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类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2672发布日期:2019-02-15 19:55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肉类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肉类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肉制品在百姓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肉制品通常是由鸡翅、鸡腿、鸡内脏,猪蹄、猪头、猪肉脏等的肉类经肉类加工模具挤压成型,肉类加工是制作肉制品美食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压制肉过程虽然主要涉及两个技术:待压肉的挤压技术和完成挤压后的待压肉的压制肉板的固定技术,肉类加工模具是现有最为常见的肉类加工工具,然而目前现在市面的肉类加工模具的需要多人(至少两人)共同操作,挤压与固定操作不简便,太繁琐。并由此导致不仅压制肉速率低,而且挤压成型的肉制品存在某些局部密实、某些局部松散的情况,挤压效果不理想造成密实程度不均匀。这些都不仅增加了那些想吃美味的人吃到肉制品美食的难度,而且还降低了肉制品的口味。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有的肉类加工模具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压制密实效果好、操作简单的压制肉工具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类加工模具,用以解决现有压制肉操作繁琐、压制肉后的密实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肉类加工模具,所述肉类加工模具包括装肉盒和压肉盖,所述装肉盒为上端开口的柱状容器盒,所述装肉盒由底板和立于所述底板边缘的侧壁围成,所述装肉盒用于盛装待压肉;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底面通孔和多组侧面通孔,多个所述底面通孔均匀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所述装肉盒的底面排出盒外,多组所述侧面通孔垂直所述侧壁的环形边缘平行设置,且每组所述侧面通孔沿所述侧壁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侧面通孔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所述装肉盒的侧面排出盒外和装配固定所述压肉盖的装置;所述压肉盖嵌置于所述装肉盒内,所述压肉盖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压肉盖底面用于挤压待压肉,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压肉盖固定在装肉盒上。

优选地,所述压肉盖顶面上设置有两个把手,所述两个把手关于所述压肉盖顶面中轴线对称。

优选地,所述装肉盒的内壁设置有一圈隔肉网。

优选地,所述压肉盖顶面的中部设置有压制工具放置槽,所述压制工具放置槽用于放置压制工具,所述放置压制工具用于对所述压肉盖施加压力。

优选地,所述装肉盒为长方体盒,所述压肉盖为长方形盖板,所述装肉盒的前后或左右相对两个侧面上的每两组的多个所述侧面通孔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装肉盒为圆柱体盒,所述压肉盖为圆形盖板,所述多个侧面通孔关于垂直于所述装肉盒的底面且过底面中心的截面对称。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固定横杆,压肉结束后,所述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装肉盒的前后两个侧面或左右两个侧面的所述通孔,所述多个固定横杆平行压放于所述压肉盖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竖向压杆、一承压板、一竖向复位弹簧和两个固定扣,所述竖向压杆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压肉盖的中部,所述竖向压杆的上端向上穿出所述承压板的中部并露出端头,所述竖向压杆的露出端头上设置有旋转螺栓;所述竖向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竖向压杆上,且所述竖向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向上抵触所述承压板和向下抵触所述压肉盖;所述两个固定扣上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承压板的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扣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扣接所述侧面通孔的扣勾。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肉类加工模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单独一人即可完成操作,通过该模具成型肉类得到的压制肉的形状规则,方便切成任意形状,后期处理十分方便;由猪蹄、猪皮、猪瘦肉、鸡翅、鸡腿与核桃仁、花生仁、芝麻、姜和蒜组成的压制肉结构层次可以随心所欲,搭配更加合理科学;压制肉的颜色也变得丰富起来,可添加原生态的天然植物颜色;就目前肉类食物处理的工艺水平或技术来说,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肉类加工模具装配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压肉盖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提供的肉类加工模具压制肉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和实施例3提供的肉类加工模具装配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和实施例3提供的压肉盖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3提供的压肉盖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3提供的压肉盖加压状态的固定装置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3提供的压肉盖固定状态的固定装置断面图。

图9为实施例3提供的压肉盖加压状态的固定装置断面图。

图10为实施例4提供的肉类加工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肉类加工模具,下面结合图对本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肉类加工模具包括装肉盒1和压肉盖2,装肉盒1为上端开口的柱状容器盒,装肉盒1由底板和立于底板边缘的侧壁11围成,装肉盒1用于盛装待压肉。底板和侧壁1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底面通孔和多组侧面通孔3,多个底面通孔均匀设置于底板上,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底面排出盒外,多组侧面通孔3垂直侧壁11的环形边缘平行设置,且每组的侧面通孔3沿侧壁11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侧面通孔3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侧面排出盒外和装配固定压肉盖2的装置;压肉盖2嵌置于装肉盒1内,压肉盖2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压肉盖2底面用于挤压待压肉,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压肉盖2。

进一步地,装肉盒1为长方体盒,压肉盖2为方形盖板,装肉盒1的相对两个侧面上的多个侧面通孔3关于垂直于装肉盒1的底面且过底面中心的截面前后对称或左右对称。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固定横杆,压肉结束后,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穿过装肉盒1的前后两个侧面或左右两个侧面的通孔12,多个固定横杆平行压放于压肉盖2上。

进一步地,压肉盖2顶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把手4,两个把手4关于压肉盖2顶面中轴线对称。

参考图3,将压肉盖2嵌置于装肉盒1的待压肉上,并以千斤顶作为压制工具,将千斤顶放置于压肉盖2的顶面,使用千斤顶压制压肉盖2,同时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底面和装肉盒1的侧面排出盒外,直至待压肉压至理想厚度。压肉结束后,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穿过装肉盒1的前后两个侧面或左右两个侧面的通孔12,多个固定横杆平行压放于压肉盖2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肉类加工模具,下面结合图对本实施例2提供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4和图5,肉类加工模具包括装肉盒1和压肉盖2,装肉盒1为上端开口的柱状容器盒,装肉盒1由底板和立于底板边缘的侧壁11围成,装肉盒1用于盛装待压肉。底板和侧壁1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底面通孔和多组侧面通孔3,多个底面通孔均匀设置于底板上,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底面排出盒外,多组侧面通孔3垂直侧壁11的环形边缘平行设置,且每组的侧面通孔3沿侧壁11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侧面通孔3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侧面排出盒外和装配固定压肉盖2的装置。压肉盖2嵌置于装肉盒1内,压肉盖2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压肉盖2底面用于挤压待压肉,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压肉盖2。

进一步地,装肉盒1为圆柱体盒,压肉盖2为圆形盖板,多个侧面通孔3关于垂直于装肉盒1的底面且过底面中心的截面对称。

进一步地,压肉盖2顶面的中部设置有压制工具放置槽21,压制工具放置槽21用于放置压制工具5,并通过放置压制工具5对压肉盖2施加压力。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固定横杆,压肉结束后,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穿过装肉盒1的前后两个侧面或左右两个侧面的通孔12,多个固定横杆平行压放于压肉盖2上。

进一步地,压肉盖2顶面上设置有两个把手4,两个把手4关于压肉盖2顶面中轴线对称。

参考图3,将压肉盖2嵌置于装肉盒1的待压肉上,并以千斤顶作为压制工具,将千斤顶放置于压制工具放置槽21,使用千斤顶压制压肉盖2,同时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底面和装肉盒1的侧面排出盒外,直至待压肉压至理想厚度。压肉结束后,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穿过装肉盒1的前后两个侧面或左右两个侧面的通孔12,多个固定横杆平行压放于压肉盖2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一种肉类加工模具,下面结合图对本实施例3提供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4和图5,装肉盒1为上端开口的柱状容器盒,装肉盒1由底板和立于底板边缘的侧壁11围成,装肉盒1用于盛装待压肉。底板和侧壁1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底面通孔和多组侧面通孔3,多个底面通孔均匀设置于底板上,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底面排出盒外,多组侧面通孔3垂直侧壁11的环形边缘平行设置,且每组的侧面通孔3沿侧壁11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侧面通孔3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侧面排出盒外和装配固定压肉盖2的装置;压肉盖2嵌置于装肉盒1内,压肉盖2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压肉盖2底面用于挤压待压肉,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压肉盖2。

进一步地,装肉盒1为圆柱体盒,压肉盖2为圆形盖板,多个侧面通孔3关于垂直于装肉盒1的底面且过底面中心的截面对称;压肉盖2顶面的中部设置有压制工具放置槽21,压制工具放置槽21用于放置压制工具5,并通过放置压制工具5对压肉盖2施加压力。

参考图6至图9,该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固定组件,两组固定组件设置于压肉盖2的内部且分别位于压制工具放置槽21的两侧,且在压肉盖2上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安装槽,两个固定组件安装槽分别设置于压制工具放置槽21的两侧,固定组件包括旋转面杆6、第一平移侧杆7、复位弹簧8和第二平移侧杆9;

旋转面杆6包括第一旋转锁杆61、旋转直杆62、旋转开关杆63和第二旋转锁杆64,第一旋转锁杆61和第二旋转锁杆64均垂直固定于旋转直杆62的两个端部,第一旋转锁杆61的外端面为斜面,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朝向背离旋转直杆62,第二旋转锁杆64的外端面为斜面,第二旋转锁杆64的斜面朝向背离旋转直杆62,第二旋转锁杆64与第一旋转锁杆61关于旋转直杆62的中垂面对称且设置于旋转直杆62上,旋转开关杆63设置于旋转直杆62的中部,旋转开关杆63与第一旋转锁杆61和第二旋转锁杆64均相垂直。

固定组件安装槽包括第一旋转孔610、旋转直杆槽620、开关杆槽630和第二旋转孔640,第一旋转孔610和第二旋转孔640分别垂直连通于旋转直杆槽620的两端,开关杆槽630垂直连通于旋转直杆槽620的中部;第一旋转锁杆61、旋转直杆62、旋转开关杆63和第二旋转锁杆64分别设置于第一旋转孔610、旋转直杆槽620、开关杆槽630和第二旋转孔640内。

第一平移侧杆7包括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一平移直杆72,第一平移锁杆71设置于第一平移直杆72的端部,第一平移锁杆71的外端面为斜面,且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向背离第一平移直杆72;第二平移侧杆9包括第二平移锁杆91和第二平移直杆92,第二平移锁杆91垂直设置于第二平移直杆92的端部,第二平移锁杆91的外端面为斜面,且第二平移锁杆91的斜面朝向背离第二平移直杆92。

压肉盖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侧杆槽70、弹簧槽80和第二侧杆槽90,第一侧杆槽70和第二侧杆槽90设置于压肉盖2的两侧,并分别与弹簧槽80的两端相连通,且第二侧杆槽90与第一侧杆槽70、弹簧槽80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侧杆槽70和弹簧槽80的连接处和第二侧杆槽90与弹簧槽80的连接处分别向上与第一旋转孔610和第二旋转孔640相贯通。

第一平移侧杆7设置于第一侧杆槽70内,且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上与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相对;第二平移直杆92设置于第二侧杆槽90内,且第二平移锁杆91的斜面朝上与第二旋转锁杆64的斜面相对。

复位弹簧8设置于弹簧槽80内,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二平移锁杆91。

进一步地,压肉盖2顶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把手4,两个把手4关于压肉盖2顶面中轴线对称。

进一步地,装肉盒1的内壁紧贴设置有一圈隔肉网。

参考图3,将压肉盖2嵌置于装肉盒1的待压肉上,并以千斤顶作为压制工具,将千斤顶放置于压制工具放置槽21,使用千斤顶压制压肉盖2,同时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底面和装肉盒1的侧面排出盒外,直至待压肉压至理想厚度。压肉结束后,同时拨动两组固定组件的旋转开关杆63,旋转开关杆63由在开关杆槽630内的水平状态拨起至竖直状态,旋转直杆62在旋转直杆槽620内旋转,原先处于竖直状态的第一旋转锁杆61在第一旋转孔610内旋转至水平状态,被第一旋转锁杆61封锁的第一平移锁杆71得到释放,受压的复位弹簧8伸长并推动第一平移锁杆71在第一侧杆槽70内由内向外定向移动,直至第一平移直杆72的自由端伸出侧面通孔3、露出端头,最后卡接于侧面通孔3中,实现将压肉盖2固定在待压肉的上面。双手同时按压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一平移直杆72,使之伸至压肉盖2内,双手抓住把手4缓慢向上即可提出压肉盖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提供一种肉类加工模具,下面结合图对本实施例4提供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0,肉类加工模具包括装肉盒1和压肉盖2,装肉盒1为上端开口的柱状容器盒,装肉盒1由底板和立于底板边缘的侧壁11围成,装肉盒1用于盛装待压肉;底板和侧壁1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底面通孔和多个侧面通孔3,多个底面通孔均匀设置于底板上,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底面排出盒外,多个侧面通孔3垂直侧壁11的环形边缘平行设置有多组,且每组的侧面通孔3沿侧壁11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侧面通孔3用于将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侧面排出盒外和装配固定压肉盖2的装置;压肉盖2嵌置于装肉盒1内,压肉盖2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压肉盖2底面用于挤压待压肉,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压肉盖2。

进一步地,装肉盒1为长方体盒,压肉盖2为长方形盖板,装肉盒1的相对两个侧面上的多个侧面通孔3关于装肉盒1的底面且过底面中心的截面前后对称或左右对称。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包括一竖向压杆31、一承压板32、一竖向复位弹簧33和两个固定扣34,竖向压杆31的底端垂直固定于压肉盖2的中部,竖向压杆31的上端向上穿出承压板32的中部并露出端头,竖向压杆31的露出端头上设置有旋转螺栓310。竖向复位弹簧33套设于竖向压杆31上,且竖向复位弹簧33的两端分别向上抵触承压板32和向下抵触压肉盖2。两个固定扣34上端分别铰接于承压板32的两侧,两个固定扣34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扣接侧面通孔3的扣勾340。

将压肉盖2嵌置于装肉盒1的待压肉上,利用扳手等工具旋转所述旋转螺栓310向下压所述承压板32,所述承压板32通过压缩竖向复位弹簧33向下压所述压肉盖2,直至待压肉压至理想厚度,放下两个固定扣34,同时将扣勾340扣接侧面通孔3上。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提供一种压制肉的制备方法,采用实施例3的肉类加工模具,压制肉前,旋转开关杆63处于开关杆槽630内,且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二平移锁杆91分别被第一旋转锁杆61和第二旋转锁杆64卡锁至压肉盖2内,该压制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猪蹄、猪皮、猪瘦肉、鸡翅、鸡腿经清洗、浸烫后,加调味辅料在开水中煮至八成熟,再将以上肉类的骨头去掉,制备得到八成熟的纯肉,并将纯肉切成块;

步骤2:将纯肉块与核桃仁、花生仁、芝麻、姜和蒜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肉类混合物,并将肉类混合物铺满装肉盒1的底部,直至装到装肉盒1的四分之一深度位置;

步骤3:在装肉盒1的内壁紧贴设置有一圈隔肉网,将压肉盖2嵌置于装肉盒1的待压肉上,并以千斤顶作为压制工具,将千斤顶放置于压制工具放置槽21,使用千斤顶压制压肉盖2,同时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装肉盒1的底面和装肉盒1的侧面排出盒外,直至待压肉压至新增厚度的二分之一;

步骤4:双手抓住把手4调整压肉盖2的位置,使第一侧杆槽70和第二侧杆槽90的在压肉盖2侧面的露出孔与侧面通孔3对齐,同时拨动两组固定组件的旋转开关杆63,旋转开关杆63由在开关杆槽630内的水平状态拨起至竖直状态,旋转直杆62在旋转直杆槽620内旋转,原先处于竖直状态的第一旋转锁杆61在第一旋转孔610内旋转至水平状态,被第一旋转锁杆61封锁的第一平移锁杆71得到释放,受压的复位弹簧8伸长并推动第一平移锁杆71在第一侧杆槽70内由内向外定向移动,直至第一平移直杆72的自由端伸出侧面通孔3、露出端头,最后卡接于侧面通孔3中,实现将压肉盖2固定在待压肉的上面,保持压肉盖2施压待压肉持续15分钟;

步骤5:放下旋转开关杆63,使旋转开关杆63由在开关杆槽630内的竖直状态放下至水平状态,双手同时按压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一平移直杆72,使之伸至压肉盖2内,双手抓住把手4缓慢向上提起压肉盖2,继续向装肉盒1的底部铺设肉类混合物,直至装到装肉盒1的二分之一深度位置,重复步骤3和步骤4;

步骤6:提起压肉盖2,继续向装肉盒1的底部铺设肉类混合物,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至装到装肉盒1的四分之三深度位置,得到压制成型的压制肉;

步骤7:多压肉结束后,保持所述压肉盖2压放于压制肉的状态,将压制肉连同所述肉类加工模具一起放入冷库或冰柜冷藏,冷库或冰柜的内部温度不高于0摄氏度,直到压制肉固型后,才从模具中取出,再将固型的压制肉包装后冷藏。

冷藏后的压制肉,其形状非常规则,方便切成任意形状;压制肉的结构层次可以随心所欲,搭配更加合理科学;压制肉的颜色也变得丰富起来,可添加原生态的天然植物颜色;就目前肉类食物处理的工艺水平或技术来说,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涉及一种压制肉的制备方法,采用实施例2的肉类加工模具,所述压制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猪蹄、猪皮、猪瘦肉、鸡翅、鸡腿经清洗、浸烫后,加调味辅料在开水中煮至八成熟,再将以上肉类的骨头去掉,制备得到八成熟的纯肉,并将纯肉切成块;

步骤b:在所述装肉盒的内壁紧贴设置有一圈隔肉网,将纯肉块与核桃仁、花生仁、芝麻、姜和蒜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肉类混合物,并将所述肉类混合物铺满所述装肉盒的底部,直至装到装肉盒的四分之一深度位置;

步骤c:将所述压肉盖嵌置于所述装肉盒的待压肉上,并以千斤顶作为压制工具,将千斤顶放置于所述压制工具放置槽,使用千斤顶压制所述压肉盖,同时待压肉挤压出的油脂和水分从所述装肉盒的底面和所述装肉盒的侧面排出盒外,直至待压肉压至新增厚度的二分之一;

步骤d:打开所述压肉盖,继续向所述装肉盒的底部铺设所述肉类混合物,直至装到装肉盒的二分之一深度位置,重复所述步骤c;

步骤e:双手抓住把手缓慢向上提出所述压肉盖,继续向所述装肉盒的底部铺设所述肉类混合物,直至装到装肉盒的四分之三深度位置,重复所述步骤c,得到压制成型的压制肉;

步骤f:压肉结束后,所述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装肉盒的前后两个侧面或左右两个侧面的所述通孔,所述多个固定横杆平行压放于所述压肉盖上。

步骤g:保持所述压肉盖压放于压制肉的状态,将压制肉连同所述肉类加工模具一起放入冷库或冰柜冷藏,冷库或冰柜的内部温度不高于0摄氏度,直到压制肉固型后才从模具中取出,再将固型的压制肉包装后冷藏。

冷藏后的压制肉,其形状非常规则,方便切成任意形状;压制肉的结构层次可以随心所欲,搭配更加合理科学;压制肉的颜色也变得丰富起来,可添加原生态的天然植物颜色;就目前肉类食物处理的工艺水平或技术来说,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