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配件及其制作模具和采用该鞋底配件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17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配件及其制作模具和采用该鞋底配件的鞋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配件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底配件及其制作模具和采用该鞋底配件的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能够很好地保护人们的双脚,特别的是,鞋子能够减轻或避免人们走路或跑步时产生的震动力,避免脊椎神经受到伤害。而在鞋子中,鞋底是起减震作用的关键部件,因此,鞋底的结构与制作方式尤其重要。

为了提高鞋底的减震能力和穿着舒适度,现有的鞋底一般会设置中底层、减震器、减震油包或鞋垫,它们都是放入鞋内或贴合在鞋底内使用的,只提供减震功能,无法发挥耐磨和防滑功能。并且,鞋垫和减震油包是无法外露于鞋底外的,而中底和减震器只能侧壁外露,这样的设置方式大大降低了外观效果和实用性。同时,中底层、减震器、减震油包或鞋垫的材质柔软,不耐磨,因此它们无法露出鞋底的底部,不能直接与地面接触。假如减震器(例如气垫)要在露出鞋底的底部,必须要贴合透明橡胶底片,此时,即需要对透明底片进行打粗、涂胶水、涂处理水,这些操作会破会底片的透明度,且处理水会导致透明底片发黄。另外,油包和减震器由于采用柔软材质生产,因此无法定型,且容易撕裂,贴合鞋底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变形,易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配件,该鞋底配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减震器和底片,以及包裹在整个结构外的TPU膜,该鞋底配件解决了减震器易撕裂、不可贴合、容易降解和发黄等难题;且该鞋底配件款式多样,外形美观,减震效果好,耐磨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配件的制作模具,该制作模具同时设有底片型腔和减震器型腔,底片和减震器可以在同一个模具内同时硬化,一体成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该制作模具生产的产品,其底片成型好,不会产生气泡,能够避免底片花纹残缺不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鞋底配件的鞋底,该鞋底减震效果好,穿着舒适度高,且重量轻,制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鞋底配件,包括减震器、底片和TPU膜包裹层;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和至少一个减震台;所述减震台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底片设置在所述减震台的底部,并与所述减震器一体成型;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底片形成配件本体;所述TPU膜包裹层包裹在所述配件本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减震台的数量为1-8个;所述减震器的厚度为3-30mm,硬度为0-40邵氏硬度;所述底片的厚度为1-7mm,硬度为35-80邵氏硬度;所述减震器的厚度大于所述底片的厚度;其中,所述减震台的厚度大于所述底片的厚度;或者,所述减震台的厚度等于所述底片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减震台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底面与所述减震台的顶面大小相等,所述减震台匹配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底面上;或者,所述减震台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底面大于所述减震台的顶面,所述减震台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底部;又或者,所述减震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减震台依次并排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底部,且两个所述减震台之间形成有间距;又或者,所述减震台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减震台依次并排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底部,且三个所述减震台之间形成有间距。当然,所述减震台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两个和三个,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合理的数量,例如四个、五个、六个等,具体的数量根据实际的鞋型和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底片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凸纹;所述底片的形状可以设置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图形等形状。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上到下依次贯穿所述减震器本体和所述减震台。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外表面覆盖有涂料层;所述涂料层为白色涂料层、黑色涂料层、银色涂料层、金色涂料层、红色涂料层、荧光黄色涂料层、绿色涂料层、橙色涂料层、紫色涂料层和蓝色涂料层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具体地,所述弹性件可以设置为螺旋盘绕的铁丝组件,所述铁丝组件正向放置设置于所述减震器内。更加具体地,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减震台内,或者,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本体内,位于所述减震台外。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内设置有LED灯;当采取这种设置时,减震器宜设置为透明,LED灯光可以透过透明鞋材可以往外散发,甚是好看,大大增加了美观性。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所述底片和所述TPU膜包裹层均设置为透明;或者,它们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透明。

优选的,所述底片的材料为PU、TPU、TPR、PVC和硅胶中的其中一种;所述减震器的材料为PU、GEL、硅胶、TPU、PVC和TPR中的其中一种。需要说明的是,GEL是硅胶、PU、TPR和PVC等材料在流态时的统称。但制鞋工业中,一般把PU流态凝胶称为GEL,例如,德国巴斯夫集团指代的GEL,实为PU流态凝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鞋底配件的制作模具,包括下模座、若干导气管道和发热元件;所述下模座的上部为敞口结构;所述下模座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位于所述下模座下部的第一空腔和位于所述下模座上部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上下相通;所述第一空腔的形状与所述底片的形状匹配,所述第二空腔的形状与所述减震器的形状匹配;所述下模座的侧壁和底壁内设置有连通的安装腔;所述下模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气孔,所述下模座的底壁内侧上设置有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导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下模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若干所述导气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道、第一支管道和第二支管道;所述主管道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支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气孔内,所述第二支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气孔内;所述主管道的出气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侧壁或底部。

优选的,还包括上模盖,所述上模盖与所述下模座匹配盖盒连接。更加具体地,所述上模盖与所述下模座铰接;所述上模盖上设置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凹槽,当运用该模具生产产品时,能够使得所述底片的底部形成若干防滑凸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采用所述鞋底配件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所述鞋底配件;所述鞋底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减震器本体匹配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洞,所述孔洞的数量与所述减震台的数量相等;所述减震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减震台穿过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鞋底本体外;所述底片与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部平齐,或者,所述底片向内凹入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鞋底本体的材料可以为RB、TPR、PU和EVA等任何鞋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配件,减震器与底片一体成型,且减震器与底片的外壁全部包裹着一层TPU膜,解决了减震材料易撕裂、易污染、粘灰尘和不可与鞋材贴合的难题。由于整个鞋底配件都被TPU膜包裹着,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底片,这样的结构有效切断了水和空气与底片、减震器的接触,大大延长了鞋底的存放和使用时间。特别的是,如果该鞋底配件由PU材料制备而成时,PU材料会自然降解,如果没有TPU膜的包裹,鞋底就容易变黄、老化,而本产品的外部完全被TPU膜包裹着,能够很好地避免上述不足。减震器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底片,底片耐磨,能够直接与地面接触,使用寿命长。

本申请人尝试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减震器易撕裂、不可贴合和不耐磨等缺点,研发了一种一体成型的鞋底或鞋底配件(以下称“旧产品”,专利申请号:201611082126.3),该旧产品包括减震器和底片,除了底片的底面外,整个产品的外壁均被TPU膜包裹着。但是,该旧产品在实际运用中遇到了新的难题。由于旧产品的生产模具,减震器型腔位于下模座的下部,底片型腔位于下模座的上部,为了使得底片成型后能够形成防滑凸纹,上模盖的底部设置有凸纹。当注入大底料时,流动的大底料把型腔内的空气推出,此过程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气泡,气泡是向上浮的,而底片的防滑凸纹在模具的顶部,气泡会在防滑凸纹处堆积,让底片的防滑凸纹残缺的不全,造成大量不良品。再者,旧产品底片的底部没有被TPU膜包裹,不能形成全方位的保护。同时,旧产品仅能以PU作大底料,PU遇水和空气会发生讲解和变黄,影响存放和使用时间。另外,旧产品的减震器要小于底片,因为减震器型腔在下模座底部,减震器型腔要小于其上的底片型腔,才能保证成型产品能够正常取出。而现今很多鞋子需要舒适,要求减震器较大,底片较小,旧产品的模具无法满足此要求。特别的是,如果减震器需要做成像鞋垫一样大小,而底片像硬币一样小的时候,旧产品根本无法满足,也就是说,旧产品不可能形成减震器大,底片小,且底片能够朝减震器的纵向外凸的结构,也无法形成一个减震器配置多个底片的结构,并且,底片的底部不能贴合TPU膜。

此外,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先把较厚的减震器材料注入下部型腔,由于减震器较厚,硬化时间长,而且需要闭合模具生产,注入底片材料时,底片材料会对减震器材料施加推动力。因此,需要等减震器材料硬化(大概5分钟)后方可注入底片材料,否则减震材料会上浮到底片材料上,造成质量问题,这样的操作大大延长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成本。

而本使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配件,不可贴合和易撕裂的减震材料被可贴合和坚韧的TPU膜和硬化后的底片全部包裹住,整个产品都被TPU膜全方位保护,产品可以实现无缝贴合并坚固,解决了减震材料层无法贴合和易撕裂的难题。同时,由于底片硬料和减震器软料之间有TPU膜保护,且减震层软料的底部有硬化的底片保护,有效解决了软硬分界线易断裂的难题;减震器没有直接外露,解决了材料易挤出的难题。并且,底片的防滑凸纹不会产生气泡,成型好,质量优。底片的大小可以小于或等于减震器的底部,也可以在一个减震器下设置多个底片,大大丰富了产品的形状。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配件,在减震器本体的底部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减震台,而底片设置在减震台的底部,也就是说,底片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减震器本体可以设置成与鞋垫的形状大小匹配,即像鞋垫一样大且薄;而底片仅设置在减震台底部,可以设置成像硬币一样大小,在制作鞋底时,减震台能过穿出鞋底本体,使得减震台底部的底片直接与地面接触。采取上述这样的设计,能够大大提高鞋底的舒适性,脚底完全被减震器本体承托,减震效果好。并且,减震器本体薄,重量不会过大,穿着舒适性好;底片耐磨,有防滑凸纹,能够与地面直接接触。生产者可以根据使用者爱好,灵活设计减震台的数量,丰富产品的外观,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配件,可以在减震器内放置弹性件,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并且,弹性件外可以设置不同颜色的涂层,大大增加美观性。或者,在减震器内设置LED灯,LED灯的光透过鞋材向外散发,甚是好看。当然,鞋底配件采取透明设置,才能更好地观察到弹性件或LED灯散发的光,美观,具有吸引力。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配件的制作模具,底片型腔设置在模具底部,注料时气泡向上浮,消失在空气中,避免了底片产生气泡,解决了因气泡造成底片残缺不全的难题。由于模具为开放型模具,且底片型腔在模具底部,当注入减震材料时,减震材料对底部的底片型腔没有推动作用;且底片较薄,极易硬化(减震器较厚,不易硬化),因此注入大底料后,可以即时注入减震材料。从而减少了产品的生产时间,大大增加了生产效率。此外,由于底片型腔在模具底部,因此底片的大小可以等于或小于减震器的大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片只可以大于或等于减震器大小的不足,大大丰富了产品的形状。

(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采用所述的鞋底配件,成型简单,减震效果好,穿着舒适度高,外型美观;而且解决了减震器在鞋底外露须要贴合底片的麻烦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鞋底配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鞋底配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鞋底配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提供的鞋底配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提供的鞋底配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鞋底配件制作模具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鞋底的示意图;

图中:11、减震器本体;12、减震台;20、底片;30、弹性件;40、下模座;41、第一空腔;42、第二空腔;43、主管道;44、第一支管道;45、第二支管道;46、排气口;50、上模盖;60、鞋底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鞋底配件,包括减震器、底片20和TPU膜包裹层(图中未示);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11和至少一个减震台12;减震台12设置在减震器本体11的底部;底片20设置在减震台12的底部,并与所述减震器一体成型;所述减震器与底片20形成配件本体;所述TPU膜包裹层包裹在所述配件本体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减震台12的数量为1-8个;所述减震器的厚度为3-30mm,硬度为0-40邵氏硬度;底片20的厚度为1-7mm,硬度为35-80邵氏硬度;所述减震器的厚度大于底片20的厚度。

如图1所示,减震台12的数量为一个;减震器本体11的底面与减震台12的顶面大小相等,减震台12匹配设置在减震器本体11的底面上。并且,减震台12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底片20的厚度。

为了提高防滑性能,底片20的底面可以设置有防滑凸纹。

另外,所述减震器内可以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上到下依次贯穿减震器本体11和减震台12。采取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少材料的消耗,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弹性能力,所述减震器内可以设置有弹性件30;弹性件30的外表面覆盖有涂料层;所述涂料层为白色涂料层、黑色涂料层、银色涂料层、金色涂料层、红色涂料层、荧光黄色涂料层、绿色涂料层、橙色涂料层、紫色涂料层和蓝色涂料层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具体地,弹性件30可以设置为螺旋盘绕的铁丝组件,所述铁丝组件正向放置设置于所述减震器内。更加具体地,弹性件30设置在减震台12内。当然,鞋底配件采取透明设置,才能更好地观察到弹性件30的颜色,增加美观。

此外,还可以在所述减震器内设置有LED灯,LED灯的光透过鞋材向外散发,甚是好看。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减震器、底片20和所述TPU膜包裹层均设置为透明;或者,它们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透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鞋底配件,减震器与底片20一体成型,且减震器与底片20的外壁全部包裹着一层TPU膜,解决了减震材料易撕裂、易污染、粘灰尘和不可与鞋材贴合的难题。由于整个鞋底配件都被TPU膜包裹着,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底片20,这样的结构有效切断了水和空气与底片20、减震器的接触,大大延长了鞋底的存放和使用时间。特别的是,如果该鞋底配件由PU材料制备而成时,PU材料会自然降解,如果没有TPU膜的包裹,鞋底就容易变黄、老化,而本产品的外部完全被TPU膜包裹着,能够很好地避免上述不足。减震器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底片20,底片20耐磨,能够直接与地面接触,使用寿命长。并且,底片20的防滑凸纹不会产生气泡,成型好,质量优。底片20的大小可以小于或等于减震器的底部,也可以在一个减震器下设置多个底片20,大大丰富了产品的形状。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减震台12的数量为一个;减震器本体11的底面大于减震台12的顶面,减震台12设置在减震器本体11的底部。具体地,减震台12可以设置在减震器本体11底部的中央,但是,不限于中央位置,减震台12可以设置在减震器本体11底部的任何位置。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减震台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减震台12依次并排设置在减震器本体11的底部,且两个减震台12之间形成有间距。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减震台1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减震台12依次并排设置在减震器本体11的底部,且三个减震台12之间形成有间距。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减震台12的厚度等于底片20的厚度。也可以说是,底片20相当于减震台12了。

如图5所示,一种鞋底配件的制作模具,包括下模座40、若干导气管道和发热元件;下模座40的上部为敞口结构;下模座40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位于下模座40下部的第一空腔41和位于下模座40上部的第二空腔42;第一空腔41和第二空腔42上下相通;第一空腔41的形状与底片20的形状匹配,第二空腔42的形状与所述减震器的形状匹配;下模座40的侧壁和底壁内设置有连通的安装腔;下模座4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气孔,下模座40的底壁内侧上设置有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导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下模座4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46,排气口46与所述安装腔连通;若干所述导气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道43、第一支管道44和第二支管道45;主管道43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第一支管道44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气孔内,第二支管道45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气孔内;主管道43的出气端与排气口46连通;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下模座40的侧壁或底部。

该制作模具还可以为闭合式模具,即还包括上模盖50,上模盖50与下模座40匹配盖盒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鞋底配件的制作模具,底片型腔设置在模具底部,注料时气泡向上浮,消失在空气中,避免了底片20产生气泡,解决了因气泡造成底片残缺不全的难题。由于模具为开放型模具,且底片型腔在模具底部,当注入减震材料时,减震材料对底部的底片型腔没有推动作用;且底片较薄,极易硬化(减震器较厚,不易硬化),因此注入大底料后,可以即时注入减震材料。从而减少了产品的生产时间,大大增加了生产效率。此外,由于底片型腔在模具底部,因此底片的大小可以等于或小于减震器的大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片只可以大于或等于减震器大小的不足,大大丰富了产品的形状。

如图6所示,一种采用所述鞋底配件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60和所述鞋底配件;鞋底本体60内设置有与所述减震器本体匹配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洞,所述孔洞的数量与减震台12的数量相等;减震器本体1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减震台12穿过所述孔洞设置在鞋底本体60外,且底片20与鞋底本体60的底部平齐或稍内凹入鞋底本体60。该鞋底成型简单,减震效果好,穿着舒适度高,外型美观。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鞋底配件的制作模具时,方法原理如下所述:

该模具为真空吸塑模具,模具可以是只有一个型腔的吸塑模具,也可以是有上模盖和下模座的闭合模具。模具型腔内壁设有若干气孔,气孔连接气管汇总后连接到模具外的排气口。模具型腔底部设有底片型腔,底片型腔以外就是减震器型腔,模具两侧或底部设有发热管或发热板,用于对模具进行加热。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把下模座预先加热,把抽真空设备连接排气口;

2)用不干胶涂在下模座顶部周围;

3)把裁好的TPU膜平铺在模具型腔之上,不干胶把TPU膜贴住并密封;裁好的TPU膜比下模座型腔的内壁稍大;

4)打开抽真空设备,把TPU膜吸附在下模座的内壁上;

5)往下模座的底片型腔内注入定量的底片材料;

6)无须等底片硬化,即在减震器型腔注入定量的GEL减震材料;

7)在减震器型腔顶部贴上TPU膜(如果是有上模盖的闭合模具,须要闭合模具);

8)待底片和减震器硬化后,即可取出,修剪多余的边角料即可。

如果需要设置弹性件或LED灯,即在步骤4)和步骤5)之间,即注料前,放入一个或多个弹性件,或者放入一个或多个LED灯。

制备了所述鞋底配件后,运用此鞋底配件制作鞋底时,可以用两种生产方法,即贴合成型法和灌注成型法,分别如下:

一、贴合成型法:制作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洞;在减震器本体上涂上胶水,然后把减震器本体放置在容纳腔内,减震台穿过容纳腔底部的孔洞,伸出鞋底本体,使得减震台底部的底片与地面接触。减震器本体与鞋底本体压紧贴合,待胶水干后,即得。

采取这种生产方法,鞋底本体可以用RB、TPR、PU、TPU、EVA等任何鞋材制作而成。

二、灌注成型法:利用此方法生产鞋底时,鞋底本体的材质为PU。鞋底本体的模具底部设有与底片和减震台匹配的容纳腔;把所述鞋底配件放入鞋底本体模具内,且底片和减震台放入容纳腔,以防止PU进入容纳腔;注入PU,闭合模具;冷却后,打开模具,取出鞋底,修剪边角料,即得。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