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10629686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工序依次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炒制、烘干和提香,所述的初烘工序是指:在茶叶炒干机中温度设置270℃,烘至在制品含水量40%;所述的炒制工序是指:烘干工序后,在制品摊放冷却20min后做形,所述的做形是指在双锅曲毫炒干机中,单锅投叶量7?7.5kg,200℃锅温炒制在制品,并对在制品吹热风,大摆炒至在制品卷曲为螺旋形后关热风,然后并锅小摆炒120℃至含水量10?15%。本方法充分运用有性系茶树的内质优势,塑造其香气和滋味特点。在条形红茶和红碎茶盛行的时代,生产螺形红茶来增加红茶外形的可选择性,满足消费者对外形的需求。
【专利说明】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红茶是酶促发酵的一种茶产品,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抗病毒、调节免疫、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养胃等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加工红茶的国家。16世纪后叶,福建省武夷山发明小种红茶,并在小种红茶的基础上创制出工夫红茶。近60多年来,中国红茶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满足出口创汇积极发展生产,到由市场调节自负盈亏而衰落,再到红茶产量有逐渐恢复的趋势(2005年以后)。目前,除了部分红茶继续供给出口以外,茶业经营主体在满足国人的需求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以出口为目的的红茶多为红碎茶,胜在滋味浓厚,而外形和香气稍欠。在中国潜在的红茶消费群体人数众多,特别是年轻人群体对红茶有更多青睐,在国人同样重视滋味、香气和外形,并且几乎都是喝清茶的前提下,开发具有特色香气、外形吸引眼球的红茶产品以对接市场需求很有必要。
[0003]四川中小叶种是四川地区的有性系地方群体种,由古茶树进化而来,其茶多酚类和咖啡碱含量较高,制红茶滋味浓厚,有桔糖香的特殊香气。红茶按形状可分为条形、螺旋形、红碎茶、扁形等。出口红茶以红碎茶较多,传统工夫红茶以条形最多,螺形运用较少。运用螺形红茶加工工艺可创制外形独特的红茶。
[0004]公开号为105394217A,【公开日】为2016年3月16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顺序实施的萎凋工序、揉捻工序、发酵工序、初烘工序、摊凉工序、炒干工序和提香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工序的实施过程为,将经过揉捻加工的茶叶均匀、松散地堆放于簸箕内,覆盖上湿毛巾,放置到发酵架上自然发酵6?8小时。该红茶加工的发酵过程采用自然发酵方法,对原料的要求不高,一芽二、三、四叶均可以加工,特别是能够解决夏秋季节当地茶青的下树率。并且加工过程无需烟熏,方法简单,无电能的消耗。
[0005]以上述专利文献的代表文献,适于加工红碎茶或条形红茶,但该工艺不适于加工螺旋形红茶,并且,该加工工艺不适于四川中小叶种的加工。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本方法充分运用有性系茶树的内质优势,塑造其香气和滋味特点。在条形红茶和红碎茶盛行的时代,生产螺形红茶来增加红茶外形的可选择性,满足消费者对外形的需求。
[0007]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工序依次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炒制、烘干和提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初烘工序是指:在茶叶炒干机中温度设置270°C,烘至在制品含水量40%;
所述的炒制工序是指:烘干工序后,在制品摊放冷却20min后做形,所述的做形是指在双锅曲毫炒干机中,单锅投叶量7-7.5kg,用200°C锅温炒制在制品,并对在制品吹热风,大摆炒至在制品卷曲为螺旋形后关热风,然后并锅小摆炒120°C至含水量10-15%。
[0008]所述的萎凋工序具体是指:采摘中小叶种鲜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摊叶厚8-1Ocm,温度15-20 V经9_12h,在萎凋槽中萎凋至在制品含水量55%_65%。
[0009]所述的揉捻工序具体是指:采用6CR-55型揉捻机揉捻1.5_2h,揉捻中途加轻压,揉捻叶局部泛红或淡黄绿色,揉捻后解块。
[0010]所述的发酵工序具体是指:在可控温控湿的发酵室中发酵,温度设置25-30°C,叶厚10-15cm,发酵3-5h。当青气消失,有花果香、叶色变黄红色时即为发酵适度。
[0011]所述的烘干工序是指:在6chz-9旋转式烘干机80°C烘至足干。
[0012]所述的提香工序是指:在6chz_9旋转式烘干机120°Clh提香。
[0013]在双锅曲毫机锅温2000C的情况下,热风为85-90°C。
[0014]所述的大摆炒具体是指:双锅曲毫机炒手摆动频率较高,幅度较大的做形过程,该过程结合较高的锅温使得在制品快速失水并初步形成螺形形状。
[0015]所述的小摆炒具体是指:双锅曲毫机炒手摆动频率较低,幅度较小的做形过程,该过程在力的挤压下使得螺形形状更加凸显,同时奠定在制品基础颜色。
[0016]所述的并锅具体是指:炒制过程中,茶叶逐渐干燥且其螺形越来越紧实,由两锅茶合并为一锅茶炒制,使得茶叶最终成型。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发明中,采用特定的初烘工序和炒制工序,在制品经炒干机初烘后,摊放冷却20min后做形,在双锅曲毫炒干机中做形,该初烘工序和炒制工序特定的参数控制,使得采用本工序加工出螺旋形红茶,其外形卷曲重实,干茶色泽乌润,香气馥郁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在条形红茶和红碎茶盛行的时代,生产螺形红茶来增加红茶外形的可选择性,满足消费者对外形的需求。
[0018]二、本发明中,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炒制、烘干和提香的各个工艺控制参数均与现有技术不同,例如与公开号为105394217A专利文献为代表的现有红茶制作工艺有明显差另IJ,采用本特定的控制参数形成的制作方法,结合四川中小叶种茶树的内质优势,塑造红茶特殊香气和滋味浓醇的特点,特别是长时间的烘干和提香对凸显并最终固定茶叶香气有促进作用。本发明尤其适用于以四川中小叶种茶树采摘的茶叶进行红茶加工,但也适用于其他中小叶种的有性系茶树采摘的茶叶。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工序依次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炒制、烘干和提香,所述的初烘工序是指:在茶叶炒干机中温度设置2700C,烘至在制品含水量40%;所述的炒制工序是指:烘干工序后,在制品摊放冷却20min后做形,所述的做形是指在双锅曲毫炒干机中,单锅投叶量7-7.5kg,用200°C锅温炒制在制品,并对在制品吹热风,大摆炒至在制品卷曲为螺旋形后关热风,然后并锅小摆炒120°C至含水量10-15%。其余工序与现有技术相同。
[0021]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工序依次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炒制、烘干和提香,
所述的初烘工序是指:在茶叶炒干机中温度设置270°C,烘至在制品含水量40%;
所述的炒制工序是指:烘干工序后,在制品摊放冷却20min后做形,所述的做形是指在双锅曲毫炒干机中,单锅投叶量7kg,用200°C锅温炒制在制品,并对在制品吹热风,大摆炒至在制品卷曲为螺旋形后关热风,然后并锅小摆炒120°C至含水量10%。
[0022]所述的萎凋工序具体是指:采摘中小叶种鲜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摊叶厚8cm,温度15 0C经9h,在萎凋槽中萎凋至在制品含水量65%。
[0023]所述的揉捻工序具体是指:采用6CR-55型揉捻机揉捻1.5h,揉捻中途加轻压,揉捻叶局部泛红或淡黄绿色,揉捻后解块。
[0024]所述的发酵工序具体是指:在可控温控湿的发酵室中发酵,温度设置25°C,叶厚10cm,发酵5h。当青气消失,有花果香、叶色变黄红色时即为发酵适度。
[0025]所述的烘干工序是指:在6chz_9旋转式烘干机80°C2h烘至足干。
[0026]所述的提香工序是指:在6chz_9旋转式烘干机120°Clh提香。
[0027]在双锅曲毫机锅温200°C的情况下,热风为85_90°C。
[0028]所述的大摆炒具体是指:双锅曲毫机炒手摆动频率较高,幅度较大的做形过程,该过程结合较高的锅温使得在制品快速失水并初步形成螺形形状。
[0029]所述的小摆炒具体是指:双锅曲毫机炒手摆动频率较低,幅度较小的做形过程,该过程在力的挤压下使得螺形形状更加凸显,同时奠定在制品基础颜色。
[0030]所述的并锅具体是指:炒制过程中,茶叶逐渐干燥且其螺形越来越紧实,由两锅茶合并为一锅茶炒制,使得茶叶最终成型。
[0031]采用红茶国标感官审评方法审评,所得红茶外形卷曲重实,色泽乌润,汤色橙红明亮,香气浓郁高锐桔糖香、滋味浓醇回甜、叶底完整、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得分分别为95,92,95.5,95,92,达到名优红茶水平。
[0032]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工序依次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炒制、烘干和提香,
所述的初烘工序是指:在茶叶炒干机中温度设置270°C,烘至在制品含水量40%;
所述的炒制工序是指:烘干工序后,在制品摊放冷却20min后做形,所述的做形是指在双锅曲毫炒干机中,单锅投叶量7-7.5kg,用200°C锅温炒制在制品,并对在制品吹热风,大摆炒至在制品卷曲为螺旋形后关热风,然后并锅小摆炒120°C至含水量15%。
[0033]所述的萎凋工序具体是指:采摘中小叶种鲜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摊叶厚10cm,温度20 0C经12h,在萎凋槽中萎凋至在制品含水量55%。
[0034]所述的揉捻工序具体是指:采用6CR-55型揉捻机揉捻2h,揉捻中途加轻压,揉捻叶局部泛红或淡黄绿色,揉捻后解块。
[0035]所述的发酵工序具体是指:在可控温控湿的发酵室中发酵,温度设置30°C,叶厚15cm,发酵3h。当青气消失,有花果香、叶色变黄红色时即为发酵适度。
[0036]所述的烘干工序是指:在6chz_9旋转式烘干机80°C烘至足干。
[0037]所述的提香工序是指:在6chz_9旋转式烘干机120°Clh提香。
[0038]在双锅曲毫机锅温200°C的情况下,热风为85_90°C。
[0039]所述的大摆炒具体是指:双锅曲毫机炒手摆动频率较高,幅度较大的做形过程,该过程结合较高的锅温使得在制品快速失水并初步形成螺形形状。
[0040]所述的小摆炒具体是指:双锅曲毫机炒手摆动频率较低,幅度较小的做形过程,该过程在力的挤压下使得螺形形状更加凸显,同时奠定在制品基础颜色。
[0041]所述的并锅具体是指:炒制过程中,茶叶逐渐干燥且其螺形越来越紧实,由两锅茶合并为一锅茶炒制,使得茶叶最终成型。
[0042]采用红茶国标感官审评方法审评,所得红茶外形紧细卷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馥郁持久甜香,滋味浓醇鲜爽,叶底明亮。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得分分别为96,93,95,94,93,达到名优红茶水平。
[0043]在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种植的情况下,本发明充分运用有性系茶树的内质优势,塑造其香气和滋味特点。在条形红茶和红碎茶盛行的时代,生产螺形红茶来增加红茶外形的可选择性,满足消费者对外形的需求。
【主权项】
1.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工序依次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炒制、烘干和提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初烘工序是指:在茶叶炒干机中温度设置270°c,烘至在制品含水量40%; 所述的炒制工序是指:烘干工序后,在制品摊放冷却20min后做形,所述的做形是指在双锅曲毫炒干机中,用200°C锅温炒制在制品,并对在制品吹热风,大摆炒至在制品卷曲为螺旋形后关热风,然后并锅小摆炒120°C至含水量10-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摘中小叶种鲜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摊叶厚8-10cm,温度15-20 °Cg9-12h,在萎凋槽中萎凋至在制品含水量55%-6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工序具体是指:采用揉捻机揉捻1.5-2h,揉捻中途加轻压,揉捻叶局部泛红或淡黄绿色,揉捻后解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工序具体是指:在可控温控湿的发酵室中发酵,温度设置25-30°C,叶厚10-15cm,发酵3_5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工序是指:在旋转式烘干机80 0C烘至足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香工序是指:在旋转式烘干机120°C Ih提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双锅曲毫机锅温200°C的情况下,热风为85-90 °C。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锅具体是指:炒制过程中,茶叶逐渐干燥且其螺形越来越紧实,由两锅茶合并为一锅茶炒制。
【文档编号】A23F3/06GK105994713SQ20161050068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刘跃云, 叶玉龙, 王春梅, 陈叙生, 曾旭, 李鑫, 熊红兵, 曾泽彬
【申请人】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