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428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具体来说是一种中西药复方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多年来,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众多,如有报道用川芎嗪和阿斯匹林-潘生丁治疗急性脑血栓的形成(见《湖北医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第267-369页);使用小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见《(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第293-294页);也有使用中药水蛭治疗脑血栓的报道(见《四川中医》1986年第9期第46页);CN1082915A专利公开了一种中成药醒脑复语丸用来治疗中风后失语,它是将包括水蛭和黄连等24味中药材粉末制成胶囊。但综上所述,这类西药常常伴随产生许多副作用,而中成药由于药物吸收较慢,其疗效并不十分迅速显著,而本发明药物经市级脑血管病医院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迅速,而且在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中西药有效活性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中西药复方制剂药物,从而使中西药有效活性成分协同作用于病态脑血管,达到迅速显著的活血化瘀、清热通脉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黄连提取物5-35份 水蛭提取物1-20份 乙酰水杨酸0.1-5份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黄连提取物10-25份 水蛭提取物5-15份 乙酰水杨酸0.5-3份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黄连提取物15份 水蛭提取物10份乙酰水杨酸1份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是(1)先将黄连提取物和水蛭提取物过100目筛,混匀;(2)再加入乙酰水杨酸,过100目筛,混匀,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还可以是(1)先将黄连提取物和水蛭提取物过100目筛,混匀;(2)再加入乙酰水杨酸,过100目筛,混匀,压片,制成片剂。
本发明药物中选用的黄连提取物含有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等生物碱、酚性化合物、微量元素等有效成份,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清C/P值和降血脂的作用;水蛭提取物含有水蛭素、抗血栓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有效成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扩张微循环;乙酰水杨酸能阻止栓素A形成并能抑制环化加氧酶减少血栓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本发明药物将黄连和水蛭有效成份提取物直接入药,结合西药乙酰水杨酸,共同发挥较强的活血化瘀、清热通脉的功效。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了病情、病史、年龄、性别相当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应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痊愈39例,显效2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6%。
1.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四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并参照1993年《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8)。收集病程在一周内缺血性中风患者,全部病例经头CT或MRI证实。
(2)一般资料病人总数142例,男86例,女56例,年龄38-82岁,平均61.8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2例,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中半身不遂者83例,口眼歪斜者70例,语言障碍者70例,偏身麻木者83例,伴头晕者58例,而对照组50例中半身不遂者48例,口眼歪斜者41例,语言障碍者20例,偏身麻木者41例,伴头晕者28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3)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除采用一般相同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外,治疗组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次2粒,每日三次;对照组采用心脑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三次。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全部病例均于两个疗程后复查头CT,未见一例发生出血现象。
(4)观察指标a治疗前后的临床病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头晕,语言障碍及偏身麻木。
b治疗前后四肢肌肉、张力。
c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全血比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
d血脂。
(5)疗效标准参照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按中风病计分方法,基本痊愈≥85%、显效≥50%、有效≥20%、无效<20%。
(6)统计方法所有资料经SPSS的T检验及卡方检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根据以下表1-3的数据可以看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疗效肯定,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疗效观察结果

表2血流变的变化

表3血脂的变化


从上述表1-3中的数据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血脂、血流变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的血脂、血流变均有显著性变化。从表2的数据可见,本发明的药物显著性改变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血粘度,对照组中仅见红细胞压积及低切全血粘度有显著性变化,而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血流变有显著性变化(p<0.05)。从表3的数据可见,本发明的药物可显著性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而对照组中血脂无明显变化,并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血脂显著降低。说明本发明的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粘度及血脂来实现的。本发明的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按下列配方称取原料黄连提取物15份水蛭提取物10份乙酰水杨酸1份生产方法如下先将黄连提取物和水蛭提取物过100目筛,混匀;再加入乙酰水杨酸,混匀,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2按下列配方称取原料黄连提取物10份水蛭提取物5份 乙酰水杨酸0.5份生产方法如下先将黄连提取物和水蛭提取物过100目筛,混匀;再加入乙酰水杨酸,混匀,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3按下列配方称取原料黄连提取物35份水蛭提取物20份乙酰水杨酸5份生产方法如下先将黄连提取物和水蛭提取物过100目筛,混匀;再加入乙酰水杨酸,混匀,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4按下列配方称取原料黄连提取物15份水蛭提取物10份乙酰水杨酸1份生产方法如下先将黄连提取物和水蛭提取物过100目筛,混匀;再加入乙酰水杨酸,混匀,压片,制成片剂。
实施例5按下列配方称取原料黄连提取物10份水蛭提取物5份 乙酰水杨酸0.5份生产方法如下先将黄连提取物和水蛭提取物过100目筛,混匀;再加入乙酰水杨酸,混匀,压片,制成片剂。
实施例6按下列配方称取原料黄连提取物35份水蛭提取物20份乙酰水杨酸5份生产方法如下先将黄连提取物和水蛭提取物过100目筛,混匀;再加入乙酰水杨酸,混匀,压片,制成片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其原料重量配比是黄连提取物5-35份 水蛭提取物1-20份乙酰水杨酸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重量配比是黄连提取物10-25份水蛭提取物5-15份乙酰水杨酸0.5-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重量配比是黄连提取物15份 水蛭提取物10份 乙酰水杨酸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胶囊剂或片剂。
6.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将黄连提取物、水蛭提取物和乙酰水杨酸混匀后制成胶囊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将黄连提取物、水蛭提取物和乙酰水杨酸混匀后制成片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它含有黄连提取物、水蛭提取物、乙酰水杨酸,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清热通脉功效,经临床验证,对脑血管病总有效率达97.4%,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药物的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61P9/10GK1720968SQ200410012398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3日
发明者周宇 申请人:周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