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提取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11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丹参提取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是关于植物丹参提取物在制备新药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以下定义适用于整个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丹参多糖是指丹参有效部位提取的一种多糖化合物,该多糖化合物经水解后,在硅胶板上作薄层分析,得知丹参多糖是由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及部分未知单糖组成。
血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医药学家研究的热点。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并进而研制新的药物也是当今攻克临床顽疾的重要途径,本发明应用最新科技手段,结合现代分离鉴定方法,通过对甘参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以期为寻找新的抗血栓病的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丹参为唇形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茎,异名赤参、木羊乳、紫丹参、活血根、红参等,具有祛淤止痛,活血痛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症,为我国传统之中药。目前国内、外对中药多糖的抗血栓作用研究均未见报导,对丹参多糖的研究也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抗血栓活性的丹参提取物用于制备抗血栓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从丹参根或茎中提取一种具有抗血栓活性的丹参提取物,该提取物中含有丹参多糖,其含量在10%以上。并呈现以下特性1、萘酚呈色反应,呈现蓝紫色环,判定为多糖;2、蒽酮法检测,呈绿色反应,判定为多糖;3、丹参多糖经酸性水解后,在硅胶板上作薄层分析表明丹参多糖由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及部分未知单糖组成。
申请人进一步用本发明的抗血栓药物组合物进行了急毒和药效试验,观察了丹参多糖灌胃给药对大鼠血小板数、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对丹参提取物进行抗血栓药效学研究。并对丹参提取物进行了毒性实验。
试验一、丹参多糖对小鼠凝血作用的影响取健康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给药组,给药剂量为200mg/kg,连续给药3天。眶静脉取血,用玻片挑丝法观察丹参多糖的抗凝血作用。结果用药组凝血时间为2.63±1.30分钟,对照组1.61±0.65分钟。凝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经统计学处理P<0.05。本实验提示丹参多糖具有延长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
试验二、丹参多糖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碳粒廓清法)
选体重18-22g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丹参多糖大剂量组(200mg/kg)、中剂量组(100mg/kg)、小剂量组(50mg/kg)及阴性对照组。灌胃给药,给药体积0.8ml/20g小鼠,对照组给等容积蒸馏水,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5天。于未次给药后2小时,各鼠尾静脉注射(1∶3)印度墨汁0.1ml/10g体重,于注射印度墨汁后1(t1)和(t2)分钟后,分别从眼眶静脉取血20μl,加到2ml蒸馏水中摇匀,用722分光光度计在600nm下比色,测光密度。并计算碳廓清指数K值及吞噬指数α值。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丹参多糖对小鼠碳粒廓清的影响

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丹参多糖不能增加小鼠碳粒廓清速度(K值),亦不能提高吞噬指数(α值)。据本实验结果判定,丹参多糖不具有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试验三、丹参多糖主要药效学研究试验观察了丹参多糖对大鼠血小板数、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1.丹参多糖对大鼠血小板数目的影响,结果详见表2。
表2 丹参多糖对大鼠对血小板数(×109/L)的影响(X±s,n=10)

注与给药前和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丹参多糖各剂量组对大鼠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
2.丹参多糖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详见表3、4。
表3.丹参多糖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X±s,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4.丹参多糖对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X±s,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丹参多糖300mg/kg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600及300mg/kg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最大聚集率及5分钟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
3.丹参多糖对大鼠血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详见表5。
表5.丹参多糖对大鼠血液流变学(mPas)的影响(X±s,n=8)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丹参多糖600mg/kg在切变率为“1”时,可使血液粘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切变率为“50”和“200”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丹参多糖对大鼠颈动脉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详见表5。
表5 丹参多糖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X±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丹参多糖大、中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小剂量有延长趋势。
试验四、丹参多糖一般药理研究观察丹参多糖灌胃给药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影响。
1、丹参多糖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详见表6。
表6 丹参多糖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影响(X±s,n=10,记录时间10min)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结果表明,丹参多糖三个剂量组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均无明显影响。
2、丹参多糖最大给药量试验(1)丹参多糖一次性灌胃给药对小鼠产生的毒性反应选健康小鼠20只,体重20.0±2.0g,雌雄各半。禁食5h后一次灌胃给予20%丹参多糖溶液,0.5ml/20g体重,给药即刻未见动物出现明显毒性反应,继续观察14天,未有动物死亡,小鼠一般状况良好,见表7。
表7.灌胃给药丹参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2)丹参多糖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对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
取健康小鼠40只,体重20.0±2.0g,随机分为4组(组间距=0.75)剂量分别为6.67g/kg、5.00g/kg、3.75g/kg、2.81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浓度丹参多糖溶液0.5ml/20g,观察给药后即刻及14天内动物所出现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给药后即刻小鼠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于给药后1-2天,第一组死亡动物10只,第二组死亡动物5只,第三组死亡动物2只。死亡发生在给药后1-2天。死亡动物立即解剖,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将存活动物继续观察至14天,观察期间食水任服,无动物继续死亡,一般状况良好。丹参多糖腹腔注射给药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各组小鼠给药后死亡情况及7天、14天后体重情况见表8、表9。
表8.丹参多糖腹腔注射给药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按Bliss统计法计算 LD50=4.6927g/kg,95%可信限(L95)=3.9101-5.6497g/kg。
表9.丹参多糖腹腔注射给药小鼠死亡情况和存活小鼠体重情况

结论小鼠一次性灌胃给丹参多糖5.0g/kg,给药后动物未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观察过程中,未见动物死亡。
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给丹参多糖的LD50为4.6927(3.9101-5.6497)g/kg。
(3)丹参多糖最大给药量试验①、一般状况及体重各剂量组大鼠在连续给药90天过程中及停药后,一般状况良好,皮毛有光泽,体一般状况良好,体重与给药前比均有所增加。
②、血液学检测给药前、给药45天、90天及停药15天后,各剂量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③、血生化学检测(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血糖、肌酐、尿素氮、血清胆固醇)用药前、用药45天、90天及停药15天后,各剂量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④、脏器系数各剂量组脏器系数在给药90天及停药15天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⑤、病理学检查大、中、小剂量组在给药90天及停药15天各剂量组大鼠心、肝、脾、肺、肾等送检脏器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1)大、中、小剂量组动物健康存活,一般状况良好,体重与给药前相比均有增加.500~125mg/kg麦特好是安全剂量范围。
(2)大、中、小剂量组脏器系数在给药90天及停药15天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了丹参提取物的药理活性,从而确认丹参提取物可以用于制备抗血栓病的药物组合物,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含有抗血栓活性的丹参提取物,以及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取丹参根茎0.9kg,加水8kg,煮沸提取1.5小时,滤过,滤液备用,药渣再加水8kg煮沸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喷雾干燥即得含有多糖10%的丹参提取物。将本提取物加4倍溶解,加乙醇至乙醇含量为80%静置,过滤干燥,即得丹参糖为50%的具有抗血栓活性的丹参提取物。
将丹参提取物纯品,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或胶囊剂每片0.3g,供临床口服治疗血栓病使用。本品使用时,片剂或胶囊剂一日三次,每次0.3~0.6g。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抗血栓活性的丹参提取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含有抗血栓活性的丹参提取物,以及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
全文摘要
一种具抗血栓活性丹参提取物,以丹参的根或根茎为原料,通过粉碎,溶剂提取、精制、得到丹参多糖含量大于10%的丹参提取物。经进一步纯化最终可得到丹参多糖含量80%以上的丹参提取物,工艺合理,操作简便。经药效学及毒理学试验证明,本丹参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可用于制备抗血栓药物组合物。该提取物制成的药物,毒副作用较小,其有效成分明确,服用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小毒副作用,更有利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档编号A61P7/02GK1839935SQ200610042229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
发明者邢来田, 仲英, 王福文, 王菊, 王芃, 刘鲁, 张秀芹, 杨尚军, 胡志力, 刘爱芹, 朱燕, 李 杰, 许双庆 申请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山东省新技术制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