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8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在使用中,普遍采用B超设备对需要治疗的病 患区域进行定位和实时影像监控,由于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不同的人体组织和器官,具有 不同的穿透和反射特性,因此对位于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的不同病灶,需要使用不同 频率的超声波进行扫描和检查,由于目前B超探头的工作频带较窄,因此,需要设置2套不 同工作频段的B超探头,以适应对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的不同病灶进行扫描和检查的 需要。目前与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配合进行病灶定位和实时影像监控的B超设 备,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B超探头的切换一种方式采用设有多个治疗头和B超探头的转 盘式机构来实现;另一种方式将暂不使用的B超探头从设备上拆下,再将需要使用的B超探 头安装在设备上,但是这两种方式的使用效果都不理想,前一种方式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位置并需要购置较多的设备,实施成本过高;后一种方式操作复杂,过于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目前与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配合进行病灶定位和实时影像监 控的B超设备更换B超探头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所采 用的技术方案是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入单一 B超治疗头的壳体,所述壳体的 腔体内具有两个B超探头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的前端口具有一个B超探头的工作固定机 构,所述壳体的后端内具有一个B超探头的备用放置机构。所述两个B超探头具有不同的工作频率范围或不同的探头型号。所述工作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套住B超探头工作端的外套和与所述壳体的前端口 相连接的固定块,所述外套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相匹配的 燕尾榫,所述外套嵌入探头压盖的通孔中,所述探头压盖与所述壳体的前端口嵌套相接。所述备用放置机构包括用于套住B超探头工作端的外套和用于套住B超探头工作 端头部的护罩。附设有用于从所述备用放置机构夹取B超探头的B超探头取放夹。所述探头压盖与所述壳体的前端口之间,以及与所述外套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探头压盖的上表面为球面。 所述壳体为套筒结构或支座结构。所述工作固定机构与备用放置机构采用采用上下错位、左右错位或交叉错位的方 式设置。所述壳体的前端口设置有支撑所述固定块的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上设置有缺 口 ;所述外套上设置有指示B超探头工作端插入的方向标记。[0014]本实用新型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能取得的技术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可以方便地对套筒内的二个B超探头进 行选用转换,提高了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利用B超对需要治疗的病患区域进行 定位和实时影像监控的效率,有利于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的推广应用。套筒内前后设有二个B超探头,可以将2个B超探头选定为不同工作频段的B超 探头,以适应对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的不同病灶进行扫描和检查的需要。前端B超探 头的工作端头外露于套筒的前端,可以保证前端的B超探头可靠地工作。套筒的前端设有 探头压盖,探头压盖封闭前端B超探头与套筒前端的间隙,可以更好地保证前端B超探头的 定位与固定,并防止杂物通过前端B超探头与套筒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套筒内部,破坏B超 探头的工作条件。套筒内前后设有二个固定块,二个固定块分别与套筒内壁固定连接,二个 固定块和二个B超探头分别设有定位槽和定位榫,定位槽和定位榫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并 能相互嵌合,二个固定块的位置分别与二个B超探头的位置相适应,二个B超探头通过相互 嵌合的定位槽和定位榫分别与二个固定块固定连接,可以使二个B超探头准确地与固定于 套筒内壁的二个固定块分别定位与固定,以满足前端B超探头工作所需的位置要求,和后 端B超探头备用状态的位置要求。套筒的前端内壁设有定位凸缘,定位凸缘的位置和形状 与位于套筒前端的固定块的位置和形状相适应,可以使前端的固定块与套筒之间得到准确 的定位和固定,从而保证前端的B超探头的准确位置,以利于前端B超探头的稳定工作。定 位凸缘设有定位槽,套筒前端的固定块设有定位凸块,定位槽与定位凸块的形状和位置相 适应,可以对定位块实现周向定位,防止定位块相对于套筒旋转,以稳定前端B超探头的工 作条件。探头压盖与前端的B超探头间和/或探头压盖与套筒间设有密封圈,可以封闭探 头压盖与前端的B超探头之间的间隙和/或探头压盖与套筒之间的间隙,防止外界的杂物 和耦合剂通过探头压盖与前端的B超探头之间的间隙和/或探头压盖与套筒之间的间隙, 进入套筒内部,破坏B超探头的工作条件。定位槽和定位榫分别为燕尾槽和燕尾榫,可以提 供高精度的定位条件,并有利于制造和维修。位于后端的B超探头的工作端头设有护罩,可 以保护后端的B超探头的透镜表面不受损伤。位于后端的B超探头的轴线与套筒的轴线不 平行,可以为后端的B超探头提供多种放置位置。探头压盖的前端面为球面,可以在超声治 疗头的部分高强度超声波被水面或患者皮肤反射到探头压盖上时,将超声波分散反射向各 个方向,避免患者皮肤受到损伤。二个B超探头与套筒内壁间设有固定连接装置,可以使二 个B超探头与套筒内壁间可靠地固定连接,使B超探头得到准确、稳定的工作位置和存放位 置。设有B超探头取放夹,B超探头取放夹头部的形状和尺寸,与B超探头的定位槽或定位 榫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可以利用B超探头取放夹,方便地将B超探头从套筒内取出或放入 套筒内,有利于提高更换B超探头的速度。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的B超探头取放夹应用状态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后端的B超探头的轴线与套筒的轴线 不平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示含义如下[0021]1-探头压盖,2-固定快,3-外套,4-前端B超探头,5-护罩,6-后端B超探头,7-套 筒,8-外侧密封圈,9-内侧密封圈,IO-B超探头取放夹,11-固定块,12-探头压盖,13-外 套,14-治疗头,15-前端B超探头,16-支座,17-后端B超探头,1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包括嵌入单一 B超治疗头14的壳体,壳体的腔体内具有两 个B超探头的容置空间,壳体的前端口具有一个B超探头的工作固定机构,壳体的后端内具 有一个B超探头的备用放置机构。两个B超探头具有不同的工作频率范围或不同的探头型 号。工作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套住B超探头工作端的外套3和与壳体的前端口相连接的固定 块2,外套3上设置有燕尾槽,固定块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榫,外套3嵌入探头 压盖1的通孔中,探头压盖1与壳体的前端口嵌套相接。备用放置机构包括用于套住B超 探头工作端的外套13或3和用于套住B超探头工作端头部的护罩5。附设有用于从备用放 置机构夹取B超探头的B超探头取放夹10。探头压盖1与壳体的前端口之间,以及与外套 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外侧密封圈8,内侧密封圈9)。探头压盖1的上表面为球面。壳体 为套筒结构(套筒7)或支座结构(支座16)。工作固定机构与备用放置机构采用采用上 下错位、左右错位或交叉错位的方式设置。壳体的前端口设置有支撑固定块(固定块2或 11)的限位凸缘,限位凸缘上设置有缺口 ;所述外套(外套3和外套13)上设置有指示B超 探头工作端插入的方向标记。本实用新型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包 括套筒、设置在套筒内的B超探头和探头压盖,套筒7为筒状结构并分为前端和后端,套筒7 内设有二个固定块2及二个B超探头4和6,B超探头为长柱体,二个B超探头沿套筒7的 轴线方向分前、后排列设置,套筒7的长度与二个B超探头4和6的长度相适应,二个B超 探头的轴线与套筒7的轴线平行或大致平行,前端B超探头4的工作端头外露于套筒7的 前端,套筒7的前端设有探头压盖1,探头压盖1封闭前端B超探头4与套筒7前端的间隙, 二个固定块2分别与套筒7内壁固定连接,二个固定块2和二个B超探头4和6分别设有 定位槽和定位榫,定位槽和定位榫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并能相互嵌合,二个固定块2的位 置分别与二个B超探头4和6的位置相适应,二个B超探头4和6通过相互嵌合的定位槽 和定位榫分别与二个固定块2固定连接。套筒7的前端内壁设有定位凸缘,定位凸缘的位 置和形状与位于套筒7前端的固定块2的位置和形状相适应。定位凸缘设有定位槽,位于 套筒7前端的固定块2设有定位凸块,定位槽与定位凸块的形状和位置相适应。探头压盖 1与前端B超探头4间可以设置内侧密封圈9,探头压盖1与套筒7间可以设置外侧密封圈 8。定位槽和定位榫分别为燕尾槽和燕尾榫。为了制造方便,可以在B超探头4和6的外表 面设置外套3,定位槽或定位榫设置在外套3上,外套3与B超探头4和6的外表面固定连 接。定位凸块也可以设置在外套3上。后端B超探头6的工作端头设有护罩5。后端B超 探头的轴线与套筒的轴线可以不平行。探头压盖1的前端面为球面,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0025]二个B超探头4和6与套筒7内壁间设有固定连接装置,可以采用粘接,也可以采 用螺纹等固定连接装置。[0026]设有B超探头取放夹,B超探头取放夹头部的形状和尺寸,与B超探头的定位槽或 定位榫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更换B超探头时,先拆下探头压盖1,连同套筒7前端的固定 块2 —起取出前端B超探头4,取下套筒7后端的固定块2。如图2所示,用B超探头取放 夹10夹住固定连接在后端B超探头6上的外套3两侧的燕尾槽或燕尾榫,将位于套筒7后 方的后端B超探头6、外套3、护罩5 —起取出,然后将前端B超探头4放在套筒7后方,将 后端B超探头6固定在套筒7前方,实现两个B超探头的更换。如图3所示,探头15与图1中的探头4的安装方式相同,探头17平放在底座18的 底部。需要更换时,先取出治疗头14,拆下探头压盖12,再拧下支座16和底座18之间的连 接螺钉,连同固定块11 一起取出上方的探头15,取掉固定块11后将探头15退出支座16, 然后交换2个探头的位置后将探头17穿过支座16,连同固定块11 一起安装在支座16上, 最后依次拧上支座16和底座18之间的连接螺钉,盖上探头压盖12,装上治疗头14。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该 装置包含两个适用于不同类型肿瘤的B超探头、一个可同时存放2个B超探头的套筒、一个 保护探头的护罩、两个粘接在B超探头上的带有燕尾槽的外套、两个带有燕尾的固定块、一 个装有密封圈的探头压盖、一个B超探头更换夹子。在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之前, 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肿瘤的不同类型,利用本发明装置快速选择一个观察该类型肿瘤图像 效果更佳的B超探头进行观察和定位,能针对不同肿瘤获得较理想的图像效果,具有更换B 超探头方便快捷和实施成本低的优点。探头型号可以选用LA523和CA431其频率范围(MHz)分别为13_4和8_1,主要治 疗范围分别为乳腺肿瘤和腹部肿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方式,经过变 换和代换所形成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M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入单一B超治疗头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腔 体内具有两个B超探头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的前端口具有一个B超探头的工作固定机构, 所述壳体的后端内具有一个B超探头的备用放置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B超探头具有不 同的工作频率范围或不同的探头型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固定机构包括用 于套住B超探头工作端的外套和与所述壳体的前端口相连接的固定块,所述外套上设置有 燕尾槽,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榫,所述外套嵌入探头压盖的通 孔中,所述探头压盖与所述壳体的前端口嵌套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放置机构包括用 于套住B超探头工作端的外套和用于套住B超探头工作端头部的护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附设有用于从所述备用放 置机构夹取B超探头的B超探头取放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压盖与所述壳体 的前端口之间,以及与所述外套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压盖的上表面为 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套筒结构或支 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固定机构与备用 放置机构采用采用上下错位、左右错位或交叉错位的方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口设置 有支撑所述固定块的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上设置有缺口 ;所述外套上设置有指示B超 探头工作端插入的方向标记。
专利摘要双B超探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入单一B超治疗头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腔体内具有两个B超探头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的前端口具有一个B超探头的工作固定机构,所述壳体的后端内具有一个B超探头的备用放置机构。可以将套筒内的2个B超探头选定为不同工作频段的B超探头并选择应用,以适应对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的不同病灶进行扫描和检查的需要。
文档编号A61B8/00GK201775684SQ20102029415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
发明者林涛, 王华容, 王智彪 申请人: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