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4075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银离子纳米孔材料在抑菌和杀菌方面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由纳米孔材料和银原子、银离子制备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广谱抑菌、杀菌和抗菌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和病毒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它们一旦发生变异传染到人类,将会极大地影响人类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和健康,如淋病奈瑟菌(Neisseriagonorrhoeae)、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乙肝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SARS病毒等。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致病有密切关系,HIV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彻底崩溃,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至今仍无满意治疗措施。细菌和病毒无孔不入,尤其是体积只有50纳米的SARS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清洁空气,隔离、阻断各类传染源,使人类居住及生活环境保持清洁;如何处理病人尤其是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病人排泄物,阻止病毒及细菌污染空气及向外部环境传播,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的如医院空气、废液的除菌杀毒,病房空气中各种细菌和病毒的过滤,公共环境消毒,居家卫生安全等等都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中国专利ZL01112503.9“纳米孔材料离子交换淡化海水、咸水、苦水”公开了一种由粒径小于10纳米的银原子和银离子组成的纳米银离子高度分散于纳米孔材料中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该材料是通过溶液离子交换方法制备的,具有无毒、无味、无嗅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该专利同时还公开了该银离子纳米孔材料在用于淡化海水、苦水、咸水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中国专利ZL01112503.9“纳米孔材料离子交换淡化海水、咸水、苦水”公开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一种新的广谱抑菌、杀菌方面的应用。
众所周知,细菌和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菌和病毒主要通过侵入有机体后通过DNA的复制来引起病变。纳米级的银原子和银离子能与组成DNA的主要物质蛋白质、肽、氨基酸形成稳定配合物,如氨基酸和银离子配位时羧基(-COO-)中的氧原子与金属通过静电作用和配位键结合,胺基(-NH2)中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金属形成配键。另外纳米级的银原子和银离子还可与羟基(-OH)、巯基(-SH)、硫醚基(-C-S-C-)形成配位,从而抑制、杀死细菌和病毒。
银离子纳米孔材料是由纳米孔材料与硝酸银通过溶液离子交换方法制得取纳米孔材料,加入盛有蒸馏水的反应容器中,在搅拌、避光条件下加入硝酸银,反应混合物质量比是纳米孔材料∶水∶硝酸银=1∶3~20∶0.05~0.5;然后在室温到95℃区间内,恒温下搅拌3~12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重复以上过程,最后产物在35~170℃,一般在80~100℃区间内干燥,得到Ag离子交换的纳米孔材料,即银离子纳米孔材料。
具体的制备实例为取天然A型沸石分子筛2000g,加入盛有10升蒸馏水的反应容器中,的搅拌、避光条件下加入360g硝酸银,然后升温至85℃,恒温下搅拌8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重复以上过程,最后产物在100℃干燥,得天然银离子纳米孔材料,即天然Ag-A纳米孔材料。
纳米孔材料包括天然A型沸石分子筛、天然X型沸石分子筛、天然斜发沸石分子筛、天然丝光沸石分子筛及合成的硅铝沸石分子筛,如A型沸石分子筛、X型沸石分子筛、Y型沸石分子筛、ZSM-5型沸石分子筛,和硅铝介孔分子筛(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如MCM-41型硅铝介孔分子筛、MCM-48型硅铝介孔分子筛、SBA-15型硅铝介孔分子筛。
该银离子纳米孔材料是白色或灰色固体粉末,热稳定性很好,其中由银原子及银离子组成的纳米银(超微粒银)质量含量为5~37%,纳米孔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制成液相或各种尺寸、形状的固相材料,具有方便、安全、零污染,可回收,无限次重复使用等优点。
经试验证明,该银离子纳米孔材料具有广谱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常见的各种细菌具有很强的抑制生长和杀死的作用。
以下检测报告中所使用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是天然Ag-A纳米孔材料,为土灰色粉末,其中超微粒银质量含量为22%。
检测报告一测定硅酸盐埃银离子纳米孔复合材料(含超微粒银)体外抗皮肤癣菌的作用(测定MIC和MBC)。
材料和方法1、检测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提供的常见3属4种皮肤癣菌的标准菌株,其分别为毛癣菌属(Trichophyton)红色毛癣菌(T.rubrum,菌号CCCCM ID T.1a)、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菌号CCCCM ID T.5c);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犬小孢子菌(M.canis,菌号CCCCM ID M.3d);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菌号CCCCM ID E.1c)。
2、所用培养基真菌,以不含任何抗生素的沙堡琼脂为基础培养基。
3、检测方法真菌,琼脂稀释法(试管法)精确称取银离子纳米孔材料1.0g,加入灭菌蒸馏水20mL,超声震荡30分钟,吸取10mL银离子纳米孔材料混悬液,再加入10mL蒸馏水,再依次作倍比稀释,计11个梯度浓度;超声震荡状态下,吸取8mL各个梯度的药液,加入到72mL灭菌后保温于65℃的沙堡琼脂中,再超声震荡混匀分装,每管3mL。最终使药基中实际含超微粒银的浓度分别为;(1)1.1mg/mL (2)0.55mg/mL (3)0.28mg/mL(4)0.14mg/mL(5)0.07mg/mL(6)0.035mg/mL(7)0.018mg/mL (8)0.009mg/mL(9)0.0045mg/mL (10)0.0023mg/mL (11)0.0012mg/mL(12)基础培养基对照组接种菌量1.0~0.1×106cfu/mL培养条件26℃,7d。
结果判断方法1、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基础培养基对照管为参照,菌已生长为“+”表示无抑菌作用;菌未生长为“-”表示有抑菌作用,菌未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管的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用mg/mL表示。
2、最低杀菌浓度(MBC)将在药物培养基上7d未生长的各管接种的菌,移种到新鲜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基础培养基上,“Δ”表示仅有抑菌作用,而菌仍为生长,“-”表示有杀菌作用,菌未生长;菌仍未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管的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MBC),用用mg/mL表示。
实验结果,见表1表1天然Ag-A型纳米孔材料体外抗常见3属4种皮肤癣菌的试验结果(试管法)培养基超微粒银浓度(mg/mL) MIC MBC菌名 对1 2 3 4 5 6 78 9 10 11 (mg/mL)照红色毛癣菌- - - - - - Δ+ + + + +0.018 0.035
须癣毛癣菌 - - - - - Δ ++ + + + + 0.0350.07犬小孢子菌 - - - - ΔΔ ++ + + + + 0.0350.14絮状表皮癣菌 - - - - - - Δ+ + + + + 0.0180.03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Ag-A型纳米孔材料对常见的3属4种皮肤病癣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MIC范围在0.018~0.035mg/mL,MBC范围在0.035~0.14mg/mL之间。
检测报告二测定银离子纳米孔材料体外抗真菌的作用(测定MIC和MBC)。
材料和方法1、检测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提供的常见7属12种致病真菌和常见条件致病菌的标准菌株,其分别为念珠菌属(Candida)白念色珠菌(C..albicans,菌号CCCCM ID C.1a)、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菌号CCCCM ID C.2b)、光滑念珠菌(C..glabrata,菌号CCCCM ID Y.10);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红酵母(Rhodotorula,菌号CCCCM ID Y.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号CCCCM ID Y.8);青霉属(Penicillium)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菌号CCCCM ID B.7);曲霉属(Aspergillus)熏烟色曲霉(A.fumigatus,菌号CCCCM ID A.1)、黑曲霉(A.niger,菌号CCCCM ID A.3)、局限曲霉(A.restrictus,菌号CCCCM IDA.23);链格孢霉属(Altemaria)互隔链格孢(Altemaria altemata,菌号CCCCMID B.1);镰刀霉属(Fusarium)串珠镰刀霉(又称串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lforme,菌号CCCCM ID B.36);帚霉属(Scopulariopsis)短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lus,菌号CCCCM ID B.4);2、所用培养基真菌以不含任何抗生素的沙堡琼脂为基础培养基。
3、检测方法真菌琼脂稀释法(试管法)精确称取硅酸盐埃银离子纳米孔复合材料1.0g,加入灭菌蒸馏水20mL,超声震荡30分钟吸取10mL硅酸盐埃银离子纳米孔复合材料混悬液,再加入10mL蒸馏水,再依次作倍比稀释,计11个梯度浓度;超声震荡状态下,吸取8mL各个梯度的药液,加入到72mL灭菌后保温于65℃的沙堡琼脂中,再超声震荡混匀分装,每管3mL。最终使药基中实际含超微粒银的浓度分别为(1)1.1mg/mL (2)0.55mg/mL (3)0.28mg/mL (4)0.14mg/mL
(5)0.07mg/mL(6)0.035mg/mL(7)0.018mg/mL (8)0.009mg/mL(9)0.0045mg/mL (10)0.0023mg/mL (11)0.0012mg/mL(12)基础培养基对照接种菌量1.0~0.1×106cfu/mL培养条件真菌念珠菌、酵母菌30℃,48h;其他丝状真菌26℃,7d。
结果判断方法1、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基础培养基对照管为参照,菌已生长为“+”表示无抑菌作用;菌未生长为“-”表示有抑菌作用,菌未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管的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用mg/mL表示。
2、最低杀菌浓度(MBC)将在药物培养基上7d未生长的各管接种的菌,移种到新鲜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基础培养基上,“Δ”表示仅有抑菌作用,而菌仍为生长,“-”表示有杀菌作用,菌未生长;菌仍未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管的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MBC),用用mg/mL表示。
实验结果,见表2表2Ag-A型纳米孔材料体外抗常见7属12种真菌试验结果(试管法)培养基超微粒银浓度(mg/mL) MIC MBC菌名对12345678910 11(mg/mL)照白念珠菌 -------Δ Δ+++0.0045 0.018热带念珠菌--------Δ Δ++0.0023 0.009光滑念珠菌---------Δ++0.0015 0.009红酵母---------Δ++0.0015 0.009酿酒酵母 --------Δ+++0.0023 0.009桔青霉---Δ Δ+++++++0.07 0.28熏烟色曲霉-----Δ Δ+++++0.0180.07黑曲霉---Δ Δ+++++++0.07 0.28局限曲霉 - --Δ Δ++++++0.0350.14互隔链格孢------Δ+++++0.0180.035串珠镰刀霉-----Δ Δ+++++0.0180.07短帚霉-----Δ Δ+++++0.0180.07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Ag-A型纳米孔材料对常见的7属12种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MIC范围在0.0015~0.07mg/mL,MBC范围在0.009~0.28mg/mL之间,尤其对念珠菌属、红酵母、酿酒酵母抗菌作用强,MIC范围0.0015~0.0045mg/mL,MBC范围0.009~0.018mg/mL。
检测报告三测定银离子纳米孔材料体外抗真菌的作用(测定MIC和MBC)。
材料和方法1、检测菌株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合轴马拉色菌(Malassezia sympodialis)、球形马拉色菌(Malassezia globosa)的标准株由法国巴斯特研究所馈赠。痤疮丙酸杆菌1株(Propionibacteriumacnes),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门诊痤疮病人分离。
2、所用培养基马拉色菌以不含任何抗生素,含4%橄榄油的沙堡琼脂为基础培养基;痤疮丙酸杆菌以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厌氧肉汤为基础培养基。
3、检测方法真菌琼脂稀释法(试管法)痤疮丙酸杆菌液体肉汤稀释法(试管法)精确称取硅酸盐埃银离子纳米孔复合材料1.0g,加入灭菌蒸馏水20mL,超声震荡30分钟,吸取10mL混悬液,再加入10mL蒸馏水,再依次作倍比稀释,计11个梯度浓度;超声震荡状态下,吸取8mL各个梯度的药液加入到72mL灭菌后保温于65℃的沙堡琼脂中,再超声震荡混匀分装,每管3mL。最终使药基中实际含超微粒银的浓度分别为(1)1.1mg/mL (2)0.55mg/mL (3)0.28mg/mL (4)0.14mg/mL(5)0.07mg/mL(6)0.035mg/mL(7)0.018mg/mL(8)0.009mg/mL(9)0.0045mg/mL (10)0.0023mg/mL (11)0.0012mg/mL(12)基础培养基对照接种菌量1.0~0.1×106cfu/mL培养条件真菌30℃,48~72h;痤疮丙酸杆菌37℃,48~72h。
结果判断方法1、低抑菌浓度(MIC)以基础培养基对照管为参照,菌已生长为“+”表示无抑菌作用;菌未生长为“-”表示有抑菌作用,菌未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管的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用mg/mL表示。
2、最低杀菌浓度(MBC)将在药物培养基上7d未生长的各管接种的菌,移种到新鲜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基础培养基上,“Δ”表示仅有抑菌作用,而菌仍为生长,“-”表示有杀菌作用,菌未生长;菌仍未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管的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MBC),用用mg/mL表示。
实验结果,见表3表3Ag-A型纳米孔材料体外抗常见真菌和丙酸杆菌试验结果(试管法)培养基超微粒银浓度(mg/mL) MICMBC菌名对12345 678910 11(mg/mL)照糠秕马拉色菌----Δ +++++++0.07 0.14合轴马拉色菌---Δ+ +++++++0.14 0.28球形马拉色菌----Δ +++++++0.07 0.14痤疮丙酸杆菌---Δ+ +++++++0.14 0.28结论实验结果表明Ag-A型纳米孔材料对常见的3种马拉色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MIC范围在0.07~0.14mg/mL,MBC范围在0.14~0.28mg/mL之间,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为0.14mg/mL,MBC为0.28mg/mL。
检测报告四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抑菌实验试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腊样杆菌(Bacilluscereus)、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Bacillus subtili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白色念珠菌ATCC10231(C..albicans)、黑曲霉菌(A.niger)、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和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培养基嗜酸乳杆菌培养基麦芽法5Be’,酵母浸出粉0.5%,CaCO30.6%,琼脂2%。乳酸链球菌培养基牛肉浸出膏0.5%,酵母浸出粉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 0.5%,琼脂2%,pH6.8。淋病奈瑟球菌培养基牛肉浸出膏0.3%,蛋白胨1%,NaCl 0.5%,琼脂2%,脱脂羊血8%~9%,pH7.2~7.4。其余菌种的培养基都为营养肉汤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培养基。
实验方法淋病奈瑟球菌钵外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固体二倍稀释法测定,试验菌液为含有109个细胞/ml的液体培养液;选择最高的药物浓度为256mg/L,最低测定浓度为0.5mg/L;用微量加样器吸取10μl试验菌液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测试药物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0小时,观察结果,判定测试药物的体外抑菌浓度(接种位置不长菌的培养物所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值)。
淋病奈瑟球菌体外最低杀菌浓度(MBC)以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实验结果为基础进行。试验中首先测定MIC,再将≥MIC药物浓度的固体培养物继续培养20小时,观察结果,判定测试药物的体外最低杀菌浓度(接种位置不长菌的培养物所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BC值)。
其余菌种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试验菌液为含有109个细胞/ml的液体培养液;选择最高的药物浓度为256mg/L,最低测定浓度为0.5mg/L;在1ml含有不同浓度测试药物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0μl试验菌液,培养20小时,观察结果,判定测试药物的体外抑菌浓度(MIC)。
其余菌种的体外最低杀菌浓度(MBC)以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实验结果为基础进行,试验中首先测定MIC,再将≥MIC药物浓度的液体培养物(0.1ml)涂布在含有琼脂培养基的平皿上,培养20小时后进行存活菌落的计数,判定MBC值(菌落数小于5个的培养物所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BC值)。
实验结果,见表4,表5
表4Ag-A型纳米孔材料体外抗菌试验结果阳性浓度(mg/L)25612864 32 16 84210.5 对照金黄色葡萄球菌 - -①- - - -②+++++大肠埃希氏杆菌 - - - - - -①②+++++绿脓杆菌- - - - -①-②+++++腊样杆菌- -①- - - -②+++++枯草芽孢杆菌- -①- - -②++++++表皮葡萄球菌- - - -①- -②+++++白色念珠菌 - - - - -①-②+++++黑曲霉菌- - - -①- -②+++++嗜酸乳杆菌 - - - - -①---②+++乳酸链球菌 - -①- - -②++++++淋病奈瑟球菌- - - - -①----②+++试验管长菌 -试验管未长菌 ①最低杀菌浓度 ②最低抑菌浓度。
备注以上试验结果为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值。
表5实验结论病原体编号 MIC(mg/L)MBC(mg/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8128大肠埃希氏杆菌 88绿脓杆菌 816腊样杆菌 8128枯草芽孢杆菌 ATCC6633 16 128表皮葡萄球菌 832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816黑曲霉菌 832嗜酸乳杆菌DM104 216乳酸链球菌 16 128淋病奈瑟球菌 116本项试验表明,Ag-A纳米孔材料对常见的11种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最小抑菌浓度范围在1~16mg/L,最小杀菌浓度范围在16~128mg/L。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表明,由中国专利ZL01112503.9所述方法,采用不同纳米孔材料制备的其它类型的硅酸盐银离子纳米孔材料(天然Ag-X纳米孔材料、天然Ag-丝光纳米孔材料、天然Ag-斜发纳米孔材料、合成Ag-A纳米孔材料、合成Ag-X纳米孔材料、合成Ag-丝光纳米孔材料、Ag-ZSM-5纳米孔材料、Ag-MCM-41纳米孔材料、Ag-MCM-48纳米孔材料、Ag-SBA-15纳米孔材料等)与Ag-A型硅酸盐银离子纳米孔材料一样,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广谱杀菌、抑菌和抗菌(病毒)的作用。
该银离子纳米孔材料能够分散于各种有机溶剂、无机溶剂及水,可配制成各种用途的杀菌剂。可根据液状、糊状、喷雾剂、摩丝剂等使用方式的不同进行选择,或根据喷雾、浸渍、涂布、擦拭等使用方法的不同而进行适宜选择。例如该杀菌剂作为喷雾剂使用时,可在饭店、宾馆、学校、车站、影剧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使用,亦可在家庭中使用。
由于该银离子纳米孔材料具有的广谱杀菌和抑菌抗菌作用,亦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键品、化妆品等行业,制备出各种具有杀菌、抑菌和抗菌作用的产品,如包装材料、各种器皿、护肤品、现今广为使用和接受的各种形式的药剂产品等。还可与常应用的各种成分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等成份配合使用,亦可与2种以上的成份配合使用。此外,为了增强杀菌效果,亦可与其它杀菌剂并用。
该银离子纳米孔材料还可以与塑料、化纤、树脂等物质混合配料,利用现有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制备于具有杀菌、抑菌和抗菌作用的建筑材料、卫生洁具、装璜装饰材料等,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及居家民用、甚至军用等领域,既不影响原材料的物化性能,又不影响原材料的加工艺,且又能够扩展原材料的应用范围。
权利要求
1.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抗皮肤癣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抗致病真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抗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细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抗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腊样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黑曲霉菌(A.niger)、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和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抗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或表皮癣菌属细菌(Epidermophyton)。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抗红色毛癣菌(T.rubrum)、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犬小孢子菌(M.canis)或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抗念珠菌属(Candida)细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细菌、青霉属(Penicillium)细菌、曲霉属(Aspergillus)细菌、链格孢霉属(Altemaria)细菌、镰刀霉属(Fusarium)细菌或帚霉属(Scopulariopsis)细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的广谱抑菌、杀菌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抗白念色珠菌(C..albicans)、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红酵母(Rhodotorul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熏烟色曲霉(A.fumigatus)、黑曲霉(A.niger)、局限曲霉(A.restrictus)、互隔链格孢(Altemaria altemata)、串珠镰刀霉(Fusarium monillforme)或短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lus)。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银离子纳米孔材料在抑菌和杀菌方面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由纳米孔材料和银原子或银离子制备的银离子纳米孔材料广谱杀菌、抑菌方面的应用。纳米孔材料包括天然A型沸石分子筛、天然X型沸石分子筛、天然斜发沸石分子筛、天然丝光沸石分子筛及合成的硅铝沸石分子筛和硅铝介孔分子筛。该材料可以广泛地用于抗皮肤癣菌和多种致病真菌,以及抗念珠菌属细菌、酵母菌属细菌、青霉属细菌、曲霉属细菌、链格孢霉属细菌、镰刀霉属细菌或帚霉属细菌。尤其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绿脓杆菌、腊样杆菌等11种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最小抑菌浓度范围在1~16mg/L,最小杀菌浓度范围在16~128mg/L。
文档编号A61K33/38GK1562079SQ20041001074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4日
发明者朱广山, 裘式纶 申请人:吉林省博维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