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78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又称培元解郁颗粒)。
背景技术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及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惰·性强,意志力减退,依赖性强,或易怒易躁,失望抱怨,甚至有自暴自弃,自杀倾向等,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是卒中复发的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PSD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目前PSD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者的重视,已成为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研究的热点。文献报道的PSD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国外PSD发病率在20 79%,但多数在30 50%,国内PSD的发病率为33. 8 76. 1%,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病死率是无抑郁症状的3 4倍。因此,加强PSD防治研究利于对卒中功能的恢复,提高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PSD发生的原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不能用单一的发病机制来解释,除了与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所引起的心理社会因素(反应性机制)影响有关外,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PSD的发生与大脑损害后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密切联系,即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卒中病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能神经元和5-轻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_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的水平下降而引起PSD。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PSD的治疗主要针对上述两大机制而进行,运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康复、心理疏导等,还有高压氧和电休克等治疗方法。其中药物的治疗主要选用NE和5-HT双重再摄取抑制剂,常用药物有通过阻断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的浓度而起作用的三环类药物;选择性阻断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同时还阻断5-HT受体的四环类抗抑郁药物;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对去甲肾上腺素影响较小,不影响多巴胺(dopamine,DA)回收的5-HT再摄取抑制剂等。但治疗中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常见头昏、乏力、嗜睡、口干、便秘及过量易中毒等,还可出现低血压、癫痫、呼吸心跳骤停等副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在有效缓解临床抑郁症状的同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或解决其他常用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时容易引发的头昏、乏力、嗜睡、口干、便秘及过量易中毒等不良反应及低血压、癫痫、呼吸心跳骤停等副作用的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党参15_25g、白术15_25g、茯苓7_13g、白芍7_13g、地黄15-25g、山茱萸9-15g、巴戟天7_13g、葛根7_13g、枸杞子7_13g、木香9_15g、香附7-13g、龙骨23-37g、牡蛎23-37g和甘草5_7g制成,经常规浸泡、煎煮、过滤制备成汤剂或直接采用市售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组成。本发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速度,药效安全、可靠、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I :本发明由党参20g、白术20g、茯苓10g、白芍10g、地黄20g、山茱萸12g、巴戟天10g、葛根10g、枸杞子10g、木香12g、香附10g、龙骨30g、牡贩30g和甘草6g制成,经常规浸泡、煎煮、过滤制备成汤剂或直接采用市售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组成。实施例2:本发明由党参15g、白术15g、茯苓7g、白芍7g、地黄15g、山茱萸9g、巴戟天7g、葛根7g、枸杞子7g、木香9g、香附7g、龙骨23g、牡贩23g和甘草5g制成,经常规浸泡、煎煮、过滤制备成汤剂或直接采用市售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组成。实施例3:本发明由党参25g、白术25g、茯苓13g、白芍13g、地黄25g、山茱萸15g、巴戟天13g、葛根13g、枸杞子13g、木香15g、香附13g、龙骨37g、牡贩37g和甘草7g制成,经常规浸 泡、煎煮、过滤制备成汤剂或直接采用市售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组成。上述药物,其中党参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效,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含有糖、磷酸盐、皂甙挥发油和生物碱等多种化学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各类物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倉泛;白术将白术切片,微炒至浅黄色,取出晾凉,成炒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为菊科植物的块茎,具有抗衰老、免疫调节、强壮等多方面的作用,白术水煎剂可减少小鼠在陌生环境下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降低小鼠的焦虑情绪,提高小鼠对环境的适应性,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有宁心安神、健脾利水之功效,茯苓聚糖和茯苓糖(Pachymose)为其主要成份,其糖浆剂有镇静作用;白芍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有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用于血虚萎黄、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中药材,主要活性成分是白芍总甙。白芍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抑郁作用。白芍提取物也能可显著缩短小鼠悬尾试验和小鼠强迫游泳试验的不动时间,有抗抑郁作用;地黄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熟地黄,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功效,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经小鼠实验研究发现地黄在小鼠明暗箱模型和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模型上均表现出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效果与地西泮类似,其机制与地黄能提高中枢Y-氨基丁酸(GABA)含量,增强GABAAR1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减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I表达有关;山茱萸取山茱萸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成山萸肉,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用于阳痿遗精、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主要化学成分有蒽醌类、蒽醌糖类、氨基酸,还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及多种甙类,能通过内分泌系统和微量元素而起补肾壮阳作用,有助于抗抑郁,巴戟天醇提物与地昔帕明类似,均能明显对抗大小鼠在强迫性游泳期间的行为绝望,有抗抑郁的作用;葛根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之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葛根提取物可缩短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小鼠强迫游泳和尾悬试验的不动时间的延长,同时可逆转缺 血再灌注引起的小鼠海马和纹状体内NE和DA的降低,但对5-HT无作用;枸杞子除去杂质,洗净,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枸杞子提取的成分枸杞多糖对大鼠海马自发脑电波电活动有促进作用,从而得出枸杞多糖有潜在的促智作用;木香去杂质,洗净,闷透,切厚片,干燥,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用于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香附除去毛须及杂质,切厚片或碾碎,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之功效,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龙骨取龙骨拣净杂质,刷净泥土,打成约O. 45cm小碎块,成生龙骨,用于阴虚阳亢、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癫狂惊等症;牡蛎取牡蛎洗净,干燥,碾碎,成生牡蛎,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之功效,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甘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照蜜炙法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成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润肺和中等;通过慢性抑郁大鼠研究发现甘草的成分甘草苷可明显逆转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学的损害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阻止脂质的过氧化,减少丙二醛的生成,从而实现抗抑郁样作用。本发明立党参、地黄为君,盖人之一身,以脾胃为本,脾胃旺则五脏受荫,脾胃伤则百病丛生,党参甘温益胃,臣以茯苓、白术、甘草合成四君子汤,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培补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是“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也;地黄禀甘寒之性,制熟则味厚,是“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臣以枸杞子补癸水,巴戟天温肾阳,于阳中求阴则阴精泉源不竭,山茱萸、白芍之酸,藉以收少阳之火,以滋厥阴之火,奉肝木生升之令,龙骨、牡蛎入肝镇摄浮越之魂,兼具开通破结之力,共为臣药。葛根味薄气轻,升举清阳之气,布行脑窍,木香理三焦之气,香附发舒肝木之郁遏,诸药相伍,培补脾肾,补肝体,助肝用,则郁证自除,并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有关资料如下I、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就诊的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门诊和住院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共计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I: I分为两组。2、病例诊断标准2. I西医诊断标准
2. I. I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根据实验研究需要,主要选择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I)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3)发病较缓慢,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与脑动脉硬化有关;(4)发病后I 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6)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7)腰穿脑脊液不含血。2. I. 2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 3),测试HAMD量表(24项标准)评分> 8分即表示病人有抑郁症状,且符合抑郁诊断标准至少持续2周。(仅选择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除外双项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与持续性心境障碍)。2. I. 2. I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伴有下列症状中的4项(I)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2. I. 2.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2. I. 2. 3 病程标准( I)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在分裂症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2.1.2. 4HAMD 量表(24 项)评分值< 8分无抑郁彡8分轻度抑郁
>21分中度抑郁彡35分重度抑郁2.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郁证》、《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癫证》及1991年昆明会议制定的抑郁发作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诊断标准,拟定脾肾两虚证候的诊断标准如下主症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忧郁沮丧、腰膝酸软、神疲气短乏力、静而少动、半身不遂。次症口舌歪斜、言语含糊、耳鸣、食欲减退或体重明显减轻、或伴失眠善忘、小便清长或便溏,舌淡、脉沉细或细弱。·3实验病例标准3. I纳入病例标准(I)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经24项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测定总分8分 34分者;(2)中医辨证符合脾肾两虚证候标准;(3)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年龄40岁 75岁,脑梗死发病急性期(2周)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有一定表达及沟通能力;(4)本人或家属签定知情同意书后。3. 2排除病例标准(I)头部CT或MRI扫描见颅内出血;(2)生命体征不稳者或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3)失语、失认或认知障碍等无法沟通者;(4)属于原发性抑郁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抑郁、属于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者;(5)拒服药(不愿服中药)及有严重自杀倾向或近一个月内曾进行抗抑郁治疗者;(6)属于卒中后抑郁以外的其它神经症患者。符合上述其中一项者,即予排除。3. 3剔除病例标准( I)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2)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3. 4脱落病例3.4. I脱落病例原因( I)受试者用药依从性差,或合并使用本临床方案禁止使用的中西药,或中途自行换药或加用其它药物;(2)观察中自然脱落、失访。包括治疗有效,但不能完成整个疗程以致临床资料不全等原因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定;
(3)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与并发症,不能继续接受临床研究而被中止。3. 4. 2脱落病例处理(I)当受试病例脱落后,应采取电话、预约、登门随访等方式尽可能与受试者保持联系,并询问理由,记录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完成所能完成的评估项目;(2)填写临床病例总结表,包括中止研究的主要原因。4研究方法4. I治疗方法及疗程治疗组(培元解郁颗粒,采用市售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组成,以下同):治疗4周,每日210g,分两次水冲服。对照组(乌灵胶囊,主要成分为乌灵菌粉,从我国珍稀药用真菌中分离获得菌种,每粒胶囊含生药O. 33g,浙江佐力药业生产,以下同):3粒/次,每日3次,餐 后口服,进行抗抑郁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I月)要求,进行缺血性卒中的综合治疗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调节血压、血糖、血脂等以及辅以简单的康复治疗(以功能锻炼为主)。禁止使用其他抗抑郁的中西药。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疗程。4. 2观察评价指标4. 2. I抑郁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见附表I)作为评定抑郁程度的标准。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附表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党参15-25g、白术15-25g、茯苓7-13g、白芍7-13g、地黄15_25g、山茱萸9_15g、巴戟天7_13g、葛根7_13g、枸杞子7-13g、木香9-15g、香附7-13g、龙骨23_37g、牡蛎23_37g和甘草5_7g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党参20g、白术20g、茯苓10g、白芍10g、地黄20g、山茱萸12g、巴戟天10g、葛根10g、枸杞子10g、木香12g、香附10g、龙骨30g、牡贩30g和甘草6g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党参15g、白术15g、茯苓7g、白芍7g、地黄15g、山茱萸9g、巴戟天7g、葛根7g、枸杞子7g、木香9g、香附7g、龙骨23g、牡贩23g和甘草5g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党参25g、白术25g、茯苓13g、白芍13g、地黄25g、山茱萸15g、巴戟天13g、葛根13g、枸杞 子13g、木香15g、香附13g、龙骨37g、牡贩37g和甘草7g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解决其他药物治疗时引发的头昏、乏力、嗜睡、口干、便秘及过量易中毒等不良反应及低血压、癫痫、呼吸心跳骤停等副作用的问题,该中药由党参15-25g、白术15-25g、茯苓7-13g、白芍7-13g、地黄15-25g、山茱萸9-15g、巴戟天7-13g、葛根7-13g、枸杞子7-13g、木香9-15g、香附7-13g、龙骨23-37g、牡蛎23-37g和甘草5-7g制成,经常规浸泡、煎煮、过滤制备成汤剂或直接采用市售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组成,本发明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药效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文档编号A61P25/20GK102872292SQ20121043487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7日
发明者张怀亮, 陈团营, 李丹, 徐晔, 白艳杰, 王双双, 徐进, 刘磊, 刘群霞, 李磊 申请人:河南中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