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芝麻炒制用电炒装置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6692发布日期:2019-03-22 19:0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芝麻炒制用电炒装置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芝麻炒制生产设备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芝麻炒制用电炒装置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炒芝麻生产设备有电的也有燃气的,也有多功能的,设备由不锈钢、钢制造的压滚转而成,全封闭皮带传动,滚筒上设有电加热的带有温控仪,滚筒向顺方向转动正常炒货,逆方向转动出,加热设备配有灶头等,现有技术中,炒制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产生大量气味,影响工作环境,长时间在污染环境内工作,给工人的身体带来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炒制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产生大量气味,影响工作环境,长时间在污染环境内工作,给工人的身体带来不良后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芝麻炒制用电炒装置的除尘装置,包括芝麻炒制装置的除尘装置本体;所述的芝麻炒制装置的除尘装置本体包括吸尘装置和降尘装置,芝麻炒制装置设有外壳,外壳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内设有滚筒,滚筒的一侧设有入料斗和出料斗,下壳体内设有驱动装置、支撑装置,所述的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口,吸尘口连接吸尘管的一端,吸尘管另一端连接吸尘电机和排风口。本实用新型包括吸尘设备和降尘设备相互配合,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效率。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吸尘口设置在外壳上,外壳上设有多个吸尘口,多个吸尘口并排设置在外壳上方,吸尘口上设有挡片。挡片可以打开和闭合,根据不同情况调整使用的吸尘口,节约能源,提高效率。

所述的吸尘口和吸尘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条。提高密封性能。

所述的降尘装置为防尘罩,防尘罩可支持设置在芝麻炒制装置四周,防尘罩通过支撑架撑起,防尘罩为塑料薄膜。防尘罩可以将主要设备单独隔离,防止扬尘影响到其他精度设备。

所述的降尘装置的支撑架为四根,支撑架上设有调节孔。通过设置调节孔,调整降尘装置的高度。

所述的滚筒为圆柱型桶体,滚筒为分层结构,包括内层和保温层。

所述的支撑装置为设置在下壳体内的架体,架体上设有线圈架,线圈架上设有线圈。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利用电路通过磁力线产生无数涡流,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

所述的驱动装置为电机和电磁机芯。

所述的上壳体内设有控制箱。滚筒自动精确温度控制,并且根据不同的食品调节加热温度。

所述的外壳为分层结构,包括外壳保护层、外壳保温层和外壳内层。炒制的滚筒外加了多层的保温材料,因此热能损耗小,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用于食品的炒制、焦化、碳化等加工,在炒制的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热载体,从而保证食品干净无杂质,加热效率高,加热干净整洁,无烟、无火、不怕风吹,由于人体是非导体,因此不会发生烫伤的危险,对使用者来说安全性能极高。本设备具备产品质量稳定,能耗少,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芝麻炒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上壳体;3-下壳体;4-电磁机芯;5-电机;6-线圈架;7-架体;8-滚筒;9-控制箱;10-入料斗;11-出料斗;12-线圈;13-保温层;14-吸尘口;15-挡片;16-防尘罩;17-支撑架;18-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芝麻炒制用电炒装置的除尘装置,包括芝麻炒制装置的除尘装置本体;所述的芝麻炒制装置的除尘装置本体包括吸尘装置和降尘装置,芝麻炒制装置设有外壳1,外壳1上设有多个吸尘口14,多个吸尘口14并排设置在外壳1上方,吸尘口14上设有挡片15。

参见图2可知,吸尘口14和吸尘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条,降尘装置为防尘罩16,防尘罩16可支持设置在芝麻炒制装置四周,防尘罩16通过支撑架17撑起,防尘罩16为塑料薄膜,降尘装置的支撑架17为四根,支撑架17上设有调节孔18。

参见图3、图4可知,外壳1分为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上壳体2内设有滚筒8,滚筒8的一侧设有入料斗10和出料斗11,下壳体3内设有驱动装置、支撑装置,所述的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口14,吸尘口14连接吸尘管的一端,吸尘管另一端连接吸尘电机和排风口,吸尘口14设置在外壳1上,滚筒8为圆柱型桶体,滚筒8为分层结构,包括内层和保温层13,支撑装置为设置在下壳体3内的架体7,架体7上设有线圈架6,线圈架6上设有线圈12,驱动装置为电机5和电磁机芯4,上壳体2内设有控制箱9,外壳1为分层结构,包括外壳保护层、外壳保温层和外壳内层。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