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44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心膜进行穿孔并插入引导线的处理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I的处理器具在筒体的顶端具有沿周向延伸的·针状突起,通过在使针状突起抵接于心膜的表面的状态下使筒体绕其轴线旋转,由此使针状突起刺破心膜,将筒体固定于心膜,通过提起筒体而在心膜与心脏之间形成空间。`在以此方式形成的空间的位置,利用穿孔用接入装置对心膜进行穿孔来防止穿孔时损伤心脏。另外,专利文献2的处理器具在通过对顶端开口压靠于心膜的筒体内进行吸引而提起心膜之后对心膜进行穿孔,由此同样防止对心脏的损伤。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423051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 :日本特表2001 - 516625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处理器具中,存在形成于心膜内的空间比穿孔用接入装置的插入量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心脏的心肌、血管有可能因接入装置的顶端而受到损伤。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处理器具中,在用于形成空间的筒体内的压力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存在空间大小发生变动的不良情况。例如,筒体与心膜之间的密封状态不完全而导致周边的空气进入筒体内,或者空气从利用接入装置形成的心膜的孔进入筒体内,筒体内的减压状态变弱,形成于心膜内的空间变小。在该情况下,心脏的心肌等也有可能因接入装置而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对心膜进行穿孔并插入引导线时对心膜内的心脏造成损伤的处理器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器具,该处理器具具有引导构件,其具有要被压靠在心膜的外表面上的顶端面;心膜固定构件,其在能够绕轴线旋转的筒状体的顶端具有I个以上的针状部,该针状部具有沿着周向向斜前方延伸的锐利的尖端,利用筒状体的上述绕轴线旋转使上述针状部的尖端刺入上述心膜,将上述筒状体固定于上述心膜;穿孔构件,其在固定有该心膜固定构件的上述心膜上形成引导线用的贯通孔;以及尖端位置限制部,其将上述尖端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的顶端面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置限制于在上述引导构件的上述顶端面压靠于上述心膜的外表面的状态下,上述心膜固定构件的上述尖端没有到达心脏的外表面的位置(第I技术方案)。
根据上述第I技术方案,若使设置在构成心膜固定构件的筒状体的顶端的I个以上的针状部的锐利的尖端与心膜的表面相接触,并使筒状体绕其轴线旋转,则沿着周向向斜前方延伸的针状部的尖端刺入心膜。而且,通过使筒状体进一步绕轴线旋转,能够将针状部深深地刺入心膜并将筒状体固定于心膜。此时,由于引导构件的顶端面被压靠于心膜的外表面,且针状部的尖端相对于该引导构件的顶端面的轴线方向位置由尖端位置限制部限制在没有到达心脏的外表面的位置,因此即便使筒状体旋转而进行针状部向心膜的穿刺,尖端也维持在没有到达心脏的外表面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不损伤心脏地将筒状体固定于心膜。这样,通过在筒状体固定于心膜的状态下在心膜与心脏之间形成空间,由此利用穿孔构件在心膜上形成引导线用的贯通孔,从而能够容易地经由贯通孔将引导线从心膜外插入到心膜内。在上述第I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该处理器具还具有穿孔构件位置限制部,该穿孔构件位置限制部将上述穿孔构件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的顶端面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置限制于在上述引导构件的上述顶端面压靠于上述心膜的外表面的状态下,上述穿孔构件没有到达心脏的外表面的位置(第2技术方案)。通过如此设置,由于利用穿孔构件位置限制部将穿孔构件相对于压靠在心膜的外表面上的引导构件的顶端面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置限制在该穿孔构件没有到达心脏的外表面的位置,因此在利用穿孔构件在心膜上形成贯通孔时,穿孔构件也不会与心脏相接触,能够不损伤心脏地容易地穿设引导线用的贯通孔。另外,在上述第I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上述引导构件形成为供上述心膜固定构件插入到内侧的筒状(第3技术方案)。通过如此设置,由于引导构件配置在包围上述心膜固定构件的外周的位置,因此在进行心膜固定构件向心膜固定的固定操作时,能够稳定地维持心膜固定构件的动作。另外,在上述第I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上述针状部形成为螺旋状(第4技术方案)。通过这样做,若在使心膜固定构件的筒状体旋转而将针状部的尖端刺入心膜的状态下使筒状体旋转,则形成为螺旋状的针状部进一步深深地刺入心膜,心膜跟随螺旋的导程在筒状体的轴线方向上向远离心脏的方向被提起。其结果是,仅使筒状体旋转就能够在心脏与心膜之间形成空间,能够容易地进行基于穿孔构件的穿孔操作。另外,在上述第I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上述心膜固定构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上述尖端位置限制部具有设置于上述心膜固定构件并与上述引导构件相抵接的抵接面(第5技术方案)。通过这样做,若使心膜固定构件相对于将顶端面压靠于心膜的外表面的引导构件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则设置于心膜固定构件的抵接面与引导构件相抵接,针状部的尖端被限制在没有到达心脏的表面的轴线方向位置。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心膜固定构件向心膜固定的固定操作。另外,在上述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上述心膜固定构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上述穿孔构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或上述心膜固定构件沿上述 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上述尖端位置限制部具有设置于上述心膜固定构件并与上述引导构件相抵接的抵接面,上述穿孔构件位置限制部具有设置于上述穿孔构件并与上述引导构件或上述心膜固定构件相抵接的其他抵接面(第6技术方案)。通过这样做,若使穿孔构件相对于将顶端面压靠于心膜的外表面的引导构件、或者相对于使抵接面抵接于引导构件的状态下的心膜固定构件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则设置于穿孔构件的其他抵接面与引导构件或心膜固定构件相抵接,穿孔构件被限制在没有到达心脏的表面的轴线方向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基于穿孔构件的向心膜穿孔的贯通孔穿孔操作。另外,在上述第4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上述穿孔构件将其锐利的顶端配置在比上述针状部的尖端靠后方的位置,上述穿孔构件固定于上述心膜固定构件(第7技术方案)。通过这样做,若使筒状体旋转而使螺旋状的针状部绕轴线旋转,将针状部的尖端刺入心膜,心膜跟随针状部的螺旋向离开心脏的表面的方向移动,则心膜逐渐靠近固定于心膜固定构件的穿孔构件的锐利的顶端,因锐利的顶端刺入而在心膜上形成贯通孔。在该情况下,由于穿孔构件的顶端配置在比针状部的尖端靠轴线方向的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穿孔构件与心脏接触而对心脏造成损伤。另外,在将引导构件的顶端面压靠于心膜的外表面、并将心膜固定构件的抵接面抵接于引导构件的状态下,仅使心膜固定构件绕轴线旋转就能够利用穿孔构件容易地在心膜上穿设贯通孔。另外,在上述第7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上述穿孔构件是沿着上述轴线配置在螺旋状的上述针状部的中心的直线状的针状构件(第8技术方案)。通过这样做,即便使心膜固定构件绕其轴线旋转,使螺旋状的针状部旋转,配置在该螺旋状的针状部的中心位置的由直线状的针状构件构成的穿孔构件相对于心膜的位置也不会变动,能够适当地在心膜上穿设贯通孔。另外,在上述第7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上述穿孔构件是与上述螺旋状的上述针状部同轴地配置的螺旋状的针状构件(第9技术方案)。通过这样做,在使心膜固定构件绕其轴线旋转而将螺旋状的针状部刺入心膜,不改变其穿孔位置地深深地穿孔时,由与针状部同轴地配置的螺旋状的针状构件构成的穿孔构件也能够刺入心膜,适当地形成贯通孔。另外,在上述第I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上述引导构件、上述心膜固定构件及上述穿孔构件上设有能够使这些构件的顶端部同时向同一方向弯曲的弯曲部(第10技术方案)。通过这样做,即使在引导构件的插入方向与心膜的外表面的法线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使弯曲部弯曲来使引导构件、心膜固定构件及穿孔构件的顶端部同时朝向同一方向,由此能够使引导构件的顶端面与心膜的外表面紧密接触,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心膜固定构件对心膜的固定和基于穿孔构件的贯通孔的穿孔操作。另外,在上述第7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上述引导构件和上述心膜固定构件上设有能够使这些构件的顶端部同时向同一方向弯曲的弯曲部(第11技术方案)。通过这样做, 即使在引导构件的插入方向与心膜的外表面的法线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使弯曲部弯曲来使引导构件和心膜固定构件的顶端部同时朝向同一方向,由此能够使引导构件的顶端面与心膜的外表面紧密接触。由于穿孔构件固定于心膜固定构件,因此通过使心膜固定构件弯曲,从而穿孔构件也同时改变其顶端的方向,能够更可靠进行心膜固定构件对心膜的固定和基于穿孔构件的贯通孔的穿孔操作。根据本发明,发挥了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对心膜进行穿孔并插入引导线时损伤心膜内的心脏的效果。


图1是示出使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顶端经由套管针与心膜接触的状态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示出图1的处 理器具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3是在沿着图1的处理器具的心膜固定构件的轴线的方向上从顶端部侧观察该处理器具的心膜固定构件时的图。图4是示出设置在图1的处理器具的心膜固定构件的顶端上的针状部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将图1的处理器具的外侧护套插入套管针内的状态的图。图6是示出图5的状态下的外侧护套的顶端面压靠于心膜的表面的情况的纵剖视图。图7是示出将心膜固定构件插入图5的外侧护套内的状态的图。图8是示出将心膜固定构件最大限度地插入图6的外侧护套的状态下的顶端部的纵首lJ视图。图9是示出使心膜固定构件从图8的状态绕轴线旋转而使针状部贯通心膜的状态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10是示出将穿孔构件插入图8的心膜固定构件后的状态的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处理器具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12是示出将穿孔构件最大限度地插入图11的处理器具的心膜固定构件并使穿孔构件贯通心膜的状态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13是示出经由图12的状态下的穿孔构件将引导线的顶端插入心包内的状态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14是示出从图13的状态下的心膜固定构件内卸下穿孔构件后的状态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15是示出从图14的状态下的外侧护套内卸下心膜固定构件后的状态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16是示出卸下图14的外侧护套并经由套管针仅留置引导线的状态的图。图17是示出图1的处理器具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图18是示出图1的处理器具的其他变形例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19是示出图1的处理器具的其他变形例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20是示出图1的处理器具的其他变形例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21是示出使设置在图20的处理器具的顶端的弯曲部弯曲后的状态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图22是示出使图20的处理器具的顶端与心膜紧密接触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是经由贯通剑状突起A下部的腹部且顶端与心膜B的外表面相对配置的套管针C而插入体内的器具。该处理器具I包括细长的圆筒状的外侧护套(引导构件)2、插入到该外侧护套2内的心膜固定构件3、以及进一步插入到心膜固定构件3内部的穿孔构件4。如图1所示,外侧护套2具有比套管针C的内径尺寸略小的外径尺寸,通过经由套管针C插入而能够使其顶端面2a压靠于心膜B的外表面。如图2所示,在外侧护套2的顶端侧设有使内径尺寸形成得小一些的小径部2b,利用该小径部2b在·外侧护套2的内侧设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台阶部2c。心膜固定构件3是能够插入到外侧护套2的内部的细长的构件,且具有圆筒状的主体(筒状体)3a和安装在该主体3a的顶端的针状部5。主体3a具有比外侧护套2的内径尺寸略小、并且比外侧护套2的小径部2b大的外径尺寸。在主体3a的顶端设有使外径尺寸形成得小一些的突出部3b。在该突出部3b与主体3a之间形成有肩部,该肩部构成与设置于外侧护套2的台阶部2c相抵接的抵接面3c。即,在将心膜固定构件3插入外侧护套2时,心膜固定构件3的抵接面3c与外侧护套2的内部的台阶部2c相抵接,从而限制心膜固定构件3的继续插入。另外,在心膜固定构件3的主体3a的内部,利用形成外侧的抵接面3c的肩部形成从主体3a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台阶部3d。另外,在突出部3b的中央设有贯通孔3e。在心膜固定构件3的突出部3b的顶端固定有针状部5。如图3所示,针状部5是绕主体3a的轴线D配置的螺旋状的构件,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3个。各个针状部5的锐利的尖端5a沿周向配置,并且如图4所示那样朝向斜前方配置。例如,如图3所示,各个针状部5以相同的半径尺寸同轴配置,形成为在相同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导程的螺旋状。如图8所示,在使上述抵接面3c与外侧护套2的台阶部2c抵接的状态下,针状部5的锐利的尖端5a配置在比外侧护套2的顶端面2a向轴线D方向后方略微后退的位置。即,如图8所示,若在将外侧护套2的顶端面2a压靠于心膜B的外表面的状态下使心膜固定构件3的抵接面3c插入直至与外侧护套2的台阶部2c抵接,针状部5的尖端5a配置在虽与心膜B的外表面接触,但是没有贯通心膜B的位置。另外,尖端5a的位置由心膜B的与处理器具I的外侧护套2的顶端面2a抵接的部位处的曲率确定。例如,在顶端面2a所压靠的部位是曲率较大的凸面的情况下,针状部5的锐利的尖端5a只要配置在比顶端面2a所压靠的部位是曲率较小的凸面的情况向轴线D方向后退的位置即可,在顶端面2a所压靠的部位是大致平坦面的情况下,尖端5a只要配置在与外侧护套2的顶端面2a大致相同的轴线D方向位置即可。另外,穿孔构件4形成为能够插入到心膜固定构件3的内侧的圆筒状,且形成为倾斜切断其顶端4a而得到的注射针状。穿孔构件4的内径尺寸形成为比引导线E的外径尺寸略大,以便能够供引导线E插入(参照图13。)。穿孔构件4在心膜固定构件3的径向的中央沿着轴线呈直线状配置。
在穿孔构件4固定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圆板状的凸缘构件6 (其他抵接面)。该凸缘构件6的外径尺寸形成为比心膜固定构件3的主体3a的内径尺寸小、并且比突出部3c的内径尺寸大。由此,在向心膜固定构件3插入穿孔构件4时,该凸缘构件6与心膜固定构件3的内部的台阶部3d相抵接,限制了穿孔构件4的继续插入。如图12所示,在将凸缘构件6抵接于心膜固定构件3的台阶部3d的状态下,穿孔构件4的顶端4a配置在比针状部5的尖端5a靠轴线D方向后方(后退的)位置。以下,说明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的作用。·
为了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向心膜B与心脏H之间的空间(心包)F内插入引导线E,首先,如图5和图6所示,向以贯通剑状突起A下部的腹部的方式插入配置的套管针C内插入外侧护套2,将其顶端面2a压靠于心膜B的外表面。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若向外侧护套2内继续插入心膜固定构件3,则如图8所示,设置在心膜固定构件3的顶端附近的抵接面3c与外侧护套2内的台阶部2c相抵接,限制心膜固定构件3继续插入。此时,设置在心膜固定构件3的顶端的针状部5的锐利的尖端5a配置在虽与心膜B的表面接触,但是没有贯通心膜B的位置。接着,如图9所示,保持使外侧护套2固定后的状态使心膜固定构件3绕其轴线D向一个方向旋转。由此,与心膜B的表面接触的针状部5的尖端5a绕轴线D沿周向移动,穿刺心膜B。由于针状部5形成为螺旋状,因此伴随着心膜固定构件3的旋转,针状部5的尖端5a深深地穿刺心膜B,通过使心膜固定构件3进一步旋转而贯通心膜B。并且,当使针状部5旋转时,心膜B借助螺旋状的针状部5向离开心脏H的表面的方向移动,从而如图9所示,在心膜B与心脏H之间扩开空间F。由此,心膜固定构件3被固定于心膜B。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使心膜固定构件3的抵接面3c抵接于外侧护套2内的台阶部2c来限制针状部5的尖端5a的轴线D方向位置,因此即使针状部5的尖端5a贯通心膜B,也维持在没有与心脏H的表面接触的位置。其结果是,保护心脏H的表面不被针状部5的尖端5a损伤。之后,如图10和图11所示,将穿孔构件4插入到心膜固定构件3的主体3a内,使锐利的顶端4a逐渐靠近固定于心膜固定构件3的顶端的心膜B,并如图12所示那样贯通心膜B。由于心膜B借助螺旋状的针状部5从心脏H的表面离开,因此贯通心膜B后的穿孔构件4的顶端4a配置在该空间F内。特别是,由于在穿孔构件4设有凸缘构件6,因此通过使该凸缘构件6抵接于心膜固定构件3的台阶部3d,由此,锐利的顶端4a的轴线D方向位置被限制在比针状部5的尖端5a向轴线D方向后方后退的位置。如上所述,由于针状部5被限制在没有与心脏H接触的位置,因此穿孔构件4的顶端4a也被限制在没有与心脏H接触的位置,心脏H也不会因贯通心膜B而在心膜B上形成有贯通孔的穿孔构件4而受到损伤。由于穿孔构件4像注射针那样形成为中空,因此如图13所示那样能够将引导线E穿过贯通心膜B而在心膜B上形成有贯通孔的状态下的穿孔构件4的中央的孔4b,插入到心包F内。然后,通过使穿孔构件4相对于心膜固定构件3后退,从而能够如图14所示那样拔出穿孔构件4。进而,通过使心膜固定构件3相对于外侧护套2向与上述相反方向旋转来从心膜B卸下贯通心膜B的针状部5,进而能够如图15所示那样从外侧护套2的内侧拔出心膜固定构件3。由此,如图15和图16所示,能够仅使引导线E保留在经由形成于心膜B的贯通孔而插入到心包F内的状态。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具有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对心膜B穿孔并插入引导线E时损伤心膜B内的心脏H,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容易地将引导线E插入到心包F内的优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同心配置有3个螺旋状的针状部5,但是代替该情况,也可以采用I个以上的任意个数的针状部5。虽然个数越多,施加于心膜B的负担越减·轻,但是,由于开设于心膜B的孔的数量增多,因此优选为3个左右。心膜的厚度通常大多约为O. 5mm 2mm,但是,也有在因某些疾病、外科手术等而暂时失去心膜的情况等之下,心膜非常薄,约为O. 05mm的情况,也存在心膜因脂肪的蓄积、心月吴炎等原因而具有约IOmm的厚度的情况。虽然心膜固定构件3从外侧护套2凸出的凸出量借助台阶部2c和抵接面3c限制在心膜B的厚度以下,但由于上述那样心膜B的厚度因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优选在插入心膜固定构件3之前预先测量插入部位的心膜B的厚度。在心膜B的厚度的测量中,预先利用CT扫描、MRI等进行测量的方法、或者在接入心膜之后立刻利用超声波回波测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法进行测量的方法等较好。另外,由于心脏H的与外侧护套2抵接的部分成为凸形状,因此,由台阶部2c和抵接面3c限定的心膜固定构件3的凸出量也可以设在比外侧护套2的顶端靠内侧的位置,突出量由心脏H的形状、大小、心膜B的厚度综合确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通过在外侧护套2、心膜固定构件3及穿孔构件4的尖端侧分别设置台阶部2c、3d、抵接面3c及凸缘构件6,使这些构件抵接来不使针状部5的尖端5a以及穿孔构件4的顶端4a与心脏H接触,但是代替该情况,如图17所示,也可以使外侧护套2与心膜固定构件3、心膜固定构件3与穿孔构件4在这些构件的基端侧抵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穿孔构件4设置为相对于心膜固定构件3能够在轴线D方向上相对移动,但代替该情况,如图18所示,也可以使穿孔构件4在轴线D方向上相对于心膜固定构件3被固定。针状部5的尖端5a与穿孔构件4的顶端4a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凸缘构件6抵接于台阶部3d时相同即可。而且,优选的是,穿孔构件4以能够绕轴线D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心膜固定构件3。通过如此设置,若使心膜固定构件3绕轴线旋转而利用螺旋状的针状部5使心膜B逐渐离开心脏H,由于心膜B逐渐靠近心膜固定构件3的主体3a,因此,利用固定于主体3a的穿孔构件4贯通该心膜B。在该情况下,无论心膜固定构件3是否旋转,穿孔构件4都被维持为不旋转,因此,能够以使穿孔构件4静静地刺入心膜B且不会较大损伤心膜B的方式容易地形成贯通孔。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穿孔构件4,虽例示了在心膜固定构件3的中央位置沿着轴线D方向配置的直线状的圆筒状构件,但代替该情况,如图19所示,也可以将穿孔构件4形成为与螺旋状的针状部5同心地向同一方向以相同导程旋转的螺旋状,并固定于心膜固定构件3。在该情况下,穿孔构件4的顶端4a也配置在比针状部5的尖端5a略靠轴线D方向后方的位置。由此,针状部5借助心膜固定构件3的旋转而刺入心膜B,在心膜B离开心脏H的过程中,穿孔构件4的顶端4a刺入心膜B,通过使心膜固定构件3进一步旋转来进行基于穿孔构件4的对心膜B的穿孔,形成贯通孔。通过如此设置,可不对心脏H带来损伤地在心膜B形成用于插入引导线E的贯通的贯通孔,具有能够容易地将引导线E插入到心包F内的优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和图21所示,也可以在外·侧护套2、心膜固定构件3的主体3a及穿孔构件4的一部分设置能够弯曲的弯曲部7、8、9。弯曲部7、8、9由橡胶管、波纹管或蛇管等能够弯曲的弹性构件构成。特别是,设置在心膜固定构件3的主体3a上的弯曲部8由能够传递旋转力的构件构成。通过如此设置,在心膜B的表面相对于与外侧护套2的经由套管针C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使该弯曲部7、8、9弯曲,从而能够使外侧护套2的顶端面2a以沿着倾斜的心膜B的表面的方式与心膜B紧密接触。因而,具有对不与外侧护套2的插入方向正交的心膜B也能够更可靠地穿设用于插入引导线E的贯通孔的优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将针状部5和螺旋状的穿孔构件4配置在相同的圆周上,但是代替该情况,如果是同轴且相同导程,则也可以使半径方向位置不同。另外,在图20和图21所示的例子中,虽说明了在穿孔构件4能够相对于膜固定构件3在轴线D方向上移动的图2的构造中具有弯曲部7、8、9的情况,但是代替该情况,也可以在穿孔构件4固定于心膜固定构件3的图18的构造中采用弯曲部。另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以下引导线插入方法。(附记项I)一种引导线插入方法,该引导线插入方法包括从心膜的外侧接入筒状的护套的工序;将上述护套的顶端垂直地压靠于心膜的外表面的工序;将在顶端具有针状突起的固定部件插入上述护套的工序;限制上述固定部件的顶端的上述针状突起相对于上述护套凸出的凸出量的工序;通过使上述固定部件相对于上述护套绕其轴线旋转而使该针状突起进入心膜并提起心I旲的工序;使具有针孔的针相对于该固定部件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移动的工序;限制上述针的顶端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凸出的凸出量的工序;利用上述针对心膜进行穿孔的工序;以及穿过上述针的上述针孔插入引导线的工序。(附记项2)一种引导线插入方法,该引导线插入方法包括从心膜的外侧接入筒状的护套的工序;将上述护套的顶端垂直地压靠于心膜的外表面的工序;将在顶端固定有针状突起和具有针孔的针的固定部件插入上述护套的工序;限制上述固定部件的顶端的上述针状突起和针相对于上述护套凸出的凸出量的工序;通过使上述固定部件相对于上述护套绕其轴线旋转而使该针状突起进入心膜并提起心膜,由此利用上述针对心膜进行穿孔的工序;以及穿过上述针的上述针孔插入引导线的工序。(附记项3)根据附记项I所述的引导线插入方法,其中,该引导线插入方法包含在将上述固定部件插入上述护套的工序之前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
(附记项4)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引导线插入方法,其中,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是通过超声波测量来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附记项5)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引导线插入方法,其中,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是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法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附记项6)根据附记项2所述的引导线插入方法,其中,该引导线插入方法包括在将上述固定部件插入上述护套的工序之前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附记项7)根据附记项6所述的引导线插入方法,其中,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是通过超声波测量来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附记项8)根据附记项6所述的引导线插入方法,其中,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是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法测量心膜的厚度的工序。附图标记说明B心膜;D轴线;E引导线;H心脏;1处理器具;2外侧护套(引导构件);2a顶端面;2c台阶部(尖端位置限制部);3心膜固定构件;3a主体(筒状体);3c抵接面(尖端位置限制部);3d台阶部(穿孔构件位置限制部);4穿孔构件;5针状部;5a尖端;6凸缘构件(穿孔构件位置限制部,其他抵接面);7、8、9弯曲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器具,该处理器具具有 引导构件,其具有要被压靠于心膜的外表面的顶端面; 心膜固定构件,其在能够绕轴线旋转的筒状体的顶端具有I个以上的针状部,该针状部具有沿着周向向斜前方延伸的锐利的尖端,利用筒状体的上述绕轴线的旋转使上述针状部的尖端刺入上述心膜,将上述筒状体固定于上述心膜; 穿孔构件,其在固定有该心膜固定构件的上述心膜上形成引导线用的贯通孔;以及尖端位置限制部,其将上述尖端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的顶端面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置限制于在上述引导构件的上述顶端面压靠于上述心膜的外表面的状态下,上述心膜固定构件的上述尖端没有到达心脏的外表面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该处理器具还具有穿孔构件位置限制部,该穿孔构件位置限制部将上述穿孔构件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的顶端面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置限制于在上述引导构件的上述顶端面压靠于上述心膜的外表面的状态下,上述穿孔构件没有到达心脏的外表面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引导构件形成为供上述心膜固定构件插入到内侧的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针状部形成为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心膜固定构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 上述尖端位置限制部具有设置于上述心膜固定构件并与上述引导构件相抵接的抵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心膜固定构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上述穿孔构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或上述心膜固定构件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 上述尖端位置限制部具有设置于上述心膜固定构件并与上述引导构件相抵接的抵接面, 上述穿孔构件位置限制部具有设置于上述穿孔构件并与上述引导构件或上述心膜固定构件相抵接的其他抵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穿孔构件将其锐利的顶端配置在比上述针状部的尖端靠后方的位置,上述穿孔构件固定于上述心膜固定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穿孔构件是沿着上述轴线配置在螺旋状的上述针状部的中心的直线状的针状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穿孔构件是与上述螺旋状的上述针状部同轴地配置的螺旋状的针状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在上述引导构件、上述心膜固定构件及上述穿孔构件上设有能够使这些构件的顶端部同时向同一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在上述引导构件和上述心膜固定构件上设有能够使这些构件的顶端部同时向同一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全文摘要
在对心膜进行穿孔并插入引导线时,更可靠地防止心膜内的心脏受损。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器具,该处理器具具有引导构件(2),其具有要被压靠在心膜(B)的外表面上的顶端面(2a);心膜固定构件(3),其在能够绕轴线(D)旋转的筒状体(3a)的顶端具有1个以上的针状部(5),该针状部(5)具有沿着周向向斜前方延伸的锐利的尖端(5a),利用筒状体(3a)的绕轴线(D)的旋转使针状部(5)的尖端(5a)刺入心膜(B),将筒状体(3a)固定于心膜(B);穿孔构件,其在固定有心膜固定构件(3)的心膜(B)上形成引导线用的贯通孔;以及尖端位置限制部(2c、3c),其将尖端(5a)相对于引导构件(2)的顶端面(2a)在轴线(D)方向上的位置限制于在引导构件(2)的顶端面(2a)压靠于心膜(B)的外表面的状态下,心膜固定构件(3)的尖端(5a)没有到达心脏(H)的外表面的位置。
文档编号A61B17/00GK103068321SQ20118003894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1日
发明者池田浩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