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33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通过骨整合的方式植入到人体内的植入物。药物递送系统包括:用于执行支撑功能的植入物(10),其被植入到人体内;和用于执行覆盖功能的覆盖部(20),其与所述植入物(10)连接。所述药物递送系统还包括:在所述植入物(10)中形成的容纳部(12),其用于容纳药筒(30)并且旨在通过所述覆盖部(20)打开/关闭;在所述容纳部(12)的壁表面中形成的多个扩散部(14),以扩散和排出所述药筒(30)的内容物;和在所述扩散部(14)的各个端部处形成的注射部(16),其用于将所述药筒(30)的内容物注射到人体中。通过使用所述植入物连续注射药物,将由于药物口服或注射可能发生的各种不便以及由于药物口服可能发生的各种副作用减至最小。
【专利说明】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为通过骨整合被植入到人体内的植入物,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能够使用植入物将治疗患者疾病所需要的各种种类的药物连续地施用到人体内。
【背景技术】
[0002]通常,药物递送系统(DDS)是一种设计成通过使药物的功效和效力最大化同时使药物的副作用最小化而有效地递送适当的需要量的药物的剂型。药物递送系统用作解决药物口服给药或注射所涉及的不便之处的方式。
[0003]例如,在治疗关节炎时口服给药抗炎止痛药的情形中,药物递送系统在所述药物作用在关节上时表现出药物的有效性,但是也可能涉及副作用,诸如在关节之外的部位发生溃疡,特别是在胃肠道中发生溃疡。因此,所述药物递送系统意欲设计一种减少前述副作用并且使药物的有效性最大化的剂型。
[0004]此外,鉴于医学治疗方法、药物具体的物理化学特征、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等,在药物的递送路径和递送技术类型方面引入新的方法,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能够减少患者的不便之处。由此,开发了药物递送系统并且用来为患者提供便利,并且关于其的大量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
[0005]然而,在患 有慢性病的门诊患者(其需要在长期时间期间内连续给药)的情形中,最常见的给药方法是药物的口服给药。因此,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尽管有药物剂型本身的优异性,但是患者不能在长期时间期间内服用药物,导致对慢性病的治疗和恶化抑制的严重问题,就个人保健以及国家经济而言由于废弃药物的问题等这又导致大量的成本损失。
[0006]开发了称为胰岛素泵的医学装置用于治疗作为慢性病的一种代表性疾病的糖尿病,由此已经取得了允许药物的连续给药并维持药物浓度的极大的医学成就。然而,胰岛素泵遇到的问题在于,由于胰岛素泵使用注射针头,患者感到疼痛和恐惧的感觉,并且胰岛素泵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带来运动限制性。
[0007]此外,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制剂、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制剂和避孕制剂是一类需要患者诚实服用的药物。然而,这些制剂具有的缺点在于,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忘记服药或不在最佳时间服药,这导致显著的健康损失。

【发明内容】

[0008]技术问题
[0009]因此,已经做出了本发明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能够使用植入物将治疗患者的慢性病所需要的各种种类的药物连续地施用到人体中,从而能够使药物的常规口服给药和注射中所涉及的不便之处或副作用减 至最小。
[0010]技术方案[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包括:设置为植入到人体内执行支撑功能的植入物,其中所述植入物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允许在其中容纳药筒,在所述容纳部的圆周壁中形成的多个扩散部,所述多个扩散部允许所述药筒的内容物通过其扩散性排出到所述植入物的外部,和在所述扩散部的远端的相连端部处形成的多个注射部,所述多个注射部允许所述药筒的内容物通过其注射到人体中;和覆盖部,所述覆盖部与所述植入物连接并且设置成执行关闭功能,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植入物的容纳部。
[0012]有利效果
[0013]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下述有利效果。
[0014]第一,通过所述植入物药物被连续地施用给患者,从而能够使药物的长期口服给药和注射所涉及的各种不便和恐惧的感觉减至最小。
[0015]第二,通过所述植入物药物被规律地施用给患者,从而能够使药物口服给药过程中在胃肠道中发生的药物的副作用减至最小。
[0016]第三,通过所述植入物药物被直接施用至人体,从而药物递送的准确性和迅速性极好,由此提高药物给药效率。
[0017]第四,通过覆盖部的打开/关闭作用提高依照药筒的容纳和更换的各种可使用性,由此使操作者的满意程度最大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结合附图将变得清楚,其中:
[0019]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0020]图2(a)至2(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各种改型的截面图;和
[0021]图3是概念性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的操作状态的截面图。
[0022]*附图中主要元件的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3]1:药物递送装置
[0024]10:植入物
[0025]12:容纳部
[0026]12-5:导槽
[0027]14:扩散部
[0028]16:注射部
[0029]20:覆盖部
[0030]30:药筒
[0031]32:引导凸出 物
[0032]34:取出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
[0033]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的优选实施方案。
[0034]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示意性分解视图,图2(a)至2(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各种改型的截面图,以及图3是概念性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的操作状态的截面图。
[0035]根据本发明的药物递送装置I包括植入到人体内执行支撑的植入物10和与所述植入物10连接以执行关闭功能的覆盖部20。所述植入物10包括容纳部12,所述容纳部12在所述植入物中形成以允许在其中容纳药筒30,并且通过覆盖部20被打开或关闭,在所述容纳部12的圆周壁内形成的多个扩散部14,所述多个扩散部14允许所述药筒30的内容物通过其扩散性地排出到所述植入物的外部,和在所述扩散部14的远端的相连端部处形成的多个注射部16,所述注射部16允许所述药筒30的内容物通过其注射到人体中。
[0036]此处,设置所述药物递送装置I以使植入物10、覆盖部20和药筒30彼此连接。具体地,植入物10包括容纳部12、扩散部14和注射部16,从而增加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给药药物的便利性。
[0037]另外,植入物10牢固地固定在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体内,优选以螺丝-啮合的方式固定在患者的骨组织中。植入物10具有多个在其外圆周表面上形成的螺纹10-2,从而与患者的身体螺旋连接,和多个在其上壁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的螺纹10-4,从而允许覆盖部20与所述螺纹10-4螺旋连接。
[0038]此处,尽管已经描述了植入物10和覆盖部20的连接结构以螺丝-啮合方式实现,但是以滑动方式或压配方式实现的连接结构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39]另外,容纳部12在植入物10中凹陷形成,以在其中提供容纳药筒30的空间。容纳部12以与药筒30的外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具体地,优选以圆柱体形状形成。但是,以多边体形状形成的容纳部12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40]此外,在容纳部12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导槽12-5,以引导药筒30与植入物10的连接和从植入物10的取出。
[0041]另外,尽管此处已经描述了导槽12-5在容纳部12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但是在容纳部12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引导凸出物而不是导槽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42]此外,扩散部14在容纳部12的圆周表面上以彼此间隔以规律的间隔的方式相继地贯通形成。扩散部14提供允许药筒30的内容物在植入物的圆周方向上径向扩散的空间。特别地,考虑到药筒30的内容物的流动性,可以这样形成扩散部14,从而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
[0043]另外,在扩散部14的形成过程中,扩散部14形成为扩散孔,由于扩散部14的入口和出口的不同横截面,随着其从其入口到其出口的延伸其在横截面上逐渐减小或增大,如图2(a)所示。
[0044] 另外,扩散部14可以形成为倾斜孔,由于扩散部14的入口和出口的不同倾斜度,随着其从其入口到其出口的延伸其逐渐向下倾斜,如图2(b)所示。备选地,扩散部14可以形成为水平孔,在其入口和出口的横截面和倾斜度上其分别是均一的,如图2(c)所示。[0045]当然,应该注意到,在扩散部14的形成过程中,形成具有图2(a)所示的不同横截面的扩散部14的方法和形成具有图2(b)所示的不同倾斜度的扩散部14的方法的组合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46]此外,注射部16在植入物10的外圆周表面上以彼此间隔以规律的间隔的方式相继地形成,使得注射部16与髓骨B紧密接触。注射部16作用为将药筒30的内容物排出性地注射到人体中。
[0047]在这种情形中,注射部16可以在植入物10的螺纹10-2的脊部或谷部上形成,但是,考虑到药筒30的药物给药效率,优选在螺纹10-2的谷部上相继地形成。
[0048]同时,覆盖部20与植入物10的容纳部12连接,以防止药筒30的内容物的渗漏并阻止外来物质进入到容纳空间中。覆盖部20与植入物10的容纳部12的上部内部以螺丝-啮合方式或以压配方式连接。
[0049]在这种情形中,在覆盖部20的形成过程中,覆盖部20优选地具有在其头部的上表面上形成的一字形或十字形的螺旋槽22,以使覆盖部20与植入物10啮合的过程以及从植入物10上脱离的过程的实用性和便利性最大化。
[0050]另外,药筒30选择性固定地插入到容纳部12中。药筒30具有在其外圆周表面上形成的至少一个引导凸出物32,从而以凸凹配合方式适合地插入到导槽12-5中。
[0051]此外,药筒30具有在其上表面上形成的手柄形的取出突出部34,以使所述取出突出部用于将药筒30容纳在容纳空间内或从容纳空间中取出。
[0052]在这种情形中,药 筒30优选地包括构建在其中的吸附构件以将药物吸附在其外壳36内。具体地,外壳36优选地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具有与扩散部14的间隔和尺寸相对应的间隔和尺寸,从而使药物递送的效率最大化。
[0053]当然,尽管此处已经描述了吸附构件构建在药筒30的外壳36中,但是不包括外壳36的构造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54]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药物递送装置的操作。
[0055]首先,在需要操作根据本发明的药物递送装置的情形中,药物递送装置I必须经由患有慢性病的患者的皮质骨A插入并紧固在髓骨B中,如图3所示。
[0056]随后,将包含适于治疗患有慢性病的患者的医药内容物的药筒30以这样的状态容纳在植入物10的容纳部12中:其中覆盖部20从植入物10上取下,从而使得容纳部开放,然后再紧固到容纳部12中。
[0057]在这一过程中,药筒30容纳在植入物10的容纳部12中和从植入物10的容纳部12的取出通过在植入物10上形成的导槽12-5与在药筒30上形成的引导凸出物32之间的相互作用平稳地进行。
[0058]通过这样做,如图3所示,药物递送装置I的注射部16位于具有慢性病的患者的髓骨B中,由此利用由于渗透作用引起的扩散作用将药筒30的内容物扩散性地施用到患者体内。
[0059]在另一个方面,在容纳在容纳部12中的药筒30被耗尽并且由此需要用新的药筒更换该药筒的情形中,所述药筒30可以通过拉出取出突出部34而以这样的状态从植入物10中取出:其中覆盖部20从植入物10上取下,以使容纳部开放。
[0060]尽管已经联系附图中示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其仅是说明性的实施方案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案。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进行所述实施方案的多种等价性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真正的技术范围应该由后附权利要求书的技术精神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植入物10,其被设置成植入到人体内以执行支撑, 其中所述植入物10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容纳部12,所述容纳部12允许药筒30容纳在其中;在所述容纳部12的圆周壁中形成的多个扩散部14,所述多个扩散部14允许所述药筒30的内容物通过其扩散性地排出到所述植入物的外部;和在所述扩散部14的远端的相连端部处形成的多个注射部16,所述多个注射部16允许所述药筒30的内容物通过其注射到人体中;和 覆盖部20,所述覆盖部20与所述植入物10连接并且设置成执行关闭功能,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植入物10的所述容纳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植入物10被安装在患有慢性病的患者的牙槽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所述覆盖部20与所述植入物10的容纳部以螺丝-啮合方式或以压配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所述覆盖部20具有在其头部的上表面上形成的一字形或十字形螺旋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 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所述容纳部12具有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导槽12-5,以引导所述药筒30与所述植入物10的连接和所述药筒30从所述植入物10的取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所述药筒30具有在其外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引导凸出物32,以使其以凸凹配合方式适合性地插入到所述导槽12-5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所述药筒30具有在其上表面上形成的取出突出部34,使得所述取出突出部用于将所述药筒30容易地容纳在容纳空间内或从容纳空间容易地取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扩散部14是这样形成的扩散孔,以使其入口和出口的横截面彼此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扩散部14是这样形成的倾斜孔,以使其入口和出口的倾斜度彼此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植入物的药物递送系统,所述扩散部14是这样形成的水平孔,以使其入口和出口的横截面和倾斜度分别彼此相同。
【文档编号】A61M5/14GK103997984SQ201280062433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黄致日, 李信载, 朴荣锡 申请人:黄致日, 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