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总黄酮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83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柏叶总黄酮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侧柏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具体的说是侧柏叶总黄酮在制备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也涉及该药物的提取分离和药物制剂,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α -葡萄糖苷酶是一种存在于小肠黏膜细胞刷状缘的糖苷代谢酶,该酶针对双糖发挥水作用,使进入小肠的碳水化合物最终形成单糖,被机体吸收。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究开发出的一类新型口服降血糖药物,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在碳水化合物消化的最后一步抑制双糖降解为单糖,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消化,延迟来自双糖、低聚糖及多糖的葡萄糖吸收,有效推迟并减轻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及进程,是糖尿病人常用的控制血糖的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通过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发挥调整血糖水平的作用,减少高血糖对胰腺的刺激,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腺的功能,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尤其是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上市的用于治疗餐后高血糖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3种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天然植物性食物和传统草药在降血糖、糖尿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来源。利用生物导向鉴定、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证明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样作用的植物化学物主要包括多糖、酚类物质、生物碱、糖苷、皂甙、植物固醇等(药物生物技术,2009年第16卷4期,388-392)。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第一部),其性味苦涩、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侧柏叶的主要成分为鞣质、黄酮及挥发油等(中药通报,1983年第8卷2期,30)。侧柏叶除具有止血、镇咳、平喘、祛痰、镇静作用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地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临床对崩漏、百日咳、烧伤等有较好的疗效(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6卷6期,489)。孔令东等报道了一种侧柏叶总黄酮的组合物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药物和保健食品,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公开号CN1401380),其中提到的总黄酮是乙醇提取后,用碱溶酸沉法、有机试剂脱脂法或树脂柱层析法纯化得到。本发明中侧柏叶药材首先通过温水浸泡提取除去水溶性杂质,并使水提液通过树脂柱使其中的黄酮苷类吸附在在树脂柱上,避免了损失,且在温浸过程中,药材自身内源酶进行酶解,释放了结合在大分子上的黄酮,而现有工艺只能得到游离黄酮及与小分子结合的黄酮,与现有工艺比较本工艺提高了黄酮收率,再用乙醇提取浸泡后药材,提取液直接通过树脂柱,使小极性物质吸附到柱上,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此方法简单,污染少,适合于工业生产,与现有的提取总黄酮方法有本质的区别和明显的技术进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报道侧柏叶总黄酮具有降血糖作用,尤其是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本发明完成前未发现有关侧柏叶总黄酮作为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其预防和治疗降血糖方面应用的报道。本发明的特点在于侧柏叶药材首先通过温水浸泡提取除去水溶性杂质,并使水提液通过树脂柱使其中的黄酮苷类吸附在在树脂柱上,避免了损失,且在温浸过程中,药材自身内源酶进行酶解,释放了结合在大分子上的黄酮,而现有工艺只能得到游离黄酮及与小分子结合的黄酮,与现有工艺比较本工艺提高了黄酮收率,再用乙醇提取浸泡后药材,提取液直接通过树脂柱,使小极性物质吸附到柱上,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此方法简单,污染少, 成本低,适合于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体外细胞试验研究证明了侧柏叶总黄酮在制备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目的之一为首次提出并用实验证明了侧柏叶总黄酮具有α -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及其可用于制备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方面的应用,此前未见报道。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了侧柏叶总黄酮提取分离方法取干燥的侧柏叶加入 40-70°C水温浸1-3次,滤过,滤液直接通过大孔树脂柱或聚酰胺柱,流出液弃去,水浸泡后的侧柏叶加入6-10倍60% -80%乙醇或甲醇回流提取1-3次,过滤,合并滤液,用滤液洗脱吸附了水提取液的大孔树脂柱或聚酰胺柱,收集流出液,再用60% -80%的乙醇或甲醇洗脱3-5倍体积,合并流出液及洗脱液,减压回收溶剂,干燥粉碎得侧柏叶总黄酮药材首先通过温水浸泡提取除去水溶性杂质,并使水提液通过树脂柱使其中的黄酮苷类吸附在在色谱柱上,避免了损失,且在温浸过程中,药材自身内源酶进行酶解,释放了结合在大分子上的黄酮,从而提高了产率,再用乙醇提取浸泡后药材,提取液直接通过树脂柱,使小极性物质吸附到柱上,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此方法简单,污染少,适合于工业生产,与现有的提取总黄酮方法(碱溶酸沉法、有机试剂脱脂法或单纯的树脂柱层析法)有本质的区别和明显的技术进步。本发明的目的之三为提供了侧柏叶总黄酮的药物制剂。主要是口服制剂,主要选自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混悬剂、滴丸剂、口服制剂中的任何一种。侧柏叶总黄酮利用紫外比色法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槲皮苷对照品,用乙醇溶解制成0. 005mg/ml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侧柏叶总黄酮提取物5mg,精密称定,置IOOml容量瓶中,加乙醇80ml,超声30min,放置至室温,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勻,精密量取1ml,置IOml容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定法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空白对照。照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B),在330nm波长下测定吸收度,计算。提取物中含总黄酮以槲皮苷计不低于50%。侧柏叶总黄酮具有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通过以下药效学实验得到证实。侧柏叶总黄酮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1.标准反应体系67mmol/L磷酸钾缓冲液(ph6. 8) 150 μ 1,lmg/ml谷胱甘肽溶液, 50μ 1,0. lmg/ml α -葡萄糖苷酶溶液 100 μ 1,37°C 保温 lOmin,20mmol/LPNPG 溶液 100 μ 1,37°C保温lOmin,再加底物反应20min,用Na2CO3溶液终止反应测定,400nm处光吸收值。样品对酶活性的抑制率计算公式抑制率(% ) = (A对照-A样品)/A对照*100%2.拜糖平对α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取研磨后的拜糖平配制成10mg/ml的原溶液,并以此稀释成20,1,5,2. 5,lmg/ml不同浓度。将100 μ 1拜糖平加入到酶反应体系中,先与酶在37°C保温lOmin,再加底物反应20min,用Na2CO3溶液终止反应,400nm处光吸收值。3.侧柏叶总黄酮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的影响侧柏叶总黄酮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用缓冲液稀释至1. Omg/ml,抑制率高于70%, 然后进行复筛。用缓冲液将侧柏叶总黄酮稀释至浓度为0.5,0. 25,0. 125,0. 0625,0. 03125, 0.0lmg/ml0将100 μ 1侧柏叶总黄酮加入到反应体系中,测定侧柏叶总黄酮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表1侧柏叶总黄酮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权利要求
1.侧柏叶总黄酮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侧柏叶总黄酮是从柏科植物侧柏 Platycladusorientalis (L. ) Franco的干燥枝梢和叶中提取分离而得。侧柏叶总黄酮含量在5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及2所述的侧柏叶总黄酮的制备方法为取干燥的侧柏叶加入 40-70°C水温浸1-3次,滤过,滤液直接通过大孔树脂柱或聚酰胺柱,流出液弃去,水浸泡后的侧柏叶加入6-10倍60% -80%乙醇或甲醇回流提取1-3次,过滤,合并滤液,用滤液洗脱吸附了水提取液的大孔树脂柱或聚酰胺柱,收集流出液,再用60% -80%的乙醇或甲醇洗脱3-5倍体积,合并流出液及洗脱液,减压回收溶剂,干燥粉碎得侧柏叶总黄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选的大孔树脂为D101、D201、AB-8、黄酮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是指含有效治疗剂量的侧柏叶总黄酮和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要用赋形剂,或可与侧柏叶总黄酮组方的其他药物制成的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口服制剂选自于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混悬剂、滴丸、口服液体制剂当中的任何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用赋形剂包括填充剂、崩解剂等,填充剂选自淀粉、乳糖、 微晶纤维素、糊精、磷酸钙等;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羟丙纤维素、交联聚维酮;也可选加黏合剂、润湿剂、润滑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侧柏叶总黄酮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新用途,也提供了侧柏叶总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该药物可以是口服制剂中的任何一种。
文档编号A61K36/14GK102423322SQ20111043656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南敏伦, 李庆杰, 王莲萍, 赫玉芳, 赵昱玮 申请人:赵全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