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淤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208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淤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府逐瘀胶囊是一种经典中成药,卫生部标准WS2-B-0928-91记载处方桃仁(炒)200g 当归150g 枳壳(麸炒)100g 川芎75g柴胡50g 红花150g 牛膝150g 赤芍100g地黄150g 桔梗75g 甘草50g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胸痛或头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制备工艺将桃仁100g、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桃仁100g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5(65~70℃)的稠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颗粒,烘干,粉碎,过筛,装胶囊,即得。
另有申请日2001.1.5,公开号CN1362075A“纳米血府逐瘀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记载处方纳米桃仁10-50份 纳米当归8-60份 纳米枳壳10-70份纳米川芎8-60份 纳米柴胡10-60份 纳米红花8-60份纳米牛膝8-50份 纳米赤芍8-60份 纳米地黄10-60份纳米桔梗5-50份 纳米甘草5-30份功能与主治可用于头痛、眩晕、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的治疗。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6),第1-4页,彭康,郑有顺著“血府逐瘀汤的拆方研究——对微循环的药理作用”证明能够改善微循环,对因微血管阻力增加引起的血压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尚未见有滴丸剂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用剂量小,溶解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的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中成药血府逐瘀滴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质量可控的血府逐瘀滴丸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它由作为基质的聚乙二醇6000和作为活性成分的下述重量份中药材桃仁(炒)10-20份 当归7-15份 枳壳(麸炒)5-12份川芎4-10份 柴胡2-8份 红花7-15份牛膝7-15份 赤芍5-12份 地黄7-15份桔梗4-10份 甘草2-8份的提取物制成。
所述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它由作为基质的聚乙二醇6000和作为活性成分的下述优选重量份中药材桃仁(炒)16份 当归12份 枳壳(麸炒)8份川芎6份柴胡4份红花12份牛膝12份 赤芍8份地黄12份桔梗6份甘草4份的提取物制成。
所述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与基质重量份数比为1∶2。
所述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为水提醇沉加醇提水沉,萃取;或水提醇沉后萃取,制滴丸;或醇提萃取+水提萃取,制滴丸;或渗漉后萃取,制滴丸。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取11味药材提油,药渣用水提2-3次,加水量4-8倍,煎煮时间1-3h,滤过,药渣①备用,合并3次滤液,经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5℃测定)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80%,搅匀,静置(12-24h)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70℃)的清膏②,备用;将药渣①再用乙醇提取1-2次,加醇量为6-8倍,回流1-2h,合并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60-70℃)的浸膏,加4-6倍量水,搅匀,静置(12-24h)使沉淀,抽滤,得沉淀物③,合并②和③,再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75℃测定)的清膏④,备用;取④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5的清膏;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搅拌至溶解、混匀;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备用;
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的滴丸,备用;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25g,聚山梨酯-80 1.125g,甜菊素0.225g,水22.5ml,无水乙醇90ml),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
6、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将11味药材用水提取2-3次,加水量为4-8倍,煎煮时间1-3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5℃测定)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80%,搅匀,静置(12-24h)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70℃)的清膏;再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1.50(60-70℃测定)的清膏;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搅拌至溶解、混匀;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备用;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的滴丸,备用;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1g,聚山梨酯-80 1.05g,甜菊素0.21g,水21ml,无水乙醇84ml,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将11味药材用乙醇提取2-3次,加醇量为4-8倍,煎煮时间1-3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60-70℃测定)的浸膏,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0℃测定)的清膏①,备用。将醇提后的药渣,经水提1-2次,加水量为5-9倍,煎煮时间1-3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60-75℃测定)的浸膏,用1-2倍量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正丁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0℃测定)的清膏②。将①和②的清膏合并;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搅拌至溶解、混匀;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备用;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4)干燥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制成滴丸。
沥干,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
所述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最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将11味药材用8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加7倍量乙醇,煎煮2h,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乙醇,煎煮时间1h,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70℃测定)的浸膏,用1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0℃测定)的清膏①,备用。将醇提后的药渣,经水提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h,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h,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5℃测定)的浸膏,用1倍量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2次,回收正丁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0℃测定)的清膏②。将①和②的清膏合并,备用;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于80℃使熔融,搅拌至溶解、混匀,备用;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
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制成滴丸。
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制成滴丸1000粒(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9.98-10.20g)。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将11味药材用60-70%的乙醇浸泡,2-4h后以10-20ml/分钟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48-72h,取渗漉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5(60-70℃测定)的浸膏,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1.50(60-70℃测定)的清膏;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搅拌至溶解、混匀;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备用;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4)干燥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制成滴丸。
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3.9g,聚山梨酯-80 1.95g,甜菊素0.39g,水39ml,无水乙醇156ml,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
本发明设计了4个的制备工艺(1)取11味药材提油,药渣用水提2-3次,加水量4-8倍,煎煮时间1-3h,滤过,药渣①备用,合并3次滤液,经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5℃测定)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80%,搅匀,静置(12-24h)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70℃)的清膏②,备用;将药渣①再用乙醇提取1-2次,加醇量为6-8倍,回流1-2h,合并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60-70℃)的浸膏,加4-6倍量水,搅匀,静置(12-24h)使沉淀,抽滤,得沉淀物③,合并②和③,再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75℃测定)的清膏④,备用。取④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5的清膏,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进行滴丸,沥干,包薄膜衣,制成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9.80-10.20g)。
(2)将11味药材用水提取2-3次,加水量为4-8倍,煎煮时间1-3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5℃测定)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80%,搅匀,静置(12-24h)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70℃)的清膏;再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1.50(60-70℃测定)的清膏,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进行滴丸,沥干,包薄膜衣,制成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9.80-10.20g)。
(3)将11味药材用乙醇提取2-3次,加醇量为4-8倍,煎煮时间1-3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60-70℃测定)的浸膏,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0℃测定)的清膏①,备用。将醇提后的药渣,经水提1-2次,加水量为5-9倍,煎煮时间1-3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60-75℃测定)的浸膏,用1-2倍量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正丁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0℃测定)的清膏②。将①和②的清膏合并,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进行滴丸,沥干,包薄膜衣,制成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9.98-10.20g)。
(4)将11味药材用60-70%的乙醇浸泡,2-4h后以10-20ml/分钟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48-72h,取渗漉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5(60-70℃测定)的浸膏,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1.50(60-70℃测定)的清膏,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进行滴丸,沥干,包薄膜衣,制成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9.90-10.50g)。
四个制备工艺药效学比较本品为治疗血瘀症药物,处方中的药物成分主要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本试验设计了四个工艺路线,采取四种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A)1号工艺水提醇沉+醇提水沉,萃取,制滴丸。
(B)2号工艺水提醇沉后萃取,制滴丸;(C)3号工艺醇提萃取+水提萃取,制滴丸;(D)4号工艺渗漉后萃取,制滴丸。
1.试验目的①观察血府逐瘀1号、2号、3号、4号工艺样品多次灌胃给药对由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②观察血府逐瘀1号、2号、3号、4号工艺样品多次灌胃给药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2.试验材料2.1药物血府逐瘀1号样品深棕色,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10.10g,批号0409。
血府逐瘀2号样品深棕色,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10.05g,批号0410。
血府逐瘀3号样品浅棕色,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10.14g,批号0411。
血府逐瘀4号样品浅棕色,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10.08g,批号0412。
血府逐瘀胶囊由天津宏仁堂制药厂提供,每粒胶囊装0.4g药粉,每克粉末相当于生药1.69克,批号D03012。
复方丹参片石家庄市华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504。10%高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产品,分子量30万。
阿司匹林白色结晶,含量99.5%,西北合成制药厂提供。
2.2动物大鼠Wistar种,体重200~250g,雌雄兼用,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津动质字第001号。
2.3仪器BR2-500E型锥板粘度计日本东京计器株式会社产品。
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包头医学院研制。
3.试验方法与结果3.1血府逐瘀1号、2号、3号、4号工艺样品对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选取上述健康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1号工艺组、2号工艺组、3号工艺组、4号工艺组、原剂型组、阳性药复方丹参片组。血府逐瘀1号工艺组、2号工艺组、3号工艺组、4号工艺组、原剂型组、阳性药复方丹参片组均按1.5、3、6g生药/kg灌胃给药,阳性药对照组复方丹参片按2.0g药粉/kg灌胃给药,给药体积均为1ml/100g,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5%CMC,每天一次,连续10天。各组大鼠(正常对照组除外)均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40mg/kg),尾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1ml/kg,造成高粘滞血症模型。静注10分钟后,自腹主动脉取血,以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为1∶9),在锥板型粘度计(日本进口)上测定4个切速下的全血粘度。在压积管中测定红细胞压积和血沉。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血浆在毛细血管粘度计上测定血浆比粘度。试验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统计分析-t值法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1。
表1血府逐瘀1号、2号、3号、4号工艺样品对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X±SD)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表1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各切速下的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表明造型成功。血府逐瘀滴丸1号、2号、3号、4号工艺6g生药/kg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各切速下的全血粘度,明显降低血浆比粘度。血府逐瘀原剂型、阳性对照复方丹参片亦有明显作用。各剂量组对红细胞血沉、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影响。其中,以3号工艺作用最为显著。
3.2血府逐瘀1号、2号、3号、4号工艺样品对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选用上述健康WISTAR种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号工艺组、2号工艺组、3号工艺组、4号工艺组、原剂型组、阳性药阿司匹林对照组。血府逐瘀1号工艺组、2号工艺组、3号工艺组、4号工艺组、原剂型组均按6、3、1.5g生药/kg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10天,阳性药对照组阿司匹林按150mg/kg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5天,给药体积均为1ml/100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0.5%CMC。各剂量组大鼠均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40mg/kg),分离一侧颈动脉约15mm,用BT-87-3型血栓形成仪刺激电极及温度传感器钩于颈动脉上,以1.5mA的电流持续刺激血管壁7分钟,同时由温度传感器监测血管表面温度的变化,当血栓形成,堵塞血流时,血管远心端温度突降,仪器报警,从刺激开始至报警时间作为血栓形成时间(OT值),试验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统计分析t-值法进行显著性测验,见表2。
表2血府逐瘀1号、2号、3号、4号工艺样品对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X±SD)

*P<0.05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2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滴丸1号、2号、3号、4号工艺6生药/剂量组明显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血府逐瘀原剂型、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亦有明显作用。其中,以3号工艺作用最为显著。
4.试验结论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血府逐瘀滴丸1号、2号、3号、4号工艺样品6g生药/kg剂量组都能明显降低高粘滞血症大鼠各切速下的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明显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与原剂型组作用相当。其中,以3号工艺作用最为显著,因此确定3号工艺为最佳制备工艺,(1)、(2)号工艺为一般制备工艺,(4)号工艺为有效制备工艺。
血府逐瘀滴丸最佳制备工艺的研究资料一.最佳处方组成桃仁(炒) 200g当归150g 赤芍100g 川芎75g 柴胡50g枳壳(麸炒)100g红花150g 牛膝150g 地黄150g 桔梗75g甘草 50g辅料乙醇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11页项下要求。
乙酸乙酯 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V A醋酸乙酯项下要求。
水饱和正丁醇 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V A丁醇项下要求。
聚乙二醇6000 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992页项下要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775页项下要求。
液体石蜡 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780页项下要求。
二.最佳制备工艺1.将11味药材用8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加7倍量乙醇,煎煮2h,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乙醇,煎煮时间1h,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70℃测定)的浸膏,用1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0℃测定)的清膏①,备用。将醇提后的药渣,经水提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h,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h,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5℃测定)的浸膏,用1倍量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2次,回收正丁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0℃测定)的清膏②。将①和②的清膏合并,按清膏的2倍量加入聚乙二醇6000,于80℃使熔融,与上述清膏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制成滴丸1000粒(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9.98-10.20g)。
三.制备工艺的研究(一)提取工艺的研究根据上述药效学实验结果,并考虑到工厂大生产的实际操作,确定4号滴丸工艺路线,即先用醇提,醇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药渣再水提,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合并滤液。并对此工艺路线进行了考察。
1.醇提乙酸乙酯萃取工艺的考察取处方量50g药材,醇提取2次,浓缩后加入一定量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考察其出膏量。选用L9(33)正交实验表进行试验,结果见表3、表4,表5表3因素水平表

表4醇提乙酸乙酯萃取工芦考察L9(33)试验计算表结果

PRC>A>B表5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正交试验因素影响不显著。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量对出膏量有一定的影响,R值说明乙酸乙酯量是主要因素,加醇量和提取时间是次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程度依次为RC>RA>RB,而A因素A1=A2<A3,B因素B1=B2<B3,C因素C3<C2<C1。故确定A1B1C3条件即用醇提取两次(7、5倍),第一次2h,第二次1h,乙酸乙酯量为1倍量。
2.水提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工艺的考察取处方量50g药材,水提取2次,浓缩后加入一定量的水饱和正丁醇,进行萃取,考察其出膏量。选用L9(33)正交实验表进行试验,结果见表6、表7,表8表6因素水平表

表7水提正丁醇萃取工艺考察L9(33)试验计算表结果

RC>A>B表8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正交试验因素影响不显著。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量对出膏量有一定的影响,R值说明正丁醇量是主要因素,加水量和提取时间是次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程度依次为RC>RA>RB,而A因素A1=A2<A3,B因素B1=B2<B3,C因素C3<C2<C1。故确定A1B1C3条件即用水提取两次(8、5倍),第一次2h,第二次1h,水饱和正丁醇量为1倍量。
为说明此试验工艺条件可靠,又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验证并对成分指标芍药苷进行含量的测定(以处方中所含的芍药苷量计算),同时也对1.5倍和2倍量的水饱和正丁醇取物进行考察,结果如下表9表9提取物中的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用1倍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时的成分芍药苷的含量高于1.5和2倍量,所以进一步验证选择1倍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是可行的,经五批试验验证,该工艺条件稳定,可操作。
(二)制剂成型工艺的考察根据本品治疗血瘀症,考虑到易吸收,速效剂型,结合制备工艺,设计为滴丸剂。制备简便,制剂工艺较先进,并对其制剂成型的条件进行了考察1.基质的选择选择熔点低,具有良好的分散力和较大内聚力的PEG6000作为基质,来满足临床治疗和药效成分性质的要求。首先选用PEG4000作基质,将熔融基质与药物在搅拌机下混合均匀,80%保温滴入70cm长的10~15”C液体石蜡冷却柱中,以滴丸基本能成型为依据,结果滴丸硬度差。在此基础上,用PEG6000来替换PEG4000滴丸的硬度更好。
2.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筛选以滴丸基本能成型及所需服用量为依据,筛选药物与基质的最低配比。结果见表10表10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考察

试验表明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在1∶1.8或1∶2.0均可,考虑到服用量的需要确定选择最低配比为1∶1.8。
3.冷却剂的选择在上述实验中选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却剂,结果可以。为了说明液体石蜡是该药物中更好的冷却剂的选用,又在同一温度下试验了用甲基硅油作为冷却剂,进行滴制滴丸,结果见表11,表11冷却剂的选择

结果显示确定液体石蜡为冷却剂为宜。
4.成型工艺研究上述条件确定后,对滴制条件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对滴头口径、滴距及冷却温度),反复实验改变滴头口径或冷却剂温度及滴距。结果表明,较好的冷却剂温度在10~15℃范围,滴距5cm,滴头口径宜为2.0mm较好。
滴丸的滴制,除了选择适宜的基质与冷却剂,药物加入方式和比例以外,柱高、物料温度、滴速也是影响滴丸成型的因素。因此,对该三个因素,设计了三个水平,用L9(33)正交表安排了试验,以单位时间内滴丸成型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滴制条件。因素水平表见12,正交试验见表13表12因素水平表

表13正交试验L9(33)正交表及结果

RA>RB>RC
分析结果从R值来看A>B>C,A(料温)是主要因素,B滴速和C柱长对滴丸也有一定的影响。依次顺序AA2>A3>A1,BB3>B2>B1,CC1>C3>C2基本相近,从滴丸的圆整度来看C3为最佳。故选定A2,B3,C3。即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50~60滴/分,柱长为140cm为蒲黄滴丸的最佳滴制工艺条件。经五批小试验证条件稳定,可操作。
5.滴丸的包衣考察滴丸制剂味苦,不易于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故考虑采用薄膜包衣法,使其能满足更广泛的人群的需要。对其包衣条件考察如下(1).包衣液的选择根据本品的功效,试验了三种包衣材料,结果见表14表14包衣材料的选择

试验结果表明从溶解度,外观,口感来观察,羟丙甲纤维素更适用于本品的包衣。羟丙甲纤维素的成膜性较好,可是单纯用来包衣,包衣滴丸表面干燥,且放置后,表面膜容易部分凸起,影响滴丸的外观质量,所以另加适量的塑性物质聚山梨酯-80以增加薄膜衣的可塑性和韧性。并加入适量的甜菊素使其口感更佳。经过多次对比试验,确定其包衣液为羟丙甲纤维素,聚山梨酯-80,甜菊素,水,无水乙醇。
(2).包衣液配比的选择以其外观和口感为参照,并考虑了实验的易操作性,进行了包衣液配比的选择实验,结果见表15表15包衣液配比的选择

结果表明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时较理想。
(3).包衣成型工艺的研究 选择了合适的包衣液及其配比,包衣液的流速,用量,包衣锅的转速,温度决定了最后包衣的质量。多次试验表明1)包衣液的流速及包衣时间 流速较大时使滴丸易变湿,导致成分溶出;流速较小时,则很容易断流,最终选定流速为2~3ml/min。为了达到能够矫正滴丸的辛辣味,又能够发挥滴丸快速吸收的优势,故选择用较少的包衣液用量,反复实验表明,包衣时间为15分钟/50g滴丸能能够达到上述要求。
2)包衣锅的转速及温度 要求包衣锅的转动能使滴丸在其中快速流动,才能达到包衣均匀的效果。因为滴丸的基质PEG的熔点较低,故选择包衣锅的温度在35~42℃之间,转速在20转/分较佳。
血府逐瘀滴丸(3号工艺)药效学试验摘要 血府逐瘀(原剂型为胶囊)是天津市宏仁堂制药厂生产的中药复方制剂。该药已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临床用量较大,我院中药现代化研究室接受该厂委托,对血府逐瘀胶囊进行了剂型改进,我们对所提供的新工艺样品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微循环和高脂血症4个试验模型的药效学研究,并和原剂型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1.血府逐瘀滴丸1.5、3、6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6g生药/kg)组均能明显降低高粘滞血症大鼠的全血粘度,6g生药/kg剂量组还明显降低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各剂量组对血沉均无明显影响。
2.血府逐瘀滴丸1.5、3、6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6g生药/kg)组均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由ADP、AA(除1.5g生药/kg剂量组)、胶原(除1.5g生药/kg剂量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3.血府逐瘀滴丸1.5、3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3g生药/kg)组均明显降低微循环障碍家兔眼球结膜微血管血液流态的级别,明显增加血流速度及毛细血管网交点数。
4.血府逐瘀滴丸2、4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4g生药/kg)组对高脂血症大鼠口服灌胃给药20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其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及升高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5.血府逐瘀滴丸1、2、4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4g生药/kg)组的血清TC、T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p>0.05),非诺贝特(0.1g生药/kg)组对小鼠血清TC、TG均有下降作用。
以上试验均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相同剂量的血府逐瘀滴丸和原剂型作用相当。
1.试验目的采用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大鼠高粘滞血症试验模型,观察血府逐瘀滴丸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采用大鼠“血瘀”试验模型,观察血府逐瘀滴丸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家兔微循环障碍,观察血府逐瘀滴丸对眼球结膜微血管血液流态、流速及毛细血管网交点数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高脂血症模型,观察血府逐瘀滴丸对高脂血症大鼠TC、TG、HDL-C水平的影响。
观察血府逐瘀滴丸对正常小鼠TC、TG、HDL-C水平的影响。
2.试验材料2.1药物和试剂血府逐瘀滴丸棕黄色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1.69克,批号041026。由天津宏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血府逐瘀胶囊每粒胶囊装0.4g药粉,每克粉末相当于生药1.69克,批号040504。由天津宏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复方丹参片石家庄市华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1004。10%高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产品,分子量30万。
阿司匹林青岛第三制药厂生产,25mg/片,批号020412。盐酸肾上腺素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生产,1mg/ml,批号0405171。非诺贝特徐州市恩华制药厂市购,批号031103。
总胆固醇试剂盒CHO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80261。
甘油三酯试剂盒TG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2091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90031。
ADPSigma公司产品,批号A2754。
AASigma公司产品。
胶原自制,取大鼠腹部皮肤,去毛,剪碎,在冰浴中用组织研磨器研磨,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供试验用。
2.2动物大鼠Wistar种,性别、体重根据试验需要确定。
小鼠昆明种,雌雄兼用,体重18~22g。
家兔大耳白种,雌雄兼用,体重2~2.6kg。
以上动物均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津动质字第001号。
2.3仪器血液粘度计LG-R-80C,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血小板聚集仪PAM-3型,江苏丹阳无线电厂产品。
光学显微镜Olympus,日本进口。
3.试验方法与结果3.1血府逐瘀滴丸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选取上述健康大鼠,雌雄兼用,体重200~250g。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血府逐瘀滴丸1.5、3、6g生药/kg剂量组,原剂型(6g生药/kg)剂量组、阳性药复方丹参(3g药粉/kg)剂量组,共7组,每组均为10只。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10天,灌胃容积均为1ml/100g体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给予等容量0.5%CMC。末次给药后1小时,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尾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1ml/kg,造成高粘滞血症模型。静注10分钟后,自腹主动脉取血,以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为1∶9),在LG-R-80C粘度计上测定4个切速下的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在压积管中测定红细胞压积和血沉。试验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统计分析-t值法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1。
表1血府逐瘀滴丸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X±SD)

△△△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表1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各切速下的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血沉速度,表明造型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滴丸1.5、3、6g生药/kg剂量组,均明显降低高粘滞血症大鼠的全血粘度,6g生药/kg剂量组还明显降低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各剂量组对血沉速度均无明显差异。血府逐瘀原剂型、阳性对照药复方丹参片亦有相似作用。
3.2血府逐瘀滴丸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选用健康雄性Wistar种大鼠,体重250g~300g,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血府逐瘀滴丸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1.5、3、6g生药/kg、血府逐瘀原剂型组灌胃给予6g生药/kg、阳性药组灌胃给予阿司匹林150mg/kg,灌胃容积均为1ml/100g体重,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容量0.5%CMC,每天一次,连续10天。各剂量组大鼠均于试验前1天皮下注射1mg/ml的盐酸肾上腺素0.08ml/100g体重,共两次,间隔6小时,其间(约3小时)将大鼠放入冰水中游泳5分钟,然后禁食(不禁水)过夜。次日灌胃给药后1小时,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以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为1∶9),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以PPP调PRP(血小板数约为30万/mm3)。采比浊法,以ADP、AA、胶原作为诱导剂,在PAM-3型双通道血小板聚集仪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根据描记曲线,计算血小板最大聚集百分率,观察其作用。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统计分析-t值法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2。
表2血府逐瘀滴丸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X±SD)

*p<0.05 **p<0.01 ***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表2结果表明血府逐瘀滴丸1.5、3、6g生药/kg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抑制由ADP、AA(除1.5g生药/kg剂量组)、胶原(除1.5g生药/kg剂量组)诱导的“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表明血府逐瘀滴丸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血府逐瘀原剂型、阳性药阿司匹林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3.3血府逐瘀对家兔眼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选用健康大耳白种家兔,雌雄兼用,体重2~2.6kg,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7组,每组均为8只。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血府逐瘀滴丸0.75、1.5、3g生药/kg剂量组、血府逐瘀原剂型3g生药/kg剂量组、阳性药复方丹参片2g药粉/kg剂量组。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7天,灌胃容积均为5ml/kg体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给予等容量0.5%CMC。末次给药后1小时,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后,在解剖显微镜下(20×2.5倍)观察并记录家兔眼球结膜微血管的红细胞流速、流态及毛细血管网交点数,作为造型前数值。然后耳缘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正常对照组除外)1ml/kg体重,造成家兔微循环障碍,记录注射后20分钟同一部位微血管的红细胞流速、流态、毛细血管网交点数,比较造型前后的变化,观察其作用。流态采用等级序值法进行显著性检验,流速及毛细血管网交点数采用配对t-值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表4、表5。
观察指标流速用目镜测微器和秒表测定血细胞流经口径为2~3个红细胞的微血管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重复3次,取均值。
流态0级为直线(线粒)状;1级为虚线(粒线)状;2级为粒(絮)状;3级为瘀滞状。
毛细血管网交点数选取面积为1mm2的四周由毛细血管围成边界的固定区域,计数该区域内毛细血管与边界血管的交点数。
表3血府逐瘀滴丸对微循环障碍家兔眼球结膜微血管红细胞流态的影响

△△P<0.01(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1(和模型对照组比较)
表4血府逐瘀滴丸对微循环障碍家兔眼球结膜微血管红细胞流速的影响(X±SD)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表5血府逐瘀滴丸对微循环障碍家兔眼球结膜微血管毛细血管网交点数的影响(X±SD)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家兔在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造型前,眼球结膜微血管的血液流态、流速、毛细血管网交点数均无明显差异;造型后20分钟,血液流速明显减慢、流态级别明显增大、毛细血管网交点数明显减少,表明己形成微循环障碍,模型复制成功。和模型对照组比较,造型前各给药剂量组眼球结膜微血管的血液流态、流速、毛细血管网交点数均无明显差异;造型后20分钟,血府逐瘀滴丸1.5、3g生药/kg和原剂型3g生药/kg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血液流速和毛细血管网交点数,明显降低血液流态级别。阳性药复方丹参片2g药粉/kg剂量组亦有明显作用。
3.4血府逐瘀滴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取大鼠80只,雌雄各半,70只投高脂饲料喂养7天,第8天取尾血测TC。根据TC指标确定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成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血府逐瘀滴丸三个剂量组(1、2、4g生药/kg),原剂型组(4g生药/kg),阳性已知药组非诺贝特(0.1g生药/kg)及高脂饲料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投普通饲料。每天口服灌胃给药一次,共连续给药20天,高脂模型组及普通饲料组给予等量水(模型组与受试样品组仍给予高脂饲料)。给药21天后禁食12小时,由大鼠眼眶取血,用酶法测定TC、TG及HDL-C。实验数据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6。
表6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

注给药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较*p<0.05 **p<0.01 ***p<0.001给药组与普通饲料组比较△△p<0.01 △△△p<0.001结果表明给药前高脂模型各组的TC与普通饲料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提示进食高脂饲料后,大鼠血TC升高,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成功。血府逐瘀滴丸(2、4g生药/kg)剂量组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血府逐瘀滴丸(4g生药/kg)剂量组能降低甘油三酯。血府逐瘀滴丸(2、4g生药/kg)剂量组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原剂型组(4g生药/kg)与非诺贝特组(0.1生药/kg)亦有相同作用。
3.5血府逐瘀滴丸对正常小鼠血脂的影响取20-22g体重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血府逐瘀滴丸三个剂量组(1、2、4g/kg),原剂型组(4g生药/kg),阳性已知药非诺贝特组(0.1g/kg)和空白对照组(等量水)。每天口服灌胃给药一次,连续14天。第15天禁食12小时后摘眼球采血,测血清TC、
TG含量。实验数据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7。
表7对正常小鼠血脂的影响(X±SD)N=10

注各受试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果表明血府逐瘀滴丸(1、2、4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组(4g生药/kg)的血清TC、T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p>0.05),非诺贝特组(0.1g生药/kg)对小鼠血清TC、TG均有下降作用。提示血府逐瘀滴丸和原剂型对正常小鼠血清TC、TG无明显影响。
4、试验结论1.血府逐瘀1.5、3、6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6g生药/kg)组均明显降低高粘滞血症大鼠的全血粘度,6g生药/kg剂量组还明显降低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
2.血府逐瘀1.5、3、6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6g生药/kg)组均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由ADP、AA(除1.5g生药/kg剂量组)、胶原(除1.5g生药/kg剂量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3.血府逐瘀1.5、3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6g生药/kg)组均明显降低微循环障碍家兔眼球结膜微血管血液流态的级别,明显增加血流速度及毛细血管网交点数。
4.血府逐瘀滴丸2、4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4g生药/kg)组对高脂血症大鼠口服灌胃给药20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其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及升高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5.血府逐瘀滴丸1、2、4g生药/kg剂量组和原剂型(4g生药/kg)组的血清TC、T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p>0.05),非诺贝特(0.1g生药/kg)组对小鼠血清TC、TG均有下降作用。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血府逐瘀滴丸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和降血脂作用。与该药的功能主治基本相符。与相同剂量血府逐瘀原剂型作用相当。
本发明的优点是血府逐瘀滴丸服用剂量小,每服剂量仅6-8丸,便于患者接受和服用;溶解速度快,利于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比较现有血府逐瘀胶囊的制备方法更为先进、合理。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处方桃仁(炒)0.25kg 当归0.15kg枳壳(麸炒)0.1kg 川芎0.075kg柴胡0.05kg 红花0.15kg牛膝0.15kg 赤芍0.18kg地黄0.15kg 桔梗0.075kg 甘草0.5kg按处方量取11味药材提取挥发油2ml,药渣用水提3次,加水量分别为6倍,煎煮时间分别为1小时,滤过,药渣①备用,合并滤液,经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75℃测定)的浸膏1.38kg,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24h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70℃测定)的清膏0.62kg②,备用;将药渣①再用80%乙醇提取2次,加醇量分别为7倍,回流1小时,合并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70℃测定)的浸膏1.03kg,加5倍量水,搅匀,静置24h使沉淀,抽滤,得沉淀物0.583kg③,合并②和③,再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75℃测定)的清膏0.675kg④,备用。取④用1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4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的清膏0.015kg,加入2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于80℃使熔融,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25g,聚山梨酯-801.125g,甜菊素0.225g,水22.5ml,无水乙醇90ml),制成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10.08g)。
实施例2处方桃仁(炒)0.25kg 当归0.15kg枳壳(麸炒)0.1kg 川芎0.075kg柴胡0.05kg 红花0.15kg牛膝0.15kg 赤芍0.18kg地黄0.15kg 桔梗0.075kg 甘草0.5kg按处方量将11味药材用水提取2次,加水量分别为8倍,煎煮时间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75℃测定)的浸膏1.24kg,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匀,静置24h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70℃测定)的清膏0.35kg;再用1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4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70℃测定)的清膏0.014kg,加入2倍量聚乙二醇6000,于80℃使熔融,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1g,聚山梨酯-80 1.05g,甜菊素0.21g,水21ml,无水乙醇84ml),制成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10.05g)。
实施例3处方桃仁(炒)0.25kg 当归0.15kg 枳壳(麸炒)0.1kg 川芎0.075kg柴胡0.05kg 红花0.15kg 牛膝0.15kg 赤芍0.18kg地黄0.15kg 桔梗0.075kg 甘草0.5kg按处方量将11味药材用8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加7倍量乙醇,煎煮2h,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乙醇,煎煮时间1h,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70℃测定)的浸膏1.02kg,用1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70℃测定)的清膏0.007kg①,备用。将醇提后的药渣,经水提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h,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h,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75℃测定)的浸膏1.21kg,用1倍量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2次,回收正丁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70℃测定)的清膏0.0065kg②。将①和②的清膏合并,按清膏0.0135kg的2倍量加入聚乙二醇6000,于80℃使熔融,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制成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10.14g)。
实施例4处方桃仁(炒)0.25kg 当归0.15kg 枳壳(麸炒)0.1kg 川芎0.075kg柴胡0.05kg 红花0.15kg 牛膝0.15kg 赤芍0.18kg地黄0.15kg 桔梗0.075kg甘草0.5kg按处方量将11味药材用5L的65%乙醇浸泡3h,后以10ml/分钟的速度进行渗漉,随渗漉随加乙醇,渗漉34小时后停止,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70℃测定)的浸膏0.55kg,用1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4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70℃测定)的清膏0.026kg,加入2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于80℃使熔融,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3.9g,聚山梨酯-801.95g,甜菊素0.39g,水39ml,无水乙醇156ml),制成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10.10g)。每粒滴丸重40mg。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它由作为基质的聚乙二醇6000和作为活性成分的下述重量份中药材桃仁(炒)10-20份 当归7-15份 枳壳(麸炒)5-12份 川芎4-10份柴胡2-8份 红花7-15份 牛膝7-15份 赤芍5-12份地黄7-15份 桔梗4-10份 甘草2-8份的提取物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它由作为基质的聚乙二醇6000和作为活性成分的下述优选重量份中药材桃仁(炒)16份 当归12份 枳壳(麸炒)8份 川芎6份 柴胡4份 红花12份 牛膝12份 赤芍8份 地黄12份 桔梗6份甘草4份的提取物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与基质重量份数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为水提醇沉加醇提水沉,萃取;或水提醇沉后萃取,制滴丸;或醇提萃取+水提萃取,制滴丸;或渗漉后萃取,制滴丸。
5.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取11味药材提油,药渣用水提2-3次,加水量4-8倍,煎煮时间1-3h,滤过,药渣①备用,合并3次滤液,经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5℃测定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80%,搅匀,静置12-24h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70℃测定的清膏②,备用;将药渣①再用乙醇提取1-2次,加醇量为6-8倍,回流1-2h,合并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60-70℃测定的浸膏,加4-6倍量水,搅匀,静置12-24h使沉淀,抽滤,得沉淀物③,合并②和③,再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75℃测定的清膏④,备用;取④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5的清膏;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搅拌至溶解、混匀;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备用;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的滴丸,备用;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25g,聚山梨酯-80 1.125g,甜菊素0.225g,水22.5ml,无水乙醇90ml,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
6.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将11味药材用水提取2-3次,加水量为4-8倍,煎煮时间1-3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5℃测定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80%,搅匀,静置12-24h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70℃测定的清膏;再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1.5060-70℃测定的清膏;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搅拌至溶解、混匀;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备用;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的滴丸,备用;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1g,聚山梨酯-80 1.05g,甜菊素0.21g,水21ml,无水乙醇84ml,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
7.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将11味药材用乙醇提取2-3次,加醇量为4-8倍,煎煮时间1-3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60-70℃测定的浸膏,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0℃测定的清膏①,备用;将醇提后的药渣,经水提1-2次,加水量为5-9倍,煎煮时间1-3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60-75℃测定的浸膏,用1-2倍量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正丁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0℃测定的清膏②。将①和②的清膏合并;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搅拌至溶解、混匀;加入适量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混匀,备用;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制成滴丸;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最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将11味药材用8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加7倍量乙醇,煎煮2h,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乙醇,煎煮时间1h,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70℃测定的浸膏,用1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0℃测定的清膏①,备用;将醇提后的药渣,经水提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h,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h,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5℃测定的浸膏,用1倍量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2次,回收正丁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70℃测定的清膏②。将①和②的清膏合并,备用;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于80℃使熔融,搅拌至溶解、混匀,备用;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制成滴丸;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
9.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药材处理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重量份中药材,将11味药材用60-70%的乙醇浸泡,2-4h后以10-20ml/分钟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48-72h,取渗漉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5,60-70℃测定的浸膏,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1.50,60-70℃测定的清膏;2)药液配制按照提取物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量份数比为1∶2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清膏,于70-90℃使熔融,搅拌至溶解、混匀,备用;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到贮液器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滴入10~15℃液体石蜡中,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4)干燥将上述形成的滴丸沥干,并擦除液体石蜡,经干燥制成滴丸;5)薄膜包衣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3.9g,聚山梨酯-80 1.95g,甜菊素0.39g,水39ml,无水乙醇156ml,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瘀滴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的血府逐淤滴丸及其制备方法。血府逐淤滴丸它由作为基质聚乙二醇6000和作为活性成分的桃仁(炒)、当归、枳壳(麸炒)、川芎、柴胡、红花、牛膝、赤芍、地黄、桔梗、甘草提取物制成,其中活性成分与基质的重量份数比为1∶1.8~2。本发明的优点是服用剂量小,每服剂量仅6-8丸,便于患者接受和服用;溶解速度快,利于吸收;生物利用度高。
文档编号A61P9/00GK1736429SQ20051001498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5日
发明者朱晓晶, 马洪波, 李永仓, 李凤阁, 杨静, 赵喆 申请人: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