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68915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是指治疗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质 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不分年龄、性别 皆可罹患,且反复发作,牵延难愈,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虽然目前存在许多治疗肾炎的药物,但研制治疗效果更好的药物来服务于社 会、服务于大众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用 于清热凉血,滋阴养肾。
肾炎按照时间来划分,分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又称为 慢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成,也有部分患者急性期临床表 现不明显及至发觉已成慢性。属祖国医学"水肿"、"虚劳"、"腰痛"、"血 尿"等症证范畴,水肿的产生,《内经》中己有论述,认为与风、湿等外 邪侵龚有关,如《素问'水热穴论》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 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 为腑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而明代张景岳则认为水肿为肺、脾、 肾三脏相干为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强调了肾 脏在水肿病发病中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根据慢性肾炎常伴有水肿的临 床特点,继承了前人对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了本病的主因为风、
寒、湿与脾肾虚损,特别是肾阴肾气不足尤为重要,在影响本病之邪实(痰饮、瘀血、湿热)中,湿热则为主要的病理因素。通过査阅国内外研 究资料及总结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我们认为本病之起因系由生育不节, 房劳过度,内伤肾元,肾精亏耗,加之饮食不节饥饱不调,劳倦过度, 脾气不足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正气不足,则风、寒、湿、热及疮毒 内犯,循经入肾,邪伏于内,湿邪郁而化热伤阴,加之病程长,大量蛋 白尿而长期使用激素,更伤阴液,势必形成阴亏与湿热互为因果的恶性 循环。其本为肾阴不足,累及于肝,形成肝肾阴亏,其标为湿郁化热, 热盛则血不循经,治宜清热凉血,滋阴养肾。据此拟定本方。
方中君药选用墨旱莲、女贞子,两药相配,为名方二至丸。《医方 集解》释云"二至丸补肾,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须发,价廉 而功大。墨旱莲甘寒、汁黑入肾补精,故能益下而荣上,强阴而黑发也。 女贞子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二者得配 补肾益肝,功专力宏,对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失眼多梦,耳鸣遗精等症,悉可选用。肾为生身之本,是生长收藏之源, 病程延久,正气亏虚,不宜妄用消伐,肾藏真阴而寓真阳,当依阴阳互 根的原理,从滋阴以济阳,因湿从热化耗阴损阳,而澄其本,所以用为 主药,臣以大蓟、小蓟、赤芍、茜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茯苓健脾利 湿,利水通肾,诸药和用健脾而除湿之源,清热凉血解毒而血自止,以 控制慢肾继发感染之药效。佐用当归养血和血,川芎行气活血,地黄滋 阴补血,得配赤芍既可增加清热凉血之力,又可组成传统名方四物汤, 向为补血之总司,佐助君臣药扶正以祛邪,标本兼顾,从而取得肾脏病 变的稳定趋向早日康复。使以栀子善清透疏解郁热,其性屈曲下引,自 上达下,通彻三焦郁火,使热从前阴小便而出。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 血,滋阴养肾之功效。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数比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墨旱莲398-486份,女贞子238-292份,地黄238 292份, 当归238 292份,川芎80~98份,赤芍160-196份, 茯苳238 292份,茜草238 292份,大蓟398~486份, 小薊398 486份,栀子238~292份。 本发明还包括原下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
猪苳238 292份,盐炒车前子477 583份,马齿苋956~1168份,地 榆795 971份。
本发明还包括原下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
山药426 520份,烫狗脊795 971份。
本发明优选
墨旱莲442份,女贞子265份,地黄265份, 当归265份,川芎89份,赤芍178份, 茯苓265份,茜草265份,大蓟442份, 小蓟442份,栀子265份。 本发明还包括原下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 猪苓265份,盐炒车前子530份,马齿苋1062份, 地榆883份。
本发明还包括原下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 山药473份,烫狗脊883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优 选地,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 、当归、川芎加3~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及挥发 油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二) 、女贞子、赤芍、茜草用55~95%乙醇提取1~3次,每次1 4小时,加醇量为生药量的5 12倍,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 至60'C时测、相对密度为1.18 1.30的稠膏;
(三)、剩余墨旱莲等六味,加5 12倍量水煎煮1 3小时,滤过,滤液 放置,药渣与上述备用药渣混合,加5 12倍量水煎煮1 3小时,滤过,滤 液与上述滤液及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50'C时测、相对密度为 1.13 1.35的稠膏,与上述稠膏合并,混匀。
本发明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中的两种药材;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药物的两种成分的含量;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中的两种药材墨旱莲和茜草
(1) 取本品15g,加水100ml,置水浴上加热溶解,放冷,置分液漏斗
中,加氯仿萃取二次,每次30ml ,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浓縮至lml,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墨旱莲对照药材2g,加水100ml煎煮1小时,放冷,滤 过,置分液漏斗中,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iU,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二甲苯一醋酸乙酯一正已垸一甲醇一甲酸(20: 10: 8: 0.5:
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 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 取本品20g,研细,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浓盐酸lml,煮沸30分钟,冷却,用乙醚 萃取两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l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茜草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 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一醋酸乙酯一正己烷一甲醇一甲酸(20: 10: 8: 0.5: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 光斑点。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栀子苷和芍 药苷。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 _水(15: 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 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和芍药苷对照品各10mg, 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lml,置10ml 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中含栀子苷和芍药苷各 0.04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5g,研细,精密称定,精密加入70%乙醇 溶液100ml,超声处理(250W, 50KHz) 30分钟,放冷,滤过,精密量取 续滤液50ml,蒸干,残渣加水25ml溶解,置分液漏斗中,加氯仿提取两次, 每次30ml ,弃去氯仿液,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5次,每次20ml ,合并正丁醇 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 释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tU,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
本品每g含赤芍按芍药苷(C23H280u)计,不得少于0.24mg;含栀子 以栀子苷(C17H24O10)计,不得少0.31mg。
上述活性成份加入常规辅料后,按常规方法制成制剂。注射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均可,口服液也可。
本发明的颗粒剂为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味微甜。
本发明具有清热凉血、滋阴养肾的功能。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兼扶湿热证,症见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 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咽喉肿痛,脘闷纳呆,口干不思饮,小便灼 热或涩痛不利,脉弦细或细数,濡数或滑数,舌红少苔或舌苔黄腻等。经过 临床试验研究认为本品确有一定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总有效率达85.0%,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服用方便,减少对胃肠的刺激作用,有一定推广的价值。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5-15g, 一日3次。每克含生药0.32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药 物以下简称肾炎灵颗粒。
试验目的对肾炎灵颗粒剂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确切
的评价,并与已知原剂型肾炎灵胶囊作对照观察,现将临床试验结果报告如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治疗组和对照组160例全部为门诊或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对
照分组,按随机表分配病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各组性别、年
龄、病程等情况基本一致(见表l)。
表1-A 各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组别n男(%)女(%)治疗组10053(53%)47 (47%)
对照组6027(55%)33 (65%)
X2=0. 225, P > 0. 10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经X2检验P〉0. 10,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表1-B各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岁)组另U n18 30 31 4041 50 51 60 61
治疗组 100 对照组 6037 30 22 1721 5 7 13 6 2
X2=2.361 ,P>0. 10
两组年龄分布经统计学处理P >0.10,无差异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C各组患者病程比较(年)
组别 n< 1 l 23 平均病程(X去""SD)
治疗组 100 对照组 609 41 4 3425 25 2.6±3.7 10 12 2.4±3.5
X2=5. 446 P > 0. 10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经X2检验P〉0. 10,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D 各组病情分级比较
组别n轻度中度重度
治疗组100314326
对照组60192417
X2=0. 16 , P > 0. 10
两组病情分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 10,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E 治疗前两组舌、脉象比较
组别 n 舌 质 脉 象
舌红舌红少苔舌淡红其他 脉细数脉数脉和缓其他
治疗组100 17 79 1 3 47 45 4 4
对照组60 11 47 2 0 3915 2 4
经^检验,舌质X^2. 92, P>0. 05 脉象X^6. 84, P>0. 05
治疗前两组舌、脉比较,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表1-F两组中医证候的比较
中医证候治疗组对照组uP
+++++ +—+++ +++-
目睛干涩2153 22423 201521.19P>0. 10
视物模糊1731 292316 1915101.49P>0. 10
头晕耳鸣2443 231021 251131.63P>0. 10
五心烦热2451 22326 241002.26P>0. 10
口干咽燥2052 25324 231212.08P>0. 10
腰膝酸痛6330 6131 262201.03P>0. 10
小便黄赤2541 28623 221231.63P>0. 10
心烦口渴2146 29421 231511. 58P>0. 10
夜寐不安1946 27822 23781. 79P > 0. 10
两组中医证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 10。
表1-G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的比较(g/^ ,±SD)
治疗组(n=100)对照组(n=60)tP
lgA1.51±0. 821.64±0. 600. 33>0. 10
lgG10. 39±3. 1910. 37±2.540. 04>0. 10
lgM1. 37±0. 261. 33±0. 440. 23> 0. 10
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比较,P>0. 10,具有可比性。
表1-H疗前两组血流变的比较(I± SD)
n全血比粘度(高)全血比粘度(低)血浆比粘度治疗组1006. 51± 2.1911.45± 4.641. 77±0. 33
对照组606. 81± 2.0812. 17± 5.971. 78±0. 20
P(t)〉0. 10 (0. 54)> 0. 10 (0. 65)> 0. 10(0.07)
治前两组血流变比较,P>0. IO,有可比性。表1-I疗前两组肾功和24小时尿蛋白的比较(X ± SD )
n24小时尿蛋白(g)尿素氮(聽l / L)血肌酐(umol / L)
治疗组1003. 16± 8.95. 49± 1.6483. 5± 29. 1
对照组602. 48±3. 725. 54± 2,9898. 9± 43,4
P(t)>0. 10 (0.55)>0. 10 (0.34)> 0. 10 (0.003)
治前两组24小时尿蛋白、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P〉0. 10,有可比性。 由对表1的统计学分析可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中医证候、 舌象、脉象、免疫球蛋白、血流变、肾功能等方面随机选择性较好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 一、 诊断标准
(一) 中医辨证标准
依据卫生部一九九三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五版拟定。 肝肾阴虚内热证
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 小便黄赤灼热,心烦口渴,夜寐不安,舌红少苔或舌红,脉细数或数。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药政局一九九三年发布《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参照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病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执行。
1、 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 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情况。
2、 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
3、 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 的表现,也有部分病例可有自动缓解期。
(三) 慢性肾炎分期标准普通型有肾炎的各种症状,但无突出表现。 高血压型除一般肾炎症状外,有高血压的突出表现。 急性发作型在慢性过程中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四)慢性肾炎轻重分级标准
(1) 重度 尿蛋白检查持续+++—++++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2. 1 3. 5g
之间,血清蛋白〉30g/L;②肾功能不正常(血肌酐》442umol/L)者应排
除。③明显浮肿及高血压。
(2) 中度 尿蛋白检査持续++—+++,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1 2g之间,肾功能正常;②浮肿可轻可重,可有高血压。
(3) 轻度①尿蛋白检查持续+—++,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lg以 下,肾功能正常;②浮肿不明显,血压正常。
二、试验病例标准
(一) 纳入病例标准 凡符合中医辨证标准肝肾阴虚内热证候,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普
通型及高血压型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血肌酐< 442umo1 / L)均可纳入试验病 例。
(二) 排除病例标准
1. 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
2. 经检査证实由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损害等因素所致者。
3.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患者,或对本药过敏者。
4. 合并有心血管病,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5. 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因素影 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观察方法
一、 病例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组对照。按随机
数字表将入选病例分配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 二、服药方法
试验组投以肾炎灵颗粒剂,每次l袋(10g),每日三次,冲服。 对照组投以肾炎灵胶囊,每次6粒(1.5g),每日三次,口服。
两组均以三个月为1个疗程,试验期间原则上停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 为防止感染导致急性发作及其它的意外发生,两组均于入院时投以青霉素
800万单位,兌入0.9X的生理盐水250ml内每日一次静点,(青霉素过敏者 选用红霉素)使用时间为两周。有高血压等严重合并症者可是当给予对症处 置。
三、统计学方法
疗程结束及随访时分别进行全面复査,判定疗效,进行总结。其中计量 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四、观察指标 1.安全性观测
(1) 一般体格检査项目体温、脉搏、血压
(2) 血、尿、便常规;
(3) 心、肝、肾功能
(1) 主要相关中医症状变化情况
(2) 体征变化情况 水肿部位及程度(+++、 ++、 +、-)表示。 腰部叩痛以(+,-)表示。
(3) 舌苔及脉象变化情况及记载。(4) 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
(5) 血常规、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肝功、电解 质检査。
(6) 血糖、免疫球蛋白检査。
(7) 血流变学检查。
观察结果
一、 疗效判定标准(按卫生部一九九三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
(-)、中医证候疗效
中医症状轻中重分级计分标准表
重(+++) 3分
中(++) 2分
轻(+) 1分
无(_) 0分
目睛干涩 视物模糊 头晕耳鸣 五心烦热
无泪,频繁瞬目 持续出现 耳鸣如潮
少泪而干经常瞬目 经常出现 经常发生
心烦不宁手足欲握手足欲露衣被外, 冷物则舒 时而心烦 口干咽燥经常发作难以忍受可以忍受 腰脊酸痛持续发作不欲缓解 反复发作 小便黄赤小便很热灼热且黄小便较热而黄 心烦口渴整日心烦口渴多饮多时心烦口干欲饮
夜寐不安 彻夜难睡 难以入睡
少泪,偶有瞬目 无
偶尔出现 无
偶尔发生 无
手足心发热 无
偶有感觉 无
偶有发作 无
小便稍热微黄 无
偶有心烦稍有口渴 无
入睡易惊 无
上述症状以每(+ )记1分,疗程结束后按等级资料以Ridit分析方法 进行统计学处理,病与对照组比较最终得出统计学结论。 (二)、总体疗效
参照新药中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1. 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或(± )2个月以上,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小于0.2g,高倍镜下尿红细 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
2. 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持续减少50%以上, 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 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
3. 有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査持续减少1个"+ ", 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减少25 49%,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 过5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
4. 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三、结果分析
(一)两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2。
表2-l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组别 n 完全缓解 基本缓解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N (%) N (%) (%) (%) (%)
治疗组 10016 (16.0) 35 (35.0) 34 (34.0) 15 (15.0)85 (85.0) 对照组60 5 (8.3)16 (26.7) 28 (46.7) 11 (18.3 )49 (81,7)
经Ridit分析11=1. 76, P>0. 10
由表10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85.0X;对照组总有效率81.7X,经Ridit 分析P〉0. 10 ,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慢性肾炎均有较好的 疗效。表2-2 各单位疗效的比较
组别n完全缓解基本缓解有效N无效N总有效率
N (%)N (%)(%)(%)(%)
吉林中研303 (10.0)7 (23.3)16 (53.3)4 (13.4)26 (86.7)
中医学院306 (20.0)11 (36.7)8 (26.6)5 (16.7)25 (83.3)
市中医院407 (17.5)17 (42.5)10 (25.0)6 (15.0)34 (85.0)
由表2-2可见各单位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二)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变化比较(见表3)。
表3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变化比较
症状组别n治刖治后组内组间
++++++-+++十++一u pu p
目睛干涩治疗组100215322423201529. 51<0. 010. 84 > 0. 10
对照组6023201521621327. 16<0. 01
视物模糊治疗组1001731292301214746. 89<0. 011.28 >0. 10
对照组60161915102714375. 39<0. 01
头晕耳鸣治疗组1002443231011125638. 48<0. 010. 86>0. 10
对照组6021251132422327. 16<0. 01
五心烦热治疗组100245122311125629. 55<0. 011. 59 > 0. 10
对照组6026241003623287. 44<0. 01
口干咽燥治疗组100205225321225619. 05<0. 010. 20 > 0. 10
对照组6024231213418357. 46<0.01
腰膝酸痛治疗组10063306186473910. 1<0. 011.32 〉0.10
对照组6031262203833167. 85<0. 01
小便灼热治疗组100254128621024648. 84<0. 011. 13>0. 10
对照组6023221231622317. 12<0. 01
心烦口渴治疗组100214629411224638. 99<0. 010. 49 >0. 10
对照组6021231513517357. 13<0. 01
夜寐不安治疗组100194627821027618. 36<0. 010. 85 >0. 10
对照组602223782719326. 16<0. 01
经用Ridi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三)两组水肿恢复程度比较(见表4)。表4两组水肿恢复程度的比较
症状组别n治疗—1/,. 刖治疗后组内组间
+++ ++++++ ++ +—u Pu P
治疗组1005 27343403 13846. 53 < 0. 01
水肿0. 64 > 0. 10
对照组605 5242601 5544. 51 < 0. 01
由表4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水肿一症状的作用,治疗前后存 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四)两组尿蛋白恢复程度的比较(见表5)。 _表5两组尿蛋白恢复程度的比较_
症状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组内组间
++++ +++ ++ + ±-++++ +++ ++ + ± -u pu p
治疗组10012 34 39 9 1 53 11 8 46 5 277. 55 < 0.01
尿蛋白1. 74 >0. 10
对照组602 18 23 8 2 7135 54 0 265. 46<0.01
由表5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治疗前后存在非 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五) 两组尿潜血治疗前后比较(见表6)。 表6两组尿潜血治疗前后的比较
症状 组别n治疗.、/ -目U治疗后组内组间
十++++ +±—+++ ++十±—u pu P
治疗组1002723 195266 5 14 9666. 10 < 0.01
尿潜血1.44>0. 10
对照组60219 164109 8 4 5344. 01 < 0.01
由表6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都有改善尿潜血的作用,治疗前后存在
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六)肾炎灵颗粒剂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影响(见表7)表7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比较
项目 组别 n治前治 后组内组间
(X土SD)(X土SD)t Pt P
24小时尿治疗组1002.0±1.80.91 ±1.067.81 < 0.01
0. 60>0. 10
蛋白定量对照组602. 45±3. 71.2±2. 64. 22 < 0.01
由对表7的t检验分析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有降低24小时蛋白 定量的作用,治疗前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无
显著性差异(P>0.01)。
(七)肾炎灵颗粒剂对肾功能的影响(见表8)
表8两组对肾功能的影响及比较
项目组别 n 治前治 后组内组间
(X土SD)(X士SD)t Pt p
尿素氮治疗组100 5. 49 ±1.645. 53±1. 490争25 >0. 100. 58 > 0. 10
对照组60 5. 52 ±2. 985. 35±2. 340. 88 > 0. 10
Cr 治疗组100 83. 6 ±29. 181. 4±25. 10. 90>0. 100. 33 > 0. 10
对照组60 98. 9 ±43. 494. 8±31. 30. 884 >0. 10
内生肌酐治疗组10080. 7±23. 182.4±23. 60. 86>0. 100. 46>0. 10
清除率对照组60 74. 7±28. 473. 2±21.80. 54 > 0. 10
由表8可见,肾炎灵颗粒及肾炎灵胶囊均有降低尿素氮及血肌酐的趋势,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八)肾炎灵颗粒剂对血常规等的影响(见表9)
项目组别n 治前治 后组内组间
(X土SD)(X土SD)t Pt P
红细胞治疗组1004. 38±0. 524. 48 ±0. 621.5 >0. 100. 58 > 0. 10
对照组604. 38±0.674. 40±0. 550. 22 > 0. 10
血红治疗组100 129. 4± 19. 4131.8±16.91. 59 >0. 101.4>0. 10
蛋白 对照组60128. 8 ±23. 8128. 0±15. 40. 29 > 0. 10
血小板治疗组100 204. 3 ±67. 2201.9±68. 40, 43 > 0. 101. 63 > 0. 10
对照组60 196. 7 ±84. 8219. 9±68. 40. 84>0. 10
由表9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血常规均无明显影响,组间比较也无显
著性差异。(九)肾炎灵颗粒对电解质等的影响(见表io)
表10两组电解质的比较
项目组别 n治前治 后组内组间
(X±SD)(X±SD)t Pt P
钾治疗组1004. 24±0. 614. 24±0. 370. 60 > 0. 100.21 >0. 10
对照组604. 20 ±0. 484. 26 ±0. 440. 65 >0. 10
钠治疗组100139. 4±4. 11139. 1 ±5. 530.51 >0. 100. 78 > 0. 10
对照组60139. 6±3. 54139. 7±2. 910. 15 > 0. 10
氯治疗组100104. 2±11. 1102.8±6.061. 15 >0. 101.75>0. 10
对照组60100. 3±4. 26100. 1±13. 11. 16 >0. 10
钙治疗组ioo2. 29±0.212. 26±0. 241. 14 >0. 101.4>0. 10
对照组602. 26±0. 222. 20 ±0. 281.52 >0. 10
血糖治疗组704. 76 ±0. 594. 67 ±0. 470.91 >0. 100. 62 > 0. 10
对照组304. 56 ±0. 664. 60±0. 620. 32 >0. 10
由对表10的t检验分析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血钾、钠、氯、钙及血糖均无明显影响,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十)、肾炎灵颗粒剂对免疫:球蛋白等的影响(见表ii)
表ll两组免疫球蛋白定量等的比较
项目组别 n治前治 后组内组间
(X±SD)(X±SD)t pt p
IgA治疗组1001. 51±0.821. 51±0. 460. 01 >0. 100. 85<0. 10
对照组601. 64±0. 601. 57±0. 350. 84 > 0. 10
IgG治疗组10010. 4±3. 1911.0±2. 982. 29<0. 012. 31<0. 01
对照组6010. 4±2. 549. 95±2. 291. 33 > 0. 10
IgM治疗组100L 37±0. 261. 21±0. 341.25 >0. 101. 58 > 0. 10
对照组601. 33±0. 441. 31±0. 490. 29 > 0. 10
由对表11的t检验分析可以看出,肾炎灵颗粒剂有升高免疫球蛋白IgG
作用,而两组间比较,在升高IgG方面优于对照组。
(十一)、两组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见表12)。表12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X±SD)
组别 n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
高切 低切
治疗组治前486. 51±2. 19 11.5±4.61. 77±0. 33
治后486. 28±1.24 10. 1±3. 11. 76±0. 25
P(t)〉0.10(0.96) <0.10(3.08)〉0. 10(0. 30)
治疗组治前516. 81±2. 08 12. 2±5. 971. 78±0. 20
治后516.27±1.5510. 6±4. 281.72±0. 18
P(t)〈0.05(2.60) 〈0.05(2.76)>0. 10(1.66)
组间P (t)>0. 10(1. 585)〉 0. 10(0. 53)>0. 10 (0.28)
由上表可见治疗组可使全血比粘度低切值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可使全血比粘度下降,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十二)、两组治疗前后舌脉的比较(见表13)表13治疗前后两组舌、脉变化比较
组别 n舌 质脉 象
舌红舌红少苔舌淡红其他脉细数脉数脉和缓其他
治疗组治前10017 791 347 45 4 4
治后6019 28 53 014 20 62 4
对照组治前10011 47 2 039 15 2 4
治后6011 15 34 013 9 34 4
经^检验舌质组内比较治疗组X2=77. 49,P<0. 01
对照组X248.40 ,P<0. 01
组间X^0. 227,P〉0. 05
脉象组内比较治疗组X^78.44, P<0.01 对照组X^42.9, P<0. 01 组间X^2. 535, P〉0.05 由对表13的卡方检验分析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病理性舌 象和脉象的作用,而两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十三)、病情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疗效n轻中重
完全缓解161132
基本缓解357217
有效3412139
无效15163
R0. 50.63260. 7340
轻中,P>0. 05 ,u=1.65
轻重,P<0. 05 ,u=2. 74
中重,P〉0.05 ,u=1.66
由表16可见,治疗组病情与疗效有一定相关性,经统计学分析,以病情
轻者疗效好,病情重者疗效差。
(十四)、年龄与疗效相关性分析(见表15)。
表15 年龄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疗效 n18 30 (a)31 40(b)4卜50(c)5卜60(d)61 (e)
完全缓解16102202
基本缓解351011914
有效 34914731
无效 1574310
R0.50.59720. 56330. 69140. 3857
由表15可见年龄与疗效有一定相关性,以51 60年龄段疗效较差,这
可能与该年龄段患者数患者有一定相关性。
(十五)病程与疗效相关性分析(见表16)。
表16病程(年)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疗效 n<1 (a)1~ (b)2 (c)3 (d)
完全缓解163562
基本缓解35214811
有效 3441479
无效 150843
R0. 50. 71190.630.685
由表16可见,病程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三、安全性观测结果(一)对血、尿、便常规的影响(见表17)。
表17治疗组血、便常规的影响
n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正常异常正常 异常正常异常
治前1009460 100100 0
治后10096448 52100 0
P〉0. 10<0.01>0. 10
由上表X2检验分析可见,本品对血常规及尿常规无明显影响,治疗前后
无显著性差异,其P值均X).IO。而本品对尿常规则有一定影响,可改善尿
常规,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肾炎灵颗粒剂对心电、肝、肾功能的影响(见表18)
表18、肾炎灵颗粒剂对心电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n心电肝功肾功
正常异常正常异常正常异常
治前100964100095 5
治后100991100096 4
P (X2)>0. 10>0.01〉0. 10
经X2检验分析,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值X).Ol,说明本品对心、肝、
肾功能无影响。 四、随访情况分析
1、疗后及随访疗效对比分析(表19) 表19两组总体疗效比较_
组别n完全缓解基本缓解有效无效u p
治疗后51163500 0. 17>0. 10
随访时51173400
由表19可见本品远期疗效稳定随访时疗效无明显改变。
2、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中医证候变化比较(见表20)。表20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中医证候变化比较
症状n治后随访u P
++++++-+++ +++—
目睛干涩51011139009420. 54 > 0. 10
视物模糊5101743007440. 19 >0. 10
头晕耳鸣5101941018420. 168 > 0. 10
五心烦热5101842017430. 168 > 0. 10
口干咽燥5103840019410. 235 > 0. 10
腰膝酸痛511221270023280. 40 >0. 10
小便灼热510110390012390. 08 > 0. 10
心烦口渴51010400009420. 37 >0. 10
夜寐不安510110400011400.04>0. 10
由表20可见,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随访与治疗后无明显差异。
3、 治疗后与随访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比较(见表21)
表21治疗后与随访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比较
项目 n治、' 刖治 后tP
24小时尿510. 49±0.,550. 31±0. 313. 428<0. 01
蛋白定量
由表21可见,随访后尿蛋白有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本品远期疗
效稳定。
4、治疗后与随访时对肾功能影响的比较(见表22)
表22 治疗后与随访时对肾功能的影响及比较
项目 n治疗后随访时tP
尿素氮 515. 36±1.065. 03±0.952. 379<0. 10
Cr 5175. 4±18. 674.8±15. 10. 40>0. 10
内生肌酐5187. 1±21.987.6±21. 30. 26>0. 10
清除率
由表22可见,治疗后与随访时比较尿素氮有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本品远期疗效稳定。
典型病例1
患者白某,男,26岁,工人,该患于1998年10月起出现全身浮肿、腰 膝酸软、周身乏力,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多方治疗,疗效不显,近几个月出现头晕耳鸣、目睛干涩、夜寐不安、五心烦热、口干 咽燥、腰脊酸痛、视物模糊,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水肿"收入疗区。入
院时患者面黄体瘦,眼睑浮肿,精神不振,体温36.5。C,脉搏80次/分, 血压120 / 80毫米汞柱,双肾区无叩痛。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潜血+++, 红细胞20 25,混合管型1 2,白细胞1 2, 24小时尿蛋白定量0.45克, 肾功能正常,血流变学检査全血比粘度高切值、低切值、血浆比粘度均升高, 其他血常规、便常规、肝功、血糖、心电图均正常。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 炎(普通型)"。投以"肾炎灵颗粒剂",每次一袋,每日三次,冲服。患者 于服药第6周感觉自觉症状减轻,视物模糊、心烦口干等症状完全消失,尿 蛋白+,潜血±,尿中红细胞减少为0 5,病情明显好转。至第7周时患者 因外感导致病情稍有反复。到第10周时,患者除腰脊酸楚、夜寐不安外其 他症状基本消失。治疗结束时患者各项症状基本消失,尿检正常,脉象和缓, 状如常人。3个月后随访,患者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化验检査各项指标均 属正常。临床判断为基本缓解。 典型病例2
患者于淑芹,女性,44岁,反复腰痛1年,加重1周。该患缘于l年 前因劳累自觉腰痛、乏力,在吉林某医院检査尿潜血+、红细胞10-15/HP, 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近l周上述症状加重,半腰酸、口干、心烦、夜寐 等,遂就诊于我院。该患于1999年9月14日入院时,有明显的目睛干涩、 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背酸痛,小便黄赤灼热,伴心烦口渴, 夜寐不安。舌红,苔薄白,脉细数。无浮肿,24小时尿量约1500ml。查Bpl2.6 /9.33kpa,腰部叩痛()。化验尿常规PRO ( + ), BLD (+++), RBC20-35 / HP; 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g。诊断为慢性肾炎,口服肾炎灵颗粒10g,日三 次。经用药8周后,该便黄赤灼热、心烦口渴、夜寐不安消失。舌淡红、苔 薄白。复査尿常规日报PRO (十),BLD (-)。 9周后复査尿常规PRO (-),RBC0 / HP,此后复査及随访病情均未发生反复。 讨论与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内科常见、多发病,其以青壮年为多,且男性多于女 性,临床以病程长,缓慢进行为特点,以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高 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常因失治误治,病情进展而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 竭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慢性肾炎,防止肾功衰竭,延长病 人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当为有效方法之一。肾炎灵胶囊是一种治疗慢性肾炎 的新药,对于难以根治的慢性肾炎有很好的疗效。由于其原药标准形成时间 较早,控制质量手段不够完整,服用粒数偏多,使用不够方便,新开发研制 的颗粒剂,克服了上述不足,使患者服用方便,更好地发挥药效。
通过选择1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内热证候患者,采 用随机分组,单盲对照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其中治疗组100例,对照组 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本次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分组单盲对照方法进行,试验组临床观察100 例,并与肾炎灵胶囊对照观察60例,而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 病情、中医证候分布、舌苔脉象及免疫球蛋白、血流变等项比较无显著性差 异,说明两组是均衡可比的。授试对象的选择标准明确,中医症候的半定量 标准的可操作性,可见本次临床试验设计基本合理,临床操作性尚好,临床 试验结果可信。
2、 本临床试验表明,肾炎灵颗粒与对照组均具有改善目睛干涩、视物 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小便灼热、心烦口渴、 夜寐不安等中医证候的作用,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本次临床试验表明,肾炎灵颗粒及对照组均有改善病理舌象与脉象 的作用,而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 本次临床试验还说明,肾炎灵颗粒与对照组还有一定恢复水肿及降低尿蛋白的作用,而两组间比较无差异。肾炎灵颗粒剂有改善尿潜血的作用, 治疗前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比较无差异。
5、 本次临床试验证明,肾炎灵颗粒有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而两组 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本品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肾炎灵颗粒还有升高红细 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作用的趋势,两组见比较无差异。
6、 本次临床试验证明,肾炎灵颗粒由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液粘 度的作用,两组之间比较,在调整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方面优于对照组。
7、 病情、年龄及病程与疗效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3项与疗效 均无明显相关性。
8、 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未发现本品有对肝功能、肾功能、心电、血 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的不良影响。临床试验中也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9、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 0%,显著率为51. 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 7%,显效率35.0%,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10、 随访3个月观察远期疗效,说明本品远期疗效是稳定的。 实施例1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墨旱莲398g,女贞子238g,地黄23g,当归238g,川芎80g,赤芍160g, 茯苓238g,茜草238g,大蓟398g,小蓟398g,栀子238g。
(一) 、当归、川^加3~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及挥发 油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二) 、女贞子、赤芍、茜草用55~95%乙醇提取1~3次,每次1~4小 时,加醇量为生药量的5 12倍,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 至相对密度为U8 1.30(6(TC)的稠膏;
(三) 、剩余墨旱莲等六味,加5 12倍量水煎煮1 3小时,滤过,滤液 放置,药渣与上述备用药渣混合,加5 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滤过,滤 液与上述滤液及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3 1.35(50。C)的稠膏与上述稠膏合并,混匀。
(四)、加入制备片剂的常规辅料,压片。
实施例2
墨旱莲442g,女贞子265g,地黄265g,当归265g,川芎89g,赤 芍178g,茯苓265g,茜草265g,大蓟442g,小蓟442g,栀子265g。
(一) 、当归、川^加3~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及挥发 油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二) 、女贞子、赤芍、茜草用55~95%乙醇提取1 3次,每次1~4小 时,加醇量为生药量的5 12倍,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 至相对密度为1.18 1.30(60'C)的稠膏;
(三) 、剩余墨旱莲等六味,加5 12倍量水煎煮1 3小时,滤过,滤液 放置,药渣与上述备用药渣混合,加5~12倍量水煎煮1 3小时,滤过,滤 液与上述滤液及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3 1.35(50。C)的稠膏与上述稠膏合并,混匀。
(四) 、按稠膏1份,蔗糖4份,糊精0.8份的比例、及乙醇适量,制成颗
粒;将挥发油用3 —环糊精包合,与上述颗粒混匀,千燥,制粒,制得10000g,
每克含生药0.32克。
实施例3
墨旱莲486g,女贞子292g,地黄292g,当归292g,川芎98g,赤芍 196g,茯苓292g,茜草292g,大蓟486g,小蓟486g,栀子292g。
(一) 、当归、川芎加3~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及挥发 油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二) 、女贞子、赤芍、茜草用55~95%乙醇提取1~3次,每次1~4小 时,加醇量为生药量的5 12倍,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8 1.30(60。C)的稠膏;
(三) 、剩余墨旱莲等六味,加5 12倍量水煎煮1 3小时,滤过,滤液 放置,药渣与上述备用药渣混合,加5 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滤过,滤 液与上述滤液及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3 1.35(50。C)的稠膏与上述稠膏合并,混匀。
(四) 、按稠膏1份,蔗糖4份,糊精0.8份的比例、及乙醇适量,制成颗
粒;将挥发油用0 —环糊精包合,与上述颗粒混匀,干燥,制粒,制得10000g。 实施例4
墨旱莲398g,女贞子238g,地黄23g,当归238g,川芎80g,赤芍160g, 茯苓238g,茜草238g,大蓟398g,小蓟398g,栀子238g,猪苓238g ,盐炒 车前子477g,马齿苋956g,地榆795g。
制备同实施例l,仅在步骤(三)将猪苓、盐炒车前子、马齿苋、地榆 全部加入。
实施例5
墨旱莲442g,女贞子265g,地黄265g,当归265g,川芎89g,赤 芍178g,茯苓265g,茜草265g,大蓟442g,小蓟442g,栀子265g,猪苓 265g、盐炒车前子530g,马齿苋1062g ,地榆883g。
制备同实施例2,仅在步骤(三)将猪苓、盐炒车前子、马齿苋、地榆 全部加入。
实施例6
墨旱莲486g,女贞子292g,地黄292g,当归292g,川芎98g,赤芍196g, 茯苓292g,茜草292g,大蓟486g,小蓟486g,栀子292g,猪苓292g ,盐炒 车前子583g,马齿苋1168g,地榆971g。制备同实施例3,仅在步骤(三)将猪苓、盐炒车前子、马齿苋、地榆 全部加入。 实施例7
墨旱莲398g,女贞子238g,地黄23g,当归238g,川芎80g,赤芍160g, 茯苓238g,茜草238g,大蓟398g,小蓟398g,栀子238g,猪苓238g ,盐炒 车前子477g,马齿苋956g,地榆795g,山药426g,烫狗脊795 g。
制备同实施例4,仅在步骤(三)将山药、烫狗脊全部加入。
实施例8
墨旱莲442g,女贞子265g,地黄265g,当归265g,川芎89g,赤 芍178g,茯苓265g,茜草265g,大蓟442g,小蓟442g,栀子265g,猪苓 265g、盐炒车前子530g,马齿苋1062g ,地榆883g,山药473g,烫狗脊883g。
制备同实施例5,仅在步骤(三)将山药、烫狗脊全部加入。
实施例9
墨旱莲442g,女贞子265g,地黄265g,当归265g,川芎89g,赤 芍178g,茯苓265g,茜草265g,大蓟442g,小蓟442g,栀子265g,猪苓 265g、盐炒车前子530g,马齿苋1062g,山药520g,烫狗脊971g。
制备同实施例6,仅在步骤(三)将山药、烫狗脊全部加入。
实施例IO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中的两种药材墨旱莲和茜草:样品由实施例2得到。 (1)取本品l5g,加水100ml,置水浴上加热溶解,放冷,置分液漏斗
中,加氯仿萃取二次,每次30ml ,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浓縮至lml,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墨旱莲对照药材2g,加水100ml煎煮1小时,放冷,滤
过,置分液漏斗中,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二甲苯一醋酸乙酯一正已垸一甲醇一甲酸(20: 10: 8: 0.5:
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 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20g,研细,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浓盐酸lml,煮沸30分钟,冷却,用乙醚 萃取两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l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茜草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 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 1,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一醋酸乙酯一正已烷一甲醇一甲酸 (20: 10: 8: 0.5: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 光斑点。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栀子苷和芍 药苷。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垸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 一水(15: 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 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和芍药苷对照品各10mg, 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lml,置10ml 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中含栀子苷和芍药苷各 Q.04mg。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5g,研细,精密称定,精密加入70%乙醇 溶液100ml,超声处理(250W, 50KHz) 30分钟,放冷,滤过,精密量取 续滤液50ml,蒸干,残渣加水25ml溶解,置分液漏斗中,加氯仿提取两次, 每次30ml ,弃去氯仿液,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5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 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 释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
本品每g含赤芍按芍药苷(C23H2sOu)计,不得少于0.24mg;含栀子以 栀子苷(CnH240iQ)计,不得少0.31mg。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墨旱莲398~486份,女贞子238~292份,地黄238~292份,当归238~292份,川芎80~98份,赤芍160~196份,茯苓238~292份,茜草238~292份,大蓟398~486份,小蓟398~486份,栀子238~292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猪苓238 292份,盐炒车前子477 583份,马齿苋956 1168份,地 榆795~971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山药426 520份,烫狗脊795 971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 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墨旱莲442份,女贞子265份,地黄265份,当归265份,川芎89份, 赤芍178份,茯苓265份,茜草265份,大蓟442份,小蓟442份,栀子 265份。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 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猪苓265份,盐炒车前子530份,马齿苋1062份,地榆883份。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 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山药473份,烫狗脊883份。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一) 、当归、川芎加3 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及挥发 油另器收集,药渣备用;(二) 、女贞子、赤芍、茜草用55~95%乙醇提取1 3次,每次1~4小 时,加醇量为生药量的5 12倍,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 至6(TC时测、相对密度为1.18 130的稠膏;(三) 、剩余墨旱莲等六味,加5 12倍量水煎煮1 3小时,滤过,滤液 放置,药渣与上述备用药渣混合,加5~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滤过,滤 液与上述滤液及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縮至5(TC时测、相对密度为 1.13 1.35的稠膏,与上述稠膏合并,混匀。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中的两种药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 药物的两种成分的含量,其中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中的两种药材墨旱莲和茜草(1) 取本品15g,加水100ml,置水浴上加热溶解,放冷,置分液漏斗 中,加氯仿萃取二次,每次30ml ,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浓縮至lml,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墨旱莲对照药材2g,加水100ml煎煮1小时,放冷,滤 过,置分液漏斗中,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醋酸乙酯正己烷甲醇甲酸=20: 10: 8: 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 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2) 取本品20g,研细,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浓盐酸lml,煮沸30分钟,冷却,用乙醚 萃取两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l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茜草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 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醋酸乙酯正己烷甲醇甲酸=20:10: 8: 0.5: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栀子苷和芍 药苷;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垸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 腈水=15: 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 应不低于4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和芍药苷对照品各10mg, 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lml,置10ml 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中含栀子苷和芍药苷各 0.04mg;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5g,研细,精密称定,精密加入70%乙醇 溶液100ml, 250W, 50KHz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精密量取续滤 液50ml,蒸干,残渣加水25ml溶解,置分液漏斗中,加氯仿提取两次,每 次30ml,弃去氯仿液,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5次,每次20ml ,合并正丁醇提 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 刻度,摇匀,即得;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本品每g含赤芍按芍药苷(C23H280U)计,不得少于0.24mg;含栀子以 栀子苷(CnH240iQ)计,不得少0.31m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属于中药。包括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墨旱莲398~486份,女贞子238~292份,地黄238~292份,当归238~292份,川芎80~98份,赤芍160~196份,茯苓238~292份,茜草238~292份,大蓟398~486份,小蓟398~486份,栀子238~292份。本发明具有清热凉血、滋阴养肾的功能。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兼扶湿热证,症见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咽喉肿痛,脘闷纳呆,口干不思饮,小便灼热或涩痛不利,脉弦细或细数,濡数或滑数,舌红少苔或舌苔黄腻等。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612246SQ20091006730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
发明者于永嘉, 刘传贵, 张广民, 朱继忠, 王福文, 广 胡, 金立群, 闫智力 申请人: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