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螺旋式单体速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2681发布日期:2023-01-06 23:2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螺旋式单体速冻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速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螺旋式单体速冻设备。


背景技术:

2.为了保证一些海鲜和鱼类在包捞宰杀后的新鲜程度,通常采用速冻的方式进行储藏运输前的处理,以保证产品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质等现象,而单体式速冻设备由于其体积小且冷冻时间短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一些小批量生产的加工厂中,但是现有的单体式速冻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就比如现有的单体式速冻设备在冷冻过程中通过将冷冻气体喷在产品的表面使其迅速冷却,但是这样的方式会使产品的另一面受冷冻的效果不佳,导致不直接与冷冻气体接触的产品面冷冻效果达不到预期,进而影响产品运输保鲜的时间,同时在冷冻过程中,产品很容易因为含有水分而冻结在放置位上,从而使产品无法自动脱落影响后续的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螺旋式单体速冻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产品两面受冷冻效果不一致和产品容易冻结而无法自动脱落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螺旋式单体速冻设备,包括速冻箱、进料带式输送机、出料带式输送机、承接板和翻料板,所述速冻箱的一侧上端表面安装有进料带式输送机,所述速冻箱的一侧下端表面安装有出料带式输送机,且进料带式输送机和出料带式输送机的一端均伸入速冻箱的内部,所述速冻箱的底表面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端贯穿速冻箱的内部底表面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所述速冻箱的上端面被进气杆所贯穿,且进气杆的下端贯穿中心轴的上端面,所述进气杆位于中心轴内部的一端侧表面设置有连接头,所述中心轴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承接板,所述速冻箱的内侧表面设置有齿条,所述承接板的外表面嵌入式安装有紧配合转动连接的翻料板,所述翻料板的一端贯穿承接板的外侧表面和速冻箱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翻料板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翻料板的外表面嵌入式安装有滑动的撑板,所述中心轴的侧表内部开设有与连接头和承接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连通管,所述速冻箱的侧表面内部开设有压力室,所述速冻箱的外侧表面安装有与压力室连通的外接气管,所述速冻箱的内侧表面均匀设置有与压力室连通的喷头。
5.优选的,所述中心轴与进气杆为同心设置,且进气杆通过连接头与中心轴的内侧表面相贴合。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通管转动至连接头处时能够与进气杆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且齿条呈螺旋状分布在不同高度的速冻箱内侧表面内部,并且同一高度仅设置有1个齿条。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同一条垂线上不同高度的翻料板能够从下至上依次翻转,以保证上层的翻料板反转时下层的翻料板上表面的产品已经被排出至下一层或排出至
出料带式输送机上。
9.优选的,所述翻料板朝向中心轴的一端与连接头相贯通,且翻料板的转轴与连接头为同心设计,并且4个连接头分别朝向同一水平高度的齿条设置。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翻料板转动时连接头能够正好向内腔内部供气使得撑板能够撑出将产品带离翻料板。
11.优选的,所述翻料板所在承接板外表面为上下贯穿的镂空设计,且翻料板均匀分布在承接板的外表面。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翻料板可以通过反转将产品倒至下一层的翻料板或出料带式输送机上。
13.优选的,所述撑板与翻料板之间连接有弹簧,且撑板的两端均贯穿内腔的内侧表面,并且撑板贯穿内腔内侧表面的两端均与翻料板为滑动摩擦连接,所述撑板的外表面向翻料板的内部凹陷设计。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撑板能够在内腔内部压力作用下将粘结在翻料板表面的产品带离翻料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螺旋式单体速冻设备:
16.1.通过中心轴带动承接板旋转过程中翻料板的自动翻转实现对产品的翻面,使得翻面后的产品能够落至下一层的翻料板上接受另一面的冷冻处理,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双面速冻处理,保证了产品的两面都达到了冷冻程度的要求;
17.2.通过撑板在转动至正对齿条的位置翻转时,内腔通过连通管与进气杆和连接头连通的方式,使得撑板可以在内腔内部压力增大时被压力弹出,从而使得翻料板上的产品及时被冻结也能脱离与翻料板的粘附落入下一层进行另一面的冷冻;
18.3.通过螺旋设置的齿条使得不同高度的产品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向下的落料,从而使得产品下落时的翻料板上表面始终不会有产品,保证了产品不会产生堆叠的现象,同时还实现了对产品的自动出料。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后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速冻箱;2、进料带式输送机;3、出料带式输送机;4、电机;5、中心轴;6、进气杆;7、连接头;8、承接板;9、齿轮;10、齿条;11、翻料板;12、内腔;13、撑板;14、连通管;15、压力室;16、外接气管;17、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螺旋式单体速冻设备,包括速冻箱1、进料带式输送机2、出料带式输送机3、电机4、中心轴5、进气杆6、连接头7、承接板8、齿轮9、齿条10、翻料板11、内腔12、撑板13、连通管14、压力室15、外接气管16和喷头17,速冻箱1的一侧上端表面安装有进料带式输送机2,速冻箱1的一侧下端表面安装有出料带式输送机3,且进料带式输送机2和出料带式输送机3的一端均伸入速冻箱1的内部,速冻箱1的底表面内部安装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上端贯穿速冻箱1的内部底表面固定连接有中心轴5,速冻箱1的上端面被进气杆6所贯穿,且进气杆6的下端贯穿中心轴5的上端面,进气杆6位于中心轴5内部的一端侧表面设置有连接头7,中心轴5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承接板8,速冻箱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齿条10,承接板8的外表面嵌入式安装有紧配合转动连接的翻料板11,翻料板11的一端贯穿承接板8的外侧表面和速冻箱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9,齿轮9与齿条10啮合连接,且齿条10呈螺旋状分布在不同高度的速冻箱1内侧表面内部,并且同一高度仅设置有1个齿条10,利用不同的齿轮9转动至不同位置的齿条10处与齿条10啮合自转的方式,使得最下方的翻料板11能够翻转将冷冻完成后的产品倒在出料带式输送机3上,然后最下方的翻料板11上方的齿轮9转动至其对应的齿条10处时,此时上方的齿轮9带动翻料板11翻转将产品倒在已经出料后的下方的翻料板11上,以此类推,上方的各个翻料板11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下方的翻料板11出料后上方的翻料板11才会将产品向下输送,以达到螺旋下料的目的,保证了产品不会出现堆叠的情况。
26.如图1-4所示,翻料板1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2,翻料板11的外表面嵌入式安装有滑动的撑板13,中心轴5的侧表内部开设有与连接头7和承接板8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连通管14,速冻箱1的侧表面内部开设有压力室15,速冻箱1的外侧表面安装有与压力室15连通的外接气管16,速冻箱1的内侧表面均匀设置有与压力室15连通的喷头17,中心轴5与进气杆6为同心设置,且进气杆6通过连接头7与中心轴5的内侧表面相贴合,翻料板11朝向中心轴5的一端与连接头7相贯通,且翻料板11的转轴与连接头7为同心设计,并且4个连接头7分别朝向同一水平高度的齿条10设置,翻料板11所在承接板8外表面为上下贯穿的镂空设计,且翻料板11均匀分布在承接板8的外表面,撑板13与翻料板11之间连接有弹簧,且撑板13的两端均贯穿内腔12的内侧表面,并且撑板13贯穿内腔12内侧表面的两端均与翻料板11为滑动摩擦连接,撑板13的外表面向翻料板11的内部凹陷设计,随着中心轴5的转动,当翻料板11在齿轮9与齿条10啮合的作用下翻转后,该翻料板11对应的连通管14正对连接头7,使得连接头7能够向内腔12内部注入空气,使得内腔12内部压力增大将撑板13的两端压出,从而使得撑板13突出翻料板11的外表面将粘结在翻料板11外表面的产品推力翻料板11,防止了产品粘结在翻料板11上无法下落的情况发生。
2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螺旋式单体速冻设备时,首先进料带式输送机2定距向速冻箱1内部输送产品,配合电机4带动中心轴5的匀速转动,使得产品从进料带式输送机2上落下时正好落在翻料板11的上表面,随着中心轴5的转动,最上层承接板8外表面的翻料板11均装有产品,同时在中心轴5转动过程中,外接气管16通过压力室15和喷头17向翻料板11上的产品喷出冷冻气体进行冷冻,当第一个落下的产品转动至最上层的齿条10处时,最上层的齿条10通过与齿轮9的啮合带动齿轮9对应的翻料板11翻转,待翻料板11向下翻转后,进气杆6通过连接头7和连通管14向内腔12内部注入空气,使得撑板13被推出挤压产品,使得与翻料板11冻结的产品能够脱离与翻料板11的粘结在反面后向下落至第二层的翻料板
11上,此时第二层的翻料板11已经转离该层的齿条10,而最上层的翻转后的翻料板11对进料带式输送机2上落下的产品进行承接;
28.在上述过程的重复中,第二层的翻料板11上装满翻面后的产品,直至第一个落在第二层的翻料板11上的产品转动至该层的齿条10处,翻料板11翻转使得产品翻面并落至下一层,在上述过程的重复中,产品不断的落在出料带式输送机3上实现连续的出料,且保证了产品的冷冻效果,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