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18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尤为是一种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血栓过滤器有多种类型,如六脚锥形、郁金香型、筛网形滤器等,上述各种的血栓过滤器为使其在植入后达到血栓滤器定位的目的,均采用梁锚钩或丝锚钩的结构,使滤器利用锚钩的尖锐端刺入血管内壁而挂在血管内,以避免滤器因血液的流动冲刷而产生移位或漂移,由于锚钩的端部为尖锐端,极易将血管壁刺破划伤造成血管受损并损伤邻近组织结构及引发术后产生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并由于锚钩长时间对血管的刺激还会造成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在植入滤器过程中,因锚钩方向是固定不变的,其钩端部容易划破输送器致使其被卡住,且在释放时难以准确定位,不易控制滤器的安放形态,植入后的滤器易倾斜、滑脱移位,一旦锚钩刺入血管便无法对滤器进行调整;当需将过滤器取出时,因锚钩已刺入血管内壁,只能单方向回收过滤器,在回撤性过程中锚钩与血管内壁脱离时,锚钩极易将血管划破,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引发大出血,危险性极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可回收,不损伤血管,有效防止滤器倾斜、移位及方便精确进行调整定位的螺旋形血栓过滤器。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将多根金属丝端部固定的固定端具1,固定端具1设有一钩体2,关键是至少一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至少一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与固定端具1引出的多根金属丝4形成放射状的漏斗状。
所述的二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至少一个/或二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上述二根金属丝3可为同方向螺旋,或可互为反方向螺旋。
所述的三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至少二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上述三根金属丝3可为同方向螺旋,或可互为反方向螺旋。
所述的多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多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或形成圆柱状的编织物。
所述的放射状的金属丝4的端部为一闭合环5,至少一根螺旋状金属丝3穿过上述的闭合环5。
所述的螺旋状金属丝3的另一端亦有一固定端具1。
所述的在固定端具1伸出的三根螺旋状金属丝3为等角度分布,其它金属丝6形成菱形,菱形的远离固定端具1的一端有一环状回转8,每一螺旋状金属丝3穿过一菱形金属丝的环状回转8,三根螺旋状金属丝3的另一端亦有一固定端具1。
所述的多根金属丝3的另一端亦设有一固定端具1,并且其一端的多根金属丝相邻两根由一夹具夹住后再由固定端具1固定。
所述的固定端具1具有内螺纹,并螺旋状金属丝3上有多个凸起7。
本发明的放射状的金属丝与螺旋状金属丝共同构成过滤器的滤器部分,而螺旋状的金属丝为支撑定位部分,可确保不损伤血管,其螺旋状金属丝体始终保持对血管内壁有足够的均匀张力,使其能紧贴血管内壁,既不损伤血管又防止滤器倾斜、移位或漂移,提高滤器的稳定性,并可单向或双向回收滤器,操作更方便,定位更精准,更安全可靠,极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本发明可长期或临时放置。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见图1~图12,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下见图1~图4,固定端具1为一圆柱体,其一端有一钩体2,钩体2为过滤器的回收挂钩,其可为环钩或套钩,固定端具1的另一端与多根直金属丝4和至少一根呈螺旋状的金属丝3固接;金属丝4为直体丝,多根金属丝4的一端相交聚集在一起与固定端具1一端焊固,每根金属丝4分别由焊固点向外弯折相同的角度按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发散打开,其整体形成放射状的漏斗形,该漏斗开口的直径略小于或等于金属丝3螺旋环圈的直径,多根金属丝4组成了过滤器的过滤部,当血流由漏斗的开口向其收口端流过时,漏斗便将血液中的血栓或脱落的粥样硬化斑块截获,金属丝4布设的密度直接影响到截获的效果,可为8~16根,相邻两金属丝4的直径可为等径或不等径,或相邻两金属丝4的长度为不等长,金属丝4还可为呈连续曲线状,如波浪形等,以增强截获效果;金属丝3为一螺旋环状体,其一端与固定端具1焊固,该端自焊固点延伸一直线段后螺旋,其螺旋线的方向可为左旋或右旋,至少螺旋一圈,按其所螺旋的圈数,形成至少一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该环状的直径(即螺旋圈的直径)大于血管的内径,固定端具1处于螺旋轴线方向,螺旋环状体具有很高的弹性力使其紧撑嵌于血管内壁环周,形成一圆环接触面,血管内壁由于螺旋丝体的顶撑而产生一环状凹陷,该凹陷将与其接触的丝体紧紧包覆,使金属丝3与血管内壁接触面产生摩擦阻力,该摩擦阻力足以克服血液流动冲刷力,避免过滤器产生移位或漂移,并保持固定端具1始终处于其螺旋轴线方向(即血管内壁的中心位置),以便于过滤器的回收,金属丝3构成过滤器部的支撑结构,由于支撑结构对血管内壁的接触形状为螺旋环状,提高了定位可靠性,更有效防止滤器倾斜,并可在保证强度下使用更细的金属丝以降低金属截面覆盖率,为增大其与血管内壁的摩擦阻力,金属丝3的截面可为多边形,如矩形或菱形;金属丝3和金属丝4为医用不锈钢、钴基合金或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金属丝4的截面也可为多边形;在植入过程中,由于金属丝3和金属丝4均无钩刺,便可通畅地、非常平稳地通过输送器将本发明释放送出,并在释放过程中或释放后可随时调整控制过滤器的安放形态及位置,避免了锚钩结构型过滤器展开后因锚钩刺入血管内壁而无法调控的缺陷,在回收过滤器时,由于金属丝3使固定端具1始终保持在其螺旋轴向方向,使回收导管内的导丝可准确方便地与固定端具1的钩体2联接,施以拉力,将金属丝3拉伸近似于直线状且连带多根金属丝4形成的放射状的漏斗开口随之收缩一并被收入回收导管内,特别避免了在回收过滤器时因锚钩与血管内壁强行脱离而造成血管破裂引发的危险,本实施例可做到单方向回收过滤器。
见图3~4,所述的一根螺旋状的金属丝3可具有二个近似圆环的结构,二个近似圆环的结构可相距一适当的距离,这可增加对血管内壁的压力,增加摩擦力,降低过滤器位移的可能,本实施例亦可做到单方向回收过滤器。
见图5,有二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至少一个/或二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该二根金属丝3为等角度对称分布或不等角度分布,其螺旋线方向可为同方向螺旋,即同为左旋或同为右旋,或可互为反方向螺旋,既一根金属丝3为左旋,另一根金属丝3为右旋,其尾端相交连接,二金属丝3构成了多螺旋体组合,可增强螺旋状金属丝3的支撑强度及与血管内壁接触面的摩擦阻力。
见图6~7,所述的三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至少二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该三根金属丝3为等角度对称分布,上述三根金属丝3可为同方向螺旋,或可互为反方向螺旋;三根金属丝3自固定端具1焊点延伸的直线段组成一圆锥形,形成滤器的前盘,该前盘为滤器的过滤部,三根金属丝3螺旋若干圈后亦各自向螺旋轴线方向延伸一直线段并相交,同样组成一圆锥形,形成了过滤器的后盘,前盘的圆锥高与后盘的圆锥高可等高或不等高,前盘与后盘的投影重合,为加强过滤效果,可将形成前盘的三根金属丝3的直线段再左旋或右旋一角度,使构成前盘的直线段变为曲线段,即前盘与后盘的投影不重合;形成前盘的金属丝3的直线段还可为连续曲线状,如波浪形,图6中未示出放射状金属丝4以便于更清晰给出整体结构。
见图8~图11,所述的多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多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或形成圆柱状的编织物;与上述的三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同理,多根的金属丝3螺旋组合(三根以上),可形成多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或形成一圆柱状的编织物,相邻两螺旋圈间沿螺旋轴向的距离(节距)的间隙致密且交织,使金属丝3的支撑强度更强,其前盘亦可再左旋或右旋一角度,使前盘与后盘的投影不重合。
见图2、4、5,所述的放射状的金属丝4的端部为一闭合环5,至少一根金属丝3穿过上述的闭合环5;闭合环5为金属丝4的端部绕成的一环圈,该环圈可在所穿过的金属丝3上滑动,其作用是保证过滤器可以双向回收,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由于放射状的起过滤作用的金属丝4只能单方向回收,当有闭合环5时,在双向回收过滤器时,随着过滤器两端之一的固定端具1的位移,金属丝3由螺旋状变为收缩拉直状态,放射状的金属丝4会随之运动汇集,然后方便顺利地进入回收导管;闭合环5也可为一圆环套,金属丝4的端部与该圆环套焊接为一体,金属丝3从该圆环套中穿过。
为使过滤器可双方向回收,上述的螺旋状金属丝3的另一端也设有一固定端具1,使金属丝3的两端均各有一固定端具1,回收时,回收导管可通过金属丝3的任一端的固定端具1将过滤器回收。
所述的在固定端具1伸出的三根螺旋状金属丝3为等角度分布,其它金属丝6形成菱形(见图8),菱形的远离固定端具1的一端有一环状回转8,环状回转8可为一环套或由金属丝6环绕成一环圈构成,每一螺旋状金属丝3穿过一菱形金属丝6的环状回转8,金属丝3可在该环状回转8内滑动,菱形金属丝6与金属丝3形成活动连接,由于每一根金属丝3加设一菱形金属丝6,使两相邻金属丝3间增加了两道金属丝体,使过滤器前盘的截获金属丝的密度由疏变密,其缝隙减小,可提高血栓捕捉率,三根螺旋状金属丝3的另一端亦有一固定端具1;为提高血栓捕捉率,上述的金属丝4上也可设有一呈菱形的金属丝6,金属丝6的一端与固定端具1焊接,金属丝4从金属丝6的环状回转8中穿过。
见图12,所述的多根金属丝3的另一端亦设有一固定端具1,并且其一端的多根金属丝相邻两根由一夹具夹住后再由固定端具1固定;前述的多根金属丝3的螺旋组合,在完成螺旋圈数后,可将相邻的两根金属丝3由一夹具夹住或其中的一根与另一根固接后再与固定端具1固定,使后盘的金属丝数量减少,如四根金属丝3后盘的金属丝则由四根变为两根,八根金属丝3的后盘则变为四根,前盘与后盘的投影不重合,该结构可保证减少过滤器的后盘对血栓的阻挡作用和减少对血流的阻力。
所述的固定端具1具有内螺纹,并螺旋状金属丝3上有多个凸起7;固定端具1的顶端面设有一具有内螺纹的孔(图中未示出),该孔用于与输送器或回收器的导丝螺接,以便过滤器的释放安置或回收,为加大金属丝3与血管内壁的摩擦阻力,在沿金属丝3的螺旋环体上均布有多个凸起7,凸起7可为球形或其它形状,其可为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该多个凸起7的作用一是增加过滤器与与血管内壁的摩擦阻力,减小位移的可能,同时该凸起7如用某些金属材料制作,可增加手术安放过程中在X光或B超监视设备的可视清晰度,更方便安装定位,提高手术安放的准确性;为达到更好的定位、显影效果,可在金属丝3上将金属材料制成的凸起7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凸起7间隔混合布设。
所述的金属丝3表面可涂覆一层药物涂层,通过金属丝3将药物直接有效地送至血管处,抑制内皮细胞生长,降低血凝。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包括将多根金属丝端部固定的固定端具(1),固定端具(1)设有一钩体(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至少一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与固定端具(1)引出的多根金属丝(4)形成放射状的漏斗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至少一个/或二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上述二根金属丝(3)可为同方向螺旋,或可互为反方向螺旋。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至少二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上述三根金属丝(3)可为同方向螺旋,或可互为反方向螺旋。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根金属丝(3)为螺旋状,形成多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或形成圆柱状的编织物。
5.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射状的金属丝(4)的端部为一闭合环(5),至少一根螺旋状金属丝(3)穿过上述的闭合环(5)。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状金属丝(3)的另一端亦有一固定端具(1)。
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固定端具(1)伸出的三根螺旋状金属丝(3)为等角度分布,其它金属丝(6)形成菱形,菱形的远离固定端具(1)的一端有一环状回转(8),每一螺旋状金属丝(3)穿过一菱形金属丝的环状回转(8),三根螺旋状金属丝(3)的另一端亦有一固定端具(1)。
8.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根金属丝(3)的另一端亦设有一固定端具(1),并且其一端的多根金属丝相邻两根由一夹具夹住后再由固定端具(1)固定。
9.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或8所述的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端具(1)具有内螺纹,并螺旋状金属丝(3)上有多个凸起(7)。
10.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回收的血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端具(1)具有内螺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回收,不损伤血管,有效防止滤器倾斜、移位及方便精确进行调整定位的螺旋形血栓过滤器。包括将多根金属丝端部固定的固定端包括将多根金属丝端部固定的固定端具,固定端具设有一钩体,关键是至少一根金属丝为螺旋状,形成至少一个与血管壁面接触的近似圆形的环状,与固定端具引出的多根金属丝形成放射状的漏斗状。本发明的放射状的金属丝与螺旋状金属丝共同构成过滤器的滤器部分,而螺旋状的金属丝为支撑定位部分,可确保不损伤血管,并可单向或双向回收过滤器。
文档编号A61B17/22GK1868549SQ20061009116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4日
发明者谢文, 何龙, 谢让皋 申请人:谢文, 何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