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强抑制MMPs活力的白茶提取物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1774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强抑制mmps活力的白茶提取物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白茶是传统六大茶类之一,其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披满白毫,呈现白色,故称“白茶”。白茶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地,是福建特有的茶类之一。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zn2+依赖性内肽酶,目前已发现26种,广泛分布于植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在细胞外基质(ecm)降解过程中几乎能降解ecm的所有成分。mmps根据作用底物及结构的不同分为五大类:胶原酶、明胶酶、基质溶解素、膜型mmp、其他类型mmp。在目前的皮肤老化研究中发现,mmps可降解真皮中的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是光老化和自由基老化之外,引起皮肤衰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茶叶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mmps活性的能力,其中白茶提取物的抑制能力要强于绿茶提取物,此效果据推测是白茶因加工环节较少而保留了更多的具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结果。但这些物质中,白茶的儿茶素含量要明显低于绿茶,其儿茶素含量通常为30mg/g左右,而绿茶的儿茶素含量可达到100mg/g以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研究人员基于不同遗传背景的群体(自然群体和杂交分离群体),综合运用混合分离转录组测序(bsr-seq)、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在茶树中鉴定出了一个影响儿茶素合成的重要功能基因——类黄酮3’,5’-羫化酶(f3’5’h)基因。研究发现,在f3’5’h基因位点有10个功能snp与儿茶素指数ci(即二羟基儿茶素/三羟基儿茶素)、儿茶素组分含量及儿茶素总量等性状显著相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专利的目的,是利用紫外线对基因的诱导作用,在白茶的制作过程中提升其儿茶素的含量,并借助生物技术提高茶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效率,得到具有强抑制mmps活力的白茶提取物。

具体方法:

1.采摘

在一定的气温条件下,采摘鲜嫩叶,留柄要短,并轻采轻放,置于竹制容器盛装和贮运。由于最终是制取提取物,故对鲜叶的大小、均匀度、破损没有严格要求;

2.紫外照射并风干萎凋

将采摘后的叶片均匀散放在底部不带孔而四周带孔的竹制圆柱形贮藏容器中,圆柱形的径高比为10~20∶1。贮藏容器中,叶片不宜重叠,容器的顶部安置紫外灯,贮藏容器外安置风扇。萎凋过程中,开启风扇,叶片上方的风速控制在1~5m/min,温度控制在20~30℃,相对湿度控制在65~80%。萎凋开始时,开启紫外灯,提供300~600nm的紫外线照射,以开10min关10min的频率持续照射1~2h。至六七成干时,叶片不贴筛、芽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绿转为深绿或灰绿、芽尖与嫩梗翘尾、叶缘略带垂卷、叶面有波纹状、嗅之无青气时,即可进行并筛,在筛中堆厚2~4cm;至七成干时,继续并筛,在筛中堆厚4~7cm;至八成干时再并筛,在筛中堆厚5~10cm;放在萎凋架上继续萎凋10小时,达到九成干时,下筛烘干。

3.烘干并酶解细胞结构

在九成干的茶叶中并入1~5%的杜仲叶,使用热风烘干机烘干,混合杜仲叶可提供独特的香气。先使用80~90℃烘干10min,再摊开放置,待温度冷却到室温时,向叶中均匀喷洒提前配置的纤维素酶液,其中纤维素酶量为叶重的1~2%,水为叶重的2~4%,然后使用40~50℃复烘4~5h。干燥完成后,白茶中的儿茶素含量可达到80~120mg/g。

4.破碎

使用碾碎机械,将烘干后的茶叶碾碎成20~40目。

5.浸提

借助纤维素酶及机械粉碎对细胞结构的破坏,可实现低温浸提。使用叶重10~15倍的水量,在真空环境下,常温循环浸提2~5h。浸提完成后经离心得到浸提液。

6.浓缩

使用截留分子量在100~500dal的纳滤膜对浸提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固形物的含量达到15~25%截止。

7.干燥

在纳滤膜的浓缩液添加占固形物1~1.5%的维生素c,混合均匀后使用冷冻干燥得到最终的具有强抑制mmps活力的白茶提取物,其中儿茶素的含量可达到180~260mg/g。

具体实施方式

案例1:

1).采摘

在一定的气温条件下,采摘鲜嫩叶,留柄要短,并轻采轻放,置于竹制容器盛装和贮运。由于最终是制取提取物,故对鲜叶的大小、均匀度、破损没有严格要求;

2).紫外照射并风干萎凋

取采摘后的叶片5kg,均匀散放在底部不带孔而四周带孔的竹制圆柱形贮藏容器中,圆柱形的径高比为10∶1。贮藏容器中,叶片不宜重叠。容器的顶部安置紫外灯,贮藏容器外安置风扇。萎凋过程中,开启风扇,叶片上方的风速控制在1.5m/min,温度控制在20℃,相对湿度控制在80%。萎凋开始时,开启紫外灯,提供380nm的紫外线照射,以开10min关10min的频率持续照射1h。至六七成干时,叶片不贴筛、芽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绿转为深绿或灰绿、芽尖与嫩梗翘尾、叶缘略带垂卷、叶面有波纹状、嗅之无青气时,即可进行并筛,在筛中堆厚2~4cm;至七成干时,继续并筛,在筛中堆厚4~7cm;至八成干时再并筛,在筛中堆厚5~10cm;放在萎凋架上继续萎凋10小时,达到九成干时,下筛烘干。

3).烘干并酶解细胞结构

在九成干的茶叶中并入1%的杜仲叶,使用热风烘干机烘干,混合杜仲叶可提供独特的香气。先使用90℃烘干10min,再摊开放置,待温度冷却到室温时,向叶中均匀喷洒提前配置的纤维素酶液,其中纤维素酶量为叶重的1%,水为叶重的2%,然后使用45℃复烘5h。干燥完成后,白茶中的儿茶素含量可达到83.3mg/g。

4).破碎

使用碾碎机械,将烘干后的茶叶碾碎成20目。

5).浸提

借助纤维素酶及机械粉碎对细胞结构的破坏,可实现低温浸提。使用叶重10倍的水量,在真空环境下,常温循环浸提3h。浸提完成后经离心得到浸提液。

6).浓缩

使用截留分子量在180dal的纳滤膜对浸提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固形物的含量达到17%截止。

7).干燥

在纳滤膜的浓缩液添加占固形物1%的维生素c,混合均匀后使用冷冻干燥得到最终的具有强抑制mmps活力的白茶提取物。其中儿茶素的含量可达到194mg/g。

案例2:

1).采摘

在一定的气温条件下,采摘鲜嫩叶,留柄要短,并轻采轻放,置于竹制容器盛装和贮运。由于最终是制取提取物,故对鲜叶的大小、均匀度、破损没有严格要求;

2).紫外照射并风干萎凋

取采摘后的叶片10kg,均匀散放在底部不带孔而四周带孔的竹制圆柱形贮藏容器中,圆柱形的径高比为18∶1。贮藏容器中,叶片不宜重叠。容器的顶部安置紫外灯,贮藏容器外安置风扇。萎凋过程中,开启风扇,叶片上方的风速控制在3.5m/min,温度控制在25℃,相对湿度控制在65%。萎凋开始时,开启紫外灯,提供380nm的紫外线照射,以开10min关10min的频率持续照射1.5h。至六七成干时,叶片不贴筛、芽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绿转为深绿或灰绿、芽尖与嫩梗翘尾、叶缘略带垂卷、叶面有波纹状、嗅之无青气时,即可进行并筛,在筛中堆厚2~4cm;至七成干时,继续并筛,在筛中堆厚4~7cm;至八成干时再并筛,在筛中堆厚5~10cm;放在萎凋架上继续萎凋10小时,达到九成干时,下筛烘干。

3).烘干并酶解细胞结构

在九成干的茶叶中并入1.5%的杜仲叶,使用热风烘干机烘干,混合杜仲叶可提供独特的香气。先使用80℃烘干10min,再摊开放置,待温度冷却到室温时,向叶中均匀喷洒提前配置的纤维素酶液,其中纤维素酶量为叶重的2%,水为叶重的4%,然后使用40℃复烘4h。干燥完成后,白茶中的儿茶素含量可达到117.4mg/g。

4).破碎

使用碾碎机械,将烘干后的茶叶碾碎成40目。

5).浸提

借助纤维素酶及机械粉碎对细胞结构的破坏,可实现低温浸提。使用叶重15倍的水量,在真空环境下,常温循环浸提5h。浸提完成后经离心得到浸提液。

6).浓缩

使用截留分子量在300dal的纳滤膜对浸提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固形物的含量达到20%截止。

7).干燥

在纳滤膜的浓缩液添加占固形物1.5%的维生素c,混合均匀后使用冷冻干燥得到最终的具有强抑制mmps活力的白茶提取物。其中儿茶素的含量可达到251mg/g。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