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酮戊酸在制备治疗hpv病毒感染的药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12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5-氨基酮戊酸在制备治疗hpv病毒感染的药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氨基酮戊酸的用途,尤其是5-氨基酮戊酸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在制备治疗HPV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组无包膜的小DNA病毒,属乳头 瘤病毒科,可感染人的皮肤及黏膜上皮组织,诱发产生疣状增生乃至引发良恶性肿瘤。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18种HPV病毒亚型,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将可HPV分为嗜皮 肤组和嗜黏膜组两大类。嗜黏膜组又根据感染后诱发病变的良恶性不同,分为a.诱发上 皮组织恶性增生的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45,-52等15种型别,高危型HPV感染与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还与阴道、肛门、阴唇、阴茎及口咽癌及癌前病变 的发生相关;b.诱发上皮组织良性增生的低危型,包括HPV-6,-11,-42,-54等12种型别, 其中HPV-6和-11的感染与90%以上的生殖器疣和宫颈低级鳞状上皮增生病变的发生密切 相关。1972年德国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首次提出宫颈癌由HPV感染引起,此后许 多流行病学和分子学研究均毫无疑问的证实了 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学联系,也就是说,宫 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治愈与复发情况与HPV感染的情况密切相关。Bosch和Manos等通 过收集来自22个国家的宫颈癌活检标本作PCR检测,发现99. 7%的肿瘤中都可以检测到 HPV DNA,而且各国间无显著差异。这是迄今为止所报道人类肿瘤致病因素中的最高检出百 分数,同时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具有普遍意义。1995年WHO和IARC将HPV确定为 是宫颈癌的病因。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 享了 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对HPV感染人群的跟踪分析,发现约50% 90%的HPV感染可在感染后的数 月至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感染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 12个月。如果在间隔一年以上的 时间连续两次检测出同一高危型的HPV DNA被认为是持续性感染。只有慢性持续性高危型 HPV才会最终演变为宫颈癌。此外,不同HPV病毒滴度的患者最后转成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 颈癌的比例也有所不同。HPV病毒载量越高,病灶转化为宫颈癌的可能性也越大。根据感染组织的病理学特征,从发现感染HPV病毒(阳性)发展到宫颈癌,通常会 经历宫颈上皮内增生1级(CIN I)、宫颈上皮内增生2级(CIN II)、宫颈上皮内增生3级 (CIN III)三个阶段,蓝春燕等人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 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 :5-8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 HPV)对宫颈 脱落细胞的HPV-DNA进行定量检测,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PV感染情况,并根据HPV病 毒载量将所有检测对象分为四组,阴性(RLU/C0 < 1. 0)、低载量(1. 0 ( RLU/C0 < 10)、中 载量(10彡RLU/C0 < 100)、高载量(RLU/C0彡100 ;研究得出结论宫颈高危型HPV病毒载 量是影响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黄志宏等人人乳头状瘤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 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 1557-1559则发现,当HPV DNA定量> 100时,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明显增加,当HPV DNA定量> 500时,宫颈癌的发生明显增 加(P < 0. 01)。对于HPV感染,通常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物理治疗包括冷 冻、激光、电灼和外科切除等,这些方法只针对可见的疣体或病变局部进行治疗,而周边组 织中通常还潜伏有亚临床感染的HPV病毒,因此治疗后HPV感染的再发生率高,且术后易形 成疤痕,常伴有并发症。女性外阴、阴道及宫颈HPV感染局部用药主要包括5%的5-Fu软
膏、鬼白毒素、三氯醋酸等。5-Fu是限制HPV的DNA和RNA合成的细胞毒性药物,局部注射收效显著,但它可能 造成化学性阴道炎,长期使用还可导致阴道粘膜的损伤,甚至阴道狭窄。近年来医师更多的 采用免疫药物治疗HPV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是干扰素,其他还有白介素12等,此类治疗部分 需要注射给药,治疗周期通常较长,最重要的是,其对HPV病毒并无明显特异性,且任何治 疗都不能解决HPV复发的情况,最终疗效不能让患者满意。综上所述,针对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且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临床急须一种 可有效降低HPV病毒载量、乃至病毒转阴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5-氨基酮戊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含有他们中任一种的药物组 合物在制备治疗HPV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治疗 高危型HPV病毒持 续感染,且病毒载量> 10的患者。所述的5-氨基酮戊酸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盐酸盐、硫酸盐、琥珀酸盐等,优选 盐酸5-氨基酮戊酸。本发明所述的5-氨基酮戊酸是常用具有光动力治疗效果的化合物,进入人体后 转化为血卟啉(ProtorphyrinIX,PpIX)并滞留体内,经特定波长的光照后即产生活性氧如 单线态氧和其他自由基并杀死致病细胞(癌细胞、HPV和HSV感染的细胞),而邻近的正常 组织细胞不受任何影响。所述的5-氨基酮戊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按照本 领域常规方法制成溶液剂、散剂、凝胶剂、乳剂等。本发明所述的病毒载量测定采用的是HC2 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本发明所述的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且病毒载量> 10的患者是指采用HC2 二代杂交捕获技术,间隔一年或以上的时间连续两次检测出高危型的HPV DNA,且病毒载量 彡10的患者。本发明5-氨基酮戊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含有他们中任一种的药物组合物 在制备治疗HPV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优选治疗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且病毒载量 彡10的患者。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本发明人发现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且病毒载量> 10 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无论是手术或是药物,都很难一次性清除,感染时间 越长,病毒的耐药性越强,治疗越是困难,复发率也相当高。而且患者也不能耐受多次的手 术清除,更加加大了治疗的难度。现有技术中公开了 ALA治疗CIN,但是已有的结果显示,ALA在治疗未限定型的HPV感染的疾病时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Hillemanns Peter等人(Gynecologic oncology (2006),100 (2),271-5)研究HPV感染的VIN患者经过5-氨基酮戊酸的光动力治 疗后复发率高达 48.1% ;—项双盲试验显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03), 103 (6),829-832)治疗CIN双盲试验则显示,治疗1年后仅有33%痊愈,而25%甚至发展 到CIN2或CIN3,说明治疗对于HPV的清除率不高,且复发明显;Lasers in surgery and medicine, (2002,31 (4) 289-293)中记载5-氨基酮戊酸治疗40名CIN2和CIN3患者,治 疗第4、8、12个月的治愈率为51%、46%和31%,可见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HPV感染有明 显复发趋势。虽然也有文献公开氨基酮戊酸治疗HPV感染取得较好效果,比如Ekonjo等人 (Internet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06),5 (2))就研究发现经过 5 个疗 程的治疗后,HPV高危感染患者的治愈率达到16/20,但其研究者并未对患者进一步随访, 未能了解到患者的复发情况和预后。这种有些矛盾的现有技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有理由相 信5-氨基酮戊酸类化合物并不是治疗任何类型HPV感染都广泛有效的,很难确定5-氨基 酮戊酸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对于治疗哪一种具体的HPV感染更加有效,更加不能确定5-氨 基酮戊酸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一次性治疗HPV感染的有效性。因此实际上给治疗本身增加 了盲目性,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本发明人在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劳动,经过具体的临床实验统计分析,发现,针对至 少持续一年,且病毒载量> 10的HPV感染,只需经过一次上述药物光动力治疗,约80%的患 者HPV病毒检测结果转为阴性,约95%以上的患者达到基本治愈的目的。而采用常规的抗 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治愈率明显低于上述光动力治疗,且复发率较高。本发明用途5-氨基酮戊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含有他们中任一种的药物组 合物治疗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是1)将含有5-氨基酮戊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含有他们中任一种的药物组合 物的制剂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方法局部用于病灶部位如所述制剂为散剂,使用前配 成浓度为5 50% (重量/体积比g/ml)的溶液或凝胶,优选15-30% (重量/体积比g/ ml)的溶液或凝胶其中所述的溶液中的溶剂可以是水或生理盐水,所述的凝胶基质可以是 泊洛沙姆407、卡波姆、壳聚糖衍生物或羟乙基纤维素等;如所述制剂为常规乳剂、膏剂等 可以直接擦涂在病灶部位。2)敷药操作应尽量在避光环境中进行,给药后2 6小时再用激光实施治疗,期间 敷药处应避免强光照射。3)采用波长为500 700nm的光照射病灶部位,治疗光斑应完全覆盖病灶,照射能 量密度应彡60J/cm2,照射时间为5 60分钟。使用5-氨基酮戊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含有他们中任一种的药物组合物光 动力治疗HPV感染,对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且病毒载量> 10的患者,实施治疗时非常 安全,治疗过程不出血、无需麻醉,可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保留正常宫颈组织结构,不影响 患者生殖功能,可重复治疗,药物代谢快,无光毒性,无需避光。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盐酸-5-氨基酮戊酸治疗持续感染,病毒载量> 10感染的方法患者入选方式患者通过HC2 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至少经过一年进行第二次检测,两次检测期间患者未经盐酸-5-氨基酮戊酸的光动力治疗。两次均为阳性者入选。用药方法使用500mg/次盐酸_5_氨基酮戊酸散剂,将药粉倒入温敏凝胶(2ml) 内,轻轻搅拌使之混合均勻,或溶于无菌水溶液中配制成浓度23%的溶液剂。临床治疗86 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所有患者的HPV感染时间均持续1年以上,病毒载量大于10。在避光状态下将凝胶或溶液均勻涂在患者的阴道宫颈部位,给药后保持3个小时 左右;将光纤放置在阴道宫颈处,设定输出功率为lOOOmw,开始照射,照射时间为20分钟。1次治疗后1个月随访并进行HPV检测。3个月后再次随访并进行HPV检测。实施例2干扰素治疗持续感染,病毒载量> 10的HPV感染的方法另有30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作为对照,所有患者的入选方式同 上,均为HPV感染时间均持续1年以上,病毒载量> 10。治疗方案为重组干扰素a _2a栓 剂,6X 104IU/粒,非经期阴道给药,将药栓置于阴道后穹窿,1粒/次,隔天1次。6次为1 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待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随访并进行HPV检测。实施例3盐酸-5-氨基酮戊酸及干扰素治疗持续感染的HPV的随访结果1)、5_氨基酮戊酸组共86例患者,脱落7例,剩余79例。第一次随访,有46例 患者HPV病毒检测由阳性转为阴性(病毒滴度低于1),占比58. 2%, 71例患者HPV病毒检 测数值下降至10以下,占比89. 87% ;其余8例患者HPV检测数值有所降低,但下降不明 显。第二次随访,有67例患者病毒检测转阴,占比84. 8%,77例患者病毒滴度低于10,占比 97. 5%。一年后随访观察转阴后再次复发的患者人数为零。盐酸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一次后对不同病毒滴度效果比较 2)干扰素对照组共30例患者。第一次随访,有12例患者HPV病毒检测由阳性 转为阴性,占比40%,17例患者HPV病毒检测数值下降至10以下,占比56. 7%。第二次随 访,有14例患者病毒检测转阴,占比46. 7%,19例患者病毒滴度低于10,占比63. 3%。一 年后随访观察转阴后再次复发的患者有2例,复发率达14%。经过2个疗程12次给干扰素治疗不同病毒滴度效果比较
6
实施例4盐酸5-氨基酮戊酸治疗低病毒滴度HPV病例入选患者经过检测HPV阳性且病毒滴度< 10入选,不需考察感染时间。按照上述方式入选的10名患者经过盐酸5-氨基酮戊酸(给药量和方式同实施例 1),经过1个月、3个月、1年随访,结果显示1个月后4人HPV病毒检测由阳性转为阴性,其 余患者HPV下降幅度不大;第二次随访9人转阴,1名患者病毒载量升高;1年后随访1人复 发。结果显示出治疗的不确定性。
权利要求
5-氨基酮戊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含有他们中任一种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HPV病毒感染的药物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治疗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且病毒载量≥10的患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治疗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且病毒载量 ≥100的患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5-氨基酮戊酸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盐酸 盐、硫酸盐或琥珀酸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所述的5-氨基酮戊酸使用时浓度为5 50%g/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是结合光动力方法治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所述HPV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尖锐湿疣、宫颈上 皮瘤样变或慢性宫颈炎。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5-氨基酮戊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含有他们中任一种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HPV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治疗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且病毒载量≥10的患者。实施治疗时非常安全,治疗过程不出血、无需麻醉,可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保留正常宫颈组织结构,不影响患者生殖功能,可重复治疗,药物代谢快,无光毒性,无需避光。
文档编号A61P31/20GK101874795SQ20091005015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8日
发明者任晓岚, 宗良飞, 曹峰, 苏勇 申请人: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