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6183发布日期:2018-11-14 01:1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的基本加工工艺是:采摘鲜叶、萎凋、揉念、发酵、干燥成品,红茶揉捻发酵后就可以焙干成红茶。揉捻是工夫红茶塑造优美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茶叶揉捻指的是将萎凋叶或杀青叶在一定压力下进行旋转运动,破坏茶叶细胞组织,使茶汁溢出,同时使茶叶卷紧呈条索状的过程。现有的茶叶揉捻机,多采用桶盘结构,仅能一桶一桶的进行揉捻,生产效率低。

如公开号为cn10762491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主体,主体内侧底端设有可自由转动的转盘,主体上设有横梁,横梁一侧下部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立式滚轮,横梁另一侧下部设有水平滚轮,通过横梁上的立式滚轮、水平滚轮分别对转盘上的茶叶进行揉捻。

上述方案中的揉捻机为间歇工作,只能一盘一盘的揉捻,很难实现揉捻工序的连续化,生产效率低;而且在完成揉捻后,揉捻机不能自动排出茶叶,需人工排出茶叶,排料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揉捻机为间歇工作,难以实现揉捻工序的连续化,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的加工装置,包括分料室、加工室和集料室,集料室上设有排料口;加工室内设有横向的若干隔板,若干隔板将加工室分为若干揉捻室,揉捻室均与集料室连通,揉捻室内均设有揉捻机构,揉捻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加工室内壁上的揉捻电机,揉捻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传动轴;隔板上均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均与集料室连通;隔板上均设有螺旋状的揉捻管,揉捻管顶部倾斜设置,揉捻管的高端为揉捻入口,揉捻管的低端为揉捻出口,揉捻出口位于隔板的中心孔处;传动轴穿过接料盒、中心孔和揉捻管,揉捻管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分料室上端开口,分料室内设有若干分料孔,各分料孔分别与各揉捻室连通,分料室内设有分料机构。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揉捻机构用于将萎凋叶或杀青叶(以下简称茶叶)卷紧呈条索状,同时破坏茶叶细胞组织,使茶汁溢出,完成揉捻工序。揉捻电机转动,揉捻电机带动揉捻管转动,揉捻管转动过程中,茶叶从揉捻入口进入揉捻管内,茶叶受到揉捻管侧壁、揉捻管顶部、隔板的揉搓,使松散的茶叶逐渐揉搓卷紧,逐步缩小茶叶的体积;由于揉捻管顶部倾斜设置,随着茶叶在揉捻管内揉搓,揉捻管施加给茶叶的压力越来越大,使茶叶的细胞破裂挤出茶汁,完成茶叶的揉捻工序。隔板将加工室分为若干揉捻室,使茶叶分层揉捻,使茶叶揉捻得更均匀,提高茶叶的揉捻效果。分料室上端开口便于上一工序中的茶叶输入值分料室内。分料机构将分料室内的茶叶均匀的输送至各揉捻室内。集料室用于收集揉捻后的茶叶,便于茶叶的排出。

采用上述方案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装置为连续揉捻工作,可用于连续化生产线上,实现红茶的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2)进行揉捻工序后,茶叶自动排出至集料室内,无需人工排出茶叶,排料快速、方便。

(3)将茶叶分多层进行揉捻,使茶叶揉捻得更均匀,提高茶叶的揉捻效果。

(4)分料室内设分料机构,分料机构将茶叶均匀的输送至各揉捻室,使各揉捻室内进行揉捻的茶叶数量相等,进一步提高茶叶揉捻后质量的一致性。

进一步,分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分料室内壁上的分料电机,分料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打开或者关闭分料口的分料板,分料板上设有分料槽,分料口处均固定连接有输料管,输料管分别与各揉捻室连通。

由此,分料电机转动带动分料板转动,当分料板上的分料槽与分料室上的一个分料口对齐时,打开此分料口,茶叶通过输料管排出至揉捻室内,随着分料电机的继续转动,分料板依次打开、关闭各分料口,使分料室内的茶叶均匀的排出至揉捻室内。

进一步,集料室内设有解块机构,解块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集料室内壁上的打散电机,打散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曲柄,曲柄远离打散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远离曲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竖向的连接轴,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横向的筛板。

解块机构用于将揉捻后的茶叶打散,便于茶叶后续发酵。曲柄、连杆和连接轴组成曲柄滑块机构。打散电机转动,打散电机带动曲柄转动,曲柄带动连杆转动,连杆转动使连接轴上、下移动,连接轴使筛板上、下移动;筛板向上运动,茶叶受重力向下运动,筛板与茶叶反向运动,从而将筛板上的茶叶打散。

进一步,隔板的中心孔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内均设有内齿,传动轴上设有若干个轴颈,轴颈的外壁均设有外齿,外齿与内齿之间啮合有齿轮,齿轮转动连接在接料盒的内壁上。

外齿、内齿和齿轮组成行星轮。传动轴转动,传动轴上的外齿带动齿轮反向转动,齿轮通过连接板上的内齿带动隔板反向转动,从而使隔板与揉捻管朝相反的方向转动,提高茶叶得揉捻效果。

进一步,隔板上设有凸起纹路。凸起纹路用于加快茶叶卷紧成条的速度。

进一步,加工室的顶部设有若干透气孔,揉捻管的顶部也设有若干透气孔。由此,提高揉捻管内的透气性,减少茶叶成团的情况。

进一步,中心孔的下方设有均固定连接在加工室内壁上的接料盒,接料盒的底部倾斜设置,接料盒上均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集料室连通。

接料盒用于将揉捻室排出的茶叶输送至集料室内,接料盒的底部倾斜设置便于茶叶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揉捻管展开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分料室1、输料管11、分料口12、分料板13、分料槽131、分料电机14、加工室2、传动轴21、轴颈211、揉捻管22、揉捻入口221、揉捻出口222、隔板23、连接板231、中心孔232、接料盒24、揉捻电机25、齿轮26、集料室3、筛板31、连接轴32、连杆33、曲柄34、打散电机35。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一种红茶的加工装置,包括分料室1、加工室2和集料室3。分料室1设于加工室2的上方,分料室1上端开口,分料室1的底部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三个分料口12,分料口12处均焊接有输料管11,分料室1内设有分料机构,分料机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在分料室1内壁上的分料电机14,分料电机14的输出轴竖向设置,结合图2可知,分料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螺栓连接有打开或者关闭分料口12的分料板13,分料板13上设有分料槽131。

加工室2的顶部设有若干透气孔,加工室2内设有三个横向的隔板23,三个隔板23将加工室2分为三个揉捻室,各揉捻室分别与输料管11连通,隔板23上设有凸起纹路,凸起纹路用于加快茶叶卷紧成条的速度;隔板23上均设有中心孔232,中心孔232的下方设有均焊接在加工室2内壁上的接料盒24,接料盒24的底部倾斜设置,便于茶叶的排出,接料盒24上均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集料室3连通。集料室3的下方设有排料口,集料室3内设有解块机构,解块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集料室3顶部的打散电机35,打散电机35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有曲柄34,曲柄34随电机转动,曲柄34远离打散电机35输出轴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33,连杆33远离曲柄34的一端也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32,曲柄34、连杆33和连接轴32组成曲柄滑块机构;连接轴32上焊接有三个横向的筛板31,筛板31均竖向滑动连接在集料室3内。结合图3可知,隔板23上均设有螺旋状的揉捻管22,揉捻管22的顶部也设有若干透气孔,结合图5可知,揉捻管22展开后为顶部倾斜的缩口管,揉捻管22的高端为揉捻入口221,揉捻管22的低端为揉捻出口222,揉捻出口222位于隔板23的中心孔232处。加工室2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揉捻电机25,揉捻电机25的输出轴通过键同轴连接有传动轴21;传动轴21穿过接料盒24、中心孔232和揉捻管22,揉捻管22焊接在传动轴21上,揉捻管22随传动轴21转动。

结合图3和图4可知,隔板23的中心孔232内均焊接有连接板231,连接板231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内均设有内齿,传动轴21上设有三个轴颈211,轴颈211的外壁均设有外齿,外齿与内齿之间啮合有齿轮26,齿轮26上通过键同轴连接有转轴,接料盒24内焊接有支架,转轴焊接在支架上。外齿、内齿和齿轮26组成行星轮。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上一工序的茶叶从分料室1上端的开口处输入至分料室1内。人工启动分料电机14、揉捻电机25和打散电机35,结合图2可知,分料电机14转动带动分料板13转动,当分料板13上的分料槽131与分料室1上的一个分料口12对齐时,打开此分料口12,茶叶通过输料管11排出至揉捻室内,随着分料电机14的继续转动,三个分料口12依次打开、关闭,使分料室1内的茶叶均匀的排出至揉捻室内的隔板23上。茶叶到达揉捻室后,揉捻电机25带动传动轴21转动,传动轴21带动揉捻管22转动,结合图3可知,揉捻管22转动过程中,茶叶从揉捻入口221进入揉捻管22内,茶叶受到揉捻管22侧壁、揉捻管22顶部、隔板23以及凸起纹路的揉搓,使松散的茶叶逐渐揉搓紧,逐步缩小茶叶的体积;由于揉捻管22为缩口管,随着茶叶在揉捻管22内揉搓,揉捻管22施加给茶叶的压力越来越大,使茶叶的细胞破裂挤出茶汁,完成茶叶的揉捻工序。结合图3和图4可知,传动轴21转动,传动轴21上的外齿带动齿轮26反向转动,齿轮26通过连接板231上的内齿带动隔板23反向转动,从而使隔板23与揉捻管22朝相反的方向转动,加速茶叶卷紧成条。

茶叶在揉捻室内进行揉搓时,茶叶被挤出茶汁,使部分茶叶沾附成团,揉捻工序后的茶叶需进行解块工序。具体解块过程为:茶叶随揉捻管22运动,在揉捻管22内揉搓,完成揉捻工序后,茶叶从隔板23的中心孔232排出至接料盒24内,后经接料盒24上的出料口排出至集料室3内的筛板31上。打散电机35转动,打散电机35带动曲柄34转动,曲柄34带动连杆33转动,连杆33转动使连接轴32上、下移动,连接轴32使筛板31上、下移动;筛板31向上运动,茶叶受重力向下运动,筛板31与茶叶反向运动,从而将筛板31上的茶叶打散,打散后的茶叶从筛板31上排出至集料室3的底部,后经排料口排出,进入下一工序。

本方案的红茶加工装置,可实现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揉捻质量均一,揉捻工序后进行解块工序;且本装置可用于连续化生产线上,实现红茶的连续化生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