边沿与预煮水槽1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且支撑圈11的底面四角均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电动缸5,且电动缸5的伸缩杆10竖直朝上设置,伸缩杆10的固定部从预煮水槽1底面上的通孔穿入至预煮水槽1内,且伸缩杆10的固定部与预煮水槽1之间通过注胶的形式密封;所述伸缩杆10的活动部位于预煮水槽1的内侧,且伸缩杆10的活动部的顶端通过法兰以及螺丝固定连接支撑圈11的底面,此时在四个电动缸5的共同作用下,带动支撑圈11上下升降,此时放置在支撑圈11上的网箱相应的可以实现上下升降,此时网箱连通网箱内的食材便可很快的从预煮水槽1内被推出,这样避免了食材被过度蒸煮,同时相对于传统人工上下料来说,这种机械升降避免了人员操作造成过大抖动而损伤食材;预煮水槽1的侧壁底部位置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处安装有排水管2,通过排水管2将多次使用的水排出;所述预煮水槽1的侧壁上方位置开设有进水口,且进出口的外侧端位置螺纹连接有送水管13,送水管13的另一端接在电热水箱18的出水口上,送水管13上还安装有水泵12,当预煮水槽1内的水排空后,通过水泵12将电热水箱18内的热水直接送入预煮水槽1内,配合电热管4加热可以很快的将预煮水槽1内的水加热至沸腾,这样便缩短了换水所带来的时间损耗,整体加热效率更好;所述预煮水槽1的上端开口处采用螺丝固定有呈环形的吸气圈21,其中吸气圈21的内部设有呈环形走向的气道,吸气圈21的内表面上均匀的开设有与气道相连通的吸气孔20,吸气圈2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气道相连通的排气孔,且排气孔对接连接有吸风管16,吸风管16的另一端接在引风机15的抽气口上,引风机15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17,由于在预煮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此时人员在取料下料的过程中会被热蒸汽烫伤,而在引风机15的作用下,热蒸汽会被抽离,此时人员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食料发生的色泽变化,同时也可以避免被烫伤。

所述电动缸5采用螺丝固定在电动缸安装座6上,电动缸安装座6采用螺丝固定在底座14上。

所述排水管2上安装有排水管阀3。

所述预煮水槽1的侧壁上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辅液罐22,辅液罐22的出液口通过抽液管24连接预煮水槽1侧壁上的辅液添加口,且抽液管24上安装有微型泵23。

所述预煮水槽1的底面上螺丝固定有开关板8,且开关板8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电热管4、水泵12以及引风机15的电源开关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四个电动缸5的共同作用下,带动支撑圈11上下升降,此时放置在支撑圈11上的网箱相应的可以实现上下升降,此时网箱连通网箱内的食材便可很快的从预煮水槽1内被推出,这样避免了食材被过度蒸煮,同时相对于传统人工上下料来说,这种机械升降避免了人员操作造成过大抖动而损伤食材,当预煮水槽1内的水排空后,通过水泵12将电热水箱18内的热水直接送入预煮水槽1内,配合电热管4加热可以很快的将预煮水槽1内的水加热至沸腾,这样便缩短了换水所带来的时间损耗,整体加热效率更好,由于在预煮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此时人员在取料下料的过程中会被热蒸汽烫伤,而在引风机15的作用下,热蒸汽会被抽离,此时人员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食料发生的色泽变化,同时也可以避免被烫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