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冷却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流体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4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脑的冷却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流体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脑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人体等生物机体中,一旦处于像心脏停止这样的呼吸功能或循环功能不全的状态(下面称为心脏停止状态),则对脑的供氧量就不足,此供氧量不足是导致脑细胞坏死、即所谓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对处于心脏停止状态的生物机体,为了从心脏停止状态复苏,要实施人工呼吸等处置,但是即使在通过此处置使生物机体从心脏停止状态复苏了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因所述的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造成脑部残留有后遗症。
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提倡低体温疗法,即通过降低处于心脏停止状态的生物机体的体温,使脑冷却,来抑制产生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的治疗法。
在产生缺血后,越早实施此低体温疗法越有效,但随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急剧降低。
在所述低体温疗法中,采用的方法有用内部有循环冷却液的毯子包住全身,使生物机体的体温降低的方法,以及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通过把内部有循环冷却液的覆盖件覆盖在生物机体的头部,直接冷却头部的方法。
可是,在使用所述毯子或覆盖件使体温降低的情况下,由于都是从体表冷却身体,所以不仅使脑的温度降低需要时间,而且难以充分冷却到脑的皮质下组织。
此外,在用所述毯子冷却了全身的状态下,当生物机体从心脏停止状态复苏后,由于有可能伴随全身的体温降低而诱发心率失常,所以必须精心注意用该毯子冷却生物机体的时间。
鉴于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短时间内可以充分冷却到脑的皮质下组织的脑的冷却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60890号公报发明内容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构件,经口或经鼻插入,可以确保生物机体的呼吸道;贮存部,安装在此管状构件的外周部,其内部可以贮存冷却流体;以及注入排出部,可以向此贮存部注入或排出流体,所述贮存部的构成为具有柔性,根据注入或排出流体而膨胀或收缩,在通过管状构件确保生物机体呼吸道的状态下注入流体时,膨胀的贮存部与生物机体的咽部紧密接触。
按照本发明,在把管状构件插入到生物机体内的状态下,通过向贮存部注入流体,可以使贮存部与咽部紧密接触,所以可以用该贮存部内的冷却流体冷却咽部。由于在此咽部附近集中了向脑供血的血管,所以通过贮存部冷却这些血管,进而冷却该血管内的血液,可以冷却脑。
在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从体内(咽部)冷却距脑比较近的血管,所以,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冷却脑,而且由于采用通过血液冷却脑,所以可以充分冷却到脑的皮质下组织。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仅冷却咽部来冷却脑,所以与冷却全身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对冷却时间的担心。
再有,在本发明中,由于用管状构件可以确保生物机体的呼吸道,所以可以同时进行人工呼吸等心脏停止的复苏处置和低体温疗法。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喉部罩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喉部罩的侧面剖面图。
图3是把图2的喉部罩的前端部放大表示的一部分断面的简图。
图4是示意表示给患者使用图1的喉部罩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的、省略喉部罩的一部分的侧面剖面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剖面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的气管内管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图7(b)是(a)的B-B线剖面图。
图8是示意表示给患者使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的经鼻导气管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9(a)是示意表示给患者使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的食管闭锁式双空管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9(b)是(a)的B-B线剖面图。
图10是向咽部套箍注入冷却剂的流体注入装置的正面剖面图。
图11是图10的XI-XI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喉部罩1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喉部罩1的侧面剖面图,图3是把图2的喉部罩1的前端部放大表示的一部分断面的简图。
参照各图,喉部罩1包括形成大体为圆弧形的管主体2、安装在此管主体2底端部的结合管3、外装在所述管主体2前端的套箍4、从此套箍4向底端部一侧延伸并外装在管主体2上的咽部套箍(贮存部)5、以及可以向这两个套箍4、5注入或排出流体的注入排出部6。
管主体2用软质聚氯乙烯等具有柔性的树脂材料制成,是具有内腔部2a的管状构件。此外,管主体2的前端部做成随着转向圆弧形状的中心一侧,向底端部一侧倾斜的倾斜端面2b。
结合管3是用聚乙烯等具有比较大的刚性的树脂材料做成的管状构件。结合管3具有小直径的连接部3a、以及通过法兰3b与此连接部3a同心形成的大直径的接合部3c。
连接部3a嵌入到管主体2的内腔部2a内,其外周面与管主体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气密状态。接合部3c的外周面做成锥面7,此锥面7的尺寸设定成相对于图中省略的人工呼吸器等的配管可以装拆。
套箍4用硅树脂等具有柔性的材质做成,以沿管主体2的倾斜端面2b倾斜的状态,沿周边方向与该管主体2的前端外周部接合。套箍4作成中空的,可以把流体装入其内部,整体做成浮环的形式。
此外,在套箍4的底端部一侧的侧面,形成向外侧突出且与内部连通的安装筒4a。在此安装筒4a上插入注入排出部6的连接管6a,两者在此连接管6a的外周面和安装筒4a的内周面之间接合。此外,在套箍4底端部一侧的端部壁面4b上,沿周边方向形成多个贯通该套箍4内部的孔4c。
咽部套箍5是用硅树脂等具有柔性的材质做成的管状构件。咽部套箍5的前端部接合在套箍4的端部壁面4b上,另一方面,它的底端部接合在管主体2的外周面上,在这两个接合部之间,在管主体2和咽部套箍5之间可以贮存流体。
此外,由于在所述各孔4c的外侧位置,咽部套箍5的前端部接合在端部壁面4b上,所以通过各孔4c,从注入排出部6注入的流体可以进入咽部套箍5的内部。
注入排出部6是将接合在所述套箍4上的连接管6a、主控球6b、阀主体6c顺序串联连接的构造体。阀主体6c具有嵌入注射筒后可以形成气密状态的接合部8,其构成是在插入注射筒的情况下,打开阀体,另一方面,在拔出注射筒的情况下,关闭阀体,由于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此省略了详细的说明。
所述主控球6b的构成为在向所述套箍4和咽部套箍5注入流体的情况下,对应于这两个套箍4、5的内压而胀大,通过医疗工作者触摸它胀大的情况,可以检测两个套箍4、5的内压。
下面参照图4,对所述喉部罩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医疗工作者把管主体2从套箍4一侧插入患者(生物机体)的口中(经口插入),使该套箍4插到食管S和气管K的分岔部。然后,医疗工作者把预先冷却了的冷却剂(比热大的流体,例如脂肪乳剂),从注入排出部6的阀主体6c向套箍4和咽部套箍5注入,使这两个套箍4、5膨胀。
膨胀后的套箍4的前端部与食管的内壁紧密接触,另一方面,它的底端部与会厌J1附近紧密接触,其结果沿气管K的开口部K1的周边部紧密接触。因此,从人工呼吸器等通过结合管3导入的氧等气体,经过管主体2的内腔部2a,导入气管K内。
另一方面,膨胀后的咽部套箍5从患者的腭J2向后方延伸,成为在周边方向与中咽T2和下咽T3紧密接触的状态。其中,要说明的是,咽部T具有三个范围比连接鼻腔的腭J2靠上的上咽T1、张开口可以看到的中咽T2、以及比食管S的入口部靠上的下咽T3。
在把管主体2从患者口中拔出的情况下,医疗工作者是把所述冷却剂从注入排出部6排出后拔出。
按照以上说明的喉部罩1,在插入管主体2的状态下,通过向咽部套箍5注入冷却剂,由于可以使咽部套箍5与咽部T紧密接触,所以通过该咽部套箍5内的冷却的冷却剂,可以冷却咽部T。因在此咽部T附近集中了向脑供血的血管,所以通过用咽部套箍5冷却这些血管,进而冷却该血管内的血液,可以冷却脑。
这样,所述喉部罩1由于从体内冷却距脑比较近的血管,所以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冷却脑,而且由于采用通过血液冷却脑,所以可以充分冷却到脑的皮质下组织。
此外,由于所述喉部罩1可以通过管主体2确保生物机体的呼吸道,所以可以同时进行人工呼吸等心脏停止的复苏处置和低体温疗法。
此外,所述喉部罩1由于采用冷却咽部T,可以确保咽部套箍5与该咽部T的接触面积大。另一方面,把相当于所述咽部套箍5的口腔套箍插入患者的口腔或后口腔的情况下,不能充分确保血管和所述套箍的接触面积,难以获得冷却能力。与此相反,与冷却口腔或后口腔的情况相比,所述喉部罩1与血管的接触面积大,可以获得高的冷却能力。
采用把咽部套箍5配置成围绕所述管主体2的构成,由于根据冷却剂的注入,可以使咽部套箍5向管主体2的周边方向膨胀,所以能够可靠地使咽部套箍5与咽部T紧密接触。
采用把套箍4和咽部套箍5连接的构成,由于可以把从一个注入排出部6注入的冷却剂注入到套箍4和咽部套箍5双方,所以可以把使套箍4膨胀的操作和使咽部套箍5膨胀的操作作为一系列的动作来进行,可以提高操作性能。
此外,在所述喉部罩1中,采用了从注入排出部6分别向套箍4和咽部套箍5注入流体,但不限于此构成,例如也可以做成图5和图6所示的喉部罩10。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的、省略喉部罩10的一部分的侧面剖面图,图6是图5的VI-VI线剖面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所述喉部罩1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它们的说明省略。
参照各图,在咽部套箍15与套箍4不连接方面,喉部罩10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省略了套箍4的孔4c)。
也就是,喉部罩10具有柔性管19,沿管主体2的长度方向外装在管主体2上,通过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位置(接合部位S1、S2)上,把此柔性管19沿周边方向与管主体2的外周面接合,在该管主体2的外侧形成咽部套箍15。
所述咽部套箍15把从注入排出部16注入的冷却剂贮存在接合部位S1、S2之间、而且在管主体2和柔性管19之间的贮存空间C内。
注入排出部16具有在管主体2内与所述内腔部2a平行形成的孔16a、连接在此孔16a上的所述连接管6a、所述主控球6b、以及所述阀主体6c(参照图1)。所述孔16a的前端部向管主体2的侧面开口,与所述贮存空间C连通,另一方面,它的底端部在所述柔性管19的外侧,向管主体2的侧面开口。所述连接管6a插入此底端部一侧的开口部,把连接管6a和管主体2接合,使此连接管6a的内腔部和孔16a连通。
按照所述喉部罩10,在使套箍4膨胀,并确保呼吸道的状态下,通过使咽部套箍15膨胀,与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同,膨胀后的咽部套箍15可以与患者的中咽T2和下咽T3紧密接触。
因此,按照此实施方式的构成,通过在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把柔性管19与管主体2接合,可以形成咽部套箍15,所以可以把喉部罩10做成比较廉价的构成。
此外,由于在所述喉部罩10中分别形成对应于套箍4的注入排出部6、以及对应于咽部套箍15的注入排出部16,所以可以使套箍4和咽部套箍15分别膨胀或收缩。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对设置咽部套箍5、15的喉部罩1、1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喉部罩,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把咽部套箍25设置在气管内管20上。
气管内管20是把做成大体为圆弧形的管主体22经口插入,用于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的构件。具体说,气管内管20在把设置在管主体22前端部的套箍24插入到患者的气管K(参照图4)的状态下,通过从注入排出部26注入空气,使套箍24膨胀,在该套箍24的外周面和气管K之间形成气密状态,把从人工呼吸器通过结合管3导入的氧气等,通过管主体22的内腔部22a,导入气管K内。
所述注入排出部26与所述喉部罩10的注入排出部16(参照图5)相同,通过在管主体22内与内腔部22a平行形成的孔22b,可以向套箍24内注入或排出流体。具体说,注入排出部26具有孔22b、与此孔22b连接的连接管6a、所述主控球6b、以及所述阀主体6c(参照图1)。
此外,所述气管内管20具有沿管主体22的长度方向外装在管主体22上的柔性管29,通过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位置(接合部位S3、S4)上,把此柔性管29沿周边方向与管主体22的外周面接合,在该管主体22的外侧形成咽部套箍25。
所述咽部套箍25把从注入排出部36注入的冷却剂贮存在接合部位S3、S4之间、而且在管主体22和柔性管29之间。
所述注入排出部36与所述注入排出部16(参照图5)相同,通过在管主体22内与所述内腔部22a平行形成的孔22c,向套箍24内可以注入或排出冷却剂。具体说,注入排出部36具有孔22c、连接此孔22c的连接管6a、所述主控球6b、以及所述阀主体6c(参照图1)。
因此如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气管内管20的管主体22中,沿长度方向形成内腔部22a和孔22b、22c三个孔。而内腔部22a从管主体22的前端部到底端部贯通,孔22b向管主体22的侧面开口,使它的前端部与套箍24内连通,另一方面,它的底端部与注入排出部26的连接管6a的内腔部连通,孔22c向管主体22的侧面开口,使它的前端部与咽部套箍25内连通,另一方面,它的底端部与注入排出部36的连接管6a的内腔部连通。
按照所述气管内管20,在使套箍24在气管K内膨胀,并确保呼吸道的状态下,通过使咽部套箍25膨胀,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膨胀后的咽部套箍25可以与患者的中咽T2和下咽T3紧密接触。
此外,在所述气管内管20中,分别形成套箍24和咽部套箍25,但也可以像所述喉部罩1那样(参照图1~3),采用将套箍24和咽部套箍25连接的构成。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对两个套箍24、25共用的注入排出部。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把气管内管20经口插入的状态,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把气管内管20经鼻插入。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咽部套箍25冷却上咽T1~下咽T3的范围。
再有,不同于所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像图8那样,对经鼻插入用的经鼻导气管40设置咽部套箍45。
经鼻导气管40是把做成大体为圆弧形的管主体42经鼻插入后,用于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的构件。具体说,经鼻导气管40通过把管主体42的前端部配置在患者的上咽T1至下咽T3的某个区域内,对处于不能张开口等状态的患者,确保呼吸道。
此外,所述经鼻导气管40具有柔性管49,沿管主体42的长度方向外装在管主体42上,通过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位置(接合部位S5、S6)上,把此柔性管49沿周边方向与管主体42的外周面接合,在该管主体42的外侧形成咽部套箍45。
所述咽部套箍45把从注入排出部46注入的冷却剂贮存在管主体42和柔性管49之间。
所述注入排出部46与所述注入排出部16(参照图5)相同,通过在管主体42内与所述内腔部42a平行形成的图中省略的孔,向套箍45内可以注入或排出冷却剂。具体说,注入排出部46具有所述孔、连接于此孔的连接管6a、所述主控球6b、以及所述阀主体6c(参照图1)。
这样构成的经鼻导气管40,可以使咽部套箍45与上咽T1至下咽T3的范围紧密接触。
此外,还可以采用对图9所示的食管闭锁式双空管70设置咽部套箍75。
食管闭锁式双空管70(下面称为双空管70)是把做成大体为圆弧形的管主体72经口插入后,用于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的构件。
具体说,双空管70在把设置在管主体72前端部的套箍74a插入到患者的食管S的状态下,通过从注入排出部76a注入空气,使套箍74a膨胀,在该套箍74a的外周面和食管S之间形成气密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把所述套箍74a配置在食管S内,使配置在管主体72上的套箍74b配置在下咽T3附近,通过注入排出部76b,向此套箍74b注入空气,使套箍74b膨胀。通过此膨胀,在两个套箍74a、74b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在此空间内配置气管K的开口部K1。
在所述管主体72上,形成从底端部到前端部贯通的第一内腔部72a、以及从所述两个套箍74a、74b之间向底端部一侧延伸的第二内腔部72b。此第二内腔部72b的前端部通过孔80,向管主体72的侧面开口,另一方面,它的底端部与第二管主体82连通。
此第二管主体82与所述注入排出部16的连接管6a(参照图5)相同,它的前端部插入在管主体72的底端部一侧向侧面开口的第二内腔部72b内,与管主体72接合,使此第二内腔部72b和第二管主体82的内腔部连通。而第二管主体82具有连接在底端部上的结合管3,通过此结合管3,把从人工呼吸器导入的氧气等,通过管主体72的第二内腔部72b和孔80,导入气管K内。
此外,双空管70即使在把管主体72的前端部(套箍74a)插入气管K内的状态下也可以使用,这种情况下,通过把人工呼吸器与连接在管主体72的底端部的结合管3连接,从该人工呼吸器导入的氧气等,通过第一内腔部72a,导入气管K内。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双空管70还具有柔性管79,沿管主体72的长度方向外装在管主体72上,通过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位置(接合部位S7、S8)上,把此柔性管79沿周边方向与管主体72的外周面接合,在该管主体72的外侧形成咽部套箍75。
所述咽部套箍75把从注入排出部76c注入的冷却剂贮存在管主体72和柔性管79之间。
所述注入排出部76c与所述注入排出部16(参照图5)相同,通过在管主体72内与所述各内腔部72a、72b平行形成的图中省略了的孔,向咽部套箍75内可以注入或排出冷却剂。具体说,注入排出部76c具有所述孔、连接于此孔的连接管6a、所述主控球6b、以及所述阀主体6c。
这样构成的双空管70,司以使咽部套箍75与中咽T2至下咽T3的范围紧密接触。
此外,在所述双空管70中,套箍74b和咽部套箍75是单独构成,但也可以将它们形成一体。
此外,在所述喉部罩10、气管内管20、经鼻导气管40和双空管70中,采用咽部套箍15、25、45、75分别相对于管主体2、22、42、72设置成一体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单独构成各管主体2、22、42、72和咽部套箍15、25、45、75。
这种情况下,咽部套箍15、25、45、75形成具有可以插入通过各管主体2、22、42、72的孔的中空容器,具有向此咽部套箍15、25、45、75内可以注入冷却剂的注入排出部。这样构成的咽部套箍15、25、45、75沿已经插入体内的管主体2、22、42、72,可以从后面插入到咽部。
此外,鉴于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使咽部套箍15、25、45、75与咽部T大范围接触,冷却咽部T,抑制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优选的是,像所述各实施方式那样,沿管主体2、22、42、72的长度方向和周边方向连续形成咽部套箍15、25、45、75,但也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相对于管主体2、22、42、72,在周边方向或长度方向上断续形成咽部套箍15、25、45、75。如这样做,由于可以相对减小压迫咽部T的力,所以医疗工作者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适当选择咽部套箍15、25、45、75的上述各种配置方式。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可以向所述喉部罩1、10、气管内管20、经鼻导气管40、以及双空管70中注入经冷却的冷却剂的流体注入装置50。
图10是向咽部套箍5、15、25、45、75注入冷却剂的流体注入装置50的正面剖面图,图11是图10的XI-XI线剖面图。
参照各图,流体注入装置50包括主体部52,在内部具有可以贮存冷却剂的贮存室51;对所述贮存室51内的冷却剂加压的加压构件53;以及外装在所述主体部52上的隔热构件54,通过把所述加压构件53向主体部52压入,把贮存室51内的冷却剂通过主体部52的排出口(排出部)55向外部排出。
主体部52是用铝等散热性能比较好的材质做成的圆柱体构件,圆筒形的排出孔55向它的轴线方向突出。在此主体部52上,形成沿主体部52的轴线相互连通的、具有大体为六角星形的断面形状的贮存室51、以及排出口55的内腔部55a。此外,使排出口55的外周面形状(与注射简为相同的形状)为以气密状态可以嵌入所述阀主体6c的连接部8。
此外,在主体部52上形成以绕其轴线围绕所述贮存室51的致冷剂贮存室(致冷剂贮存部)56。此致冷剂贮存室56具有环形的断面形状,是沿主体部52的轴线方向形成的空间,通过壁部57绕轴线分割成四部分。在这些壁部57上形成分别连通两侧的致冷剂贮存室56的孔56a,各致冷剂贮存室56利用这些孔56a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
在主体部52的侧面,使各致冷剂贮存室56中的一个形成向外部敞开的雌螺纹部58,贯通隔热构件54。此雌螺纹部58可以与贮存液态二氧化碳的高压储气瓶B的排出口B2螺纹连接。
加压构件53具有相对分割所述贮存室51的壁面可以滑动的活塞59、以及连接在此活塞59上的推杆60。活塞59具有大体为六角形星的正面形状,在与分割贮存室51的壁面之间,形成液密状态。推杆60从活塞59延伸到主体部52的外部,可以把活塞59向排出口55一侧压入。
隔热构件54用尿烷树脂等具有隔热性能的材质做成,固定在所述主体部52的外周面上。
在利用所述流体注入装置50的情况下,首先,医疗工作者通过提起推杆60,把冷却剂从排出口55吸入贮存室51内,在此状态下,把液态二氧化碳的高压储气瓶B的排出口B2连接在雌螺纹部58上。这样做以后,在各致冷剂贮存室56内充满液态二氧化碳,该致冷剂贮存室56的温度降低。此温度在主体部52中传导,但由于在主体部52的外侧配置有隔热构件54,所以主要向贮存室51一侧传导。贮存室51由于被大体为六角星形的壁部分割,所以与圆形的情况相比,贮存室51用于热传导的面积大,传导效率高。
在规定的时间待机,确认冷却剂冷却了以后,医疗工作者把排出口55连接在阀主体6c的连接部8上,通过把推杆60向主体部52一侧压入,向咽部套箍5、15、25、45注入冷却的冷却剂。
此外,在所述流体注入装置50中,是以主体部5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0的假想线所示,所述主体部52是把贮存冷却剂的流体贮存部61和可以冷却此流体贮存部61内的冷却剂的冷却部62形成一体,但也可以单独形成这些流体贮存部61和冷却部62。
按照以上说明的所述流体注入装置50,由于具有冷却部62,不但冷却流体贮存部61内的冷却剂,并且可以把冷却剂注入喉部罩1、10、气管内管20、经鼻导气管40和双空管70。
如所述冷却部62采用具有致冷剂贮存室56的构成,通过向此致冷剂贮存室56填充液态二氧化碳,可以冷却流体贮存部61内的流体。
此外,在所述流体注入装置50中,采用在致冷剂贮存室56中填充液态二氧化碳,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构成例如把通过混合变成低温的两种药液混合后进行填充,或预先在致冷剂贮存室56中填充混合前的一种药液,然后注入另一种药液,以及再设置把致冷剂贮存室56分割成两部分的壁部,可以把两种药液单独贮存,通过破坏此壁部,在致冷剂贮存室56内混合各药液。
此外,在所述的说明中,例举的是以脂肪乳剂作为冷却剂,但冷却剂也可以从对患者无害的流体中适当选择,其中优选的是从比热高的流体中选择。而考虑到此比热方面,所述流体最优选的是从液体中选择。
如以上所说明,本发明的脑的冷却装置包括管状构件,通过经口或经鼻插入,可以确保生物机体的呼吸道;贮存部,装在此管状构件的外周部,其内部可以贮存冷却流体;以及注入排出部,可以把流体注入或排出此贮存部,所述贮存部具有柔性,根据流体的注入或排出而膨胀或收缩,在用管状构件确保生物机体呼吸道的状态下注入流体时,膨胀的贮存部与生物机体的咽部紧密接触。
根据所述构成,在把管状构件插入生物机体内的状态下,通过向贮存部注入流体,可以使贮存部与咽部紧密接触,所以可以用该贮存部内的冷却流体来冷却咽部。而在此咽部附近集中了向脑供血的血管,通过用贮存部冷却这些血管,进而冷却该血管内的血液,可以冷却脑。
这样,在所述构成中,由于从体内(咽部)冷却距脑比较近的血管,所以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冷却脑,而且由于通过血液冷却脑,所以可以充分冷却到脑的皮质下组织。
此外,在所述构成中,由于只冷却咽部来冷却脑,所以与冷却全身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对冷却时间的担心。
再有,在所述构成中,由于可以用管状构件确保生物机体的呼吸道,所以可以同时进行人工呼吸等心脏停止的复苏处置和低体温疗法。
优选的是,在所述脑的冷却装置中,所述贮存部的构成为在周边方向围绕在管状构件的外周部。
以围绕所述管状构件的方式配置贮存部,由于可以使贮存部根据流体的注入,向管状构件的圆周方向膨胀,所以可以使贮存部更可靠地与咽部紧密接触。
优选的是,在所述脑的冷却装置中,所述贮存部的构成为通过将沿相对于管状构件的长度方向外装在所述管状构件上的柔性管,在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沿周边方向与管状构件的外周面接合而形成,在这些接合部之间,流体贮存在柔性管和管状构件之间。按照具有柔性管的构成,由于通过在相对于管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部位上接合柔性管,可以形成贮存部,所以可以比较廉价地构成冷却装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脑的冷却装置中,在所述管状构件的前端外周部分,设置贮存从注入排出部注入的流体后可以膨胀的套箍,另一方面,所述贮存部连接在套箍上,可以接受注入到套箍的流体,并且从该套箍沿管状构件的轴线向该管状构件的底端部一侧延伸。
由于把贮存部连接在所述管状构件前端外周部形成的套箍上,把从一个注入排出部注入的流体,可以注入到套箍和贮存部双方,所以可以把使所述套箍膨胀的操作和使贮存部膨胀的操作作为一系列的动作来进行,可以提高操作性能。
优选的是,在所述脑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管状构件是喉部罩的管主体,它经口插入,前端部插入到生物机体的食管和气管的分岔部。
由于把所述贮存部设置在喉部罩的管主体上,用喉部罩有选择地闭塞食管一侧,确保生物机体的呼吸道,同时通过在管主体上形成的贮存部可以冷却咽部。此外,由于喉部罩是紧急抢救的人可以使用的用具,所以在紧急时希望确保呼吸道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使用。
优选的是,在所述脑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管状构件是气管内管的管主体,经口或经鼻插入,它的前端部插入到生物机体的气管内。
把所述贮存部设置在气管内管的管主体上的话,通过把气管内管插入气管内,确保生物机体的呼吸道,同时通过在管主体上形成贮存部,可以冷却咽部。
优选的是,在所述脑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管状构件是经鼻插入的经鼻导气管的管主体。
把所述贮存部设置在经鼻导气管的管主体上的话,通过经鼻插入的经鼻导气管,可以确保张开口困难的生物机体的呼吸道,同时通过在管主体上形成贮存部,可以冷却咽部。
优选的是,可以向所述脑的冷却装置注入流体的流体注入装置包括流体贮存部,贮存流体,并具有可以装在所述注入排出部上的排出部,可以将贮存的流体从此排出部排出;以及冷却部,可以冷却此流体贮存部内的流体。
可以向所述脑的冷却装置注入流体的流体注入装置,由于具有冷却部,不仅冷却流体贮存部内的流体,并且可以向冷却装置注入流体。
优选的是,在所述流体注入装置中,所述冷却部配置成围绕流体贮存部的外部,具有可以在内部填充致冷剂的致冷剂贮存部,通过把致冷剂的冷度向流体贮存部传导来冷却流体。
由于所述冷却部具有致冷剂贮存部,通过向此致冷剂贮存部填充致冷剂(例如液态二氧化碳),可以冷却流体贮存部内的流体。
工业实用性采用本发明,在把管状构件插入生物机体内的状态下,通过向贮存部注入流体,可以使贮存部与咽部紧密接触,所以可以通过该贮存部内冷却流体来冷却咽部。而由于在此咽部附近集中了向脑供血的血管,通过用贮存部冷却这些血管,进而冷却该血管内的血液,可以冷却脑。
权利要求
1.一种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构件,通过经口或经鼻插入,可以确保生物机体的呼吸道;贮存部,安装在此管状构件的外周部,在其内部可以贮存冷却流体;以及注入排出部,可以向此贮存部注入或排出流体,所述贮存部具有柔性,根据流体的注入或排出而膨胀或收缩,在通过管状构件确保生物机体呼吸道的状态下注入流体时,膨胀的贮存部与生物机体的咽部紧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部在周边方向围绕在管状构件的外周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部的构成为通过将沿管状构件的长度方向外装在管状构件上的柔性管,在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沿周边方向与管状构件的外周面接合而形成,流体贮存在这些接合部间的柔性管和管状构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状构件的前端外周部分,设置有贮存从注入排出部注入的流体后可以膨胀的套箍,另一方面,所述贮存部连接在套箍上,可以接受注入到套箍的流体,并且从该套箍沿管状构件的轴线方向,向该管状构件的底端部一侧延伸。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构件是喉部罩的管主体,它经口插入,前端部插入到生物机体的食管和气管的分岔部。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构件是气管内管的管主体,经口或经鼻插入,它的前端部插入到生物机体的气管内。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构件是经鼻插入的经鼻导气管的管主体。
8.一种流体注入装置,可以向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脑的冷却装置注入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贮存部,贮存流体,具有可以装在所述注入排出部上的排出部,贮存的流体可以从此排出部排出,以及冷却部,可以冷却此流体贮存部内的流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具有致冷剂贮存部,配置成围绕在流体贮存部的外部,在其内部可以填充致冷剂,通过把致冷剂的冷度向流体贮存部传导来冷却流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脑的冷却装置具有可以确保生物机体呼吸道的管主体(2)、设置在此管主体(2)外周的、内部可以贮存冷却流体的咽部套箍(5)、可以对此咽部套箍(5)注入或排出流体的注入排出部(6),所述咽部套箍(5)具有柔性,根据注入或排出流体而膨胀或收缩,在通过管主体(2)确保生物机体呼吸道的状态下注入流体时,膨胀的贮存部与生物机体的咽部(T)紧密接触。
文档编号A61M16/04GK1937977SQ20058001061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1日
发明者武田吉正, 森田洁 申请人:国立大学法人冈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