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48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药液的混合作业等的注射器。尤其涉及支援注射器的活塞的推出及拉回的注射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合药液的作业中,通过手工作业将小药瓶的药液吸引到注射器中,并排出注射器的药液。另外,对于在医院进行的药液混合作业而言,其集合了多种作业一起进行的情况居多。因此,用于药液的混合作业的注射器的活塞的推出及拉回成为混合作业者的较大负担。为了减轻这种混合作业者的负担,对使用电动机的驱动カ进行活塞的推出、拉回的注射器驱动装置进行了研究。以往,虽然不是用于混合作业的装置,但存在利用电动机的驱动カ进行活塞的推出的注射器驱动装置(输液装置)(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 图22(a)表示专利文献I的输液装置I的安装有注射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通过与电动机等驱动机构连结的驱动轴2的转动,使活塞保持部3进行直线运动。此夕卜,通过活塞保持部3推出活塞4,从而将注射器5内的药液从注射ロ推出。输液装置I具备用于固定注射器5的外筒6的凸缘7的凸缘安装部8。凸缘安装部8具有固定的凸缘前面支承部9和可动的凸缘后方按压板10,从而即使凸缘7的厚度不同也能够可靠地固定。图22(b)表示未安装注射器5的状态下的输液装置I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通过操作把手11,使凸缘后方按压板10转动,从而能够使凸缘后方按压板10相对于凸缘前面支承部9接近及离开。由此,即使凸缘7为各种厚度,也能够通过凸缘后方按压板10相对于凸缘前面支承部9按压凸缘7。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73373号公报在这种输液装置I (注射器驱动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即,将活塞4相对于外筒6推出后,成为由凸缘前面支承部9和活塞保持部3的按压面12夹住注射器5的状态,从而无法容易地进行注射器5的拆卸。发生注射器5被夹住的理由如下。首先,利用活塞保持部3推出活塞4时,位于活塞4前端的衬垫与外筒6摩擦,如图22 (a)中箭头Pl所示,外筒6也随着活塞4向前方(向注射器5的注射ロ方向)移动。相对于此,如图22(a)中箭头P2所示,凸缘前面支承部9在克服活塞保持部3将活塞4向前方推出的力(箭头Pl)的状态下阻止凸缘7向前方的移动。即,利用凸缘前面支承部9和活塞保持部3的按压面12将注射器5的凸缘7和活塞4的凸边4a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按压。其结果是,由凸缘前面支承部9与活塞保持部3的按压面12夹住注射器5。特别是,在按压完活塞4的状态(位于活塞4的前端的衬垫与外筒6的前头壁面13相抵的状态)下,在活塞保持部3按压活塞4的力作用下牢固地夹住注射器5。因此,在该状态下,注射器5的拆卸更加困难。另ー方面,在该输液装置I中,凸缘7夹在凸缘前面支承部9和凸缘后方按压板10之间而固定注射器5。因此,注射器5仅沿注射器5的轴向被固定,注射器5的拆装方向的固定并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拆装容易且能够稳定固定注射器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另外,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注 射器驱动装置具备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固定注射器外筒的外筒固定部、保持所述注射器的活塞的活塞保持部、使所述活塞保持部沿注射器轴向动作的驱动部,通过使所述活塞保持部移动而进行所述活塞沿注射器轴向的推出或拉回,其中,所述外筒固定部具备凸缘限位部,在以所述活塞的推出方向的相反侧作为后侧时,该凸缘限位部与所述外筒的凸缘的后侧对置;滑动部,在以所述活塞的推出方向侧作为前侧吋,该滑动部位于所述凸缘的前侧且在该滑动部与所述凸缘限位部之间夹持所述凸缘;滑动引导件,其将所述滑动部支承为能够沿所述注射器轴向滑动;滑动部操作机构,其能够切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为所述滑动部沿所述注射器轴向滑动的状态,该第二状态为所述滑动部保持在该滑动部与所述凸缘限位部之间夹持有所述凸缘的位置的状态。发明效果本发明的注射器驱动装置能够在不发生注射器被夹住的状态下容易地拆装注射器,并且能够稳定固定注射器。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I的伸长状态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I的安装状态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I的释放状态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I的连杆机构的图,(a)是安装状态的简图、(b)是转折点状态的简图、(C)是固定支承点位于比转折线靠下方的位置的简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I的防止夹住产生的示意图,(a)是产生夹住的现有的注射器驱动装置、(b)是未产生夹住的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图8是用于说明倾斜转动(tilt rotation)的外筒固定部的侧面简图。图9是表示外筒前端保持部的备用方案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I的另一外筒前端保持部的剖视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I的滑动部与顶起部的关系的图,(a)是安装状态的侧视图、(b)是释放状态的侧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外筒固定部的简图,(a)是以使用厚度薄的按压部的侧面简图、(b)是使用厚度厚的按压部的侧面简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具有可移动的外筒前端保持部的滑动部的图,(a)是滑动部的侧视图、(b)是滑动部的俯视图。图14是本实施方式2的外筒固定部的剖视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16是本实施方式3的锁止部的立体图。图17是本实施方式4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8是本实施方式4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19是本实施方式4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示意侧视图。图20是本发明的方式4的限位件的备用方案的示意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2是表示现有的输液装置的图,(a)是按照了注射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b)是未安装注射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符号,适当省略说明。(实施方式I)图I是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立体图。注射器驱动装置15是辅助注射器16的活塞17的推出、拉回的工具。如图7所示,注射器16具备在前端安装有注射针90(參照图21)的外筒22 ;具有衬垫26的前端侧从与注射针90相反侧的开ロ插入外筒22内的活塞17。在外筒22的开ロ端侧设有凸缘部22a,在活塞17的后端侧设有凸边部20。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前方”、“前面”及“前侧”表示注射器16的前端侧(注射针90侧、即活塞17的推出方向)的位置。另外,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后方”、“后面”及“后侧”表示注射器16的后端侧(注射针90的相反侧、即活塞17的拉回方向)。如图I及图2所示,注射器驱动装置15具备在上部设有固定注射器16的外筒22的外筒固定部31的主体27 ;从主体27的下部延伸的握持部18。该握持部18沿与固定在外筒固定部31上的外筒22的长度方向(注射器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另外,握持部18为作业者能够单手握持的程度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为在握持部18的下部具有蓄电池部32的不用电线的便携式装置。另外,注射器驱动装置15具有保持活塞17的活塞保持部21 ;使该活塞保持部21绕注射器轴向动作的活塞驱动部28。活塞保持部21具备将活塞17的凸边部20可拆装地收容的收纳部21a。活塞驱动部28具备内置于在主体27的后方下部设置的动カ变换部23的电动机及变速齿轮(均未图示)。电动机的旋转经由变速齿轮向配置于注射器16的两侧的一对齿条(未图示)传递。上述齿条的后端与活塞保持部21连结,从而使活塞保持部21向与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对应的朝向移动。通过活塞保持部21向注射器轴向移动,从而进行活塞17相对于固定的注射器16的推出、拉回。活塞驱动部28的齿条(未图示)被齿条罩24及伸缩罩25覆盖,从而防止安装于齿条的油等向外部飞散。另外,该齿条罩24及伸缩罩25防止来自外部的污物附着于齿条。进而,通过该齿条罩24及伸缩罩25来实现齿条的防水,从而能够容易地清洗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注射器驱动装置15在握持握持部18时可操作的位置(握持部18的前面侧)具有用于操作活塞驱动部28的操作开关19。该操作开关19以能够直观上操作的方式成为例如上方比下方突出的结构。如此,通过使一方突出,从而在碰触到操作开关19之际,能够直观地识别哪一方为上方(或下方)。另外,在操作开关19的前面侧,环状的触发防护部94与握持部18 —体设置。该触发防护部94配置成空开手指能够插入的间隔地包围操作开关
19。另外,在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动力变换部23下部设有由例如橡胶构件构成的垫片93。设置该垫片93是为了使在使用手背支承活塞驱动部28的重量之际与手背接触的接触面成为柔软构造。因此,该垫片93可以使用具有某种程度的弹力的柔软构件而替代除橡胶构件外还。对进行药液的混合作业之际的作业流程进行说明。首先,作业者将注射器16安装 在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上。然后,例如由右手握持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握持部18,且握持的右手食指放在操作开关19上。在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中,当按压操作开关19的上方时,活塞驱动部28的电动机正转。该电动机的旋转被变换齿轮变换成向齿条的后方的直线运动。其结果是,由收纳部21a保持活塞17的凸边20的活塞保持部21以从注射器16的外筒22离开的方式向后方(箭头57a的方向)移动,将活塞17从外筒22拉回。其结果是,如图2所示,活塞驱动部28成为齿条从齿条罩24向后方大幅突出的伸长状态。另一方面,当按压操作开关19的下方时,活塞驱动部28的电动机反向旋转。该电动机的旋转通过变换齿轮变换为向齿条的前方的直线运动。其结果是,活塞保持部21以向外筒22的凸缘22a接近的方式向前方(箭头57b的方向)移动,将活塞17向外筒22推出。其结果是,如图I所示,活塞驱动部28成为齿条的大部分收容于齿条罩24内的状态。通过如此设置,通过作业者按压操作开关19的上方或下方,对注射器16的活塞17的拉回、推出进行辅助。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操作开关19为平坦(没有将操作开关19的上方或下方压下的状态时)时,活塞保持部21的移动停止。图21是表示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示出了右手91握持安装了装有注射针90的注射器16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且从左手92所握持的药瓶93吸引药液的形态。通过使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触发防护部94押抵到左手92手掌附近,从而稳定保持注射针90的针尖插入药瓶93之际的姿势。由此,能够有效防止针刺事故等。另夕卜,能够防止操作开关19和放置在操作开关19上的食指触碰障碍物等而导致错误操作操作开关19。另外,垫片93成为位于从握持手即右手91的拇指和食指的指根部到指尖附近的手背的形态。由此,能够用手背支承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重量的一部分。因此,作业者能够以良好的平衡稳定保持注射器驱动装置15,从而能够提高作业的安全性。进而,注射器驱动装置15具有使注射器16的拆装容易且能够稳定固定的注射器固定机构(外筒固定部31)。为了对该注射器固定机构进行说明,对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机构进行说明。图3是用外筒固定部31固定注射器16的安装状态下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是注射器16能够出入外筒固定部31的释放状态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是正确地固定注射器16的状态,但为了容易理解内部结构,省略注射器16的图示。外筒固定部31具备注射器载置部51。该注射器载置部51为在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主体27上部设有注射器16的情况下用于载置该注射器16的外筒22的部位。另外,外筒固定部31具备凸缘限位部33、滑动部34、35和滑动引导件36、37。凸缘限位部33配置在与载置于注射器载置部51上的外筒22的凸缘22a的后侧对置的位置。另外,滑动部34,35位于载置在注射器载置部51上的凸缘22a的前侧而在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夹持凸缘22a的构件。另外,滑动引导件36、37为将该滑动部34、35保持成沿注射器轴向动作的构件。外筒固定部31具备一端旋转自如地与设于滑动引导件36、37的固定支承点38、39连结的输入臂40、41 ;与该输入臂40、41的另一端连结的按压部43。在本实施方式I中, 按压部43具备两端固定在输入臂40、41上的轴状部43a、设于该轴状部43a的中央的具有某种程度的弹性的垫片状部43b。另外,外筒固定部31具备传递臂48、49,该传递臂48、49的一端转动自如地与设于输入臂40、41的中间部的第一支承点44、45连结,另一端转动自如地与设于比滑动引导件36、37靠前方的滑动部34、35的第二支承点46、47连结。注射器载置部51由滑动部34、35、滑动引导件36、37、输入臂40、41及传递臂48、49构成,且设置在同步动作的一对连杆机构之间。换言之,所述一对连杆机构设置在注射器载置部51的两侧。如图5所示,在滑动部34、35与滑动引导件36、37之间设有对滑动部34、35向从凸缘限位部33离开的方向(前方)弹性施力的作为施力构件的施力弹簧58。另外,在位于比滑动引导件部34、35靠前方的滑动部34、35的前侧的前端设有在本实施方式连结的半圆弧状的构件即外筒前端保持部54。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动部34、35的后侧前端的与凸缘限位部33对置的部分即接触部61设有作为弹性体的橡胶构件。滑动部34、35与输入臂40、41的转动连动地进行直线移动,从而能够使外筒固定部31对图3所示的安装状态和图4所示的释放状态进行状态切换。在向注射器驱动装置15安装注射器16之际,在外筒固定部31为图4所示的释放状态时,作业者使注射器16的外筒22以从输入臂40、41与按压部43之间通过的方式从上方下降而向注射器载置部51配置。当外筒22载置于注射器载置部51时,外筒22的凸缘22a位于滑动部34、35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另外,在将外筒22配置在注射器载置部51之际,活塞17的凸边20插入活塞保持部21的收纳部21a内。其次,作业者勾住按压部43,使输入臂40、41绕固定支承点38、39朝向注射器16的凸缘22a转动。当输入臂40、41到达图3所示的安装状态的位置时,通过外筒固定部31固定注射器16。在从注射器驱动装置15拆下注射器16之际,作业者使位于图5所示的安装状态的位置的输入臂40、41绕固定支承点38、39向离开注射器22的凸缘22a的方向转动。当输入臂40、41成为图4所示的释放状态时,能够从注射器载置部51提起注射器16的外筒22,并且,从活塞保持部21的收纳部21a拔出活塞17的凸边20。其次,使用图5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对从侧面观察到的二维的连杆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释放状态(图4)的连杆机构,用单点划线表示变形中的连杆机构,用实线表示安装状态(图5)的连杆机构。在以下的关于连杆机构的说明中,上方是指图I所示的箭头50的方向,当设想握持部18为中心时为载置注射器16的方向,当设想注射器16为中心时为握持部18的相反方向。利用输入臂40、传递臂48、滑动部34、固定支承点38、第一支承点44、第二支承点46及滑动引导件36构成一方的连杆机构。以下,以该滑动部34侧的连杆机构为中心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滑动部35侧的连杆机构也为同样的结构。即,通过输入臂41、传递臂49和滑动部35、固定支承点39、第一支承点45、第二支承点47、滑动引导件37使滑动部35侧的连杆机构与滑动部34侧对称地构成。该连杆机构经由按压部43使输入臂41与输入臂40结合,与由输入臂40、传递臂48和滑动部34、固定支承点38、第一支承点44、第二支承点46、滑动引导件36构成的连杆机构连结。由此,所述两个连杆机构同步动作。在释放状态的情况下,如图5中虚线所示,输入臂40以不妨碍注射器16向注射器载置部51出入的方式比固定支承点38向前方(注射器16的注射口侧)倾斜。进一步而 言,滑动部34也位于外筒前端保持部54与外筒22不重叠的位置。在该状态下,注射器16的外筒22如前所述那样载置于注射器载置部51,活塞17的凸边20插入活塞保持部21的收纳部21a。接着,为了将外筒固定部31向安装状态移行,抓住按压部43将输入臂40绕固定支承点38朝向注射器16的凸缘22a转动。通过该输入臂40的转动,经由传递臂48向输入臂40拉拽滑动部34。并且,滑动部34由滑动引导件36引导而以接近凸缘限位部33的方式向后方直线移动。伴随输入臂40朝向凸缘22a转动而产生的连杆机构的变化如下。在输入臂40从图5中以单点划线所示的姿势成为以实线所示的姿势的期间,第一支承点44、固定支承点38及第二支承点46成为以一直线(成为固定支承点38与连结固定支承点38及第二支承点46的变形线(inflection line) 52重叠的状态)排列的状态。从而,在第一支承点44、固定支承点38及第二支承点46以一直线排列的状态时,滑动部34最接近凸缘限位部33。从该状态到按压部43与外筒22接触之前,输入臂40进一步转动。在按压部43与安装于注射器载置部51的外筒22接触之际,固定支承点38位于比连结第一支承点44及第二支承点46的直线(变形线52)靠上方的位置。此时,滑动部34以离开凸缘限位部33的方式稍向前方移动,且在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夹持凸缘22a。另外,当按压部43以比第一支承点44、固定支承点38及第二支承点46排列成一直线的状态还向下方动作时,从上方按压外筒22而在按压部43与底部之间夹持外筒22。如此,将外筒22固定于外筒固定部31。当在安装状态下使输入臂40向从凸缘22a离开的方向转动时,首先,使按压部43向上方动作,使按压部43从外筒22离开。另外,在按压部43以比第一支承点44、固定支承点38及第二支承点46排列成一直线的状态还向上方动作时,滑动部34从外筒22的凸缘22a离开。在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中,当按压部43与外筒22接触时,以固定支承点38位于变形线52的上方的方式进行外筒固定部31的设计。由此,能够利用注射器驱动装置15对安装状态下的注射器16进行稳定地固定。S卩,如图6(a)的安装状态的连杆机构的简图所示,通过推出活塞17,从而在外筒22随着该活塞17的移动向注射器16前方移动时,滑动部34与凸缘22a相接,从而外筒22的移动停止。外筒22将滑动部34向注射器16的前方按压的力Fs通过连杆机构变换为按压部43按压外筒22的力Fo。S卩,当推出活塞17时,通过按压部43从上方按压外筒22,从而能够稳定地固定外筒22。进而,容易使安装状态下的注射器16成为释放状态。从图6 (a)所示的安装状态提起输入臂40或按压部43时,按压部43从外筒22开始离开。当提起按压部43时,滑动部34与其连动而向后方(与凸缘限位部33接近的方向)动作。此时,为了将凸缘22a向凸缘限位部33的方向按压而稍需用力,然而,在本实施方式I中,与滑动部34动作的力相比,提起按压部43的力更小。具体而言,通过将固定支承点38设为支承点、将按压部43设为力点、将第一支承点44设为作用点,从而根据杠杆原理可知,提起按压部43的力小。在图6(b)所示的连杆机构直到成为变形点状态(变形线52与固定支承点38重叠)之前,需要用于将凸缘22a向凸缘限位部33的方向按压的力,但当连杆机构越过变形 点的状态而成为图6(c)所示那样的固定支承点位于比变曲线靠下方的位置时,滑动部34的动作从向后方的移动变化为向前方的移动。由此,滑动部34不会按压凸缘22a,提起按压部43的力也会变轻。如此,能够提供注射器的拆装容易且能够稳定固定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在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中,在按压操作开关19的下方而推出活塞17后,操作开关19变回平坦,在活塞保持部21的移动停止后而将注射器16从注射器驱动装置15拆下之际,能够在注射器16不被夹住的状态下容易地拆下注射器16。以下,对该点进行详细叙述。例如,若为图22所示的现有的输液装置I (注射器驱动装置),在活塞4通过活塞保持部3推出后而停止的情况下,在活塞保持部3的按压面12与凸缘前面支承部9之间产生注射器5的夹住,从而难以将注射器5从输液装置I拆下。然而,如图5所不,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具有固定注射器16的外筒22的外筒固定部31,在使该外筒固定部31从固定状态成为释放状态时,滑动部34在仅稍接近凸缘限位部33 —次后朝向从凸缘限位部33向前方离开的方向动作。即,在拆下注射器16的情况下,滑动部34从凸缘22a向前方离开,因此,无法维持在活塞保持部21与滑动部34之间夹住注射器16的状态。由此,即使在活塞17被活塞保持部21推出后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拆下注射器16。参照图7(a)、(b)对不产生夹住这一点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在拆下注射器16之际,如图7 (a)所示,假设不是位于外筒22的凸缘22a前侧的滑动部34、35,而是位于凸缘22a后侧的凸缘限位部33从凸缘22a避让。此时,滑动部34、35在克服如箭头P12所示那样活塞17将外筒22向前方顶出的力(箭头Pll)的状态下阻止凸缘22a向前方的移动。其结果是,发生注射器16被夹住的情况。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I中,在拆下注射器16之际,从外筒22的凸缘22a退避的不是位于凸缘22a后侧的凸缘限位部33,而是位于凸缘22a前侧的滑动部34、35。因此,如图7(b)所示,退避完成的滑动部34、35和位于凸缘22a后侧的凸缘限位部33均未处于对抗活塞17将外筒22向前方推出的力(箭头Pll)的状态,因此不会产生注射器16的夹住。另外,如前所述,在滑动部34与滑动引导件36之间设有对滑动部34向从凸缘限位部33离开的方向施力的成为弹性体的施力弹簧58 (参照图5),从而能够更为可靠地实现由外筒固定部进行的注射器16的固定。即,即使不施加按压活塞17的力的情况下,通过施力弹簧58施加将滑动部34向前方按压的力,结果能够经由传递臂48、输入臂40使按压部43将外筒22向下方按压。即,按压部43始终以施力弹簧58的力按压外筒22,从而固定注射器16。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而言,其在使注射器16的拆装容易的同时能够进行稳定的固定。另外,如前所述,在滑动部34的比滑动引导件36靠前方处设有外筒前端保持部54,通过由该外筒前端保持部54保持注射器16的外筒22,能够稳定地固定注射器16。以下,针对该点进行说明。假设,如图8所示,在外筒22的固定仅通过在凸缘限位部33与滑动部34之间夹持凸缘22a且利用按压部43按压外筒22的凸缘附近来进行时,由于不固定外筒22的前方,因此存在注射器16的前方朝向箭头60的方向倾斜转动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I中,如图5所示,通过利用外筒前端保持部54保持外筒22的前方,能够固定外筒22的两端。其结果是,能够将注射器16的外筒22稳定地固定。即,即使在外筒22产生倾斜转动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按压部43和外筒前端保持部54在两点按压外筒22,从而抑制倾斜转动。进而,通过将外筒前端保持部54设置在滑动部34,如图5所示,在外筒固定部31为安装状态时,外筒前端保持部54位于保持外筒22的位置,但在外筒固定部31为释放状态时,外筒前端保持部54位于从外筒22离开的位置。由此,在将注射器16安装于外筒固定部31时,释放状态的外筒前端保持部54位于从注射器载置部51离开的位置,因此,容易进行注射器16的安装。假设将外筒前端保持部54设置在图I所示的齿条罩24等或其他非可动部时,在向外筒固定部31安装注射器16时,存在需要使注射器16的前端通过外筒前端保持部54而安装作业耗费时间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中,通过在滑动部34设置外筒前端保持部54,可实现良好的安装作业性。在本实施方式I中,外筒前端保持部54为连接两个滑动部34、35的环状,但只要是抑制外筒22的倾斜转动的形状即可,所以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作为外筒前端保持部54的其他形状,如图9所示那样,可以考虑环状的上部被切开的形状的外筒前端保持部154。通过形成为这种环状的上部被切开的形状,即使在注射器16的前端安装有注射针90 (参照图21)的状态下进行拆装,外筒前端保持部154也不会成为阻碍,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拆装性。另外,如图10的外筒前端保持部的剖视图所示,在外筒前端保持部54a设置倾斜面54b,在安装时,该倾斜面54b可以按压外筒22的前端上方的角部22b。如此,通过由倾斜面54b按压角部22b,从而,除抑制倾斜转动外,还能够使注射器轴向的固定牢固。如前所述,通过在滑动部34、35的与凸缘限位部33对置部分即接触部61设置作为弹性体的橡胶构件,能够更稳定地固定凸缘22a。以下,对该点进行详细叙述。如图6(c)所示,在外筒固定部31成为释放状态时,滑动部34的接触部61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隙比凸缘22a的厚度稍宽。使输入臂40从该状态向凸缘22a转动,当成为图6(b)所示的变形点状态时,滑动部34的接触部61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隙最窄。并且,如图6(a)所示,在外筒固定部31处于安装状态的情况下,与处于变形点状态时相比,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隙稍宽。假设滑动部34的接触部61为刚体时,接触部61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隙的最小间隙(变形点状态时的间隙)无法设定为比凸缘22a的厚度小。并且,在外筒固定部31成为安装状态且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隙从该最小间隙稍扩大时,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隙比凸缘22a的厚度大。其结果是,无法在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稳定地夹持凸缘22a。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I中,接触部61通过使用橡胶构件,从而能够将变形点状态下的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的最小间隙设定为小于凸缘22a的厚度。S卩,由于接触部61被弹性压缩,滑动部34能够向凸缘限位部33接近直到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的间隙小于凸缘22a的厚度的位置。因此,即使外筒固定部31为安装状态而接触部61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隙比最小间隙稍宽,能够在凸缘限位部33与接触部61之间弹性地夹入凸缘22a,从而不会产生晃动(间隙)地可靠地保持凸缘22a。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接触部61,或者将凸缘限位部33的与凸缘22a抵接的部分与接触部61 —起由橡胶构件构成。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I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具备顶起部63,该顶起部63设置在外筒固定部31的底部(注射器载置部51的底面)且根据滑动部34、35的位置而上下运动。此外,当滑动部34、35位于凸缘限位部33附近时,顶起部63将注射器16保持在设置位置,当滑动部34、35从凸缘限位部33离开时,顶起部63从外筒固定部31的底部(注 射器载置部51的底面)顶起。通过如此设置顶起部63,能够容易地将安装好的注射器16拆下。S卩,在外筒固定部31为释放状态的情况下,通过顶起部63顶起注射器16,从而注射器16稍浮起,从而作业者容易把持注射器16。特别是,在注射器载置部51的两侧存在齿条罩24等的情况下,存在齿条罩24成为阻碍而不易钩住并拆下注射器16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设置顶起部63,能够容易地在述情况下将注射器16拆下。图3、图4所示的顶起部63由可动板64和设于滑动部的内侧侧面的突起部65构成。使用表示图11(a)、(b)的滑动部34与顶起部63的关系的图进行说明。图11(a)是表示外筒固定部31为安装状态的滑动部34与可动板64的关系的侧视图。可动板64的后端侧在可动板支承点67转动自如地与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主体27 (参照图I)连结。可动板64与底板部66形成注射器载置部51的底面。可动板64在与底板部66成为平坦的姿势(图11 (a))和前端侧成为翘起的姿势之间,围绕可动板支承点67转动自如。图11 (b)是表示外筒固定部31为释放状态下的滑动部34与可动板64的关系的侧视图。通过使外筒固定部31从安装状态成为释放状态,使滑动部34朝向从凸缘限位部33离开的方向(图ll(a)、(b)的左方向)移动。此时,设于滑动部34的突起部65潜入可动板64的下方,可动板64以可动板支承点67为中心翘起。反之,通过使外筒固定部31从释放状态成为安装状态,滑动部34朝向接近凸缘限位部33的方向(图11(a)、(b)的右方向)移动。此时,设于滑动部34的突起部65从可动板64的下方离开,可动板64与底板部66成为平坦状态。在从图11 (b)的释放状态到图11 (a)的安装状态期间,在翘起的可动板64与底板部66成为平坦后,可以保持与底板部66成为平坦的状态而设定滑动部34移动的空转区间t。通过使可动板64与底板部66成为平坦状态,从而外筒22与注射器载置部51平行,但通过设置空转区间t,在滑动部34开始按压保持凸缘22a的前面之前,能够使外筒22与注射器载置部51平行。由此,能够防止开始保持凸缘22a的倾斜状态。因此,能够避免以不正规的状态保持注射器16。特别是,在从注射器释放常态向安装状态变位的过程中,在到空转区间t开始前的期间(注射器16的外筒22还在倾斜的状态时),以安装在滑动部34的外筒前端保持部54的前侧端面到达注射器16的外筒前端的方式设定空转区间t与外筒前端保持部54的宽度即可。即,由于注射器16的外筒22倾斜,因此,外筒前端的高度向下方倾斜,使得外筒前端能够稳定地进入外筒前端保持部54。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外筒前端保持部54钩住注射器的外筒前端,从容更为顺畅地进行注射器的安装。(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2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按压部的特征在于,具备改变与载置在外筒固定部31上的注射器的间隔的厚度调整部。图5所示的安装状态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的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隔根据因连杆结构产生的输入臂40的倾斜来确定。由于与输入臂40连结的按压部43接触外筒22而成为安装状态,因此,输入臂40的倾斜根据外筒22的外径而变化。由此,由外筒22的外径来确定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隔。在注射器驱动装置15所使用的注射器16的外径只要相同就没有问题,但在使用不同的外径的注射器16的情况下,存在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隔变化而无法在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固定凸缘22a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图5所示的按压部43具有改变厚度的厚度调整部,即使为外径不同的注射器16也能够将滑动部34和凸缘限位部33维持为相同间隔,从而稳定地固定注射器16。图12(a)是使用厚度薄的按压部的侧面简图,图12(b)是使用厚度厚的按压部的侧面简图。图12(a)、(b)为在外筒固定部31安装了注射器16的状态。按压部43具备两端固定在输入臂40、41上的连结轴73、可旋转地安装在该连结轴73的长度方向中央附近的垫片即厚度调整部71。厚度调整部71为椭圆筒状且与外筒22的侧面72接触,能够相对于连结轴73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厚度调整部71不能够相对于连结轴73旋转自如,例如,能够以图12(a)和图12(b)所示的姿势对相对于连结轴73的旋转角度位置进行定位。只要是在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中使用的标准注射器16即可,如图12(a)所示,使厚度调整部71的椭圆的短轴的周面与外筒22的侧面72接触。S卩,将按压部43的厚度设为薄厚度而使用。在采用外径比标准的注射器16还小的小型注射器16的情况下,当按压部43还使用厚度薄的结构时,输入臂40大幅倾斜,滑动部34与凸缘限位部33的间隔过度打开,无法实现稳定的注射器16的固定。由此,在小型的注射器16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使厚度调整部71的椭圆的长轴的周面与外筒22的侧面72接触,从而使用厚度厚的按压部43。如此,通过改变按压部43的厚度,即使是外筒22的外径小的小型注射器,也可以不改变输入臂40的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2的注射器驱动装置中,如图13所示,可以在外筒前端保持部75也设置椭圆形状且进行旋转的厚度调整部76,从而能够稳定地固定外径不同的注射器16。本实施方式2的外筒前端保持部75具备两端固定在安装于滑动部34、35的台座78、78上的连结轴77 ;以能够定位旋转角度位置的方式可旋转地安装在该连结轴77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椭圆筒状的厚度调整部76。通过调节厚度调整部76的旋转角度位置,与厚度调整部73同样,也能够根据注射器16的外径来调整外筒前端保持部75的厚度。支承连结轴77的台座部78在滑动部34、35上前后移动而能够变更相对于滑动部34、35的固定位置。具体而言,通过将外筒前端保持部75的位于台座部78的凸部(未图示)插入在滑动部34、35设置的多对连结孔79的任一个中,从而能够调节外筒前端保持部 75的滑动部34、35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因此,外筒前端保持部75能够对应轴向长度不同的注射器16。S卩,通过在注射器16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将台座78的位置设定在滑动部34、35的后侧,在注射器16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将台座78的位置设定在滑动部34、35的前侧,从而能够由外筒如端保持部75可罪保持外筒22的如端。本实施方式2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注射器载置部51为在下方支承外筒22的部分。然而,在安装时,与外筒22接触的部分也可以是注射器载置部51的底面即底板部66、可动板64以外的部分。例如,如图14的外筒固定部31的剖视图所示,可以使滑动引导件36,37的内侧侧面36a、37a成为倾斜面,在该内侧侧面36a、37a从下方支承外筒22。通过在内侧侧面36a、37a从下方支承外筒22,从而即使为外径不同的注射器16的外筒22,也能够将外筒22固定在外筒固定部31的中央。(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3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与滑动部连结的锁止部设在输入臂上。通过如此设定锁止部,能够可靠固定安装状态的输入臂,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固定注射器。图15是安装状态下的注射器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侧视图。滑动部82为在与凸缘限位部33对置的部分向上方折弯的形状。并且,滑动部82与凸缘22a接触的接触部83的上方与设于输入臂40的一端的锁止部84连结。图16是锁止部的立体图。图16所示的锁止部84为锁止状态。通过向箭头86的方向把持锁止部84的把手部85,从而能够容易地解除锁止状态。另外,利用锁止部84的按压部87能够按压注射器16的外筒2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所示,在锁止部84成为与滑动部82锁止状态的情况下,固定支承点38可以成为位于比连结第一支承点44及第二支承点46的直线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通过如此在输入臂40上设置锁止部84,从而本实施方式3的注射器驱动装置能够更稳定地固定注射器16。(实施方式4)在图17及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中,外筒固定部31具有由滑动引导件36、37引导而在平坦的注射器载置部51上沿注射器16的长度方向直线移动的滑动部34、35。另外,在注射器驱动装置15上设有对滑动部34、35向从凸缘限位部33离开的方向弹性施力的施力弹簧58。与实施方式I至3不同,在本实施方式4的外筒固定部31中,滑动部34、35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因此,作业者用手钩住滑动部34、35而朝向凸缘限位部33移动,由此,在滑动部34、35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夹持凸缘22a。在滑动部34、35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夹持凸缘22a的位置设有用于保持滑动部34、35的机构。该机构具备滑动部34、35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单一的贯通孔91 ;按照每个滑动部34、35对应贯通孔91地设置在注射器载置部51上的插入孔92 ;具有插入贯通孔91与插入孔92的轴部93a的限位件93。在限位件93的轴部93a —端设有用手保持的把手部93b。
用手使滑动部34、35移动到在滑动部34、35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夹持凸缘22a的位置后,将限位件93的轴部93a按照每个滑动部34、35插入贯通孔91和插入孔92。由此固定滑动部34、35的位置,且外筒22的凸缘22a以夹持在凸缘限位部33与滑动部34、35之间的状态被保持。当从两方的滑动部34、35的贯通孔91拔出限位件93时,通过施力弹簧58的施压力使滑动部34、35向从凸缘限位部33离开的方向直线移动,由此,解除凸缘22a的夹持。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限位件93的其他方案的图。设置于每个滑动部34、35的限位件95能够安装成在支承点96相对于滑动部34、35旋转。限位件95的一端(前侧的端部)与弹簧97连结,另一端构成用于插入贯通孔91和插入孔92的轴部95a。弹簧97以成为以实线所示的姿势的方式,相对于支承点96对限位件95向图中逆时针方向弹性施力。在用手使滑动部34、35移动到在滑动部34、35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夹持凸缘22a的位置后,通过用手钩住限位件95并向图中顺时针方向绕支承点96旋转,从而按照每个滑动部34、35将轴部93a插入贯通孔91和插入孔92 (如图中虚线的状态)。利用未图示的锁止机构,并以该姿势锁止限位件95。当解除锁止时,在弹簧97的作用力下,限位件95沿顺时针方向绕支承点96旋转,轴部93a从贯通孔91和插入孔92拔出。由此,解除凸缘22a的夹持。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注射器驱动装置能够在使注射器的拆装容易的同时实现稳定的固定,对于需要频繁更换的注射器的药液的混合作业等是有用的。符号说明15注射器驱动装置16注射器17 活塞18握持部19操作开关20 凸边21活塞保持部21a收纳部22 外筒22a 凸缘22b 角部23动力变换部
24齿条罩25伸缩罩26 衬垫27 主体28活塞驱动部31外筒固定部32蓄电池部33凸缘限位部 34、35、77、82 滑动部36、37滑动引导件36a、37a 内侧侧面38、39固定支承点40、41 输入臂43、71、87 按压部43a轴状部43b垫片状部44、45第一支承点46、47第二支承点48、49 传递臂50、57a、57b、60、86、Pl、P2、Pll、P12 箭头51注射器载置部52变形线54、54a、75、154外筒前端保持部54b倾斜面58施力弹簧61、83 接触部63顶起部64可动板65突起部66底板部67可动板支承点72 侧面73连结轴76外筒前端调整部78台座部84锁止部85把手部91贯通孔92插入孔
93、95 限位件93a 轴部93b把手部95a 轴部96支承点97 弹簧
t空转区间
权利要求
1.ー种注射器驱动装置,其具备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固定注射器外筒的外筒固定部、保持所述注射器的活塞的活塞保持部、使所述活塞保持部沿注射器轴向动作的驱动部,通过使所述活塞保持部移动而进行所述活塞沿注射器轴向的推出或拉回,其特征在干, 所述外筒固定部具备 凸缘限位部,在以所述活塞的推出方向的相反侧作为后侧时,该凸缘限位部与所述外筒的凸缘的后侧对置; 滑动部,在以所述活塞的推出方向侧作为前侧时,该滑动部位于所述凸缘的前侧且在滑动部与所述凸缘限位部之间夹持所述凸缘; 滑动引导件,其将所述滑动部支承为能够沿所述注射器轴向滑动; 滑动部操作机构,其能够切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为所述滑动部沿所 述注射器轴向滑动的状态,该第二状态为所述滑动部保持在该滑动部与所述凸缘限位部之间夹持所述凸缘的位置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滑动部操作机构具备 输入臂,其一端能够转动地与设置在所述滑动引导件上的固定支承点连结; 按压部,其与所述输入臂的另一端连结; 传递臂,其一端能够转动地与设于所述输入臂的中间部的第一支承点连结,另一端能够转动地与设于比所述滑动引导件靠前方的所述滑动部的第二支承点连结, 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输入臂的转动连动地沿凸缘的轴向直线移动, 在所述第一支承点、所述固定支承点及所述第二支承点排列成一直线之际,所述滑动部最接近所述凸缘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按压部与固定的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外筒接触之际,所述固定支承点相对于连结所述第一支承点及所述第二支承点的直线位于被固定的所述注射器的相反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外筒固定部具备两个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由所述滑动部、所述滑动引导件、所述输入臂、及所述传递臂构成,所述注射器驱动装置在利用所述按压部的轴连结的两个连杆机构之间具有用于载置所述注射器的外筒的注射器载置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按压部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调整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凸缘限位部之间夹持载置于所述注射器载置部的所述外筒的所述凸缘的位置设定有所述输入臂时的、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注射器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滑动部具有保持所述注射器的外筒前端的外筒前端保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还具备对所述滑动构件向从所述凸缘限位部离开的方向弾性施力的施カ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I 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与所述凸缘限位部对置的所述滑动部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弾性体。
9.根据权利要求I 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还具备顶起部,其设置在所述外筒固定部的底部,根据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注射器轴向上的移动而升降,并在所述滑动部从所述凸缘限位部离开时从所述底部向上方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按压部由锁止部构成,该锁止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位于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凸缘限位部之间夹持所述凸缘的位置的所述滑动部连结。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注射器驱动装置(15)具备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固定注射器(16)的外筒(22)的外筒固定部(31);保持注射器(16)的活塞(17)的活塞保持部(21);使活塞保持部(21)沿注射器轴向转动的驱动部。外筒固定部(31)具备凸缘限位部(33),在以活塞(17)的推出方向的相反侧作为后侧时,其与外筒(22)的凸缘(22a)的后侧对置;滑动部(34、35),在以活塞(17)的推出方向侧作为前侧时,其位于凸缘(22a)的前侧且在滑动部(34、35)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夹持凸缘(22a);滑动引导件(36、37),其将滑动部(34、35)支承为沿注射器轴向能够滑动;滑动部操作机构,其能够切换为滑动部(34、35)沿注射器轴向滑动的第一状态和滑动部(34、35)被保持在滑动部(34、35)与凸缘限位部(33)之间夹持凸缘(22a)的位置的第二状态。
文档编号A61M5/145GK102725010SQ20118000743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7日
发明者上田敏秀, 中村彻, 太田章博, 奥田晃庸, 榊原瑞穗, 水野修, 藤冈总一郎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