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68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复方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由于强热的作用侵害人体以致皮肤腐烂而成,主要有沸水、油、火焰、电、放射线、化学物质等。轻者(总面积在10%以下的II度烧伤)致使皮肉损伤,局部皮肤潮红疼痛,或有水疱,重者(总面积在10%-30%之间的II度烧伤或III度烧伤在10%以上)不仅皮肉损伤,而且火毒炽盛,伤及体内阴液,或热毒内攻脏腑,以至脏腑不和,阴阳平衡失调,甚者危及生命。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用于烧伤的药物主要分为油膏、散剂或者液剂,它们的主要成分为化学物质,对皮肤刺激大,并且会产生耐药性和过敏现象,比如磺胺嘧啶银。油膏和散剂对大面积烧伤使用不方便、不灵活、病程长,愈后有疤痕增生的现象,甚者使受损的部位模糊不清,辩不清病情的轻重和病情的发展情况,从而延误病情,更有甚者还会出现痂下感染,而且目前市面上的液剂,价格昂贵,大面积喷洒时会出现剧痛,让患者难以忍受。鉴于以上诸多原因,烧伤患者迫切需要一种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痛苦小、经济实惠、使用方便灵活的水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经济实惠的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复方水剂,具有清热泻火、排毒去污、透疹利湿、除痒消肿、消炎止痛、收敛生肌、防腐促愈的功效,药物表面活性高、使用方便、吸收迅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由以重量计的以下组分的中药材组成:
地龙8 16份,马料梢6 12份,防己6 14份,延胡索4 12份,大黄4 10份,紫草5 10份,牡丹皮2 6份,败酱草I 6份,木芙蓉叶I 6份,白友4 10份,冰片2 6份,60度白酒100 160份。其中:地龙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马料梢清热止痢,祛风,截疟,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关节痛、疟疾;防己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功能为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延胡索主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紫草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的作用;牡丹皮中的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败酱草味辛、苦,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木芙蓉叶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治痈疽掀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白芨能促进肉芽组织血管再生,加速创面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冰片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高度白酒杀菌消毒。以上各味中药产生协同作用,可产生奇特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地治疗烧伤。
作为优选,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由以重量计的以下组分的中药材组成:
地龙12份,马料梢10份,防己12份,延胡索10份,大黄8份,紫草7份,牡丹皮5份,败酱草4份,木芙蓉叶4份,白芨8份,冰片4份,60度白酒140份。发明人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记录了 80例,其中,轻度烧伤50例,中度烧伤20例,重度烧伤10例。轻度烧伤直接将药喷于患处,3-5天后,红肿、疼痛、渗液消失,达到临床痊愈。中度烧伤,经上述常规处理后,直接喷于患处,6-10天后,红肿、疼痛、水疱、糜烂逐渐减轻并消失,达到临床愈合。重度烧伤,经常规处理并结合内科抗感染治疗,再使用本发明所述药物5-10天后,红肿、疼痛、水疱、渗液减轻,10-15天后,糜烂、渗液基本消失,20天后达到临床愈合。 本申请所述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是一种绿色纯中草药的复方制剂,物具有清热泻火、排毒去污、透疹利湿、除痒消肿、消炎止痛、收敛生肌、防腐促愈的功效,药物表面活性高、使用方便、吸收迅速,对轻度、中度、重度烧烫伤有显著的疗效,治愈率高,治疗期短,而且由于主要原料是中药,所以对皮肤无损害,无刺激,无染色,无毒副作用,它能迅速止痛,杀菌效果好,能有效抑制渗出,在皮肤上形成保护膜,结痂快,愈合后不留疤痕,有效率达到96%,治愈率达到90%以上,及时有效地解除了烧伤患者的痛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下各实施例采用真实病例作为评价。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由以重量计的以下组分的中药材组成:
地龙8份,马料梢6份,防己6份,延胡索4份,大黄4份,紫草5份,牡丹皮2份,败酱草I份,木芙蓉叶I份,白芨4份,冰片2份,60度白酒100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由以重量计的以下组分的中药材组成:
地龙16份,马料梢12份,防己14份,延胡索12份,大黄10份,紫草10份,牡丹皮6份,败酱草6份,木芙蓉叶6份,白芨10份,冰片6份,60度白酒160份。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由以重量计的以下组分的中药材组成:
地龙12份,马料梢10份,防己12份,延胡索10份,大黄8份,紫草7份,牡丹皮5份,败酱草4份,木芙蓉叶4份,白芨8份,冰片4份,60度白酒140份。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评价例。周某,男,55岁,四川成都人。患者在炒菜过程中,沸油烫伤整个右前臂,致使皮肤红肿、脱皮、起大水疱,使用本制剂30天后治愈,无疤痕,无皮肤色素沉着。
何某,女,22岁,四川绵阳三台人。患者因端锅时摔倒,致使手部、大腿部大面积烫伤,皮肤脱落,局部红肿,使用本烧伤制剂18天后治愈,无疤痕,无皮肤色素沉着。李某,男,6岁,四川宜宾人。患者因不小心坐在烧开的锅中,致使整个臀部、大腿中上部、前阴中度烫伤,伤面红肿、脱皮,局部有大水疱,使用本药物25天后基本治愈。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是绿色纯中草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泻火、排毒去污、透疹利湿、除痒消肿、消炎止痛、收敛生肌、防腐促愈的功效,药物表面活性高、使用方便、 吸收迅速。
权利要求
1.一种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重量计的以下组分制成: 地龙8 16份,马料梢6 12份,防己6 14份,延胡索4 12份,大黄4 10份,紫草5 10份,牡丹皮2 6份,败酱草I 6份,木芙蓉叶I 6份,白友4 10份,冰片2 6份,60度白酒100 1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地龙12份,马料梢10份,防己12份,延胡索10份,大黄8份,紫草7份,牡丹皮5份,败酱草4份,木芙蓉叶4 份,白芨8份,冰片4份,60度白酒14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用中药烧烫伤制剂,采用地龙,马料梢,防己,延胡索,大黄,紫草,牡丹皮,败酱草,木芙蓉叶,白芨,冰片,60度白酒等作为成分,制得一种用于烧烫伤的绿色纯中草药复方制剂。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泻火、排毒去污、透疹利湿、除痒消肿、消炎止痛、收敛生肌、防腐促愈的功效,药物表面活性高、使用方便、吸收迅速。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120758SQ20111037122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1日
发明者张强 申请人:成都市湔江制药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