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工艺,属药物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浸出液往往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浓度较低,一般不能直接应用或不便直接用于制备制剂,因此在制剂上需要对提取液进行浓缩。所谓浓缩是指从浸出液中分离除去部分溶剂使药液体积减少到一定标准的过程。根据浓缩的操作特点,可将浓缩的方法分为加热浓缩方法和非加热浓缩方法;浓缩的种类可分为蒸发浓缩、膜浓缩、冷冻浓缩三类。目前在中药制药领域的浓缩方法,基于中药药效物质整体观的基本认识下,对于热敏性、氧化性、挥发性指标成分的转移率指标都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蒸发浓缩蒸发浓缩为当今大多数生产企业所使用,包括常压蒸发浓缩、减压蒸发浓缩、薄膜蒸发浓缩、多效蒸发浓缩等,其中多效蒸发浓缩使用最为普遍。多效蒸发浓缩存在以下不足①料液沸腾温度为95°C,易破坏热敏性有效成分;②浓缩大量料液时,受热时间长,一般为单效的3倍,易使热敏性有效成份损失;③设备复杂,浸膏黏附多,损失大,蒸发室不易清洗,不符合GMP要求;④并罐后形成单效操作,未发挥节能作用;⑤设备投资大, 占地多。膜浓缩膜分离技术的有效使用,具有提高热敏性、氧化性、挥发性等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增加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或水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等优点。但在中药成分极其复杂,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还不完全清楚的情况下,膜浓缩仍有其不足,无论是微滤、超滤、纳滤都无法说明透过液中成分的种类和形式,所以关于目前膜浓缩的研究多局限于食品、轻工等行业,尚未见到真正成功应用于中药提取液浓缩的报道。冷冻浓缩冷冻浓缩具有可在低温下操作、微生物繁殖、溶质的变性及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可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应用于中药提取液的浓缩有利于保证浓缩产品的质量等优点。但是其不足也是明显的冷冻浓缩的浓缩比率低(一般在1 1/10)、装置系统比较复杂、投资大、操作成本高,限制了此法的实际应用。因此,急需一种浓缩方法,它既能提高反映药物质量的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工艺,它是采用分质浓缩方法浓缩中药提取液,其中,所述的分质浓缩是将中药提取液中不同性质的成分分离,分别浓缩后,混合,得到中药提取液的浓缩液。所述的成分包含热敏感成分、易氧化成分、易分解或挥发成分。其中,所述的分离方法为膜浓缩分离或大孔树脂分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它包括如下步骤a、取中药提取液,离心;b、离心液经微孔滤膜初滤,滤过液通过超滤浓缩,得膜上部分和透过液,膜上部分C、透过液作为药材提取溶媒重复a、b步骤,或者将透过液浓缩,得浸膏,与b步骤所述的膜上部分混合,即得中药提取液的浓缩液。具体地,它是将中药提取液经过离心处理后,经过微孔滤膜滤除提取液中的悬浮胶体粒子,滤过液再通过截留目标成分超滤膜的超滤操作,浓缩除去10 20倍重量或体积的溶剂,膜上部分收集备用,透过液进行浓缩得浸膏后与膜上部分混合,即为浓缩后产品。 其中,所述的目标成分是根据工艺操作的目的而定,理论上可以是中药的任何一种组分。其中,a步骤所述的离心转速为2000-15000r/min。其中,b步骤所述的微孔滤膜孔径为0. 45 μ m-1. 0 μ m。其中,b步骤所述的超滤膜孔径为0. 2 μ m。其中,所述的超滤膜材料包括纤维素类衍生物(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聚砜类(聚芳醚砜、酚酞型聚醚砜、聚醚酮、聚醚醚酮等)、聚酰胺类、杂环含氮高聚物、聚酯类、 聚烯类、乙烯类高聚物、含硅高聚物、含氟高聚物、甲壳素类。进一步优选地,微孔滤膜材料为无机陶瓷膜。 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液是黄芩提取液。本发明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工艺采用分质浓缩,有效的保留中药提取物中热敏性、 氧化性、挥发性的成分;利用膜浓缩的优势,将目标成分进行截留,将透过液进行浓缩,通过膜技术与浓缩技术的集成,既可解决热敏性、氧化性、挥发性药效指标成分的转移率问题, 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便于中药提取液的大生产。
图1本发明中药提取物浓缩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提取物浓缩工艺(1)黄芩药材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黄芩药材40kg,测定黄芩药材中的含水量,并参照药典方法测定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①水分测定取药材适量,粉碎过2号筛,制备粗粉。精密称取细粉2. Og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 平行称量3份,置于105°C烘箱中,干燥证,取出,置重量分析干燥器中放冷,称量,再置于 105°C烘箱中,干燥0.证,取出,置重量分析干燥器中放冷,称量,计算药材水分含量。数据如下表1。表1 黄芩药材水分测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它是采用分质浓缩方法浓缩中药提取液,其中,所述的分质浓缩是将中药提取液中不同性质的成分分离,分别浓缩后,混合,得到中药提取液的浓缩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分包含热敏感成分、易氧化成分、易分解或挥发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方法为膜浓缩分离或大孔树脂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a、取中药提取液,离心;b、离心液经微孔滤膜初滤,滤过液通过超滤浓缩,得膜上部分和透过液,膜上部分备用;C、透过液作为药材提取溶媒重复a、b步骤,或者将透过液浓缩,得浸膏,与b步骤所述的膜上部分混合,即得中药提取液的浓缩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的离心转速为2000-1500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微孔滤膜孔径为0. 45 μ m-1. 0 μ 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超滤膜孔径为0.2μ 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微孔滤膜材料包括纤维素类衍生物、聚砜类、聚酰胺类、杂环含氮高聚物、聚酯类、聚烯类、乙烯类高聚物、含硅高聚物、含氟高聚物、甲壳素类、无机陶瓷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微孔滤膜材料为无机陶瓷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提取液是黄芩提取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工艺,它包括如下步骤a、取中药提取液,离心;b、离心液经微孔滤膜初滤,滤过液通过超滤浓缩,得膜上部分和透过液,膜上部分备用;c、透过液作为药材提取溶媒重复a、b步骤,或者将透过液浓缩,得浸膏,与b步骤所述的膜上部分混合,即得中药提取液的浓缩液。本发明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工艺采用分质浓缩,有效的保留中药提取物中热敏性、氧化性、挥发性的成分;利用膜浓缩的优势,将目标成分进行截留,将透过液进行浓缩,通过膜技术与浓缩技术的集成,既可解决热敏性、氧化性、挥发性药效指标成分的转移率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便于中药提取液的大生产。
文档编号A61K36/00GK102552400SQ2012100216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1日
发明者张定堃, 杨明, 杨胜, 王达宾, 邱全国 申请人:成都科尔医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