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咖啡豆烘培加工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8561发布日期:2019-07-19 22:0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咖啡豆烘培加工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咖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咖啡豆烘培加工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生咖啡豆本身是没有任何咖啡的香味儿的,只有在炒熟了之后,才能够闻到浓郁的咖啡香味儿,所以咖啡豆的烘焙是咖啡豆内部成分的转化过程,只有经过烘焙之后产生了能够释放出咖啡香味的成分,我们才能闻到咖啡的香味儿。在制作咖啡过程中咖啡烘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咖啡豆的烘焙好坏直接决定了咖啡豆的香味的好坏,烘焙不好的咖啡,即使生咖啡豆品质很好,但是也无法获得很好的咖啡熟豆,而在烘培咖啡豆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尤为重要,只有对烘培温度掌控到位才能得到高品质的咖啡熟豆,然而现有的技术中,通常采用转筒来带动咖啡豆旋转,在转筒外壁上进行加热烘培,这种方式通常会有咖啡豆受热不均匀,导致有些咖啡豆外表熟透而内部还夹生,从而影响到咖啡熟豆的加工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咖啡豆烘培加工用加热装置,解决咖啡豆烘培过程中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咖啡豆烘培加工用加热装置,包括外壳、烘培箱、扰动器和驱动机构,所述外壳为矩形空腔体,且外壳分为外腔与内腔,所述内外腔通过隔热层分隔开,所述内腔设置有烘培箱,所述烘培箱为圆柱空腔体,且烘培箱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直径一致的圆形通气孔,烘培箱右端设置有转轴,且右端的转轴连通至外腔;所述扰动器设置于烘培箱的内部,整个扰动器由圆管焊接而成,且扰动器的左端通过主轴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且主轴右端穿过转轴与储气腔相连接,主轴上设置有15根相对称的扰动杆,且每根扰动杆上均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烘培箱上的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三从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配合衔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通过连接轴与内腔上的导风装置相连接,且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配合衔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在外壳内部设置了内外腔室,外腔主要设置驱动机构,由隔热层来分割开,能够保护驱动设备,防止驱动设备温度过高;在烘培箱内部设置了扰动器,在烘培过程中,与烘培箱方向慢速旋转,进一步扰动咖啡豆,使其受热更均匀,并且整个扰动机构是由不锈钢管制作而成,外表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在扰动机构的主轴一端与储气腔连接,可以源源不断压入热空气,将热气通过扰动架及扰动杆将热气分散到咖啡豆中去,不仅能保证咖啡豆保证烘培时的温度一致,而且能够加快烘培效率。外腔的驱动机构,第一驱动电机直接作用于扰动器,使其转动,第一驱动电机通过两个从动轮分别使导风装置引动热气流及驱动烘培箱进行转动,使烘培更加便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与内腔上的挡圈相连通,所述挡圈设置于外壳内部,且挡圈呈圆圈状包裹住烘培箱正中部位;所述烘培箱上部设置有通口,且通口大小与进料口一致,所述通口上部与挡圈相切。

在外壳上部设置有进料口穿过挡圈连通至内腔,而在烘培箱上也设置了与进料口大小一致的通口,起到进料作用,在通口上方设置了一个挡圈,烘培箱通口与挡圈相切进行转动,而挡圈上方设置了开口,当通口转到与挡圈开口一致时可进行加料及出料;并且在进料口与通口上设置了感应装置,两个口正对时为原点,每次开机与停机均由红外感应装置发出指令至单片机,在原点的位置停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进料口与通口上分别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电加热管,且电加热管下方设置有进气口。

在外壳内腔底部设置了电加热管,可通过导风装置将外界空气吸入在进行加热,无须单独的加热设备,机器使用更加轻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电加热管正上方设置有导气板。

在电加热管上方设置有导气板,可对烘培箱内的咖啡豆直接加热烘培,加快烘培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隔热层内部设置有隔热棉。

隔热棉不仅能保温,而且防止内腔热气流发散到外界,能够有效的保护驱动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整个扰动机构是由不锈钢管制作而成,外表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在扰动机构的主轴一端与储气腔连接,可以源源不断压入热空气,将热气通过扰动架及扰动杆将热气分散到咖啡豆中去,不仅能保证咖啡豆保证烘培时受热均匀,而且能够加快烘培效率。

2. 在外壳内部设置了内外腔室,外腔主要设置驱动机构,由隔热层来分割开,能够保护驱动设备,防止驱动设备温度过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外壳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且烘培箱通口与挡圈相切进行转动,能够防止在转动时咖啡豆掉落,而且在进料口与通口上设置了感应装置,每次开机与停机均由红外感应装置发出指令至单片机,在原点的位置停止,使进出料的控制更方便。

4. 在外壳内腔底部设置了电加热管,可通过导风装置将外界空气吸入在进行加热,使机器更加轻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扰动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第一驱动电机、3-输出轴、4-烘培箱、5-隔热层、6-扰动器、7-通气

孔、8-通口、9-进料口、10-挡圈、11-导气板、12-电加热管、13-导风装置、14-

第一从动齿轮、15-第二驱动电机、16-第一驱动齿轮、17-第二从动齿轮、18-储

气腔、19-透气孔、20-主轴、21-转轴、22-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图2示出了:一种咖啡豆烘培加工用加热装置,包括外壳1、烘培箱4、扰动器6和驱动机构,所述外壳1为矩形空腔体,且外壳1分为外腔与内腔,所述内外腔通过隔热层5分隔开,所述内腔设置有烘培箱4,所述烘培箱4为圆柱空腔体,且烘培箱4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直径一致的圆形通气孔7,烘培箱4右端设置有转轴21,且右端的转轴21连通至外腔;所述扰动器6设置于烘培箱4的内部,整个扰动器6由圆管焊接而成,且扰动器6的左端通过主轴20与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3相连接,且主轴20右端穿过转轴21与储气腔18相连接,主轴20上设置有15根相对称的扰动杆,且每根扰动杆上均设置有若干透气孔19;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5、第一驱动齿轮16、第一从动齿轮14和第二从动齿轮17,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7与烘培箱上的转轴21固定连接,且第二从动齿轮17与第一驱动齿轮16配合衔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4通过连接轴与内腔上的导风装置13相连接,且第一从动齿轮14与第一驱动齿轮16配合衔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6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在外壳1内部设置了内外腔室,外腔主要设置驱动机构,由隔热层来分割开,能够保护驱动设备,防止驱动设备温度过高;在烘培箱内部设置了扰动器6,在烘培过程中,与烘培箱4方向慢速旋转,进一步扰动咖啡豆,使其受热更均匀,并且整个扰动机构是由不锈钢管制作而成,外表设置有若干透气孔19,在扰动机构的主轴20一端与储气腔18连接,可以源源不断压入热空气,通过扰动器6将热气将热气分散到咖啡豆中去,不仅能保证咖啡豆保证烘培时的温度一致,而且能够加快烘培效率。外腔的驱动机构,第一驱动电机2直接作用于扰动器6,使其转动,第二驱动电机通过两个从动轮分别使导风装置13引动热气流及驱动烘培箱4进行转动,使烘培更加便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外壳1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外壳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9,且进料口9与内腔上的挡圈10相连通,所述挡圈10设置于外壳1内部,且挡圈呈圆圈状10包裹住烘培箱4正中部位;所述烘培箱4上部设置有通口8,且通口8大小与进料口9一致,所述通口8上部与挡圈10相切。

在外壳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9穿过挡圈10连通至内腔,而在烘培箱4上也设置了与进料口9大小一致的通口8,起到进料作用,在通口8上方设置了一个挡圈10,烘培箱4通口8与挡圈10相切进行转动,而挡圈10上方设置了开口,当通口8转到与挡圈10开口一致时可进行加料及出料;并且在进料口9与通口8上设置了感应装置,两个口正对时为原点,每次开机与停机均由红外感应装置发出指令至单片机,在原点的位置停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进料口9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进料口9与通口8上分别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外壳1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电加热管12,且电加热管12下方设置有进气口22。

在外壳1内腔底部设置了电加热管12,可通过导风装置13将外界空气吸入在进行加热,无须单独的加热设备,机器使用更加轻便。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电加热管12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电加热管12正上方设置有导气板11。

在电加热管12上方设置有导气板11,可对烘培箱4内的咖啡豆直接加热烘培,加快烘培效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隔热层5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隔热层5内部设置有隔热棉。

隔热棉不仅能保温,而且防止内腔热气流发散到外界,能够有效的保护驱动设备。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