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清肺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16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清肺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以中草药为原料而制备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历来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迄今为止,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至今仍未找到特效疗法,其中多数病种起病急骤、传播迅速、病理损害严重、病情复杂多样,一旦发病往往造成很大危害。自2002年11月起在世界范围蔓延,并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严重损失的SARS,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2003年下半年在亚洲流行的禽流感造成的人类感染,也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各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
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咳嗽、咯痰等表现,主要依赖药物的抗病毒及解热作用进行治疗。因此,从该领域现有的技术水平来看,在西药方面,主要有盐酸吗啉双胍、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只能对某些病毒有一定作用,而且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金刚烷胺有神经毒性,可影响脑内多巴胺合成、释放和摄取,引起多动、抑郁、幻觉等。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和胆红素升高等副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动物使用后可出现明显的消瘦、乏力等症状。同时,西药虽有不少有效的解热药,但只能作为对症处理用,不断阻止病情的发展,而且有些也有较大的副作用。西医学针对病毒性疾病的主要对策在于研制相应的疫苗,但一方面其研制需要一定的周期,往往赶不上疾病防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对大多数呼吸道病毒而言,其变异性极强,所以对呼吸道病毒性疾病来说,即使对某种病毒研制出了疫苗,而其后流行的疾病很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病毒引起的,所以疫苗的研制往往应付不了现实中变化无穷的新的病毒株的出现。中药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始终有一定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缓解症状。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相关报道及现有的中成药均不少见,但其中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此类研究在组方上往往局限于清热解毒药,对疾病兼夹证候的辨证和方药的配伍均不够重视,尤其对该类疾病常见的寒热相夹或寒热不清的治疗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药,因而大大限制了运用中药治疗各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适用面广、寒热兼顾的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2、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清肺制剂,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所组成荆芥8~15克、金银花8~15克、青蒿8~15克、人工牛黄0.2~1.0克。
组方意义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清热解毒之功,擅清肺卫之热,且质轻气香,兼有宣散之功,为治温病初起、邪在肺卫之主药,用为君药。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能祛风解表,疏散邪热,微温而不燥,用为臣药。银花配荆芥,禀承了吴鞠通银翘散配伍之精髓,以银花之辛凉配荆芥之芳香,共奏散热解毒之功;寒温并用,也扩大了本方的使用范围。牛黄,味甘苦性凉,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方中用为使药,一可加强银花清热解毒的力量,二可发挥“超前截断”的功效,阻止风温邪毒向里传变。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其气芳香,能清热、辟秽、化湿,为使药。银花、荆芥、青蒿皆质轻气香之品,可辟秽、化湿、除瘟。本方谨遵治疗温病之古训“治疗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药轻灵而味薄,又结合温病学“超前截断”的新理论,寒温并用,旨在清解疏散上焦肺卫之风温邪毒。全方法度严谨,配伍精当,药简效专,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辟秽除瘟的功效。
称取上述重量的荆芥、青蒿经过整理,去杂、去老梗,分别切成一寸大小的小段;银花经整理后去杂,一同投入提取罐内,加水使之将药材浸没,放置30min,连接挥发油收集装置(选用比水重挥发油及比水轻挥发油均可收集的型号),加热至沸,并微沸保温30min,,收集第一次煎液和挥发油;然后再加水过药材表面,加热至沸,并微沸保温30min,收集第二次煎液和挥发油;合并2次煎液,静置至室温,离心过滤,喷雾干燥,干法制粒,喷入挥发油,加入人工牛黄粉,即得清肺制剂。
上述清肺制剂,只需加入适宜的辅料即可制成颗粒剂、片剂和胶囊剂等固体口服制剂。
一种清肺制剂在制备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该药物经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清肺胶囊与同类西药相比,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减轻因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肺部病变,降低肺指数,能降低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死亡率,并具有明显的抗炎、化痰作用。由于清肺胶囊在组方上具有寒热药物同用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早、中期寒热兼夹、寒热不清证候的治疗。
3、有益效果目前临床上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选择的中成药种类不多,在证情复杂、寒热兼杂的情况下,用药更是捉襟见肘,本发明的清肺药物与现有中成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清肺胶囊在组方上具有寒热药物同用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早、中期寒热兼夹、寒热不清证候的治疗。并且辛温发散与辛凉清解两类原料药合理配伍,协同作用,可以产生比单类清热解毒药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2)清肺胶囊与同类西药相比,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且有与西药常用解热镇痛剂相似的追热效果。
(3)清肺胶囊能减轻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病变,降低肺指数,能降低因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死亡率。
(4)清肺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化痰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清肺制剂的组成荆芥10g、金银花12g、青蒿10g、人工牛黄0.5g实施例2、清肺胶囊的制备称取上述重量的荆芥、青蒿经过整理,去杂、去老梗,分别切成一寸大小的小段;银花经整理后去杂,投入提取罐内,加水使之将药材浸没,放置30min,连接挥发油收集装置(选用比水重挥发油及比水轻挥发油均可收集的型号),加热至沸,并微沸保温30min,,收集第一次煎液和挥发油;加水过药材表面,加热至沸,并微沸保温30min,收集第二次煎液和挥发油;合并2次煎液,静置至室温,离心过滤,喷雾干燥,干法制粒,喷入挥发油,加入人工牛黄粉,然后灌胶囊,制成清肺胶囊。
实施例3、清肺胶囊的抗病毒作用(一)清肺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1.实验材料1.1药物与试剂清肺胶囊,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研究所提供,规格0.2g生药/ml。
利巴韦林注射液,江苏盐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23003,用蒸馏水稀释至0.0065g/ml。
乙醚,南京第一化学试剂厂生产,批号021010785。
1.2实验动物ICR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共72只。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苏)2002-031。
1.3病毒毒种流感病毒鼠适应株FM1,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研究所保存,血凝效价为1∶640,LD50为10-4.68。
2.实验方法2.1动物分组 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阴性对照)、利巴韦林组(阳性对照)、清肺胶囊药组,共4个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
2.2给药方法和剂量 清肺胶囊组给予药物灌胃,剂量为10g/kg/d,病毒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灌胃量均为0.2ml/10g,一日2次。利巴韦林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利巴韦林0.13g/kg/d,一日2次,连续给药7天。
2.3造模方法 第一次给药后,用乙醚将小鼠轻度麻醉,从鼻腔滴入2LD50的病毒液50ul。正常对照组滴以等量的生理盐水。
2.4观察指标取肺称重,按以下公式计算肺指数肺指数=小鼠肺重/小鼠体重×100给药7天后,全部处死小鼠,称取体重。打开胸腔取出肺脏,摘除气管、肺门淋巴结等组织,用滤纸吸干肺脏表面瘀血,称取肺脏重量,根据肺重和体重计算出肺指数。
3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清肺胶囊药能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指数增高,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清肺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X±s)分组 动物数(n) 剂量(g/kg)肺指数正常对照组 12 等容积 0.706±0.106**病毒模型组 12 等容积 1.7±0.492利巴韦林组 12 0.13 1.234±0.357*清肺二号药组12 10.0 1.166±0.385**与病毒模型组比较,*P<0.05;**P<0.01。
4结论清肺胶囊能减轻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病变,降低肺指数。
(二)清肺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保护率的影响1.实验材料1.1药物与试剂同上。
1.2动物 ICR清洁级纯系小鼠,体重15±2g,雌雄各半,共96只。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病毒 流感病毒鼠适应株FM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抗病毒实验室保存。鸡胚传代后测得其血凝效价为1∶640,LD50为10-4.68。
2.实验方法2.1动物分组 方法同上。
2.2给药方法和剂量 清肺胶囊组给予药物灌胃,剂量为10g/kg/d,病毒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灌胃量均为0.2ml/10g,一日2次。利巴韦林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利巴韦林0.13g/kg/d,一日2次,连续给药7天。
2.4造模方法 第一次给药后,用乙醚将小鼠轻度麻醉,从鼻腔滴入20LD50的病毒液50ul。
2.3观察指标逐日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共14天。按以下公式计算死亡率死亡率=死亡小鼠数/实验小鼠×100%按以下公式计算死亡保护率死亡保护率=(对照组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100%3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清肺胶囊能提高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率,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清肺胶囊药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保护率的影响分组 动物数(n) 死亡数(n) 存活数(n) 死亡率(%) 死亡保护率(%)正常对照组24 0 24 0**病毒对照组24 204 83.33利巴韦林组24 1212 50*33.33清肺二号药组 24 3 21 12.5**70.83与病毒模型组比较,*P<0.05;**P<0.01。
4 结论清肺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能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死亡率。
(三)清肺胶囊对仙台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病变的影响1.实验材料1.1药物与试剂 同上。
1.2动物 ICR种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病毒 副粘病毒仙台株,南京医科大学姚堃教授惠赠,鸡胚传代后测得其血凝效价为1∶1280。
2.实验方法2.1动物分组 同上。
2.2给药方法和剂量 清肺胶囊组给予药物灌胃,剂量为10g/kg/d,病毒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灌胃量均为0.2ml/10g,一日2次。利巴韦林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利巴韦林0.13g/kg/d,一日2次,连续给药6天。
2.3造模方法 第一次给药后,用乙醚将小鼠轻度麻醉,从鼻腔滴入病毒原液50ul。正常对照组滴以等量的生理盐水。
2.4观察指标取肺称重,按以下公式计算肺指数。
肺指数=小鼠肺重/小鼠体重×100给药6天后,全部处死小鼠,称取体重。打开胸腔取出肺脏,摘除气管、肺门淋巴结等组织,用滤纸吸干肺脏表面瘀血,称取肺脏重量,根据肺重和体重计算出肺指数。
3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清肺胶囊能降低仙台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其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清肺胶囊对仙台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X±s)分组 动物数(n) 剂量(g/kg)肺指数正常对照组 12等容积 0.706±0.106**病毒模型组 12等容积 2.196±0.167利巴韦林组 120.13 1.159±0.37**清肺胶囊组 1210.0 1.752±0.651*与病毒模型组比较,*P<0.05;**P<0.01。
4 结论清肺胶囊能减轻仙台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病变,降低肺指数。
(四)清肺胶囊对仙台病毒感染小鼠死亡保护率的影响1.实验材料1.1药物与试剂 同上。
1.2动物 ICR清洁级纯系小鼠,体重15±1g,雌雄各半。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病毒副粘病毒仙台株,南京医科大学姚堃教授惠赠,鸡胚传代后测得其血凝效价为1∶1280。
2.实验方法2.1动物分组 同上。
2.2给药方法和剂量 清肺胶囊组给予药物灌胃,剂量为10g/kg/d,病毒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灌胃量均为0.2ml/10g,一日2次。利巴韦林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利巴韦林0.13g/kg/d,一日2次,连续给药6天。
2.4造模方法 第一次给药后,用乙醚将小鼠轻度麻醉,从鼻腔滴入病毒原液50ul。正常对照组滴以等量的生理盐水。
2.4观察指标逐日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共7天,并作好记录。按以下公式计算死亡率死亡率=死亡小鼠数/实验小鼠×100%按以下公式计算死亡保护率死亡保护率=(对照组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100%2.5统计分析 方法同上。
3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清肺胶囊能提高仙台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率,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
表4清肺胶囊对仙台病毒感染小鼠死亡保护率的影响分组 动物数(n) 死亡数(n) 存活数(n) 死亡率(%) 死亡保护率(%)正常对照组16 0 16 0**病毒对照组16 160 100利巴韦林组16 2 14 12.5**87.5清肺胶囊组16 115 68.75*31.25与病毒模型组比较,*P<0.05;**P<0.01。
4 结论清肺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能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死亡率。
实施例4、清肺胶囊的解热作用(一)清肺胶囊对家兔发热效应的影响1 实验目的 观察清肺胶囊对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效应的影响。
2 材料和方法2.1药物与致热剂清肺胶囊,规格0.4生药/ml,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研究所研制。
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规格0.5g/片,批号030810,汕头金石制药总厂生产,用时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
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 O127 B6,由美国Sigma公司生产,以生理盐水配成1ug/ml溶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
2.2实验动物 日本大耳白兔,体重1.8~2.5kg,雌雄不拘,金陵种兔埸提供。
2.3实验器材 电子体温计,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生产。
2.4方法基础体温测定家兔于实验室适应性喂养2天后,每日测肛温2次,连续2天,选取体温正常者进行实验,并以4次肛温的均值作为基础体温。
分组将入选家兔按体温分层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扑热息痛组和清肺胶囊组。
造模及给药各组家兔分别灌胃给药,扑热息痛组为0.047g/kg,清肺胶囊组为10.4g/kg,模型组给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后立即由耳缘静脉注入经37℃水浴预温的大肠杆菌内毒素水溶液,剂量为0.4ug/kg。1小时后如上法重复给药1次。
体温观测于攻毒后0.5h、1h、2h、3h、4h、5h各测肛温1次,以基础体温为基线绘制体温曲线,计算5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5)。
3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清肺胶囊能明显降低攻毒后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见表5。
表5清肺胶囊对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X±SD)组别 动物数(n) 剂量(g/kg) TRI5模型组 8等容积生理盐水 24.6±2.76扑热息痛 80.045 9.66±4.90**清肺胶囊组 810.4 14.61±9.10**注**P<0.014结论清肺胶囊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具有一定的退热作用。
(二)、清肺胶囊的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1.实验目的 利用干酵母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清肺胶囊的退热作用。
2.实验材料2.1药物与致热剂清肺胶囊,规格0.2g生药/ml,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研究所研制。
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规格0.5g/片,批号030810,汕头金石制药总厂生产,用时以蒸馏水配成2.25mg/ml的混悬液。
干酵母,规格10g/袋,批号20040614,湖北安琪酵母有限公司生产,临用前称取干酵母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蒸馏水研磨为均匀的悬浆,最后定容为100ml,配成15%的悬液。
2.2动物 SD清洁级大鼠30只,体重200g±20g,雌雄各半,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3器械 电子测温计,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生产。
3.实验方法3.1大鼠基础体温的测定大鼠于实验室环境适应3天后,每日用温度计测肛温1次,连续4天,选取标准差<±0.3的动物供实验用,把4次肛温的均值作为基础体温。
3.2预实验取大鼠3只,于背部皮下注入15%酵母悬液,剂量为1.5g/kg,以后每膈1h测大鼠体温一次,观察体温曲线的变化,确定正确的给药时机为注射酵母后6h。
3.3模型制备及分组所有入选大鼠背部皮下注入15%干酵母悬液,剂量为1.5g/kg,于注射后6h测体温,将体温升高0.8℃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扑热息痛组和清肺胶囊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3.4给药方法模型制备成功并分组后即灌胃给药一次。清肺胶囊组剂量为4g/kg,扑热息痛组剂量为用药液灌胃,剂量为0.045g/kg,模型组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5h后重复给药一次。
3.4观察指标给药后1/2h、1h、2h、3h、4h、5h各测大鼠肛温一次,按以下公式计算体温净增值,并根据实验测得体温和体温净增值绘出体温曲线。
体温净增值(℃)=实验测得体温-基础体温。
4 结果用药后半小时,扑热息痛组体温开始下降,持续下降到第一次给药后3小时体温再次上升。清肺胶囊组在第一次给药后2小时开始降温,降温幅度虽不如扑热息痛组明显,但持续时间较长,可维持到第一次给药后5小时。实验结果表明,扑热息痛降温迅速,体温下降幅度大,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清肺胶囊虽然降温速度稍慢,体温下降幅度不如扑热息痛明显,但体温下降持续时间长而稳定,两组体温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6、表7。
表6.清肺胶囊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X±s)(n=10)体 温(℃)组别给药后时间(h)基础体温 造模后6h0.5 1 2 34 5模型组 38.1±0.3 39.6±0.4 39.7±0.4 39.9±0.3 39.7±0.4 39.8±0.3 39.7±0.5 39.5±0.6扑热息痛组 38.2±0.4 39.7±0.3 38.6±0.2**38.8±0.5**38.5±1.0**38.8±0.8**39.4±0.2 39.7±0.3清肺胶囊组 38.2±0.3 39.6±0.3 39.7±0.4 39.8±0.2 39.1±0.8* 39.1±0.8* 39.0±0.7**39.0±0.6*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7.清肺胶囊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净增殖的影响(X±s)(n=10)组别 体 温 净 增 值(℃)给药后时间(h)造模后6h0.5 1 23 4 5模型组 1.4±0.41.6±0.5 1.8±0.4 1.6±0.5 1.6±0.5 1.6±0.6 1.4±0.7扑热息痛组 1.5±0.40.4±0.5**0.6±0.7**0.3±1.3**0.7±1.2**1.2±0.5 1.5±0.5清肺胶囊组 1.4±0.31.5±0.4 1.6±0.3 0.9±0.7* 0.8±0.9* 0.8±0.8**0.8±0.7*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5.结论 清肺胶囊药对干酵母引起的发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5、清肺胶囊对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清肺胶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研究其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2.实验材料2.1药物清肺胶囊,规格0.2g生药/ml,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研究所研制。
阳性对照药黄芪口服液,批号020118-2,江苏省中医院生产,用蒸馏水配制成含原液0.104ml/ml的溶液。
2.2动物ICR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共30只。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公鸡1只。
2.3器械与试剂显微镜、高压消毒锅、离心机、孵箱、载玻片等。
Alsever’s液葡萄糖2.08g、柠檬酸钠0.80g、柠檬酸0.055g、氯化钠0.42g,加蒸馏水至100ml,过滤后10磅15min高压灭菌。
4%瑞-姬氏染色液试剂1和试剂2个一瓶(50ml),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3.实验方法3.1分组 分生理盐水组、黄芪口服液组和清肺胶囊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3.2给药剂量和方法清肺胶囊组用药液灌胃,剂量为0.25ml/10g,生理盐水组和黄芪口服液组则灌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和黄芪口服液。每日给药2次,给药5天。
3.3检测指标按文献方法制备5%的鸡红细胞悬液。小鼠腹腔注射5%的鸡红细胞,剂量为1ml/10g。5小时后动物断头泄血处死,剪开腹部皮肤,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ml,轻柔腹部1min,剪开腹壁,抽出腹腔洗液1ml,滴涂于干净载玻片上,每片0.2ml。然后放在垫有湿纱布的铝饭盒中,置于37℃孵箱中孵育30min。温育结束后,将载玻片投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以除去未贴壁细胞,晾干,以甲醇液固定5min,再用4%瑞-姬氏染色液染色3min后,用蒸馏水漂洗、晾干,在油镜下每片计数200个巨噬细胞中所吞噬的鸡红细胞数,按以下公式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4 结果清肺胶囊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且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清肺胶囊能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见表8和表9。
表8.清肺胶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的影响分组 样本数吞噬百分率(X±s)生理盐水组 10 15.65±4.65黄芪口服液组10 26.25±10.51*清肺胶囊10 25.44±9.1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
表9.清肺胶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分组样本数 吞噬指数(X±s)生理盐水组 10 0.1855±0.0447黄芪口服液组10 0.3506±0.1427**清肺胶囊10 0.3163±0.0467*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实施例6、清肺胶囊的抗炎作用1.实验目的用致炎剂刺激耳壳,引起耳壳局部皮肤发生肿胀,然后观察并测定清肺胶囊与对照组耳壳的重量,并比较其肿胀率的差异,从而研究清肺胶囊的抗炎作用。
2.实验材料2.1药物清肺胶囊,规格0.2g生药/ml,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研究所研制。
阳性对照药强地松,批号20000901,南京第二制药厂生产,配成0.16mg/ml的混悬液。
2.2动物 ICR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共36只。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3器械与试剂器械打孔器、精密天平、移液器等。
致炎剂二甲苯(化学纯),南京化学试剂厂生产,批号20020901。配成0.3mg/ml的浓度。
3.实验方法3.1分组 分生理盐水组、强地松组和清肺胶囊药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
3.2给药剂量和方法清肺胶囊组用药液灌胃,剂量为0.25ml/10g,生理盐水组和强地松组则灌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和强地松悬液。每日给药2次,给药4天。
3.3检测指标将二甲苯涂于小鼠右耳前后两面,每鼠约0.1ml,左耳作对照。30min后处死动物,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两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用精密天平称重。根据公式计算小鼠耳廓的肿胀率。
肿胀率(%)=(右耳-左耳)÷左耳×100%。
4 结果清肺胶囊能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清肺胶囊有抗炎作用,见表10。
表10.清肺胶囊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率的影响分组 样本数 肿胀率(X±s)生理盐水组121.000±0.273强地松组 120.681±0.327*清肺胶囊 120.677±0.328*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
实施例7、清肺胶囊的止咳、化痰作用(一)、清肺胶囊的止咳作用1.实验目的通过用氨水造成小鼠咳嗽模型,研究清肺胶囊的止咳作用,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2.实验材料2.1药物清肺胶囊,规格0.2g生药/ml,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研究所研制。
阳性对照药咳必清,规格25mg咳必清/片,苏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出品,批号020118-2,研为极细粉末,过80目筛,用CMC-Na配制成0.457mg/ml的咳必清悬液。
2.2动物 ICR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共36只。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3器械与试剂器械超声雾化器,秒表。
氨水批号02033157,南京化学试剂一厂生产,实验时用蒸馏水配成25%的浓度。
3.实验方法3.1分组 分生理盐水组、咳必清组和清肺胶囊药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
3.2给药剂量和方法清肺胶囊组用药液灌胃,剂量为0.25ml/10g,生理盐水组和咳必清组则灌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和咳必清悬液。每日给药2次,给药4天。
3.3检测指标将小鼠放入倒置的250ml烧杯内,构成一密闭空间,向该空间内超声雾化入25%的氨水,为时20秒,观察小鼠咳嗽潜伏期和2min咳嗽次数,两人记数后取平均值。
4结果清肺胶囊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咳嗽潜伏期略有增长,2min咳嗽次数有所减少,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清肺胶囊止咳作用不明显。结果见表11和表12。
表11.清肺胶囊对小鼠咳嗽潜伏期的影响分组 样本数 咳嗽潜伏期(X±s秒)生理盐水组12 34.36±10.45咳必清组 12 36.75±7.56清肺胶囊 12 35.17±8.43表12.清肺胶囊对小鼠2min咳嗽次数的影响分组 样本数2min咳嗽次数(X±s)生理盐水组12 66.64±13.25咳必清组 12 52.85±11.72*清肺胶囊 12 61.33±11.5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
(二)、清肺胶囊的化痰作用1.实验目的通过给小鼠注射酚红然后观察气管酚红排泄量,研究清肺胶囊的化痰作用,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2.实验材料2.1药物清肺胶囊,规格0.2g生药/ml,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研究所研制。
阳性对照药氯化铵,许可证编号XK 13-2010282197II,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出品,实验时配制成0.02g/ml的溶液。
2.2动物 ICR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共36只。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3器械与试剂654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医用仪器厂生产。
苯酚红,批号951124,上海试剂三厂生产,用生理盐水配成5g/dl的悬液。
氢氧化钠,批号970106,南京化学试剂厂,用蒸馏水配成1N的氢氧化钠溶液。
3.实验方法3.1分组分生理盐水组、氯化铵组和清肺胶囊药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
3.2给药剂量和方法清肺胶囊组用药液灌胃,剂量为0.25ml/10g,生理盐水组和氯化铵组则灌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和氯化铵溶液。每日给药2次,给药4天。
3.3检测指标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1ml(5mg)/10g的酚红悬液,半小时后处死,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下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放入盛有2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再加0.1ml氢氧化钠,用654型分光光度计以546nm波长测OD值。先用酚红作一标准曲线,根据曲线计算酚红含量(ug/ml),再与各组相比较。
3 结果清肺胶囊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气管酚红排泌量显著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清肺胶囊有明显化痰作用。结果见表13。
表13.清肺胶囊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X±s)分组 动物数气管酚红排泌量(ug/ml)生理盐水组120.965±0.488氯化铵组 122.056±0.734*清肺胶囊 122.006±0.949*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
权利要求
1.一种清肺制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所组成荆芥8-15克、金银花8-15克、青蒿8-15克、人工牛黄0.2-1.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肺制剂,其特征在于加入适量的辅料可制成固体口服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肺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胶囊剂。
4.清肺制剂在制备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药物,它是由荆介、金银花、青蒿和人工牛黄所组成。首先将荆介、青蒿、金银花整理、去杂后,用水煎煮,离心过滤,喷雾干燥,干法制粒,喷入挥发油,加入牛黄粉而制成清肺胶囊、该胶囊剂在组方上有寒热原料药同用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早、中期寒热兼夹、寒热不清证候的治疗,并且辛温发散与辛凉清解两类原料药合理配伍,协同作用,从而产生比单类清热解毒药更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想的中成药。
文档编号A61P11/00GK1593595SQ20041004140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6日
发明者杨进, 龚婕宁, 刘涛, 朱荃, 魏凯峰 申请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