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滴鼻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171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盏花素滴鼻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滴鼻剂,尤其是涉及一种灯盏花素滴鼻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灯盏花素是从菊科植物短亭飞蓬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主要成分为灯盏花乙素,另含少量灯盏甲素。本品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和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治疗。灯盏花素的疗效是确切的,但普通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低,注射剂和冻干粉针剂又存在给药后体内消除迅速、给药不方便和不适于长期给药等缺点,严重影响了灯盏花素药效的发挥,因此如何制备一种可以提高灯盏花素生物利用度和方便给药的新剂型,具有积极的意义。滴鼻剂属于鼻腔给药系统,药物经鼻吸收后能迅速进入体循环,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在制备灯盏花素滴鼻剂的过程中,由于灯盏花素原料水溶性较差,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灯盏花素混悬滴鼻剂存在药物颗粒粒径过大、混悬效果不好的缺点,制约了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灯盏花素生物利用度的给药新剂型及其制备方法,完善现有制剂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1000ml含有灯盏花素40_160g、甘露醇2_8g、羟丙基-环糊精0.8-3.2g、聚山梨酯-800.4-1.6g、羧甲基纤维素钠2_8g、山梨酸钾1.2-4.8g、柠檬酸1.4-5.6g、EDTA-2Na0.8-3.2g,由以下制备步骤制成(1)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500ml蒸馏水中溶胀,制成胶浆;(2)取甘露醇、羟丙基环糊精、聚山梨酯-80、山梨酸钾、柠檬酸、EDTA_2Na加入300ml蒸馏水溶解,滤过,加入上述胶浆液中,混勻;(3)灯盏花素经粉碎至200目细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馏水至1000ml;(4)将上述液体经球磨机研磨处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悬剂。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为混悬型滴鼻剂。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的PH值范围在5-6.5之间。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甘露醇为等渗调节剂,羟丙基-日_环糊精为吸收促进剂,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柠檬酸为PH值调节剂,EDTA-2Na为稳定剂,山梨酸钾为防腐剂。本发明制备的灯盏花素滴鼻剂,利用经鼻给药具有无胃肠降解作用、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吸收后直达到全身等优点,从而促进灯盏花素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发明制备的灯盏花素滴鼻剂为混悬型,由于鼻黏膜亲脂性通道是药物经鼻吸收的主要途径,而灯盏花素分子比灯盏花素部分解离以及完全解离后,具有更高的脂溶性,因此混悬型灯盏花素滴鼻剂更有利于灯盏花素药物的吸收。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的PH值范围在5-6.5之间,由于PH值对灯盏花素水溶液的稳定性存在着显著性影响,灯盏花素水溶液的稳定性随PH值升高有迅速下降的趋势,另外灯盏花素随着PH值的增加药物的解离度也随之增加,脂溶性下降,使灯盏花素经鼻吸收减弱,因此滴鼻剂的PH值范围在5-6.5之间既能够增加滴鼻剂的稳定性又能促进药物吸收。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加入EDTA_2Na为稳定剂,极大地提高了灯盏花素滴鼻剂在贮存期的稳定性。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每次每鼻孔各滴1次,每次每鼻孔滴入液量为0.1-0.13ml,实验证明不会产生过量性刺激反应,即每次用药剂量大于等于20mg/0.2ml。有益效果(1)混悬剂制备实验在灯盏花素滴鼻剂的制备工艺中,由于灯盏花素原料在蒸馏水中溶解度仅为79.4mgL—1,在PH7.5PBS中溶解度为18.7gL—1,因此决定了灯盏花素滴鼻剂应制成混悬型,且不宜采用微晶结晶法制备混悬剂。灯盏花素原料具有质轻膨松、韧性强不易粉碎、易聚集特点,因此制备其混悬剂存在较大困难,在采用常规分散法制备混悬剂的试验中,机械粉碎法存在粉碎细度不够、粒径过大的缺点,而单纯采用水分散研磨法,由于灯盏花素原料韧性强也存在不易被研细的难题,本发明先采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处理灯盏花素原料,使灯盏花素原料达到极细粉状态(200目),极细粉化的灯盏花素粒径大部分在75ym左右,但是由于极细粉具有再聚集的特性,经粉碎一段时间后,灯盏花素超细粉会产生再聚集,团聚后的颗粒径超过了150i!m,由于药物与溶液的界面张力,靠单纯搅拌很难使团聚的药粒再分散均勻,实验采用球磨机研磨技术后,在溶液中将再聚集的药物粒子重新分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细药物粒径(3(^!11以下),由于润湿剂(助悬剂)和增溶剂的存在,使超细药物微粒周围形成水保护膜,阻碍了颗粒的再聚集,成功地解决了灯盏花素混悬剂制备的难题。混悬剂制备方法对比实验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灯盏花素混悬滴鼻剂制备方法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当药物粒径越细时,人体黏膜对药物颗粒的吸收越佳,从而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加快药物起效时间。(2)灯盏花素滴鼻剂家兔鼻黏膜刺激性试验本试验选取体重2.0士0.15kg的成年健康家兔12只,雌、雄各半(雌性未产未孕),随机分为给药组、赋形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给药组用灯盏花素滴鼻剂滴鼻56mg/kg.bw(为临床制剂浓度80mg/ml);赋形剂对照组用不含灯盏花素的滴鼻剂滴鼻,空白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滴鼻。三组家兔每天滴鼻7次,每次间隔40min,每次每侧鼻腔给予0.1ml,以使滴鼻剂与动物鼻粘膜充分接触,连续7天滴鼻给药。给药后每天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行为、体征等全身反应和观察局部刺激症状(如哮喘、咳嗽、呕吐、窒息等),并按表1进行症状评分。于给药后约24h处死动物,观察呼吸道局部(鼻、喉、气管、支气管)粘膜组织有无充血、红肿等,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计算每组动物的平均积分值,参照表2进行评价,判断供试品对家兔鼻腔粘膜是否有刺激性、刺激反应的程度。表1鼻腔粘膜刺激性症状评分表_出现症状评分_无改变或无明显改变0轻度充血1中度充血2重度淤血、水肿3_表2粘膜刺激强度评价标准_平均积分值评价_0-0.4无刺激性0.41-1.5轻度刺激性1.51-2.5中度刺激性>2.5重度刺激性_实验结果给药组、赋形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平均积分值均在0-0.4之内;给药组、赋形剂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家兔双鼻黏膜均无红肿、充血及分泌物增多现象,试验期间也未见各组动物有哮喘、咳嗽、呕吐、窒息等刺激反应;对各组动物呼吸道局部(鼻、喉、气管、支气管)粘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表明灯盏花素滴鼻剂对家兔鼻腔黏膜无明显刺激作用。(3)灯盏花素滴鼻剂鼻黏膜纤毛毒性评价实验本实验采用在体蟾蜍上颚纤毛法,取蟾蜍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具体操作将蟾蜍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用止血钳牵拉上腭,露出上腭粘膜,在其上腭黏膜处分别滴灯盏花素滴鼻剂、阳性对照的去氧胆酸钠溶液、阴性对照的生理盐水各0.5ml,3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2ml冲洗黏膜,用手术剪分离其上腭粘膜,取约3mmX3mm的上腭粘膜,用生理盐水洗净血污和粘液后,于粘膜表面滴加生理盐水,分别铺在两块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40X1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粘膜纤毛的运动情况,随后置于加有少量蒸馏水的层析缸中,密闭,使水蒸气近饱和状态(环境温度1525°C),每隔一定时间取出标本于显微镜下观察,如纤毛运动持续不断则放回层析缸中。如此反复观察,直至纤毛运动停止后,记录从给药开始到纤毛运动停止所持续的时间,即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以给药组蟾蜍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除以阴性对照组蟾蜍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得到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相对百分数,此百分数为纤毛运动相对抑制百分率。灯盏花素滴鼻剂鼻黏膜纤毛毒性实验结果<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formula><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实验结果本发明制备的灯盏花素滴鼻剂纤毛运动相对抑制百分率95.3%,表明用本发明制备的灯盏花素滴鼻剂对鼻腔安全无损害。(4)灯盏花素滴鼻剂急性毒性试验本试验选取体重200士10.5g的成年健康大鼠30只,雌、雄各半(雌性未产未孕),检疫及适应性饲养至少7d,试验前禁食不禁水约12h后,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给药组(80mg/ml灯盏花素滴鼻剂,2ml/kg.bw、相当于160mg/kg.bw)、赋形剂对照组(不含灯盏花素的滴鼻剂)、空白对照组(0.9%的生理盐水),每组10只,雌、雄各半;三组均以2ml/kg.bw的容量(给药组的给药剂量按动物体重折算,相当于人用每日临床剂量的160倍)于24h内滴鼻4次给予大鼠,每次每侧鼻腔给予0.05ml,连续滴鼻4次,每次间隔lh。给药后至少观察4小时或观察至大部分动物无异常,以后每天至少观察一次,连续14天。主要观察动物饮食、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况及中毒反应症状及其起始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可逆及恢复时间等。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3、7、14天称体重。实验结果对灯盏花素滴鼻剂进行24h内大鼠多次滴鼻急性毒性试验,连续观察14天,各组大鼠皮毛光泽、精神状态良好、行为活动及呼吸频率均未见异常,摄食、饮水、粪便性状等均正常,试验期间各组动物均未见死亡;各组大鼠体重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所有动物大体解剖观察,主要脏器、器官均无明显异常。提示,灯盏花素滴鼻剂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给药量为160mg/kg.bw,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160倍,未出现毒性和动物死亡。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的安全剂量范围为临床拟用剂量160倍以下。(5)溶出度对比实验分别测定灯盏花素滴鼻剂和灯盏花素片的溶出度,并进行对比试验。灯盏花素片为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生产,批号20080710。用注射器准确抽取混勻的灯盏花素混悬滴鼻剂(折合灯盏花素20mg),精密称定,将灯盏花素滴鼻剂注入桨叶顶端至液面的中点,再精密称定注射器的重量,按灯盏花素滴鼻剂比重折算出投入溶出介质中灯盏花素滴鼻剂的体积,带入计算;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C)第二法,以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依法操作,转速75转/min,分别在5min、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取溶液5ml,滤过,并及时补充溶出介质5ml,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7ug的溶液,照紫外一可见光光度法(附录IVA),在33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另取野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15分钟使溶解,取溶液0.2ml,置10ml量瓶中,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定容,摇勻,制成每lml中约含7ug的溶液,同法测定,分别计算灯盏花素滴鼻剂、灯盏花素片的溶出量。样品溶出度参数表(%,1士s,n=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根据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计算T5(i、Td和T8(l,结果见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验结果表明灯盏花素滴鼻剂溶出度高于灯盏花素片,溶出速率较快。(6)灯盏花素滴鼻剂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家兔12只(体重3kg左右),随机分为鼻用滴鼻剂组和口服片剂组,每组6只。鼻用滴鼻剂组禁食16小时后以3%戊巴比妥钠(1.5ml/只)耳缘静脉注射,行浅麻醉。以注射器配合一个软管定量吸取8%的滴鼻剂0.3ml,对家兔进行鼻腔给药,剂量均为8mg/kg。口服组禁食16小时后经口灌服给予灯盏花素片,剂量均为8mg/kg。于给药前(Oh)和给药后0.17、0.33、0.5、1、1.5、2、3、4、6、8和1211耳缘静脉取血11111,以30(^.111厂1肝素(120)抗凝,离心(3000rmirfOlSmin,分离血浆,于10ml离心管中精密加入血浆样品0.5ml,加入一定量0.5%的抗坏血酸(Vc)和冰乙酸,再加入一定量0-Glucuronidase,混勻后置于37°C水浴中水解2小时。在水解后血浆内加入内标溶液,混勻,加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混合提取溶剂5ml,旋涡3min,于3000rmin"1离心lOmin,吸取上清液一定量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45°C水浴下N2吹干,以一定量流动相复溶,10000rmirf1离心2min,吸取上清液20u1分析测定。以3p97药代计算程序对所得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有关药动学参数,其中Tp。ak和C_以实测值计算,AUC采用统计矩,计算,结果见下表。两种剂型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n=6,I士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灯盏花素滴鼻剂,其生物利用度比灯盏花素片剂要高,相同给药剂量下,灯盏花素滴鼻剂相对灯盏花素片的利用度达217.39%,从t1/2(Ka)来看,灯盏花素滴鼻剂的吸收速度比灯盏花素片要快。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灯盏花素滴鼻剂灯盏花素100g甘露醇5g羟丙基环糊精2g聚山梨酯-80lg羧甲基纤维素钠5gEDTA-2Na2g山梨酸钾3g柠檬酸3.5g蒸馏水加至1000ml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5g加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胶浆;取甘露醇5g、羟丙基环糊精2g、聚山梨酯-80lg、柠檬酸3.5g、EDTA-2Na2g、山梨酸钾3g加入300ml蒸馏水溶解,滤过,加入上述胶浆液中,混勻;取灯盏花素100g粉碎至200目细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馏水至1000ml;将上述液体经球磨机研磨处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悬滴鼻剂。实施例2灯盏花素滴鼻剂灯盏花素40g甘露醇4.0g羟丙基环糊精0.8聚山梨酯-800.4g羧甲基纤维素钠2gEDTA-2Na0.8g山梨酸钾1.2g柠檬酸1.4g蒸馏水加至1000ml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2g加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胶浆;取甘露醇4g、羟丙基环糊精0.8g、聚山梨酯-800.4g、柠檬酸1.4g、EDTA-2Na0.8g、山梨酸钾1.2g加入300ml蒸馏水溶解,滤过,加入上述胶浆液中,混勻;取灯盏花素40g粉碎至200目细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馏水至1000ml;将上述液体经球磨机研磨处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悬滴鼻剂。实施例3灯盏花素滴鼻剂灯盏花素160g甘露醇6g羟丙基环糊精3.2g聚山梨酯-801.6g羧甲基纤维素钠8gEDTA-2Na3.2g山梨酸钾4.8g柠檬酸5.6g蒸馏水加至1000ml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8g加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胶浆;取甘露醇6g、羟丙基环糊精3.2g、聚山梨酯-801.6g、柠檬酸5.6g、EDTA-2Na3.2g、山梨酸钾4.8g加入300ml蒸馏水溶解,滤过,加入上述胶浆液中,混勻;取灯盏花素160g粉碎至200目细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馏水至1000ml;将上述液体经球磨机研磨处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悬滴鼻剂。权利要求一种灯盏花素滴鼻剂,其特征在于本滴鼻剂1000ml含有灯盏花素40-160g、甘露醇2-8g、羟丙基-β-环糊精0.8-3.2g、聚山梨酯-800.4-1.6g、羧甲基纤维素钠2-8g、山梨酸钾1.2-4.8g、柠檬酸1.4-5.6g、EDTA-2Na0.8-3.2g,由以下制备步骤制成(1)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500ml蒸馏水中溶胀,制成胶浆;(2)取甘露醇、羟丙基-β-环糊精、聚山梨酯-80、山梨酸钾、柠檬酸、EDTA-2Na加入300ml蒸馏水溶解,滤过,加入上述胶浆液中,混匀;(3)灯盏花素经粉碎至200目细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匀,加蒸馏水至1000ml;(4)将上述液体经球磨机研磨处理后,制成均匀分散的混悬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其特征在于该滴鼻剂为混悬型滴鼻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其特征在于滴鼻剂的PH值范围在5-6.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盏花素滴鼻剂,其特征在于滴鼻剂中甘露醇为等渗调节剂,羟丙基环糊精为吸收促进剂,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柠檬酸为PH值调节剂,EDTA-2Na为稳定剂,山梨酸钾为防腐剂。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灯盏花素滴鼻剂及制备方法。本滴鼻剂1000ml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灯盏花素和辅料灯盏花素40-160g、甘露醇2-8g、羟丙基-β-环糊精0.8-3.2g、聚山梨酯-800.4-1.6g、羧甲基纤维素钠2-8g、山梨酸钾1.2-4.8g、柠檬酸1.4-5.6g、EDTA-2Na0.8-3.2g,由以下步骤制成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胶浆;取甘露醇、羟丙基-β-环糊精、聚山梨酯-80、柠檬酸、EDTA-2Na、山梨酸钾加入300ml蒸馏水溶解,滤过,加入上述胶浆液中,混匀;将灯盏花素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匀,加蒸馏水至1000ml,将上述液体经球磨机研磨处理后,制成均匀分散的混悬剂。文档编号A61P9/10GK101797224SQ20101012202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申请日期2010年3月11日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发明者刘昌孝,刘波,刘红斌,孙敏,徐榕雪,李聪,杨坤芬,王京昆,苏敏,高晶申请人: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