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茶机的炒锅自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956发布日期:2019-02-12 21:10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茶机的炒锅自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扁茶机的炒锅自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茶叶的炒制加工过程中特别是绿茶中的条形茶(扁形茶或针形茶)必须经过杀青、理条、炒制成型、辉锅干燥等多道关键的工序,为了保证茶叶的长条形或扁形外形特征,这类茶叶的加工通常离不开滚压式炒制机,其中扁形茶炒制机中炒手上的压板与炒锅之间的间距调节是影响炒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这种间距调节大多是采用炒锅升降来实现,而炒锅升降一般是通过手动杆操作实现。但手动方式驱动炒锅升降,存在操作麻烦、升降精度不高的问题。公告日为2017年7月21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6341824U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炒茶机的炒锅升降机构,炒锅的横截面呈U形,炒锅的一侧U形边与机架铰接,炒锅的另一侧U形边上竖向设有齿条,机架靠近齿条的一侧设有升降轴,升降轴上固定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升降轴的一端固定有与升降轴垂直的拨杆,机架上设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曲轴,曲轴的端部与拨杆抵接。但上述炒锅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装置在炒锅的一端转动升降轴,由于升降轴较长,而推动炒锅升降的两根齿条分别设于炒锅的两端,两根齿条之间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升降轴转动对炒锅两侧齿条的推动作用并不一致,受升降轴扭转变形及制造公差的影响,实际上升降轴转动推动齿条上升时,远离升降驱动装置一侧的齿条其上升高度要小于靠近升降驱动装置一侧的齿条,因此相应的炒锅会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这样导致炒锅内的炒手一边松一边紧,从而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炒锅升降机构存在操作麻烦、升降精度不高、生产成本高及现有技术的炒锅升降机构其炒锅升降不平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升降精度高、生产成本低且产品质量好的扁茶机的炒锅自动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扁茶机的炒锅自动升降装置,所述扁茶机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炒锅,炒锅内设有炒手,所述炒锅的横截面呈圆弧形,炒锅两侧的侧边上均固定有横轴,其中一侧横轴的两端与机架铰接,另一侧横轴的两端分别与竖向设置的齿条铰接,靠近齿条一侧的机架下部设有与横轴平行的拨动轴,拨动轴两端分别固定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拨动轴的中央设有与拨动轴垂直的拨杆,拨杆的一端与拨动轴固定,另一端悬空,机架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曲轴的一端,曲轴的另一端与拨杆的悬空端抵接;驱动电机转动时,曲轴转动拨动拨杆,拨杆转动通过拨动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及炒锅的一侧竖向移动,所述炒锅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连接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的扁茶机炒锅的横截面呈圆弧形,炒锅的一侧边通过横轴与机架铰接,另一侧边通过横轴与竖向设置的可升降齿条铰接,使得炒锅的该侧边可以上下升降;靠近齿条一侧的机架下部设有与横轴平行的拨动轴,拨动轴的中央设有与拨动轴垂直的拨杆,所述拨杆由驱动电机驱动。驱动电机转动时,曲轴转动拨动拨杆,拨杆转动通过拨动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及炒锅的一侧竖向移动,从而改变炒手与炒锅之间的间距,达到调节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来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精确控制炒锅的升降量,解决现有技术的炒锅升降机构存在操作麻烦、升降精度不高的问题,也解决了人操作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拨杆设置在拨动轴的中央,即炒锅两侧的齿条相对于拨杆在结构上完全对称,因此拨杆带动拨动轴转动时对炒锅两侧齿条的推动作用完全一致,即拨动轴转动推动齿条上升时,两侧齿条的上升高度一致,不会受到拨动轴扭转变形及制造公差的影响,相应的炒锅不会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这样炒锅锅底与炒手之间的间距一致,避免出现一边松一边紧情形,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作为优选,机架的一侧设有主电机,主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主轴传动连接,炒手包括一块压板,所述压板通过弹性杆固定在主轴上,弹性杆上设有压板压力调节机构。压板压力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压板的松紧程度,以适应不同阶段或不同规格的茶叶炒制。

作为优选,机架上设有导槽,齿条可滑动地设置在导槽内。

作为优选,齿轮为扇形齿轮,扇形齿轮的扇形两边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50度至180度。由于炒锅升降的幅度很小,采用扇形齿轮就可以满足升降要求,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减轻重量。

作为优选,驱动电机与曲轴之间设有减速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用于降低曲轴转动速度,提高控制精度,同时可以降低电机的功率。

作为优选,曲轴呈L形,曲轴的一端固定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曲轴的另一端与拨杆的悬空端抵接。

作为优选,曲轴与拨杆的抵接端套设有滚轮,曲轴通过滚轮与拨杆抵接。滚轮用于减少曲轴与拨杆之间的摩擦力。

作为优选,齿条的上方的机架上设有顶杆,顶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 复位弹簧的上端与顶杆上端的凸缘抵接, 复位弹簧的下端与齿条上端抵接。虽然在正常情况下,抬升后的炒锅利用自身重量也能实现下降复位,但设置顶杆与复位弹簧可以确保炒锅的复位位置迅速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炒锅升降机构存在操作麻烦、升降精度不高及现有技术的炒锅升降机构其炒锅升降不平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扁茶机的炒锅自动升降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炒锅不会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扁茶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另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炒锅的一种局部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炒锅自动升降装置的一种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炒锅,3.炒手,4.横轴,5.齿条,6.拨动轴,7.齿轮,8.拨杆,9.驱动电机,10.曲轴,11.主电机,12.主轴,13.压板,14.弹性杆,15.减速器,16.链条,17.滚轮,18.顶杆,19.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扁茶机的炒锅自动升降装置,所述扁茶机包括机架1及设于机架上的炒锅2,炒锅内设有炒手3,炒手包括一块压板13,所述压板通过弹性杆14固定在主轴12上,弹性杆上设有压板压力调节机构;机架的一侧设有主电机11,主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主轴传动连接。所述炒锅的横截面呈圆弧形,炒锅两侧的侧边上均固定有横轴4,其中一侧横轴的两端与机架铰接,另一侧横轴的两端分别与竖向设置的齿条5铰接,机架上设有导槽,齿条可滑动地设置在导槽内,齿条的上方的机架上设有顶杆18,顶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9, 复位弹簧的上端与顶杆上端的凸缘抵接, 复位弹簧的下端与齿条上端抵接。靠近齿条一侧的机架下部设有与横轴平行的拨动轴6,拨动轴两端分别固定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7,齿轮为扇形齿轮,扇形齿轮的扇形两边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度。拨动轴的中央设有与拨动轴垂直的拨杆8,拨杆的一端与拨动轴固定,另一端悬空,机架上设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链条16与减速器15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曲轴10,曲轴呈L形,曲轴的一端固定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曲轴的另一端与拨杆的悬空端抵接,曲轴与拨杆的抵接端套设有滚轮17,曲轴通过滚轮与拨杆抵接。驱动电机转动时,曲轴转动拨动拨杆,拨杆转动通过拨动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及炒锅的一侧竖向移动,所述炒锅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连接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驱动电机转动通过减速器带动L形的曲轴转动,曲轴通过滚轮拨动使拨杆转动,与拨杆固定的拨动轴则与拨杆同步转动,拨动轴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使齿条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炒锅的抬升或下降,从而使炒锅与炒手压板的距离得以改变。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来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精确控制炒锅的抬升量,解决现有技术的炒锅升降机构存在操作麻烦、升降精度不高及现有技术的炒锅升降机构其炒锅升降不平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数据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例,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因此这些本实用新型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