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藤茶产品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3259发布日期:2019-05-15 21:41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藤茶产品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藤茶产品具有特有的风味,无劣变无异味,不着色,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藤茶汤色黄明,香气高纯,滋味浓醇回甘持久。研究表明,藤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保肝等多种功效,是一种宝贵的食药两用植物资源,民间常用于高血压病、感冒发热,心脑血管疾病、湿疹、皮炎等病的预防和治疗。现代药理学已揭示出藤茶中主要有效成份为黄酮类化合物,并以二氢杨梅素含量为最高。此外,还含有蛇葡萄素、儿茶素、棕榈酸、没食子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藤茶虽然对人体有益,但由于性质地偏凉,饮用过量或者体质偏阴性的人饮用可能会引起腹泻等不适,尤其不适合女性的偏阴性体质,由于藤茶偏凉的性质,影响了藤茶大范围的推广,此外,由于藤茶所处汤色浑浊,无芬芳气味和美观的色泽,往往被人们忽视和遗忘,从而掩盖了藤茶的对人体的有益效果,限制了藤茶产品的推广饮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新型藤茶产品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藤茶产品,将采摘的野生藤茶鲜叶经过萎凋、杀青、揉捻、解团、干燥、精选的工艺流程加工,将采摘的新鲜花蕾经过晾晒风干,将加工的藤茶与风干的花蕾以2-5:1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包装。

作为优选地,所述花蕾包括桂花花蕾、玫瑰花花蕾、百合花花蕾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新型藤茶产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晴朗的清晨采摘野生的藤茶鲜叶和新鲜的花蕾,将采摘的新鲜花蕾经过晾晒风干备用;

s2,将采摘的藤茶鲜叶立即在通风透气的条件下进行萎凋处理,将藤茶鲜叶均匀摊晾在竹帘或竹筛上4-6小时,每30分钟翻一次;

s3,将萎凋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在温度为90-120℃的杀青机中对藤茶叶杀青10-20分钟;

s4,将杀青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在转速为40-120r/min中揉捻机中对藤茶叶揉捻4-20分钟,并剔除泛黄的藤茶叶;

s5,将揉捻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解团处理,将揉捻成团的藤茶叶均匀分散开来,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晾干;

s6,将解团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烘焙处理,将晾干的疼茶叶在烘焙灶上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100-200℃,将藤茶叶烘干至含水量低于6%;

s7,将烘焙处理后的疼茶叶进行精选处理,将藤茶叶中的枝干、大的枝干以及枯叶剔除;

s8,将精选处理的藤茶与风干的花蕾按质量比为2-5:1的比例混合,以10g一袋的定量方式装入三角保重,密封保存。

作为优选地,在s4中,将摊晾的藤茶叶趁热放入揉捻机内进行第一次揉捻,第一次揉捻每桶装叶量6-8斤,转速为120-150r/min,时间为20-30min,然后进行初烘,再进行第二次揉捻,第二次揉捻每桶装叶量8-10斤,转速为80-100r/min,时间为10-15min,然后进行复烘,再进行第三次揉捻,第三次揉捻每桶装叶量10-12斤,转速为40-60r/min,时间为4-8min,最后再进行干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通过藤茶叶与花蕾混合的方式,增加藤茶产品的色泽和芬芳,而且使得泡出的汤色澄清,饮用起来口感甜美且芳香弥漫,使得消费者更愿意品尝;此外,通过添加性质温和的花蕾,中和藤茶原有的凉性,减少饮用者的不适感,从而更好的凸显藤茶产品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效果,给饮用者更好的食用口感的同时,兼顾色泽的美感和方向的芳香,性质温和,适合各种人群饮用,对人体健康有益,提升饮用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新型藤茶产品,将采摘的野生藤茶鲜叶经过萎凋、杀青、揉捻、解团、干燥、精选的工艺流程加工,将采摘的新鲜花蕾经过晾晒风干,将加工的藤茶与风干的花蕾以2-5:1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包装。通过藤茶叶与花蕾混合的方式,增加藤茶产品的色泽和芬芳,而且使得泡出的汤色澄清,饮用起来口感甜美且芳香弥漫,使得消费者更愿意品尝;此外,通过添加性质温和的花蕾,中和藤茶原有的凉性,减少饮用者的不适感,从而更好的凸显藤茶产品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效果,给饮用者更好的食用口感的同时,兼顾色泽的美感和方向的芳香,性质温和,适合各种人群饮用,对人体健康有益,提升饮用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空间。

实施例1

一种新型藤茶产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晴朗的清晨采摘野生的藤茶鲜叶和新鲜的玫瑰花花蕾,将采摘的新鲜花蕾经过晾晒风干备用;

s2,将采摘的藤茶鲜叶立即在通风透气的条件下进行萎凋处理,将藤茶鲜叶均匀摊晾在竹帘或竹筛上4小时,每30分钟翻一次;

s3,将萎凋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在温度为90℃的杀青机中对藤茶叶杀青10分钟;

s4,将杀青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将摊晾的藤茶叶趁热放入揉捻机内进行第一次揉捻,第一次揉捻每桶装叶量6斤,转速为120r/min,时间为20min,然后进行初烘,再进行第二次揉捻,第二次揉捻每桶装叶量8斤,转速为80r/min,时间为10min,然后进行复烘,再进行第三次揉捻,第三次揉捻每桶装叶量10斤,转速为40r/min,时间为4min,最后再进行干燥,并剔除泛黄的藤茶叶;

s5,将揉捻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解团处理,将揉捻成团的藤茶叶均匀分散开来,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晾干;

s6,将解团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烘焙处理,将晾干的疼茶叶在烘焙灶上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100℃,将藤茶叶烘干至含水量低于6%;

s7,将烘焙处理后的疼茶叶进行精选处理,将藤茶叶中的枝干、大的枝干以及枯叶剔除;

s8,将精选处理的藤茶与风干的花蕾按质量比为2:1的比例混合,以10g一袋的定量方式装入三角保重,密封保存。

实施例2

一种新型藤茶产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晴朗的清晨采摘野生的藤茶鲜叶和新鲜的桂花花蕾,将采摘的新鲜花蕾经过晾晒风干备用;

s2,将采摘的藤茶鲜叶立即在通风透气的条件下进行萎凋处理,将藤茶鲜叶均匀摊晾在竹帘或竹筛上5小时,每30分钟翻一次;

s3,将萎凋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在温度为100℃的杀青机中对藤茶叶杀青15分钟;

s4,将杀青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将摊晾的藤茶叶趁热放入揉捻机内进行第一次揉捻,第一次揉捻每桶装叶量7斤,转速为135r/min,时间为25min,然后进行初烘,再进行第二次揉捻,第二次揉捻每桶装叶量9斤,转速为90r/min,时间为12min,然后进行复烘,再进行第三次揉捻,第三次揉捻每桶装叶量11斤,转速为50r/min,时间为6min,最后再进行干燥,并剔除泛黄的藤茶叶;

s5,将揉捻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解团处理,将揉捻成团的藤茶叶均匀分散开来,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晾干;

s6,将解团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烘焙处理,将晾干的疼茶叶在烘焙灶上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110℃,将藤茶叶烘干至含水量低于6%;

s7,将烘焙处理后的疼茶叶进行精选处理,将藤茶叶中的枝干、大的枝干以及枯叶剔除;

s8,将精选处理的藤茶与风干的花蕾按质量比为4:1的比例混合,以10g一袋的定量方式装入三角保重,密封保存。

实施例3

一种新型藤茶产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晴朗的清晨采摘野生的藤茶鲜叶和新鲜的百合花花蕾,将采摘的新鲜花蕾经过晾晒风干备用;

s2,将采摘的藤茶鲜叶立即在通风透气的条件下进行萎凋处理,将藤茶鲜叶均匀摊晾在竹帘或竹筛上6小时,每30分钟翻一次;

s3,将萎凋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在温度为120℃的杀青机中对藤茶叶杀青20分钟;

s4,将杀青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将摊晾的藤茶叶趁热放入揉捻机内进行第一次揉捻,第一次揉捻每桶装叶量8斤,转速为150r/min,时间为30min,然后进行初烘,再进行第二次揉捻,第二次揉捻每桶装叶量10斤,转速为100r/min,时间为15min,然后进行复烘,再进行第三次揉捻,第三次揉捻每桶装叶量12斤,转速为60r/min,时间为8min,最后再进行干燥,并剔除泛黄的藤茶叶;

s5,将揉捻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解团处理,将揉捻成团的藤茶叶均匀分散开来,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晾干;

s6,将解团处理后的藤茶叶进行烘焙处理,将晾干的疼茶叶在烘焙灶上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200℃,将藤茶叶烘干至含水量低于6%;

s7,将烘焙处理后的疼茶叶进行精选处理,将藤茶叶中的枝干、大的枝干以及枯叶剔除;

s8,将精选处理的藤茶与风干的花蕾按质量比为5:1的比例混合,以10g一袋的定量方式装入三角保重,密封保存。

由于将原有的杀青工艺改为捞青工艺,采用机械加工,将鲜叶加以洗涤,减少了藤茶制品中的苦涩物质,能有效防止藤茶的酶性变化,使叶梗变软,细嫩连枝,易造型成球珠状,且色呈绿色或泛白、茶汤黄明、香气高纯、滋叶浓醇、回甘持久、叶底黄亮,提高了藤茶制品的质量,提高了加工功效,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藤茶生产综合经济效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