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56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混药使用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混药嘴1、硬双接口 2、加药针3、软袋本体4和易折柄8。硬双接口 2焊合在软袋本体4上,硬双接口 2包括基座21、混药接口 22和输液接口 23,混药嘴I设置在混药接口 22的外端,混药接口 22的内端向软袋本体4内延伸,易折柄8连接在混药接口 22的延伸端上。通过该易折柄8可阻断混药接口 22内的通道,使软袋本体4内与混药嘴I内不连通,避免在混药之前软袋本体4中的溶液发生渗漏和污染。混药时只需将西林瓶插入混药嘴I内,折断易折柄8便可进行混药操作。上述结构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在混药时,手握住软袋本体4,易折柄8与软袋本体4的接触部位形成的支点在折断易折柄8的施力过程中,该接触部位形成的支点因局部受较大的力易使软袋本体4受损坏。软袋因被施加拉扯力受损,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的损伤。软袋内层受损后,使药品直接与中间层(骨架层)接触,直接影响到软袋内药品的相容性,对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产生隐患;中间层损伤直接影响薄弱部位内外层的结构稳定性;而外层受损则直接降低了软袋对外界的阻隔性能,严重影响软袋内的无菌环境。故,不论是软袋的哪一层受损都极大的构成了用药安全的隐患,是输液过程中绝不允许的,不能忽视。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混药过程中可有效避免损坏软袋本体的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所述硬双接口包括混药接口和输液接口,混药嘴设置在混药接口的外端,所述混药接口的内端向软袋本体内延伸,在混药接口的延伸端上连接一硬质管,所述硬质管的末端封闭,在硬质管的侧壁上具有一薄弱部位,硬质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弹性压片,弹性压片的自由端设置一垂直于薄弱部位的压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硬质管的一端套在混药接口的延伸端上并与延伸端密封配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杆的一端与弹性压片的自由端固定,另一端为具有尖部的施压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药嘴的端口设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混药之前,末端封闭的硬质管可阻断混药接口内的通道,使软袋本体内与混 药嘴内不连通;混药时,将西林瓶插入混药嘴内,按压弹性压片,压杆直接戳穿硬质管的薄弱部位,使软袋本体与西林瓶内连通,便可进行混药操作,由于在按压弹性压片时,软袋本体与弹性压片形成软接触,避免软袋本体受损,有效地保护软袋本体。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硬质管、弹性压片和压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混药嘴;2—硬双接口 ; 21—底座;22—混药接口 ; 23—输液接口; 3—加药针;4一软袋本体;5—硬质管;6—薄弱部位;7—密封盖;8一易折柄;9一防滑扣;10—弹性压片;11一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2、3所示,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包括混药嘴1、硬双接口
2、加药针3和软袋本体4。硬双接口 2焊合在软袋本体4上,硬双接口 2包括底座21、混药接口 22和输液接口 23,混药嘴I设置在混药接口 22的外端,混药接口 22的内端向软袋本体4内延伸,在混药接口 22的延伸端上连接一硬质管5,在本实施例中,硬质管5套在混药接口 22的延伸端上并与延伸端密封配合。硬质管5的末端封闭,在硬质管5的侧壁上具有一薄弱部位6,硬质管5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弹性压片10,弹性压片10的自由端设置一垂直于薄弱部位6的压杆11。本实施例中,压杆11的一端与弹性压片10的自由端固定,另一端为具有尖部的施压端。加药针3为加药 单针,加药单针沿混药嘴I的轴向固定设置在混药嘴I内。混药嘴I的端口设有密封盖7,在混药嘴I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六个防滑扣9。在进行混药之前,该密封盖7可保证混药嘴I内和混药接口 22内具有良好的清洁度。混药时,拆除该密封盖7,将西林瓶插入混药嘴I内,西林瓶的瓶盖卡在防滑扣9的下方,加药针3的针尖刺穿西林瓶上的密封塞,隔着软袋本体4按压弹性压片10,弹性压片10驱动压杆11直接戳穿硬质管5的薄弱部位6,使软袋本体4与西林瓶内连通,便可进行混药操作。由于在按压弹性压片10时,软袋本体4与弹性压片10形成软接触,避免软袋本体4受损,有效地保护软袋本体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硬双接口(2)包括混药接口(22)和输液接口( 23 ),混药嘴(I)设置在混药接口( 22 )的外端,混药接口( 22 )的内端向软袋本体(4)内延伸,其特征在于:在混药接口(22)的延伸端上连接一硬质管(5),所述硬质管(5)的末端封闭,在硬质管(5)的侧壁上具有一薄弱部位(6),硬质管(5)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弹性压片(10),弹性压片(10)的自由端设置一垂直于薄弱部位(6)的压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管(5)的一端套在混药接口(22)的延伸端上并与延伸端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11)的一端与弹性压片(10)的自由端固定,另一端为具有尖部的施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嘴(I )的端口设有密封盖(7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壁可开孔的带混药嘴的硬双接口软袋,硬双接口包括混药接口和输液接口,混药嘴设置在混药接口的外端,混药接口的内端向软袋本体内延伸,延伸端上连接一硬质管,硬质管的末端封闭,在硬质管的侧壁上具有一薄弱部位,外侧壁上设有一弹性压片,弹性压片的自由端设置压杆。混药前,通过末端封闭的硬质管可阻断混药接口内的通道,使软袋本体与混药嘴内不连通;混药时,将西林瓶插入混药嘴内,按压弹性压片,压杆戳穿薄弱部位,使软袋本体与西林瓶内连通,便可进行混药操作,按压弹性压片时,软袋本体与弹性压片形成软接触,避免了软袋本体受损,有效地保护软袋本体。
文档编号A61J1/10GK203075212SQ20132010882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李阳锐, 袁媛 申请人: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