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药用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46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有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药用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药用组合物,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致死疾病之一。据统计,仅II型糖尿病患者目前全球就有1.3亿,我国达0.3亿,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增至3亿人,目前尚无根治办法。糖尿病发病率愈来愈高,而且日趋低龄化,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重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防治糖尿病的药物。
随着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天然”药物。近年来,医药界在降血糖药用植物研究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加强了对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其功效。然而,取得的成效是有限的。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复杂,常伴有不同类别的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已有的单一天然活性成分难以全方位奏效。
据报道,灯盏细辛可以治疗糖尿病,而芍药苷能降低血糖,但是各自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335-6;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1360;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6)429-33;Planta Med 1997,63(4)323),这对于科学地利用二者的优缺点来进一步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是不利的。另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均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在改善疗效的基础上,减少给药剂量/次数、降低治疗成本是医药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项迫切任务。
不同药物的联用,似乎总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然而,迄今为止,针对灯盏细辛能否与芍药联合应用,二者的作用机制是加合、协同还是拮抗等基础问题,现有技术没有提供科学依据。至于二者是否能联合用于其他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现有技术甚至没有类似的暗示或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芍药苷和野黄芩苷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至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有益作用,首先是在治疗合并性病症“糖尿病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过程中发现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性冠心病较非糖尿病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3-4倍,尤其糖尿病可导致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紊乱等,使糖尿病性无症状心肌缺血就更严重(北京医学2003,25(2)84-85)。鉴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学术界和临床对此也存在争议(J Am Coll Cardiol 2003,41(1)1-7;Intern Med 2003,42(7)554-9;Exp ClinEndocrinol Diabetes 2002,110(5)212-8;Biol Pharm Bull 2003,26(12)1668-73;山东医药2003,43(1)14-15),尚无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尤其是采用天然药物的疗法),且有些降糖药物之间的联用反而加重其心血管病变的发生。
我们根据以下机制设计了本发明药物联用①芍药苷的降血糖机制与胰岛素无关,它是通过提高葡萄糖的利用度来发挥作用的,这对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发展过程中的高血糖及其代谢异常有积极意义;②芍药苷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可抑制糖尿病中多元醇的异常代谢,能保持糖尿病在I/R过程中心肌细胞内较低的NADH/NAD+,维持细胞内较高的ATP,促进K+-Na+交换,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对糖尿病性心肌的损伤;③野黄芩苷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④野黄芩苷能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缺血心肌侧枝循环供血,从而改善心肌缺血;⑤芍药苷对微循环的影响。
接下来的实验证明了这种有益效果选择符合WHO冠心病以及WHO糖尿病(II型)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24h动态心电图和血糖,结果本发明组合物组显效36例、有效31例、无效13例、有效率83.75%;芍药苷注射液组有效16例、无效64例、有效率20%;灯盏细辛注射液组有效42例、无效38例、有效率52.5%;硝酸甘油组有效15例、无效65例、有效率18.75%。
这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病征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预测的。本发明组合物还适于治疗糖尿病(尤其是II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性肾病、心脑血管病变(如心肌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期望不受任何理论或组方所限,本发明人推测这是由于芍药苷和野黄芩苷作用于不同靶点,尤其是在不同病理阶段发挥治疗作用,发挥了药物联用的整体治疗优势。上述药物组合克服了已有药物存在的作用单一、服药量大等缺点,代表了天然药物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新趋势。
然而,二者联用的有益效果并不仅局限于糖尿病中。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疾病)、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和/或预防中也表现出极好的治疗效果。所述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也称脑中风)、心肌梗塞,和所述老年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或脑血管性痴呆(简称VD)。
本发明芍药苷、野黄芩苷可以单独的制剂形式供联合给药,也可以同时含有二者的产品形式提供。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含有芍药苷和野黄芩苷的药用组合物,其中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重量比例为0.1-10∶1,优选0.5-5∶1,和更优选0.5∶1、1∶1和2∶1。
本发明组合物中,可以选择药味(芍药、灯盏花)直接粉碎成粉末入药,也可以相当于上述中药材生药量的提取物或其他形式入药。因此,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活性组成包括药材原粉、脂或水溶性提取物、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例如,所述活性组成包括a)以芍药苷(Paeoniflorin)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物质芍药(白芍、赤芍、川赤芍)的干燥根粉末、含有苷类化合物(优选为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另外,研究表明,同时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等的有效部位也是有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芍药苷类的来源并不局限于芍药,含有芍药苷类的同属其它植物也可实现本发明,其提取和制备方法为已知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b)以野黄芩苷(即灯盏乙素,Scutellarein)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物质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的全草粉末、水提取物、低级醇的提取物(含有野黄芩苷、单/双咖啡酰奎宁酸等的有效部位)、灯盏花素(含灯盏乙素、灯盏甲素及其他黄酮类成分)、或游离或钠盐形式的野黄芩苷单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野黄芩苷的来源并不局限于灯盏花,含有野黄芩苷的其它植物(例如黄芩、半枝莲等)也可实现本发明,其提取和制备方法为已知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有利的是,上述活性成分当以提取物形式入药时,芍药苷在所述提取物中的纯度为2-98wt%、优选25%、50%、75%或92%,和野黄芩苷在所述提取物中的纯度为5-98wt%、优选40%、75%或96%。
可以采用现代提取和分离技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纯度、尽量除去不需要的杂质,类似的技术在现有技术中已相当成熟有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ZL01115358、ZL021109737、ZL021332983、ZL031131263、中草药(1998年,29(10)664-9)、中成药(1999年,21(12)644-5)、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4(1)24)、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12(7)392-3);和ZL92108623、ZL00113019、ZL02110973、ZL02153750X、ZL03117754、ZL03141616、JP2000247890A、GB2317613A、中成药(2004年,26(10)855-6)。
可针对芍药苷类、野黄芩苷的溶解特性和体内吸收特点(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01)65-9;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16(4)250-3;中国药理学通报1992,8(4)278-80),采用标准制剂技术制成适宜的口服或非肠道给药剂型,类似的技术在现有技术中也已相当成熟有效,例如片剂(ZL01115358、ZL03112999);分散片(ZL03112974、ZL02153445);口腔快速崩解片(ZL03102405、ZL200410016510、ZL200410041256);缓控释制剂(ZL01117620、ZL02109758、ZL02116795、ZL02129313、ZL02134118、ZL03100021、ZL03133897)、滴丸(ZL01133515、ZL03135325、ZL200310119222);软胶囊(ZL01117620);稳定的注射或输液剂(ZL93106319、ZL95104038、ZL97101107、ZL02155001、ZL021332983、ZL031279953、ZL03141614、ZL03113037、ZL2003101210259、ZL200410013845);或含磷脂制剂(ZL03111469、ZL01138902、ZL03153496)。
药理药效学试验研究药物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野黄芩苷+芍药苷,简称A);本发明灯盏花与赤芍的提取物(简称B);野黄芩苷;芍药苷。
一.糖尿病方面的药理作用糖尿病肾病病人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63±7.1岁,平均空腹血糖(9.64±1.1)mmol/L。野黄芩苷组(简称注射1组,给药50mg)10例、芍药苷组(简称注射2组,给药50mg)10例、本发明组合物针剂(1∶1的野黄芩苷的芍药苷,给药50mg)16例,静脉注射,每日一次,共28天,分别观察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标本取自静脉血,肝素抗凝,仪器为LG-R-20型血流变仪。
表1.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X±S)


治疗前后比较,*P<0.1,**P<0.05,***P<0.01结论注射1组、2组和本发明组合物均能控制血糖、改善血粘度,而且能有效改善肾脏病变,减少尿蛋白的数量,可以延缓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是本发明组合物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的相同剂量的注射1组或2组。
同时,本发明也做了对糖尿病模型的大鼠的血糖、体重、肾重/体重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等测试实验,以及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注射1组、2组和本发明组合物均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说明注射1组(野黄芩苷50mg)、2组(芍药苷50mg)都是能改善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是以本发明组合物(野黄芩苷25mg、芍药苷25mg)的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单用组分)。
另外,还有进一步实验证明,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纠正糖尿病微血管动力学异常,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的野黄芩苷、芍药苷。
糖尿病性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试验符合WHO冠心病以及WHO糖尿病(II型)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平均年龄60岁,随机分为云南灯盏细辛注射液组(含有野黄芩苷50mg)、硝酸甘油组(5mg)、芍药苷注射液组(含芍药苷50mg)、本发明组合物组(含野黄芩苷和芍药苷各25mg),每组20例,每日一次静脉注射,14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24h动态心电图和血糖。
评判标准ST段压低恢复正常、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为显效;ST段回升0.05mV以上、血糖控制在大致正常范围内为有效;未达到正常标准为无效。
结果云南灯盏细辛注射液组有效率42例,无效38例,有效率52.5%;硝酸甘油组有效15例,无效65例,有效率18.75%;芍药苷注射液组有效16例,无效64例,有效率20%;本发明组合物组显效36例,有效31例,无效13例,有效率83.75%。可以验证,本发明组合物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病征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与云南灯盏细辛注射液组和芍药苷注射液组有显著差异。
二.心脑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1.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1.1对大鼠颈动-静脉血流旁路术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按文献方法进行,将大白鼠随机分组,灌胃给药40分钟后,麻醉做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左颈动脉和右颈静脉,在聚乙烯管中置入称重丝线并充满50U/ML肝素生理盐水,将该聚乙烯管插入右颈外静脉中,结扎固定,另一端插入左颈动脉中,扎紧后打开动脉夹开放血流15分钟中断血流,然后取出聚乙烯管内的血栓,用滤纸吸去多余水份后扭力天平称重,称重后在80℃烘烤6小时再称干重,总重量-丝线重=血栓湿重/干重,给药组与对照组交替进行实验。
表2 对大鼠颈动-静脉血流旁路术血栓形成的影响(X±S,n=10)

与对照组比较,*P<0.1,**P<0.05,***P<0.0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使血栓湿重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本发明组合物A中、高剂量组和组合物B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
1.2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将体重200g左右的大白鼠随机分组,连续ig给药10天,末次给药40分钟,动物腹腔注射麻醉,按照药理学公知方法取下分别测定血栓湿重(用滤纸吸干后测定)及血栓干重(65℃烘20min)。
结果表明,在大鼠动脉-静脉血流旁路术血栓形成的实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组合物及对照组形成的血栓湿重均有减轻,本发明组合物P<0.05;在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过程中,本发明组合物各给药组均使血栓湿重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单组分的野黄芩苷和芍药苷与对照组形成的血栓湿重相比虽有减轻,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相似。
1.3对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本发明组合物0.035g/kg以上剂量连续口服给药5天,明显抑制小鼠体内血栓,提高小鼠15分钟内的偏瘫恢复数,表明该药对体内血栓形成具有明显对抗作用。
2.对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影响取体重150-200g大白鼠随机分组,ig给药10日,末次给药后1hr,腹主动脉取血,柠檬酸钠抗凝,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RP)及贫血小板血浆(PPP),用SPA-4型血小板聚集以测定血小板3min最大聚集率(以1mM的ADP为诱导剂)。
表3.对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X±S,n=10)

与对照组比较,*P<0.1,**P<0.05,***P<0.01结果显示,给药各组对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阳性对照野黄芩苷组和芍药苷组也显示出明显抑制作用,但是组合物A给药大、中剂量组与对照组(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组)比较作用更明显。
同样,还对血瘀大鼠进行了血小板聚集性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组合物A组大、中剂量组和组合物B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显著延长动物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尾静脉注射ADP-Na所致的小鼠肺栓塞呼吸喘促时间,其在抗血小板凝集方面作用优于或相当于阿司匹林,提示可以产生抗血栓作用,以及野黄芩苷和芍药苷伍用时抗血栓效果最佳,有协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3.对大鼠试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3.1对脑水含量的影响将体重150-180g大鼠随机分组,试验前9天及术前1hr每天ig(口服)给药一次,结扎双侧颈动脉造成急性实验性不完全缺血模型,处死动物,取脑称重,在110℃烤箱中烤到恒重,计算脑水含量(%)。
表4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水含量的影响(X±S)(n=10)

与对照组比较,*P<0.1,**P<0.05,***P<0.01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各组以及单组方的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组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均显示出保护作用,但是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组合物A组0.075g/kg以上剂量组和组合物B组使脑含水量减少更加显著(P<0.01),表明其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4.本发明组合物(注射用剂型)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4.1对大鼠脑梗塞组织重量的影响取70只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NS)、本发明组合物3个剂量组、阳性药组(野黄芩苷组、芍药苷组)),每组10只。按照下表剂量静注(iv)给药,15分钟后按照已知药理学方法做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结扎(MCAO)模型,然后处死动物,取右大脑半球称重后置于石英大鼠模中,按照石英脑模上刻度均匀切成10片,将脑片置于0.2%NBT(四唑氮蓝)中于37℃30min,分离出未被染成蓝色的白色梗塞组织并称重。结果见下表。
表5对MCAO所致大鼠脑梗塞组织重量的影响(n=10)

与NS比较,*P<0.1,**P<0.05,***P<0.01结果表明,大鼠MCAO后明显有脑梗塞发生,本发明组合物A的0.01、0.02g/kg(iv)以及组合物B组均可明显降低脑梗塞组织重量百分比(P<0.01,P<0.05),而同样0.01g/kg的野黄芩苷组(灯盏花素注射液)组也有较明显的降低效果(P<0.0),但是与组合物A大、中剂量和B相比,阳性对照组效果明显不如本发明组合物组。
同样,在采用与上表相同的药物及其剂量,对MCAO所致大鼠缺血损伤行为学指标的影响的实验中,结果显示了并可以得出与上述相类似的结论,即组合物、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组均显示了相关的作用,但以本发明组合物大、中剂量A组和组合物B组的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单纯的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组。
另外,试验证明本发明组合物A的0.005、0.01、0.02g/kg(iv)剂量和组合物B组给药,能明显延长小鼠脑循环障碍存活时间,高、中剂量组和组合物B分别较对照组延长了约2-3倍,表明该药可增加小鼠脑循环障碍的血流,从而提高了对脑缺血缺氧动物耐受作用。
5.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注射用剂型)取35只杂种犬,体重在10.0-14.0公斤,每组5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7组,第1组为0.9%NaCl对照组;第2-4组为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组合物组(剂量分别为0.005、0.01、0.02g/kg);第5组为血塞通14mg/kg经十二指肠给药组;第6组为野黄芩苷(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给药组,0.015g/kg;第7组为芍药苷静脉给药组,0.015g/kg。各给药组在给药前用0.9%NaCl配制所需浓度药液。
受试动物在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注射麻醉后,先剖开一侧股静脉,再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呼吸频率为30次/分,呼吸时间比为1.5∶1,潮气量为300ml。动物在右侧卧位人工呼吸条件下,于左侧第4-5胁间开胸,在距迷走神经2cm处,沿迷走神经剪开心包,壁层做悬床将其缝合于胸壁,使心脏充分暴露,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1/1处,从冠状动脉下引线准备结扎用。将心外膜电极缝于心外膜上,经波段开关连于EK10型单道自动心电图机上,记录心外膜电图,计算30个导联ST移位的总和(∑ST),及ST移位超过1mV的导联数(N-ST),以结扎后15分钟时为给药前的值。各组犬从股静脉分别滴入相应剂量的受试药物,给药容积为3ml/kg体重,给药速度为2ml/分。同时记录给药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心外膜电图,计算∑ST,N-ST及其变化率;于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60分钟,120分钟和180分钟,分别从股静脉采血,化验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给药后3小时,取下心脏称重后,剪除心房及右室,称左室重,冰冻30-40分钟,于冠脉结扎点下,与冠状沟平行将心室肌切成等厚的5片,将5片心室肌置于37′C的I%N-BT染液中,振摇染色15分钟取出,梗死区染成浅红色,非梗死区为暗红色,计算梗死区占缺血心室、心脏重量的百分比。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静脉给药对冠状动脉结扎犬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表现为①各给药组给药后,心外膜电图ST段位移总和(ZST),及ST移位超过1mV导联数(N-ST)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或显著的差异;②各给药组,于结扎冠状动脉后,给药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或显著的差异;与对照组比较,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率,也有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或显著的差异;③心肌梗死范围的定量组织学测定结果表明各给药组梗死心肌重量/心室重量百分比、梗死心肌重量/全心重量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间有非常显著或显著的差异。
6.对小鼠尾出血时的影响(注射用剂型)取小鼠70只,体重19-23g,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6小时,随机分为7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4组为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组合物静脉给药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005、0.01、0.02g/kg;第5组为血塞通70mg/kg给药组;第6组为野黄芩苷(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给药组,0.015g/kg;第7组为芍药苷静脉给药组,0.015g/kg。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给药容积为20ml/kg体重,其余各组按相等容积静脉注射给相应药物。给药后10分钟,用手术刀片于小鼠尾尖3mm处快速切去尾尖,即用秒表计时,每隔30s用滤纸吸一下,当滤纸上无出血点时,记下从切尾出血到滤纸上无出血点的时间,即小鼠尾出血时。
该实验结果表明,小鼠静脉注射本发明的组合物后,与对照组比较,对小鼠体外凝血时间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延长作用,而且其作用强于单方组。
结论 上述实验1-6显示,当本发明组方中缺少芍药苷或者野黄芩苷时,其药效均达不到本发明组合物所能达到的药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试验中,本发明小剂量组(例如0.075、0.035g/kg),其作用就已明显强于剂量相对更高的(例如0.01g/kg)野黄芩苷组或芍药苷组,这对于减少给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是极为有利的(实验一、三结果也类似,不一一赘述)。因此,上述研究证实,加入芍药苷后,对于单方野黄芩苷在提高小鼠对脑缺血缺氧的耐受作用、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引起脑水肿的保护作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和协同效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预测的,这也正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得到的有益效果所在。
心脑血管方面的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共观察冠心病病人170例,其中治疗组100例,疗效愈显率39.87%,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70例,愈显率26.46%,总有效率74.93%,两组冠心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三.老年痴呆方面的药理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制备的VID模型的作用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组(口服给药)、野黄芩苷组、芍药苷组和本发明组合物组(注射用药的A组,和口服给药的B组),在制备模型前连续给药,然后用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VD大鼠模型,测定海马组织中MDA的含量。
表6.对再灌注制备的VD大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的影响比较(n=10)


与假手术组比较,*P<0.1,**P<0.05,***P<0.01上表显示,本发明组合物和当归芍药苷组均可降低大鼠海马MDA含量,有抗氧化作用,但以本发明组合物(中、高剂量的A组和B组)的作用最显著,芍药苷组也降低了MDA含量,而单组分的野黄芩苷组则较弱。
同时本发明对上述实验的大鼠死亡率、改善记忆障碍、抗D-半乳糖致脑老化、预防/治疗VD、被动回避实验中对诱发小鼠记忆巩固/再现障碍的作用等指标,以及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也作以详细测试,实验证明,本发明组合物的效果均好于单独使用野黄芩苷或芍药苷。
本发明也对AD患者(20例)进行了给予本发明组合物6个月以上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对患者漫游、多动、意识低下等痴呆的周围症状有一定的效果,施用本发明组合物的全部病例在智力得分测试中均获改善或处于稳定状态,临床显示效果好于对照组。
上述实验证明本发明组合物的作用最好。芍药苷组和当归芍药散组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明显低于本发明组合物,而单纯野黄芩苷组则较弱,表明本发明组合物(A组和B组)产生了效果协同作用,在防治VD方面好于单纯组分以及成方当归芍药散。
毒理学1.小鼠急性毒性小鼠一次性口服本发明组合物30g/kg后,连续观察7日,未见动物毒性反应及死亡发生。故本发明组合物最大给药量为30g/kg,约为临床成人拟日用量的200倍,(1临床成人拟日用量为0.15g生药/kg)。本发明组合物小鼠LD50>30g/kg。
本发明组合物静脉注射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1.5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3g/kg。
2.大鼠长期毒性本发明组合物0.15、0.75、0.35g/kg三个剂量连续口服给药12周、26周和停药4周,各给药组雌雄大鼠排尿、排便、饮水、摄料及一般体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药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而并非毒性反应。其它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脏器系数检查中,本发明组合物在给药26周时,给药组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病理形态学观察,大鼠主要脏器均未见与受试药物毒性相关的病理改变。
同时,还对不同组分比例的本发明组合物分别进行了同样的药理药效研究,结果显示,只有以野黄芩苷和芍药苷以0.1-10∶1的重量比例进行组方时,其复方的效果显著;和组方比例为0.5-5∶1;和最优选为0.5-3∶1时,其药理药效达到最佳。本发明组合物在临床的注射剂量优选为每天0.1mg/kg-100mg/kg。
实施例实施例1胶囊剂取灯盏花10g,粉碎成粗粉,加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40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30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200ml,加热溶解,再加稀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滤过,滤液喷雾干燥,得提取物I备用;取赤芍5g,粉碎成粗粉,加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40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30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200ml,加热溶解,滤过,滤液喷雾干燥,得提取物II备用取提取物I一份、提取物II一份,加入淀粉、硬脂酸镁,混匀,装入硬胶囊中。经检测,每胶囊中含有野黄芩苷100mg、和芍药苷100mg。
实施例2片剂取实施例1的提取物I一份、提取物II两份,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淀粉、微晶纤维素,按照标准制粒和压片工艺制备1000粒。经检测,含有野黄芩苷50mg/片、和芍药苷100mg/片。
实施例3软胶囊剂取实施例1的提取物I两份、提取物II一份,加入淀粉、硬脂酸镁,混匀,按照标准工艺制成软胶囊。经检测,每胶囊中含有含有野黄芩苷100mg、芍药苷50mg。
实施例4缓释片取灯盏花素200g、芍药苷150g,加入乳糖、微晶纤维素、羟丙甲基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硬质酸镁,按照标准制粒和压片工艺制备1000粒。经检测,含有野黄芩苷200mg/片、和芍药苷150mg/片。
实施例5冻干针剂无菌条件下取野黄芩苷25g、适量有机碱,加注射用水约至900ml,搅拌使溶解,调节pH值至6.5-7.5,加入芍药苷25g至溶解,混合均匀、微孔滤膜过滤,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然后,加配制量的0.02%活性炭搅拌5-10min,用无菌抽滤漏斗过滤,再用灭菌垂熔漏斗精滤或超滤,滤液检验合格后分装于1000支5ml安瓿中,低温冷冻干燥,无菌熔封即得。经检测,含有野黄芩苷25mg/支、和芍药苷25mg/支。
权利要求
1.野黄芩苷和芍药苷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野黄芩苷与芍药苷的重量比例为0.1-10∶1。
2.如权利要求1的应用,野黄芩苷与芍药苷的重量比例为0.5-5∶1。
3.如权利要求1的应用,野黄芩苷与芍药苷的重量比例为1∶1。
4.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a.灯盏花的全草粉末,或灯盏花的低级醇提取物,或灯盏花素,或游离或钠盐形式的野黄芩苷单体;和b.芍药的干燥根粉末,或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的芍药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其中组分a与b的重量比例为0.1-10∶1。
5.如权利要求4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a.含有野黄芩苷、单/双咖啡酰奎宁酸的灯盏花低级醇提取物;和b.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芍药提取物。
6.如权利要求4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a.灯盏花素;和b.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芍药提取物。
7.如权利要求4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a.野黄芩苷单体或其钠盐;和b.芍药苷单体,其中组分a与b的重量比例为0.5-5∶1。
8.如权利要求4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a.野黄芩苷单体或其钠盐;和b.芍药苷单体,其中组分a与b的重量比例为1∶1。
9.如权利要求4-8之一的药物组合物,为口服或非肠道给药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芍药苷和野黄芩苷为活性成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
文档编号A61P9/00GK1857293SQ20051006832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8日
发明者林艳和, 潘锡平, 林谷风 申请人:深圳市生物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