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193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具体而言涉及以中药为原料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难治患疾,是一种非特异性滑膜炎症,常表现为多发性、渐进性和对称性的慢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多发于四肢的小关节,反复发作导致关节面损害、粘连,使关节强直而畸形,运动受限制。该患疾是全身结缔组织的疾病,患者十分痛苦。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而造成这一病机的原因是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故外邪易于入侵;既病之后又无力驱邪外出,以致风寒湿热之邪得以逐渐深入,留连于筋骨血脉,使气血周流不畅,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与外邪相合,阻塞经络,深入骨骱而难逐出。
西医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施以镇痛消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疗效不明显、难巩固,而且复发率高。近年来,中医研究了许多针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配方,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例如95113753.0号“用于速效治疗关节炎及风湿性和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96109869.4号“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99109889.7号“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剂的制备方法”、00113920.7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01139779.9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制剂”、02138490.8号“一种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汤剂”、200410010720.2号“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通络制剂”等。上述药物虽各有特点,但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尚不清楚。因此人们仍继续探索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方,以减轻患者痛苦、恢复病人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制剂,能使患者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得以痊愈。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该中药制剂的配制方法。
发明人经多年的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经验,从大量古方中优选出来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配方,该配方包括外敷糊剂和内服药酒。
每剂外敷糊剂的中药配方是草乌65~80g 南星65~80g 赤芍60~100g白芷60~100g 肉桂15~30g 干姜15~30g。
每剂内服药酒的中药配方是大风藤5~40g 红禾麻5~40g 白金条2~20g大血藤5~30g 小血藤10~40g 香樟根10~75g,以上药物用500g粮食白酒浸泡。
上述中药中,草乌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或松潘乌头(Aconitum songpanense)的块根,味辛,性温热,有毒,有祛风湿、活性散瘀、散寒止痛的作用(见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P1577和P501);南星,即天南星(Arisaema consanguinenum),味苦辛,性温,有毒,能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P656);赤芍,即赤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根,味酸苦,性凉,有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P1093);白芷(Heracleum scabridum),味辛,性温,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P675);肉桂(Cinnamomum cassia),味辛甘,性热,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P890);干姜(Zingiber officinale),味辛,性热,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的功效(见《中药大辞典》P71);大风藤,即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的根,味苦涩,性凉,有祛风湿、解热的功效(见《中药大辞典》P2158);红禾麻,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的全草或根,味辛,性温,有祛风、除湿、活血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P2147);白金条,为植物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的根,味辛,性温,有毒,有祛风、通络、散瘀、镇痛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P25);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味苦,性平,有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的功能(见《中药大辞典》P122);小血藤,为木兰科植物铁箍散(Schisandya propinqua)的根茎叶,味辛,性温,能行气、止痛、活血、散瘀(见《中药大辞典》P250);香樟根,为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根,味辛,性温,可理气活血、祛风湿(见《中药大辞典》P1686)。
本发明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配制方法是制备外用糊剂按配方精选各味中药,将每味药材分别经清洗、烘焙、研细后达到一定细度,通常在1mm以下,即0.1~1mm,然后混合均匀;最后将药粉装入瓶制成成品。
泡制药酒按配方精选各味中药,将每味药材分别经清洗、烘焙后,用粮食酿造的白酒浸泡,浸泡1周即可服用。
本发明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用法是
外敷糊剂的用法是取瓶装药粉一勺放入一次性杯中,用沸水或白酒调成糊状;用塑料片将糊状药敷于关节肿胀处,待药性发作式肌肉有发热感10分钟左右,即回收糊状药于杯中,隔4~5小时再次外敷,共3次就可退热、消肿、止痛。因外敷药有毒,注意每次用药后必须认真洗手,不得入口。
药酒的用法是在外敷药的日子里服用,每天2次,早、晚各1次,每次服25ml左右。服药期间禁食发物。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加服西药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本发明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该药物消肿止痛、抗炎作用显著,内服外敷配合应用,可以较快地治愈患者,平均1~2天,患者的关节肿痛就能逐渐缓解,直至血沉恢复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直至痊愈。
多年来,发明人使用本发明的治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已成功地治愈了若干患者,多数患者病史在1年以上,经治疗后在2天内取得明显疗效。
比较典型的病例有(1)贵阳居民傅××,男,80岁,患游走性风湿关节炎,行走困难,多方医治无效,用本发明的外用糊剂治疗2天后基本痊愈,至今未复发。(2)贵阳居民刘××,男,64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行走困难,多次治疗均未彻底康复,经采用本发明的外敷糊剂、内服药酒1天后痊愈。(3)贵阳居民范××,女,42岁,患风湿性关节炎,经采用本发明的制剂外敷、内服,1天后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先取下列配方的药物制备外敷糊剂草乌80g南星75g 赤芍80g
白芷80g 肉桂25g 干姜30g。
将每味药材分别经清洗、烘焙、研细后细度达到1mm以下,然后混合均匀,得到药粉约370g,将药粉装入瓶制成成品,制成外敷糊剂1剂。可供患者5天内外敷用,每天数次,每4小时外敷患处1次。
再取下列配方的药物制备内服药酒大风藤30g 红禾麻25g 白金条10g大血藤25g 小血藤30g 香樟根30g,将以上药物分别经清洗、烘焙干燥后,用500g粮食白酒浸泡。制成内服药酒1剂,可供患者5天内分10次服用,每天2次,早、晚各1次,每次服25ml左右。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外敷糊剂和内服药酒,每剂外敷糊剂的中药配方是草乌65~80g南星65~80g赤芍60~100g白芷60~100g 肉桂15~30g干姜15~30g;每剂内服药酒的中药配方是大风藤5~40g 红禾麻5~40g 白金条2~20g大血藤5~30g 小血藤10~40g 香樟根10~75g,以上药物用500g粮食白酒浸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配制方法是制备外敷糊剂按配方精选各味中药,将每味药材分别经清洗、烘焙、研细后达到一定细度,通常在1mm以下,即0.1~1mm,然后混合均匀;最后将药粉装入瓶制成成品;泡制药酒按配方精选各味中药,将每味药材分别经清洗、烘焙后,用粮食酿造的白酒浸泡,浸泡1周即可服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外敷糊剂和内服药酒,外敷糊剂所用的中药有草乌、南星、赤芍、白芷、肉桂、干姜;内服药酒所用的中药有大风藤、红禾麻、白金条、大血藤、小血藤、香樟根,用粮食白酒浸泡。该药物消肿止痛、抗炎作用显著,内服外敷配合应用,可以较快地治愈患者,平均1~2天,患者的关节肿痛就能逐渐缓解,血沉逐渐恢复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直至痊愈。
文档编号A61P19/02GK1726998SQ200510003140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6日
发明者刘贵明 申请人:徐伟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