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928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其核心内容为以单独或多种长链甘油三酯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处方包括油水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注射用亚微乳剂的研究等。制备工艺中特别涉及到将油水均难溶性药物定位于乳滴的油水界面膜中达到缓释效果、并使用高压均质技术将乳滴破碎至一定粒径,使其在体内能通过物理靶向作用直接作用于肝脏,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背景技术
亚微乳剂是一种胃肠道外给药载体,乳滴大小一般在0.2~0.5μm,属于粗分散体系。将油溶性药物溶解于油相中制备成乳剂,可以提高药物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改善体内吸收,并具有缓释及靶向性等特点。但是对于多数药物而言,在油中的溶解度往往远低于注射用剂量要求,用以上方法制备是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要将难溶于油的药物制备成注射用亚微乳剂、发挥其缓释及靶向作用,必须要突破常规途径、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众所周知,在乳剂这种分散体系中,除油相和水相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一油水界面膜(interfacial layer)。如果能将药物溶解于油水界面膜中并达到一定的载药量,同时不破坏其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即可以实现使用以亚微乳剂的载药。去甲基斑蝥素是近年来由我国合成的一种治疗肝癌及肝炎的新药,是对中药斑蝥素进行结构改造、去掉1、2位甲基而得,与斑蝥素相比具有增效减毒的特点。该药物仅在少数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酸乙酯)及热水中溶解,在冷水及油中的溶解度很低。理论上,要将难溶性药物溶解,有两个条件是必需的1.有效的振摇或搅拌过程;2.未溶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我们的实验中,就是利用了这两个原则,我们实验的基础理论为首先,在高速搅拌下将药物粉末加入乳剂中可得到一种超微的油滴与药物细小颗粒同时分散在水中的粗分散体系。第二步,对该分散体系进行一个高压匀化过程,高速的气流撞击形成一种超音速搅拌,使药物颗粒迅速溶解并以分子形式渗透到油水界面膜中。其中药物可以以两种形式加入,一种是超微的粉末,另一种是纳米级分散的混悬液。药物加入方法也有两种,即将药物直接加入到制备好的注射用乳剂中或将药物加入至初乳中再稀释。目前,这项技术目前已成功的应用于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R.H.Müller等于2001年制备出了两性霉素B注射用膜载药亚微乳剂。本项发明以去甲基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为活性药物,以注射用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制备一种油水中均难溶的药物的注射用纳米给药系统。这种给药剂型的优点是药物具有一定的缓释及靶向特点,可克服局部刺激性,降低全身毒性及重要脏器如肝、肾等毒性。
我们对本去甲基斑蝥素乳剂的抗肿瘤作用和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抑制S180生长的药效学实验中,分别使用昆明种小鼠腋下接种肉瘤S180、腹腔接种艾氏腹水癌(EAC)细胞,接瘤次日采用低、中、高(1、2和4mg/kg)三剂量尾静脉给药,以比较去甲基斑蝥素乳剂和去甲基斑蝥酸钠注射液对S180和EAC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强弱。结果显示去甲基斑蝥素乳剂对两种瘤株均有抑止作用,明显高于同剂量下去甲基斑蝥酸钠注射液的抑瘤率。为评价去甲基斑蝥素乳剂的安全性,进行了去甲基斑蝥素乳剂和去甲基斑蝥酸钠注射液的单次静脉给药急性毒性试验、体外溶血试验和血管刺激性试验。应用Bliss法求出乳剂的LD50值为18.6mg/ml,高于去甲基斑蝥酸钠注射液的16.1mg/ml,说明改变剂型后去甲基斑蝥素毒性降低,可能减轻临床应用时的毒副反应。体外溶血试验显示,两种剂型体外均不溶血。血管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肉眼观察及病理检查均未见血管刺激性,静脉给药是安全的。

发明内容
以注射用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的制备工艺及配方。包括去甲基斑蝥素的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乳剂处方组成的确定,包括注射用油(薏苡仁油、鸦胆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及藏红花油等)、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水、注射用卵磷脂、甘油等。采用高压均质方法将加入乳剂中的药物微小颗粒均匀分散溶解,并以分子形式渗透进入表面活性剂膜内,同时将乳滴粒径减小至200nm左右;通过工艺及处方筛选,将载药量提高至注射剂剂量要求,并保证药物以溶解状态存在的稳定性。
本发明每100ml注射液的配方组成为油相(注射用薏苡仁油、大豆油、鸦胆子油、玉米油及藏红花油)5.0~15.0克去甲基斑蝥素0.01~0.2克卵磷脂0.6~1.5克 纯甘油2.0~3.0克其余为注射用水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为注射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处方量的卵磷脂、去甲基斑蝥素、甘油与预热至60~80℃的适量注射用水进行混合,转入组织捣碎机内,以每分钟20000转搅拌3分钟,反复3次,直至卵磷脂均匀分散;(2)于上述分散液中,加入处方量的预热至60~80℃的薏苡仁油(注射用大豆油、鸦胆子油、玉米油及藏红花油),转入组织捣碎机内搅拌3分钟,反复3次,直至油相均匀分散;(3)加入预热至60℃~80℃的注射用水使达全量,转移至高压乳匀机内,匀化3次,取样镜检,至油滴在0.1~0.8微米;(4)取上述乳剂灌封于输液瓶中,充氮,105℃下灭菌45分钟或121℃灭菌15min。
或将去甲基斑蝥素分散于0.2%的Tween-80溶液中,高速搅拌器搅拌1min(转速为8000rpm),然后用高压乳匀机匀化三次(60~120MP,30℃~60℃)即得。所制混悬液的去甲基斑蝥素含量为亚微乳剂的5~20倍;取去甲基斑蝥素混悬液加入上述步骤(2)所制初乳中,加入预热至60℃~80℃的注射用水使达全量,转移至高压乳匀机内,匀化3次,取样镜检,至油滴在0.1~0.8微米;(4)取上述乳剂灌封于输液瓶中,充氮,105℃下灭菌45分钟或121℃灭菌15min。本发明注射用去甲基斑蝥素亚微乳剂的剂量规格为10~200mg/ml。
本发明的优点为1.摒弃了注射用亚微乳剂通常的将药物溶于油相的观念,在制备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的过程中,以油水界面膜作为主要载药部位,不仅可以发挥注射纳米乳缓释、靶向性等各种优势,而且攻克了油中溶解度差的药物难以制备成注射用乳剂的难点,是注射用纳米给药系统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2.使用了具有药理作用的中药成分薏苡仁油代替传统的无药理作用的植物油作为亚微乳剂的油相,将复方亚微乳剂的使用推广至难溶性化学药与中药油状物的联合,使制剂兼具靶向、缓释、药效协同三重功效。去甲斑蝥素及薏苡仁均具有良好的抗癌疗效,两者合用可望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疗效及降低毒副作用。
3.采用高速高压流体对撞技术使乳剂液滴呈纳米水平分散(<400nm,D50=200nm)所用添加剂应为药用级,注射使用生物利用度高与口服制剂,靶向性好,不易造成静脉炎症且刺激性小于去甲基斑蝥酸钠注射液。
4.和一般化疗药物相比本品耐受性好,对正常脏器功能影响小,由于脂质粒径小,因此对肿瘤细胞杀伤力极大。
权利要求
1.本发明为一种以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的制备工艺及配方。该处方包括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去甲基斑蝥素、卵磷脂、纯甘油和注射用水。其特征在于应用界面膜载药的原理提高了油水中均难溶的药物去甲基斑蝥素在乳剂中的载药量、降低其毒性并使其在体内能够靶向释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其特征在于乳剂的油相为一种或几种中链甘油三酯,其中包括薏苡仁油、鸦胆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及藏红花油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其特征在于该乳剂的处方为每100毫升乳液中含油相5.0~15.0克、去甲基斑蝥素0.01~0.2克、卵磷酯0.8~1.6克、纯甘油2.0~3.0克、其余为注射用水,其注射乳液中的粒径范围应在0.1~0.8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其特征在于制备乳剂所使用的卵磷脂也可以用注射用大豆磷脂代替,其乳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乳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高速搅拌过程及高压均质过程,乳剂的灭菌采用高压旋转灭菌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去甲基斑蝥素超微颗粒混悬液加入至不含去甲基斑蝥素的空白亚微乳剂中经混合制得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其特征在于该乳剂中去甲基斑蝥素在油水界面膜(即卵磷脂层)中有一定的分布(约20~60%),其余分布于水相及油相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其特征在于该乳剂为抗肿瘤药物,经注射给药后在体内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低毒性、肝靶向性及缓释性。实施例1处方注射用薏苡仁油 10.0克去甲基斑蝥素0.02克卵磷脂 1.2克纯甘油 2.5克注射用水加至100ml制备方法(1)将处方量的卵磷脂、甘油及去甲基斑蝥素与预热至80℃的适量注射用水进行混合,转入组织捣碎机内,搅拌3分钟,反复3次,直至各成份均匀分散;(2)于上述分散液中加入处方量的预热至80℃的油相,转入组织捣碎机内,搅拌数分钟,反复3次,直至油相均匀分散;(3)取上述初乳加入预热至80℃的注射用水至全量,转移至高压均质机内,匀化3次,取样镜检,至油滴在0.5微米以下;(4)取去甲基斑蝥素亚微乳剂灌封于输液瓶中,充氮,置于高压旋转灭菌器中,121℃下灭菌30分钟。实施例2处方注射用大豆油 10.0克去甲基斑蝥素 0.2克豆磷脂1.2克纯甘油2.5克Tween-80 0.02克注射用水加至100ml制备方法(1)将处方量去甲基斑蝥素分散于0.2%的Tween-80溶液中,高速搅拌器搅拌1min(转速为8000rpm),然后用高压乳匀机匀化三次(80MP,45℃)即得,所制混悬液的去甲基斑蝥素含量为亚微乳剂的10倍;(2)将处方量的卵磷脂、甘油与预热至80℃的适量注射用水进行混合,转入组织捣碎机内,搅拌3分钟,反复3次,直至各成份均匀分散;(3)于上述分散液中加入处方量的预热至80℃的大豆油,转入组织捣碎机内,搅拌数分钟,反复3次,直至油相均匀分散,加入预热至80℃的注射用水至全量;(4)将去甲基斑蝥素超微颗粒混悬液加入空白初乳中,高压均质3次,取样镜检,至油滴在0.5微米以下;(5)取去甲基斑蝥素亚微乳剂灌封于输液瓶中,充氮,置于高压旋转灭菌器中,121℃下灭菌30分钟。实施例3处方注射用鸦胆子油 10.0克去甲基斑蝥素0.1克卵磷脂 1.2克纯甘油 2.5克Tween-800.02克注射用水加至100ml制备方法(1)~(3)步骤同实例2;(4)将空白初乳加入高压均质机中均质3次,取样镜检,至油滴在0.5微米以下;(5)将去甲基斑蝥素超微颗粒混悬液加入空白乳剂中高速搅拌;(6)取去甲基斑蝥素亚微乳剂灌封于输液瓶中,充氮,置于高压旋转灭菌器中,105℃下灭菌45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内容为一种以长链及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基质的去甲基斑蝥素注射用亚微乳剂的制备工艺及配方。本乳剂为抗癌药物制剂,作用机制明确。它包括注射用油(注射用薏苡仁油、大豆油、鸦胆子油、玉米油及藏红花油等)、去甲基斑蝥素、卵磷脂(或豆磷脂)、纯甘油和注射用水,以上述药理成分制备的亚微乳剂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每100毫升乳液中含油相(注射用薏苡仁油、鸦胆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及藏红花油等)5.0~15.0克、去甲基斑蝥素0.01~0.2克、卵磷酯0.8~1.6克、纯甘油2.0~3.0克、其余为注射用水,经高速搅拌、高压均质及高压旋转灭菌等步骤制备而得,乳滴的粒径范围应在0.1~0.8微米。
文档编号A61K9/107GK1647797SQ200410078379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7日
发明者单爱莲, 唐兴 申请人:北京八木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