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7146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衣剂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
背景技术
中药制剂中很多产品属于浸膏类产品,含有易于吸潮的成分,会吸收环境中的水分,造成药物软化变形,或吸水硬结,不能完全崩解,影响药物疗效;而且,吸湿后制剂更容易氧化、水解、霉变,使制剂的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降低。普通的包衣剂具有易操作、增重少、包衣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药品包衣中广泛应用。但普通包衣剂薄膜空隙率较大,水汽通透性高,对于易吸潮的中药来说,防潮效果不好。同时,浸膏类药物有很强的亲水性,包衣过程中如果条件控制不好,也会使包衣溶液中的水分进入药芯内部,造成药物膨胀变形和变质。因此,对应用于中药制剂的薄膜包衣研究中,提高其防潮性能,避免药物吸收水分是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该包衣剂可避免包衣操作过程中溶剂水分渗入药芯,而且对包覆于其内的中药固体制剂起到防潮作用,降低包衣药物的吸潮率,保证药物疗效。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包衣剂由内层薄膜包衣剂及外层薄膜包衣剂构成,内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衍生物50 90%;丙烯酸树脂衍生物O 30% ;着色剂O 20%;外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组成纤维素醚衍生物25 80%;聚乙烯醇O 65%;聚乙二醇衍生物5 28%;着色剂10 50%;所述的内层包衣剂与外层包衣剂的重量比为1:1 6。而且,所述内层薄膜包衣剂的组份中聚乙烯吡咯烷酮衍生物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或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而且,所述内层薄膜包衣剂的组份中丙烯酸树脂衍生物为聚丙烯酸树脂II号,聚丙烯酸树脂III号或聚丙烯酸树脂IV号。而且,所述的外层薄膜包衣剂的组份中的纤维素醚衍生物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而且,所述的外层薄膜包衣剂的组份中的聚乙二醇衍生物为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1500、聚乙二醇335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而且,所述内层包衣剂使用量为所包衣药物重量的O. 5-3%,外层包衣剂使用量为药物重量的1_6%。而且,所述的内层包衣剂中所含的着色剂为钛白粉、色淀、氧化铁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而且,所述的外层包衣剂中所含的着色剂为钛白粉、色淀、氧化铁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一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I).制备内层包衣剂将定量着色剂与定量丙烯酸树脂衍生物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后与聚乙烯吡咯烷酮衍生物混合,至颜色均匀,得到内层包衣剂;(2).制备外层包衣剂将定量着色剂与定量纤维素醚衍生物混合,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后与定量的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衍生物及定量纤维素醚衍生物进行混合,至颜色均匀,制得外层包衣剂。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I、本发明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为双层包衣剂,内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衍生物、丙烯酸树脂衍生物、着色剂等原料,包衣加工时采用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为溶剂,避免药物吸水;外层采用纤维素醚衍生物、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衍生物、着色齐U,起到着色、防潮等作用。2、本发明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提高了包衣剂对易吸潮中药制剂的防潮效果,内层包衣剂的使用避免了防潮型包衣剂水溶液或低醇溶液在包衣操作中药物吸收水分而影响药物品质,也不会影响药物的崩解和释放。3、本发明中采用的薄膜包衣剂制备方法,加入的少量高分子成膜材料对着色剂起到了分散和附着的作用,避免了着色剂单独粉碎后因静电而再次团聚的现象,可使着色剂达到规定细度,再与其余的物料混合,保证产品颜色的稳定。4、本发明的薄膜包衣剂安全、无毒,能够降低药物包衣片吸潮率,避免药物受潮变性;同时衣膜柔韧性强,包衣质量稳定。本发明的薄膜包衣剂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着色剂不回聚,颜色稳定等突出优点。适用于各种中药制剂,包括片剂、丸剂、滴丸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特别适用于为片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吸潮测试方法为将易吸潮类中药制剂使用包衣剂进行包衣,将制得的薄膜包衣片放入40 V、75 %湿度的恒温恒湿箱,记录药物的最高吸潮率和外观变化状况。实验对比中,以易吸潮中药骨刺平片作为模型药物进行研究。
普通包衣剂在相同增重条件下,对药物包衣后,药物外观即有吸潮膨胀的现象;通过吸潮测试,吸潮率为10. 37%,药物软化、膨胀更严重。实施例I :一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由内层薄膜包衣剂及外层薄膜包衣剂构成。内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组份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K3090g ;聚丙烯酸树脂II号5g;钛白粉5g。
外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羟丙基纤维素(HPC) 80g ;聚乙烯醇5g;聚乙二醇60005g ;色淀10g。上述薄膜包衣剂的制备方法为(I).制备内层包衣剂将5g钛白粉与5g聚丙烯酸树脂II号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后与90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混合,至颜色均匀,得到内层包衣剂;(2).制备外层包衣剂将IOg色淀与12g羟丙基纤维素(HPC)混合,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后与5g聚乙烯醇、5g聚乙二醇6000和其余68g羟丙基纤维素进行混合,至颜色均匀,制得外层包衣剂。上述薄膜包衣剂的的应用实例为取内层包衣剂50g,以浓度50% (w/w)的乙醇水溶液200g进行溶解,采用溶解后的内层包衣剂溶液对药物包衣;取外层包衣剂100g,以浓度30% (w/w)的乙醇水溶液566g进行溶解,采用溶解后的外层包衣剂溶液对药物进行二次包衣。实验结果通过吸潮测试,包衣后药物的最高吸潮率8. 22%,药物外观无明显变化。实施例2一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由内层薄膜包衣剂及外层薄膜包衣剂构成。内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组份组成PVP K9050g ;聚丙烯酸树脂IV号30g;钛白粉20g。外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甲基纤维素(MC)25g ;聚乙烯醇30g;聚乙二醇40005g ;氧化铁40g。
上述薄膜包衣剂的制备方法为(I).制备内层包衣剂将20g钛白粉与30g聚丙烯酸树脂IV号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后与50g PVP K90混合,至颜色均匀,得到内层包衣剂;(2).制备外层包衣剂将40g氧化铁与25g甲基纤维素(MC)混合,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后与30g聚乙烯醇、5g聚乙二醇4000进行混合,至颜色均匀,制得外层包衣剂。上述薄膜包衣剂的的应用实例为取内层包衣剂20g,以浓度70% (w/w)的乙醇水溶液92g进行溶解,采用溶解后的内层包衣剂对药物包衣;取外层包衣剂120g,以浓度20% (w/w)的乙醇水溶液480g进行溶解,采用溶解后的外层包衣剂对药物进行二次包衣。
实验结果通过吸潮测试,包衣后药物的最高吸潮率6. 82%,药物外观无明显变化。实施例3 一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由内层薄膜包衣剂及外层薄膜包衣剂构成。内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组份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 80g;聚丙烯酸树脂IV号20g。外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45g ;聚乙烯醇20g;聚乙二醇40020g ;钛白粉15g。上述薄膜包衣剂的制备方法为(I).制备内层包衣剂将80g PVP K90与20g聚丙烯酸树脂IV号混合,得到内层包衣剂;(2).制备外层包衣剂将15g钛白粉与4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混合,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后与20g聚乙烯醇、20g聚乙二醇400进行混合,至颜色均匀,制得外层包衣剂。上述薄膜包衣剂的的应用实例为取内层包衣剂75g,以浓度100% (w/w)的乙醇水溶液550g进行溶解,采用溶解后的内层包衣剂对药物包衣;取外层包衣剂75g,以水为溶液670g进行溶解,采用溶解后的外层包衣剂对药物进行二次包衣。实验结果通过吸潮测试,包衣后药物的最高吸潮率7. 65%,药物外观无明显变化。实施例4:一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由内层薄膜包衣剂及外层薄膜包衣剂构成。
内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组份组成PVP K9070g ;聚丙烯酸树脂III号15g ;钛白粉IOg色淀5g。外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羧甲基甲基纤维素(CMC) IOg ; 聚乙烯醇65g;聚乙二醇4000IOg ;钛白粉IOg;氧化铁5g。上述薄膜包衣剂的制备方法为(I).制备内层包衣剂将15g着色剂与15g聚丙烯酸树脂III号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后与70g PVP K90混合,得到内层包衣剂;(2).制备外层包衣剂将IOg钛白粉、5g氧化铁与IOg羧甲基甲基纤维素(CMC)混合,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后与65g聚乙烯醇、IOg聚乙二醇4000进行混合,至颜色均匀,制得外层包衣剂。上述薄膜包衣剂的的应用实例为取内层包衣剂30g,以浓度90% (w/w)的乙醇水溶液130g进行溶解,采用溶解后的内层包衣剂对药物包衣;取外层包衣剂120g,以浓度20% (w/w)的乙醇水溶液630g进行溶解,采用溶解后的外层包衣剂对药物进行二次包衣。实验结果通过吸潮测试,包衣后药物的最高吸潮率6. 05%,药物外观无明显变化。由以上实施例可见,本发明的薄膜包衣剂提高了包衣剂对易吸潮中药制剂的防潮效果,避免了防潮型包衣剂水溶液或低醇溶液在包衣操作中药物吸收水分而影响药物品质,也不会影响药物的崩解和释放。本发明的薄膜包衣剂,为了解决普通包衣剂防潮效果不好的问题,在外层包衣剂中采用了纤维素类衍生物、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复合包衣成分,复合成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味,有很好的附着力和成膜性。复合包衣剂与普通包衣剂相比,降低了薄膜通透性,提高包衣膜的防潮效果,减少环境中的水分进入药物内部。然而由于大部分成膜材料均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所以配制包衣溶液需采用水或低醇溶剂使其溶解。在包衣过程中,包衣剂的水份直接喷涂在中药制剂表面,会被易吸潮的药物吸收,渗入药芯内部,对药物稳定性造成影响。本发明中,采用双层包衣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个问题采用内层包衣剂打底,外层包衣剂起到保护和防潮的作用。内层包衣剂所使用的原料PVP衍生物具有水中、乙醇中皆可溶解的特性,而丙烯酸树脂衍生物也是在乙醇中溶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对药物包衣时,可采用较高浓度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为溶剂,乙醇浓度为50-100% (w/w),溶解内层包衣剂。这种包衣溶液中的水分含量很少,喷涂在中药制剂表面,不会造成易吸潮中药制剂吸收水份;同时混合溶剂蒸发速度更快,可在药物表面快速形成薄膜保护层。丙烯酸树脂防潮性能好,所以内层包衣剂用量很少,一般使用量为药物重量的O. 5-3%,最优为药物重量的1-1. 5%,即可起到隔离和防潮的作用。当外层包衣剂配制成的水溶液或低醇溶液喷涂在中药制剂表面,由于有了内层打底层,尽管溶液中水分含量很高,但不直接接触药物表面,所以不会被易吸潮的中药制剂吸收渗入药芯内部,避免了药物质量发生变化。外层包衣剂使用量为药物重量的1_6%,最优为药物重量的3-5%,由于其独有的防潮性能,在药物储存期间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延长药物保质期。包衣后的药物服用时,外层衣膜水溶性材料在水或消化液中快速溶解。而内层包衣剂中含量较多的PVP衍生物发挥了既能在乙醇中溶解,也能在水中溶解的优势,在较短时间内促使内层衣膜溶解,水分渗入药物内部,不会影响药物的崩解和释放。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包衣剂由内层薄膜包衣剂及外层薄膜包衣剂构成,内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组成 聚こ烯吡咯烷酮衍生物 50 90% ; 丙烯酸树脂衍生物0 30% ; 着色剂0 20% ; 外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组成 纤维素醚衍生物25 80% ; 聚こ烯醇0 65%; 聚こニ醇衍生物5 28%; 着色剂10 50% ; 所述的内层包衣剂与外层包衣剂的重量比为1:1 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薄膜包衣剂的组份中聚こ烯吡咯烷酮衍生物为聚こ烯吡咯烷酮K30、聚こ烯吡咯烷酮K90或聚こ烯吡咯烷酮醋酸こ烯酷。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薄膜包衣剂的组份中丙烯酸树脂衍生物为聚丙烯酸树脂II号,聚丙烯酸树脂III号或聚丙烯酸树脂IV号。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薄膜包衣剂的组份中的纤维素醚衍生物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こ基纤维素、こ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中的ー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薄膜包衣剂的组份中的聚こニ醇衍生物为聚こニ醇400、聚こニ醇1500、聚こニ醇3350、聚こニ醇4000、聚こニ醇6000、聚こニ醇8000中的ー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衣剂使用量为所包衣药物重量的0. 5-3%,外层包衣剂使用量为药物重量的1-6%。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包衣剂中所含的着色剂为钛白粉、色淀、氧化铁中的ー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包衣剂中所含的着色剂为钛白粉、色淀、氧化铁中的ー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9.一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制备内层包衣剂将定量着色剂与定量丙烯酸树脂衍生物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后与聚こ烯吡咯烷酮衍生物混合,至顔色均匀,得到内层包衣剂; ⑵.制备外层包衣剂将定量着色剂与定量纤维素醚衍生物混合,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后与定量的聚こ烯醇、聚こニ醇衍生物及定量纤维素醚衍生物进行混合,至顔色均匀,制得外层包衣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易吸潮类中药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剂,由内层薄膜包衣剂及外层薄膜包衣剂构成,内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衍生物50~90%;丙烯酸树脂衍生物0~30%;着色剂0~20%;外层薄膜包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组成纤维素醚衍生物25~80%;聚乙烯醇0~65%;聚乙二醇衍生物5~28%;着色剂10~50%;所述的内层包衣剂与外层包衣剂的重量比为1:1~6。其制备方法,制备内层包衣剂;制备外层包衣剂。本发明的薄膜包衣剂安全、无毒,能够降低药物包衣片吸潮率,避免药物受潮变性;同时衣膜柔韧性强,包衣质量稳定。本发明的薄膜包衣剂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着色剂不回聚,颜色稳定等突出优点。
文档编号A61K47/34GK102847163SQ20121037856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
发明者赵永建, 邵广川 申请人:天津博科林药品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