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86396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乳腺疾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乳房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块,是乳房常见的肿瘤性疾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乳房所致,好发于乳房外上方,形态不规则或圆或扁分散于乳房,或局限于一处,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皮肤不粘连,推之移动,月经前疼痛加重,肿块增大;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有恶变之可能,西药对此病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中药也存在片面性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药物之不足,提供一种以中药为原料,无付作用,起效迅速,且愈后不易复发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的瓜蒌25-30份、西归10-15份、甘草10-15份、三棱5-10份、莪术5-10份、赤芍10-15份、柴胡20-25份、白术10-15份、丹参20-25份、郁金10-15份、香附10-15份、皂刺20-25份、乳香5-10份、没药5-10份、鸡血藤15-20份、茯苓10-15份、浙贝母10-15份、三七5-10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配比是瓜蒌30份、西归15份、甘草15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赤芍15份、柴胡20份、茯苓10份、白术15份、丹参20份、郁金15份、香附15份、浙贝母15份、皂刺20份、乳香8份、没药8份、三七8份、鸡血藤15份。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方法是
1、将上述茯苓、三棱、莪术、浙贝母、三七精选洗净、烘干、粉成粗粉待用。
2将上述瓜蒌、西归、甘草、赤芍、柴胡、丹参、郁金、白术、皂刺、香附、鸡血藤、乳香、没药去粗取精,加水煎煮,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第三次煎煮1小时,分次过滤,合并滤液,静止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制成流浸膏备用。
3、将流浸膏和1中的粗粉混合搅拌均匀,60-80℃下烘干,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装胶囊,每粒0.4克10±%。
服用方法每次4-6粒,日服3次,每餐后半小时,温开水送下,15日为一疗程。
本发明基于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具有疏肝解郁、温阳化痰,软坚散结,调理冲、任的天然药物,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使之达到疗效显著,并能防止恶变,愈后不易复发的目的。
临床治疗效果乳腺增生是乳房部位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范围,病因多为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气互结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痰湿内结而成。
本发明人以中药立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患者百余例,经7年临床观察,经与对照组、对比和统计学处理,证明其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门诊治疗乳腺增生患者现整理100例,均为女性,年龄26-50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立效胶囊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其他药物(乳癖消、百消丹等)治疗。
2.治疗方法本发明药物的主要成份是瓜蒌、西归、甘草、三棱、莪术、赤芍、柴胡、茯苓、白术、丹参、郁金、香附、浙贝母、皂刺、乳香、没药、三七、鸡血藤等18味中草药按规定量精选,先将茯苓、三棱、莪术、浙贝母、三七精选洗净、烘干、粉成粗粉;再将其余13味水煎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煎1.5小时,第三次煎1小时,分次过滤,合并滤液,静止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制成流浸膏,再将流浸膏和粗粉混合搅拌均匀,烘干,粉成80-100目的细粉装胶囊,每粒0.4克10±%。每次4-6粒,日服3次,每餐后半小时,温开水送下,15日为一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期限为2小时。
3.观察方法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每周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等指标、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与有效合计为有效。以B超检查结果与自觉症状相结全判断治疗标准。自觉症状消失,B超检查与触诊肿块消退为痊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B超检查与初诊对比肿块明显减小、减少为显效,自觉症状减轻不明显,B超检查肿块减小为有效,自觉症状与B超检查均无好转为无效。
4.结果疗效观察结果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差异,本发明药物(立效胶囊)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药物。
5.典型病例刘淑芬38岁,梨树县大房身乡,1999年12月21日就诊,自述两侧乳房疼痛一年多,时轻时重,两乳外上象限可触到蛋黄大小肿块,质地软,活动度尚好,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无恶寒、发热,局部无红肿,经前乳胀乳痛加重,B超检查提示乳腺增生,给予立效胶囊治疗每次6粒,日服两次,20疼痛消失.B超显示乳腺增生明显消散再服20日以资巩固。
魏淑珍49岁,四平市铁西区西桥委,2004年6月8来诊,自觉两乳发胀,时有疼痛。两乳外上方可触及大、小不等包块,经前乳疼加重,肿块有增大,触之乳内包块大如蛋黄,小如梅、李,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B超检查,提示乳腺增生,服立效胶囊治疗半月后,症状明显缓解,30日后症状逐渐消失,B超检查肿块消散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6.讨论本病的病机为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脾失健运,痰气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而成,治宜针对病机,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活血化淤、调理冲任。方中瓜蒌、柴胡、郁金疏肝解郁;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化痰,三棱、莪术、浙贝母、乳香、没药软坚散结,赤芍、丹参、三七活血化瘀;西归、香附、鸡血藤补肝肾;调理冲任、皂刺、解毒并引经。诸药合用、恰中病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原料配比,称取瓜蒌300g,西归150g,甘草100g,三棱80g,莪术80g,赤芍150g,柴胡200g,茯苓100g,白术150g,丹参200g,郁金150g,香附150g,浙贝母100g,皂刺200g,乳香80g,没药80g,三七80g,鸡血藤200g。
1、将上述十八味中草药之中的茯苓100g、三棱80g、莪术80g、浙贝母100g、三七80g精选洗净、烘干、粉碎成粗粉待用;2、再将其余13味瓜蒌300g、西归150g、甘草100g、赤芍150g、柴胡200g、白术150g、丹参200g、郁金150g、香附150g、皂刺200g、乳香80g、没药80g、鸡血藤200g,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第三次煎煮1小时(均用文火),分次过滤,合并滤液,静止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制成流浸膏。
3、再将上述1中的粗粉和2中的流浸膏混合搅拌均匀,烘干,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装胶囊,每粒0.4克10±%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瓜蒌25-30份、 西归10-15份、 甘草10-15份、三棱5-10份、 莪术5-10份、 赤芍10-15份、柴胡20-25份、 白术10-15份、 丹参20-25份、郁金10-15份、 香附10-15份、 皂刺20-25份、乳香5-10份、 没药5-10份、 鸡血藤15-20份、茯苓10-15份、 浙贝母10-15份、三七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配比是瓜蒌30份、 西归15份、甘草15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 赤芍15份、柴胡20份、茯苓10份、白术15份、 丹参20份、郁金15份、香附15份、浙贝母15份、皂刺20份、乳香8份、 没药8份、三七8份、 鸡血藤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胶囊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上述茯苓、三棱、莪术、浙贝母、三七精选洗净、烘干、粉成粗粉待用;(2)、将上述瓜蒌、西归、甘草、赤芍、柴胡、丹参、郁金、白术、皂刺、香附、鸡血藤、乳香、没药去粗取精,加水煎煮,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第三次煎煮1小时,分次过滤,合并滤液,静止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制成流浸膏备用;(3)、将流浸膏和1中的粗粉混合搅拌均匀,60-80℃下烘干,粉碎成80-100的细粉装胶囊,每粒0.4克±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该药物是采用瓜蒌、西归、甘草、三棱、莪术、赤芍、柴胡、茯苓、白术、丹参、郁金、香附、浙贝母、皂刺、乳香、没药、三七、鸡血藤等18味中草药按规定量经精选、粉碎、煎煮制流浸膏、混合、烘干、粉碎、装胶囊等工艺步骤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完全以中草药为原料,起效快无毒副作用,该药物调理冲任,疏肝解郁,温阳化瘀散结,标本兼顾,对疗效治疗乳腺增生病有特效。
文档编号A61P15/00GK1907459SQ20051001702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日
发明者暴永贤, 暴伟明, 暴竞闲 申请人:暴永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