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697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异黄酮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的新用途,特别是涉及大豆异黄酮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大豆异黄酮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的物质,具有如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同时大豆异黄酮还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骨吸收,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急性放射病人、肿瘤辐射治疗患者以及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都会受到电离辐射,从而引起机体损伤。目前抵御电离辐射一般均采用物理或在防护设施上涂覆抗电离辐射材料的方法,能够具有抗电离辐射作用的药物或食品还比较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异黄酮的新用途。
本发明发明人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电离辐射的作用,可以在制备抗电离辐射药物和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以大豆异黄酮为活性成分的药物中,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等。常用剂型为胶囊和片剂,均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
在制备抗电离辐射食品时,通常将大豆异黄酮以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到食品中,制成功能性食品。
所述的药物或食品,可在接触电离辐射前用于预防或在接触电离辐射后用于辅助治疗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剂量为1-20g大豆异黄酮/人·天。
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天然食物的有效成分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电离辐射作用。制备为药物或食品后,适用于急性放射病人、肿瘤辐射治疗患者以及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如从事核弹头装检与保管的军人、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及铀矿的工人等受到电离辐射的影响而产生的疲劳无力、头晕头痛、食欲减退、消化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等临床症状。


图1为大豆异黄酮对小鼠体重的影响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大豆异黄酮抗电离辐射的功能测定一、大豆异黄酮改善受辐射小鼠活存率和活存时间取雄性昆明种小鼠80只,适应喂养3天,换15%酪蛋白合成饲料(以AIN-76为基本配方,其中含15%酪蛋白、23.5%蔗糖、50%玉米淀粉、2%维生素糖粉、4%无机盐、3%花生油、2%鱼肝油和0.5%食用纤维素)适应5天,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照射对照组和三个实验组,每组20只,照射对照组继续喂15%酪蛋白饲料,三个实验组分别在15%酪蛋白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2%、0.5%和1.0%的大豆异黄酮;每周称体重两次,喂养两周后,7.0Gyγ射线照射,观察记录各组小鼠在30天内的死亡时间,计算30天活存率和保护系数以及死亡小鼠的活存时间。
1、大豆异黄酮对实验小鼠体重的影响实验开始至辐射前两周时间内的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见,小鼠补充三个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对对小鼠体重增长无明显的影响。
2、大豆异黄酮对受辐射小鼠30天活存率和活存时间的影响小鼠受电离辐射后的活存率和小鼠的活存时间是反映机体抗辐射能力的最综合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膳食中补充0.5%大豆异黄酮组的抗辐射能力最好,活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这一组死亡小鼠的活存时间也最长,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
表1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照射小鼠30天活存率和活存时间的影响

与辐射对照组比较*P<0.05二、大豆异黄酮改善受辐射小鼠血细胞水平取雄性昆明小鼠30只,按前述方法适应喂养,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对照组继续喂15%酪蛋白饲料,实验组在15%酪蛋白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5%的大豆异黄酮(大约相当于按0.5g大豆异黄酮/Kg体重/天的剂量进行喂养),喂养两周后,4.0Gyγ射线照射,于照射前3天和照射后6、10、17、25和30天取血进行血细胞观察。
1、大豆异黄酮对受辐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的影响辐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即明显降低,之后白细胞数量略有升高,但至辐射后30天实验结束仍然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仅为正常水平的40%,表明辐射对白细胞的杀伤力很强;补充大豆异黄酮组的白细胞数量在辐射后也明显下降,但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后小鼠的升白作用是明显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9/L,X±s)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辐射组比较#P<0.012、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的影响辐射后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水平有所下降,在第10天下降到最低点,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后红细胞数量开始缓慢上升,在第25天,基本达到实验前的水平,说明辐射对辐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影响相对于白细胞的影响要小得多;补充大豆异黄酮组的血红细胞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似,但大豆异黄酮组的恢复要快,至照射后10天,红细胞数量降低到最低点,第17天即已明显恢复,说明补充大豆异黄酮可加速辐射后红细胞的恢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1012/L,X±s)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3、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如表4显示,辐射后小鼠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到第10天下降到最低点,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之后开始缓慢上升,到第25天可恢复到实验前水平;补充大豆异黄酮可降低辐射引起的血小板水平的下降幅度,并促进血小板水平的恢复,至实验17天即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表4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9/L,X±s)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4、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辐射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可从一个侧面反映辐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辐射对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是明显的,照射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在辐射后第6天,淋巴细胞数量最少,随着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但至实验结束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补充大豆异黄酮小鼠受辐射后淋巴细胞数量也明显降低,其变化规律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补充大豆异黄酮组的淋巴细胞数量在辐射后一直高于对照组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09/L,X±s)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辐射组比较#P<0.015、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的影响根据辐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计算出的受辐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可见,其变化规律与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补充大豆异黄酮可对其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表6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X±s)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三、大豆异黄酮改善受辐射小鼠的抗氧化机能雄性昆明种小鼠30只,适应喂养3天,换15%酪蛋白合成饲料(以AIN-76为基本配方,其中含15%酪蛋白、23.5%蔗糖、50%玉米淀粉、2%维生素糖粉、4%无机盐、3%花生油、2%鱼肝油和0.5%食用纤维素)适应5天,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对照组继续喂15%酪蛋白饲料,实验组在15%酪蛋白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5%的大豆异黄酮(大约相当于按0.5g大豆异黄酮/Kg体重/天的剂量进行喂养),喂养两周后,4.0Gy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一周和两周取血,两周杀死小鼠取脾脏、胸腺、肝脏,观察血和这些器官的抗氧化指标。
1、大豆异黄酮对受辐射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小鼠辐射后一周和两周血清中MDA水平如表7所示。从中可见,在辐射后1周血清中MDA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周时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抑制血清中MDA含量的升高,接近正常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7实验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MDA水平(nmol/ml,X±s)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2、大豆异黄酮对受辐射小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影响GSH-px是一种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酶,其活性的变化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从中可见,辐射后小鼠血清中GSH-px活性降低,辐射1周后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周时有所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组水平(P<0.01);补充大豆异黄酮可抑制血清中GSH-px活性降低的幅度,并且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8实验不同时间小鼠血清GSH-px活性(活力单位/ml)(X±s)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3、大豆异黄酮对受辐射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SOD是催化氧自由基分解的酶,其活性的变化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表9所示。实验结果表明,辐射使小鼠血清中SOD活力降低,辐射1周后,明显低于正常组水平(P<0.01),2周时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组水平(P<0.01);补充大豆异黄酮可降低辐射后血清中SOD活力下降的幅度,并且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的活力水平。
表9实验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SOD活力(NU/ml,X±s)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4、大豆异黄酮对受辐射小鼠肝脏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肝脏是代谢活跃的组织,其抗氧化功能的变化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机体的组织抗氧化能力的总体状况。表10给出了小鼠辐射2周后肝脏组织中MDA含量及SOD、GSH-px活性测定结果,从中可见,辐射可使肝脏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使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抑制辐射后肝脏中MDA升高,降低GSH-px和SOD活性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接近正常组水平。
表10小鼠辐射两周后肝脏抗氧化指标水平(X±s)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5、大豆异黄酮对受辐射小鼠胸腺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免疫系统对辐射相当敏感,胸腺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抗氧化功能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免疫系统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如表11所示。辐射2周后,小鼠胸腺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和GSH-px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降低MDA的升高幅度,抑制SOD和GSH-px活性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接近正常组水平。
表11小鼠辐射两周后胸腺抗氧化指标结果(X±s)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6、大豆异黄酮对受辐射小鼠脾脏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表12给出了另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脏在辐射2周后的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状况,从中可见,,辐射后脾脏中MDA含量升高,而GSH-px和SOD活性则有所降低;补充大豆异黄酮可降低脾脏中MDA的含量,提高GSH-px和SOD活性,但这些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2小鼠辐射两周后脾脏抗氧化指标水平(X±s)

上述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良好的抗辐射作用,可提高受电离辐射小鼠的活存率和死亡小鼠的活存时间;大豆异黄酮可促进受电离辐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恢复,降低血小板数量的下降幅度,提高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促进辐射后淋巴细胞的恢复,说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减轻造血器官损伤的作用;大豆异黄酮还具有提高辐射后小鼠的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
权利要求
1.大豆异黄酮在制备抗电离辐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异黄酮在制备抗电离辐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剂型为胶囊或片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豆异黄酮在制备抗电离辐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有效剂量为1-20g大豆异黄酮/人·天。
4.大豆异黄酮在制备抗电离辐射食品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豆异黄酮在制备抗电离辐射食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有效剂量为1-20g大豆异黄酮/人·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异黄酮的新用途。本发明发明人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电离辐射的作用,可以在制备抗电离辐射药物和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所述的药物或食品,可在接触电离辐射前用于预防或在接触电离辐射后用于辅助治疗辐射对机体的损伤,有效剂量为1-20g大豆异黄酮/人·天。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急性放射病人、肿瘤辐射治疗患者以及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受到电离辐射的影响而产生的疲劳无力、头晕头痛、食欲减退、消化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等临床症状。
文档编号A61K31/352GK1695607SQ20041003785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2日
发明者金宏, 王先远, 许志勤, 南文考, 李培兵, 高兰兴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