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饼脱毒制备饲料蛋白的方法

文档序号:54183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菜籽饼脱毒制备饲料蛋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脱毒菜籽饼制备饲料蛋白的方法。
我国油菜籽产量居世界首位,每年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达250万吨。菜籽饼含蛋白质达35~40%,营养价值很高,但它含有硫葡萄糖甙(glucosinolate),能产生异硫氰酸酯(ITC)和噁唑烷硫酮(OZT)等有毒物质。禽畜(特别是单胃动物)喂养未经脱毒的菜籽饼,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及肝肾等病变,生长速度下降,甚至中毒死亡。所以,目前菜籽饼大部分只能作为肥料,使这一丰富的蛋白质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以往对菜籽饼的脱毒主要用物理化学方法,理化方法脱毒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是脱毒后适口性不佳,有的是造成菜籽饼营养成份的损失。因此,人们一直希望能有一种更理想的菜籽饼脱毒方法,以便使菜籽饼这一丰富的蛋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CN88102942A号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菜籽饼粕添加剂发酵脱毒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含有菜籽饼的饲料中加入由矿物质元素、抗菌素和食用酵母及维生素组成的添加剂,经24小时发酵,达到脱毒目的。该方法须保温在35~45℃,加水量占原料总量的80%,原料中菜籽饼只占20%,发酵后产物蛋白质含量仅约20%,只能直接作为猪饲料。目前还有一种乳酸菌厌氧发酵的脱毒方法,但发酵周期很长,约需15天,接种量高达10~15%,乳酸菌培养要求pH4以下,需用不锈钢设备培养,因而该方法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而且发酵过程会造成菜籽饼的蛋白质及含硫氨基酸的严重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脱毒菜籽饼制备饲料蛋白的方法,所用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得到并大量繁殖,采用固体开放式发酵,工艺过程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并且发酵原料中菜籽饼占85%以上,脱毒后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可达40~45%,可直接作为饲料蛋白原料,用于生产各种饲料。
本发明的措施是将对菜籽饼具有脱毒作用的根霉(Rhizopus)或曲霉(Aspergillus)菌种(脱毒菌种)经扩大培养后,接入菜籽饼原料中进行发酵,使菜籽饼脱毒,最后经烘干、粉碎即为产品。所用的菜籽饼原料由菜籽饼再添加适量的麦麸或糠或麦麸和糠组成。如果在菜籽饼原料中再加入适量的屠宰畜禽的下脚料(例如羽毛粉、血粉或废弃畜禽鲜血等),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
本发明所用的脱毒菌种是通过常规方法从霉变的菜籽饼、油菜籽耕地或榨油坊泥地的土壤中取样、分离培养得到的。具体方法如下(1)制备查氏(Czapek)培养基培养基成份为硝酸钠0.3克、硫酸镁0.05克、硫酸亚铁0.001克、磷酸氢二钾0.1克、氯化钾0.05克、蔗糖3克、琼脂2克,加水100ml,调节pH为6.7,经15磅/英吋2灭菌20分钟,制成平板培养基。
(2)从霉变的菜籽饼、油菜籽耕地或榨油坊泥地的土壤中取样,稀释后涂布在上述查氏培养基平板上,在30℃培养3~4天。
(3)菌种鉴别经过上述培养分离纯化后,培养在查氏培养基上可出现直径大小不同的菌落,这时可经过鉴别测定,选出所需要的对菜籽饼具有脱毒作用的菌种,一种属于根霉(Rhizopus),其特征为菌落直径2~3厘米、疏松、棉絮状、背面黄色,菌丝白色、无隔、有假根,孢子囊黑色,孢子表面有棘状突起;另一种属于曲霉(Aspergillus),其特征为菌落直径1~2厘米、呈稍密絮状、背面黄色,菌丝白色、有横隔、具足细胞、顶端膨大成球状顶囊,顶囊表面辐射状长出小梗,小梗上着生串状分生孢子,孢子黄色、表面疣状。
(4)制备斜面菌种根据上述特征分离出具有脱毒能力、无黄曲霉毒素、生长快的根霉和曲霉菌,按常规方法分别纯化培养后,分别接种于查氏斜面培养基,并于4~5℃保存作为查氏斜面菌种。制备生产菌种时,只需用根霉或曲霉一种即可。
下面对本发明方法作具体的描述。
1.制备生产菌种用查氏斜面菌种一支,分开接种于2个1000ml三角瓶中的培养基上。培养基成份为麦麸150-250克,K2HPO41.5-2克,加水80-130ml混匀,15磅/英吋2灭菌30分钟。接种后在30~35℃培养3~4天,即为三角瓶菌种。将此三角瓶菌种再接入扩大菌种培养基10Kg,在30~35℃培养3~4天即为扩大菌种。扩大菌种培养基与三角瓶培养基相同。以上扩大菌种共可接入1000Kg生产菌种培养基。生产菌种培养基成份(重量比)为菜籽饼1份、麦麸2份、玉糠2份,再按三种成份总重量的55~60%加水,混匀、灭菌。接种后,在30~35℃培养3~4天,即为生产菌种。
2.菜籽饼原料配制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按不同配比配制,一般配比(按重量比)为菜籽饼4~4.5份、麦麸(或糠或麦麸和糠)0.2~0.5份。还可以再添加适量的屠宰畜禽的下脚料(例如羽毛粉、血粉或废弃畜禽鲜血等),以进一步提高脱毒后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一般情况下,按照前面的原料配比,血粉、羽毛粉的加入量为0.2~0.5份,畜禽废弃鲜血加入量为0.5~1份。
3.接种发酵将按上述配比配制的菜籽饼原料混匀,然后接入生产菌种,接种量一般为原料干重的0.5~1%。接种后,再按原料干重的50~60%加水(如果原料中加入畜禽废弃鲜血,可折算成水份扣除),混匀后在25~35℃保温22~30小时,然后烘干、粉碎即为产品。
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可达40~45%,与未脱毒的菜籽饼相比,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都有所提高。产品可直接作为饲料蛋白原料,用于生产各种饲料。
表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7的原料组成和配比(重量比)。
各实施例的工艺过程为按表1中的配比将原料混匀,然后按原料干重的1%的接种量接入生产菌种,再加水混匀,在30℃保温24小时,然后烘干至含水量约12%,粉碎后即为产品-饲料蛋白。
表2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产品的蛋白质和主要氨基酸含量(%)。
表2 实施例1、2产品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产品经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畜牧所分析,实施例1,异硫氰酸酯含量为0.006%,噁唑烷硫酮含量为0.025%。实施例2,二者含量均为0.03~0.05%之间,据国内报道,饲料口粮的安全要求,异硫氰酸酯是在0.045%,噁唑烷硫酮在0.025%以下。因此,产品做为饲料蛋白原料配制饲料口粮是完全符合安全要求的。
本发明的方法所用脱毒菌种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得到,并且容易大量培养繁殖,本发明采用固体开放式发酵,温度接近室温,发酵后物料含水量少,可直接烘干,工艺和设备简单,无三废,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菜籽饼经本发明方法脱毒后,不仅使其毒性成份含量降低,符合饲料安全要求,而且其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都得到提高。所以,本发明为菜籽饼这一丰富蛋白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
权利要求
1.一种菜籽饼脱毒制备饲料蛋白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菜籽饼原料中接入对菜籽饼具有脱毒作用的根霉(Rhizopus.)或曲霉(Aspergillus.)菌种,再加入占菜籽饼原料干重50~60%的水,混匀后在25~35℃保温22~30小时,然后烘干、粉碎即为产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的脱毒菌种是从霉变的菜籽饼、油菜籽耕地或榨油坊泥地的土壤中取样、分离培养得到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菜籽饼原料由菜籽饼再添加麦麸或糠或麦麸和糠组成,其配比(按重量比)为菜籽饼4~4.5份,麦麸(或糠或麦麸和糠)0.2~0.5份。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菜籽饼原料中再加入屠宰畜禽的下脚料(例如血粉、羽毛粉或废弃畜禽鲜血等),加入量(按重量比)为血粉或羽毛粉0.2~0.5份,畜禽废弃鲜血0.5~1份。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脱毒菌种的接种量为菜籽饼原料干重的0.5~1%。
全文摘要
菜籽饼脱毒制备饲料蛋白的方法。本发明是利用对菜籽饼具有脱毒作用的根霉或曲霉属菌种,接种于菜籽饼原料中,在25~35℃经22~30小时发酵。然后烘干、粉碎即为产品。产品符合饲料安全要求,其蛋白含量可达45%,营养价值高于未脱毒的菜籽饼,可直接做为饲料蛋白使用。
文档编号A23L1/211GK1057950SQ9010454
公开日1992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10日
发明者钟英长, 朱汝舫, 周世宁, 肖军民, 吴玲娟, 陈家平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