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剥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6051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笋剥壳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竹笋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笋剥壳设备。



背景技术:

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的食品。在食用之前,要将竹笋外边的壳去掉,现在的剥壳方式大都采用人工手工剥壳,即人工用削笋刀一层一层的剥去外壳;采用手工剥壳的优点在于不会损坏笋尖,因为笋尖比较嫩,味道相较于竹笋其他部位而言味道更加鲜美,而且笋尖完整的竹笋售价更高;但同时手工剥壳不仅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这种采取人海战术的剥壳方式在劳动力日益紧缺,劳动成本直线上升的大环境中,对规模化的食品加工企业提出了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竹笋剥壳速度同时又能保护笋尖不受损坏的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竹笋剥壳设备,包括传送带、支撑板、刀座和抵紧块,所述支撑板和抵紧块相对固定于传送带两侧,刀座靠近支撑板一侧且与支撑板通过压簧连接;刀座侧壁上固定有半球形的破壳刀,破壳刀的刀刃处形成圆孔;刀座侧壁上固定有两个一号气缸,两个一号气缸输出轴与刀座侧壁垂直;每个一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有二号气缸,二号气缸输出轴与一号气缸输出轴位于同一竖直面且垂直于一号气缸输出轴;二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有三号气缸,三号气缸输出轴垂直于二号气缸输出轴与一号气缸输出轴所在的竖直面;三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固定有支撑块,支撑块上固定有两根位于同一竖直面且相互平行的绞壳杆,绞壳杆自由端设置呈尖部。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首先操作人员于传送带进料端将竹笋的笋尖一端伸入破壳刀的刀刃所形成圆孔内;在用力使竹笋继续移动的过程中,当竹笋壳与破壳刀的刀刃接触后,压簧压缩,刀座逐渐靠近支撑板;破壳刀的刀刃与竹笋壳抵紧并割断竹笋壳;然后停止用力,压簧伸长,竹笋远离笋尖一端与抵紧块接触并抵紧竹笋。然后启动三号气缸,三号气缸输出轴伸长,带动电机移动,从而带动绞壳杆移动;当每一个支撑块上的其中一根绞壳杆自由端与竹笋壳接触后在三号气缸的作用下刺穿竹笋壳,竹笋壳位于两根绞壳杆之间,然后关闭三号气缸。再启动一号气缸、二号气缸和电机,一号气缸输出轴向远离竹笋尖一端伸长,二号气缸输出轴逐渐收缩;由于竹笋壳是层层包裹的,所以电机转动的过程中每个支撑块上的两根绞壳杆将竹笋壳一层接一层的绞到绞壳杆上;当一号气缸输出轴伸长至竹笋较大端时,竹笋剥壳完成。当竹笋移动至传送带出料端时,人工将竹笋取下并将笋尖少量的竹笋壳剥落。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支撑板、压簧、刀座、破壳刀和抵紧块的配合使用,可对竹笋进行固定的同时完成笋尖竹笋壳的割断操作,为后续剥壳做好准备;同时通过与一号气缸、二号气缸、三号气缸和绞壳杆配合使用,可对竹笋除笋尖部分进行迅速、彻底剥壳;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与手工剥壳结合,既加快了竹笋剥壳效率,又保证了竹笋的笋尖不被损坏,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进一步的,刀座侧壁开有供笋尖通过的通孔,通孔与圆孔位于同一水平面。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避免笋尖通过圆孔与刀座侧壁接触后折断,设置通孔可以保证给笋尖预留更多空间,保证竹笋的完整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上的两根绞壳杆相对侧设有齿块。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绞壳杆上设置齿块可实现顺利剥壳,防止剥壳过程中竹笋壳从绞壳杆上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刀座下端设有石墨层。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可降低刀座与传送带的摩擦力,移动刀座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抵紧块呈“t”形。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抵紧块凸出部分可嵌入竹笋的中空部分,与竹笋的竹节向抵,固定效果更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既加快了竹笋剥壳效率,又保证了竹笋的笋尖不被损坏,从而提高了规模化食品加工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竹笋剥壳设备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竹笋剥壳设备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竹笋剥壳设备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送带1、支撑板2、刀座3、“t”形抵紧块4、压簧5、通孔6、破壳刀7、圆孔8、竹笋9、一号气缸10、二号气缸11、三号气缸12、电机13、支撑块14、绞壳杆15、齿块16。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竹笋剥壳设备,包括传送带1、支撑板2、刀座3和“t”形抵紧块4。支撑板2和抵紧块相对固定于传送带1左右两侧,刀座3位于传送带1左侧且与支撑板2通过压簧5固定连接;刀座3下端与传送带1接触,而且刀座3下端设有石墨层。刀座3侧壁上开有供笋尖通过的通孔6,通孔6周围的刀座3右侧壁上固定有半球形的破壳刀7,破壳刀7的刀刃处形成圆孔8,圆孔8与通孔6位于同一水平面;竹笋9尖端固定于破壳刀7的刀刃处,竹笋9右端被“t”形抵紧块4抵紧。刀座3右侧壁上固定有两个一号气缸10,两个一号气缸10一上一下位于刀座3右侧壁的左侧。两个一号气缸10输出轴均向右,即与刀座3右侧壁垂直。两个一号气缸10输出轴右端分别固定有一个二号气缸11,二号气缸11输出轴垂直于一号气缸10输出轴,而且二号气缸11输出轴与一号气缸10输出轴位于同一竖直面。二号气缸11输出轴自由端固定有三号气缸12,三号气缸12输出轴垂直于二号气缸11输出轴与一号气缸10输出轴所组成的竖直面。三号气缸12输出轴自由端固定有电机13,电机13输出轴固定有支撑块14,支撑块14上固定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绞壳杆15,而且两根绞壳杆15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其中每一个支撑块14上的两根绞壳杆15相对侧固定有齿块16,绞壳杆15自由端呈锋利状。

进行竹笋9剥壳时,首先操作人员于传送带1进料端将竹笋9的笋尖一端伸入破壳刀7的刀刃所形成圆孔8内;在用力使竹笋9继续移动的过程中,当竹笋壳与破壳刀7的刀刃接触后,压簧5压缩,刀座3逐渐靠近支撑板2;破壳刀7的刀刃与竹笋壳抵紧并割断竹笋壳。然后停止用力,压簧5伸长,竹笋9右端与t”形抵紧块4接触并抵紧竹笋9。然后启动三号气缸12,三号气缸12输出轴伸长,带动电机13移动,从而带动绞壳杆15移动;当每一个支撑块14上的其中一根绞壳杆15自由端与竹笋壳接触后,绞壳杆15自由端在三号气缸12的作用下刺穿竹笋壳,竹笋壳位于两根绞壳杆15之间,然后关闭三号气缸12。再启动一号气缸10、二号气缸11和电机13,一号气缸10输出轴伸长,二号气缸11输出轴逐渐收缩;由于竹笋壳是层层包裹的,所以电机13转动的过程中每个支撑块14上的两根绞壳杆15将竹笋壳一层接一层的绞到绞壳杆15上;当一号气缸10输出轴伸长至竹笋9右端时,竹笋9剥壳完成,竹笋壳掉落至传送带1上后从传送带1出料端进行收集。当竹笋9移动至传送带1出料端时,人工将竹笋9取下并将笋尖少量的竹笋壳剥落即可,即加快了竹笋9剥壳速度,又有效防止了笋尖受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