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缝接基底的设备和方法

文档序号:129172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用于缝接基底的设备和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合基底部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基底部分定位成使得基底部分在重叠区域处重叠。这些基底部分各自具有熔融温度和外表面。将流体加热至足以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的温度。在重叠区域处将受热流体的射流从流体孔指引到基底部分上。受热流体渗透基底部分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使用受热流体来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使用邻近流体孔的压力施加表面来压缩基底部分以在重叠区域处将基底部分接合在一起。
【专利说明】用于缝接基底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用于制造吸收制品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缝接两种或更多种部分地可熔性材料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一次性吸收制品,具体地一次性尿布,被设计成由包括婴儿和病残者在内的经历失禁的患者穿着。此类尿布是围绕穿着者下体穿着的并且旨在吸收和容纳尿液和其它身体排出物,因此防止脏污、润湿、或类似的污染在使用期间可能接触尿布的制品(例如,衣服、被褥、其他人等)。一次性尿布可呈具有固定侧部的套穿尿布(也称作训练裤)的形式来获得。这些固定侧部可通过将尿布前部的侧片接合到尿布后部的侧片来制造。为了进行接合,可通过将受热流体指引至所述接触表面的区域来至少部分地熔融这些侧片的接触表面。然后可向所述部分地熔融的区域施加压力。
[0003]因此,在将基底接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有益的是提供用于更精密地指引受热流体并向基底的所述部分地熔融的区域施加压力的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0004]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用于制造吸收制品的设备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制造期间缝接基底的方法。本文所公开的制造方法的特定实施例在各种类型的尿布构型中形成侧缝。虽然本公开主要涉及的是在尿布裤中形成侧缝,但应当理解,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和设备也可应用于尿布以及其它类型的吸收制品上所用的其它接缝。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形成接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成形圆筒,成形圆筒包括流体孔和压力施加构件,压力施加构件从邻近流体出口的成形圆筒径向向外延伸;旋转邻近成形圆筒的砧圆筒;在纵向上将第一基底推进到成形圆筒上,在流体孔和第一基底之间具有分隔距离Y;在纵向上推进第二基底,其中第一基底位于第二基底和成形圆筒之间;用压力施加构件保持第一基底和流体孔之间的分隔距离;将流体加热至足以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的温度;指引受热流体的射流穿过流体孔并到达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重叠区域上;部分地熔融重叠区域;以及在压力施加构件和砧圆筒之间的辊隙中压缩重叠区域。
[000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至少两个基底之间形成接缝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加热圆筒,加热圆筒包括外周边表面、在外周边表面中的流体孔、和邻近流体孔定位的压力施加构件。该设备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砧圆筒、邻近加热圆筒定位的砧圆筒,从而限定加热圆筒和砧圆筒之间的辊隙。压力施加构件适于控制位于流体孔和基底之间的分隔距离,所述基底在纵向上推进穿过辊隙。
[000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接缝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砧座;提供邻近砧座的成形块,成形块包括面、从所述面朝砧座向外延伸的压力施加构件、和所述面中的与压力施加构件侧向间隔开的流体孔;在纵向上在成形块和砧座之间推进第一基底,在流体孔和第一基底之间具有分隔距尚;在纵向上推进第_■基底,其中第一基底位于第二基底和成形块之间;控制第一基底和流体孔之间的分隔距离;将流体加热至足以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的温度;指引受热流体的射流穿过流体孔并到达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重叠区域上;部分地熔融重叠区域;以及在压力施加构件和砧座之间压缩重叠区域。
[0008]根据以下发明详述并结合附图,将会更充分地理解由本文所述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这些和附加特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在性质上为例证性和示例性的,而并不旨在限制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主题。当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能够理解对以下例证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其中用类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类似的结构,并且其中:
[0010]图1A示出了在接缝处接合的基底部分的一个实施例。
[0011]图1B示出了在接缝处接合的基底部分的另一个实施例。
[0012]图1C示出了在接缝处接合的基底部分的另一个实施例。
[0013]图2为可用于接合两个或更多个基底部分的旋转式缝接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的旋转式设备的详细视图。
[0015]图4为图2的旋转式设备的另一个详细视图。
[0016]图4A为压力施加构件和流体出口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17]图4B为压力施加构件和流体出口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18]图5为可用于接合两个或更多个基底部分的缝接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
[0019]图6A示出了使用中的图5的缝接设备。
[0020]图6B示出了使用中的图5的缝接设备。
[0021]图7为可用于接合两个或更多个基底部分的缝接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
[0022]图8为可用于接合两个或更多个基底部分的缝接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
[0023]图9为可用于接合两个或更多个基底部分的缝接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
[0024]图10为可用于接合两个或更多个基底部分的缝接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
[0025]图11为可用于接合两个或更多个基底部分的缝接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
[0026]图1IA示出了使用中的图11的缝接设备。
[0027]图1lB示出了使用中的图11的缝接设备。
[0028]图1lC示出了使用中的图11的缝接设备。
[0029]图12为尿布裤的透视图。
[0030]图13为图1所示尿布裤在部分切除之后的平面图。
[0031]图14为尿布裤的第二实施例在部分切除之后的平面图。
[0032]图15A为沿线15A-15A截取的图13和14的尿布裤的剖面图。
[0033]图15B为沿线15B-15B截取的图13和14的尿的布裤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文所述的方法和设备涉及对基底进行缝接。一般来讲,可重叠基底的多个部分,并且从孔递送受热流体的射流以至少部分地熔融重叠着的基底部分。更具体地,受热流体的射流渗透基底部分并至少部分地熔融重叠的基底部分,其中基底部分在重叠区域处交接。可控制基底部分相对于孔的位置,使得在加热操作期间,基底部分保持远离孔预先确定的距离。然后可在重叠区域施加压力从而将基底部分接合在一起。在本文所述的所有实施例中,流体可包括环境空气或其它气体。
[0035]术语“纵向”(MD)在本文中用来指加工过程中材料流的方向。此外,材料的相对放置和运动还可以被描述为在从加工上游至加工下游的加工过程中在纵向上流动。
[0036]术语“横向”(CD)在本文中用于指大致垂直于纵向的方向。
[0037]如本文所用,术语“接合”描述如下构型,其中通过将第一元件直接附连到另一个元件而将第一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个元件。
[0038]如本文所用,术语“基底”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如下材料,所述材料主要为二维的(即在XY平面中),并且其厚度(在Z方向上)与其长度(在X方向上)和宽度(在Y方向上)相比相对较小(即1/10或更小)。基底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基底、一层或多层或纤维材料、非织造织物、膜和薄片诸如聚合物膜或金属薄片。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或可包括层压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个层。因此,纤维网为基底。
[0039]如本文所用,术语“套穿尿布”是指一般由婴儿和失禁患者穿着的如同裤子一样套穿的服装。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也适用于其它吸收制品,诸如胶粘尿布、失禁贴身短内裤、女性卫生内衣等,包括旨在供婴儿、儿童、和成人使用的吸收制品。
[0040]如本文所用,术语“内侧”是指第一元件或材料相对于第二元件或材料更靠近制品的侧向中心线或纵向中心线,第二元件或材料为第一元件或材料的“外侧”。
[0041]如本文所用,术语“多孔的”是指材料具有至少30cm3/cm2/sec的透气率,所述透气率是根据 the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ermeability to Air ;Cloth ;CalibratedOrifice Method 测试的,如 Federal Test Method Standard N0.191A 的 Method 5450 中所述。
[0042]如本文所用,术语“至少部分地熔融的”是指如下材料,其至少一部分已达到了至少软化点温度,但未达到熔点温度。“熔融的”在其通常的意义上也是指如下材料,所述材料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已超过了它们的熔点温度。
[0043]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接缝、用于制备接缝的方法、包括接缝的制品、和用于制备包括接缝的制品的方法。如下文所更详述,接缝可在两个基底之间形成,每个基底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熔性的组件。接缝也可在相同基底的部分之间形成,即,例如,沿形成于所述两个基底部分之间的折叠线被折叠。要缝接的基底部分可定位成彼此邻近的,并且被加热到至少软化温度或熔融温度从而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之一或二者。可在加热之后压缩基底部分。以下说明大致描述了接缝、用于制备接缝的方法和用于制备接缝的设备。虽然独立地描述并示出了各种实施例,但应当理解,可组合这些不同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以产生另外的实施例;为简洁起见,可能不是明确地描述所述另外的实施例。
[0044]图1A、1B和IC示出了要接合的两个基底部分的示意性片段侧正视图。至少两个基底部分11、12是以邻近方式布置的以形成接缝10。接缝10包括外表面13、14和基底11、12之间的重叠区域15。图1A示出了一种在本文中称作重叠接缝的构型,其中沿邻近的重叠表面接合了两种或更多种材料。图1B示出了一种在本文中称作邻接接缝的构型,其中在或靠近它们的边缘接合了两种或更多种材料,并且远离接缝往回折叠这些材料。图1C示出了作为相同的连续基底的一部分的基底部分11和12,它们在折叠线F处被折叠并重叠。
[0045]接合以邻近方式布置的以形成接缝10的至少两个基底部分11和12(诸如图1A或IB所示)可包括提供第一基底以及折叠基底以提供基底部分11和12,其中基底部分具有熔融温度和外表面13,14,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的熔融温度为基本上相同或显著不同的。缝接操作可在整合的折叠和密封单元中实现,如描述于例如授予Schmitz的美国专利5,779,83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分11和12可为重叠的不同的独立基底的一部分。缝接操作还可包括如下步骤:邻近基底部分12放置基底部分11以形成重叠区域15。可充分地加热流体以使得能够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11、12。可朝基底部分11的外表面13和基底部分12的外表面14至少之一指引受热流体的射流。可允许流体渗透基底部分11和12,使得基底部分11和12中每个的至少一部分在重叠区域15中被熔融。在受控温度和压力下,受热流体可从流体出口穿过,从而导致受控且集中的受热流体的射流的形成,所述射流朝要接合的基底部分11、12的外表面13、14被指引。
[0046]所谓受控,是指一旦选择了标称设定值,温度和压力就保持在指定范围内。例如,可从上述范围选择设定值,因而温度可保持在围绕标称设定值的固定范围内,诸如±30°C,并且压力可保持在围绕标称设定值的固定范围内,诸如±1巴。可接受的范围将取决于要接合的材料的特性诸如软化点和/或熔融温度和所选择的标称设定值之间的关系。例如,高于要接合的材料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熔融温度的标称设定值与远远低于要接合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熔融温度的标称设定值相比可需要较紧密的控制范围。控制范围可为关于标称设定值非对称的。所谓充分地加热,是指流体被加热至将使得一个基底或多个基底能够至少部分地熔融或至少软化的温度。足够的加热可随着所用的材料和设备而变化。例如,如果几乎立即将受热流体施加于一个基底或多个基底而只有极少时间或没有时间冷却,则可将流体加热至一个基底或多个基底的大约软化点或大约熔点。如果在经过了某段时间或距离之后将受热流体指引至一个基底或多个基底,使得受热流体在与一个基底或多个基底相互作用之前可在一定程度上冷却,则可有必要将流体加热至高于(有可能显著地高于)一个基底或多个基底的软化点或熔点。
[0047]也可利用脉冲化施加方式将流体递送至外表面13、14。可调节受热流体的射流的影响,使得由该射流所引入的能量加上由其它装置诸如受热的砧(如果砧受热的话)、射流喷嘴表面、基底部分11、12的变形、和基底部分11、12的内摩擦所引入的能量足以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11、12中的可熔性组件以产生某种粘着性,所述粘着性在压缩时将在重叠区域15形成强效接头。所述可熔性组件的熔融可在整个基底部分11、12中呈非均匀方式发生。
[0048]本文所述过程中的能量传递的持续过程可为动态过程,并且可产生横跨可熔性组件的横截面的温度梯度。即,可熔性组件的芯可保持为固体,而可熔性组件的外表面熔融或接近熔融。甚至在低于熔融温度时,所述外表面也可达到软化点,使得与相同的材料在环境温度下的情况相比,材料的塑性变形可在低得多的负荷下发生。因此,如果要在接缝10中接合的材料中的一者或多者具有软化点,则可调节该过程以在基底部分11、12的至少一部分中获得在软化点和熔点之间的温度。使用等于或高于可熔性组件中的一者或多者的软化点但低于熔点的温度可允许在基底部分11、12之间产生强效粘结,而对可熔性组件的结构的破坏(例如,减小或换句话讲弱化可熔性组件)较小。
[0049]如下所更详述,接合至少两个基底部分的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在可熔性组件至少部分地被熔融时和/或在发粘状态中,用一个或多个压力施加构件压缩接缝10。压力施加构件的温度可至少低于接缝10的熔点。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加热压力施加构件。可熔性组件的粘着特性允许基底部分11、12接合,因此可减小或避免熔融的基底材料的积聚。此类熔融的材料在固结时可在接缝10的外表面上形成硬且粗糙的隆起。可根据例如审美标准来设计压力施加构件,从而在其中基底部分11、12被接合的部位提供离散的成型点。离散的压缩点也可使得接缝更容易打开(如果需要的话)。压缩点一般可采用压力施加表面的形状和间距。作为一个例子,压力施加构件可为大致椭圆形的,或可具有与所期望的移除力和对移除力感知一致的任何其它几何形状或装饰性形状。压力施加构件可为规则地或不规则地间隔开的,并且可取向在各种方向上。
[00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本文所述的方法为用于制备吸收制品的方法的一部分。例如,用于制备吸收制品的方法可包括提供第一基底部分11和第二基底部分12,第一基底部分11和第二基底部分12中的每个均具有熔融温度和外表面13、14,第一基底部分11和第二基底部分12的熔融温度为基本上相同或显著不同的。第一基底部分11可邻近至少第二基底部分12放置以形成重叠区域15。可充分地加热流体以使得能够至少部分地熔融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11、12。可朝第一基底部分11的外表面13和第二基底部分12的外表面14至少之一指引受热流体的射流。可允许流体渗透第一基底部分11和第二基底部分12,使得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中的每个的至少一部分在重叠区域15中被熔融。第一基底部分11和第二基底部分12可包括侧片、前部、后部、或它们的组合。如下所更详述,所述吸收制品可为例如套穿尿布。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可为非织造材料。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还可包括弹性膜。一种用于制备吸收制品的方法还可包括压缩重叠区域15。对重叠区域15的压缩可在将基底部分11和12在重叠区域15中部分地熔融之后进行。例如,对重叠区域15的压缩可在部分地熔融了基底部分11和/或12的5毫秒,或10毫秒,或50毫秒内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多次迭代过程来压缩重叠区域15。一旦被压缩,就可使用例如机械切割装置诸如挠性刀片或冲刀将基底部分11和12切割成各个制品。在一些实施例中,应当理解,基底部分11和12在单个步骤中被压缩并切割。
[0051]基底部分11和12可为基重范围为10至500克/平方米的非织造基底,所包含的纤维范围为小于一旦尼尔的微纤维至范围为I至7旦尼尔的常规纤维。所述非织造基底也可包含呈股线形式的弹性材料。部分地基于基底的厚度,用该方法接合基底11、12所需的时间间隔可在5至2000毫秒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30至250毫秒可用于加热,并且5至250毫秒可用于压缩/冷却。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步骤可极短,几乎是瞬时的。所用的时间间隔可随所选择的标称压力和温度而改变。在较低压力和/或温度下,所述材料可容许较长的加工时间而不产生损害;而在加工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可使用较高的压力和/或温度。
[0052]基底部分11和12至少之一可包括足够的可熔性材料,使得基底部分易于通过加热接合到另一个基底部分。基底部分11、12可为多孔的-透气的、流体可渗透的或蒸汽可渗透的-并且基底部分11、基底部分12、或基底部分11和12两者可包括可熔性的组件。基底部分11、12可为织造或非织造的,并且可包括纤维或聚合物粘合剂、天然纤维诸如纤维素-木浆、棉、黄麻、大麻;合成纤维,诸如人造丝、聚酯、聚烯烃、丙烯酸类树脂、聚酰胺、芳族聚酰胺、聚四氯乙烯金属、聚酰亚胺、聚丙烯和聚乙烯;或粘合剂诸如双组分纤维、共聚物聚酯、聚氯乙烯、聚乙烯醋酸/氯化物共聚物、共聚物聚酰胺和聚氨酯-聚脲共聚物。基底部分11和12可包括材料的共混物,其中这些组分材料中的一些不是可熔性的。基底部分
11、12可为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基底部分11、12各自具有熔融温度,并且基底部分11、12的熔融温度可为不同的或基本上相同的。如果它们在彼此的30°C内,则熔融温度为基本上相同的。基底部分11、12的熔融温度可在彼此的10°C内,或在彼此的5°C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分11、12的熔融温度为相同的。随着基底部分11、12的熔融温度之间的差值的减小,控制接缝的能力可增大。
[0053]缝接过程在且围绕其中将形成粘结件的重叠区域对热能进行配量和分散。在一些情况下,所传递的用以形成粘结件的热能越低,则该过程损害附近材料或影响邻近所预期的粘结部位的层的可能性就越小。受热流体(例如空气)的射流可分散穿过多孔层,或如果基底部分11、12的熔融温度不是相同的,则可使用热空气来形成穿过外层的孔,从而允许所述热空气渗透至内基底部分。如果基底部分11、12各自为多孔的并且基底部分11、12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熔融温度,则可使用相对低温度、低压力的空气流,从而几乎不损害粘结区域中和周围的纤维。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基底部分11、12之一或在热空气源与基底部分
11、12之间的另一个材料层不是多孔的或所具有的熔融温度不是与其它层基本上相同的,则可需要相对高温度、高压力的空气流。
[0054]参见图2,其为可用于接合基底部分11和12以形成接缝10的旋转式缝接设备20的简化示意图。旋转式缝接设备20包括带有压力施加构件24的成形圆筒22,所述压力施加构件从成形圆筒22的外周边表面26径向向外延伸。应当理解,成形圆筒2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压力施加构件24。压力施加构件24可包括流体出口 28,每个流体出口 28均包括流体孔30。流体出口 28与流体腔室32流体连通,所述流体腔室提供加压的流体源以便向流体出口 28递送受热的加压流体例如空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提供加热装置34以用于加热流体腔室32内的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36可控制流体从流体腔室32流出并流入到流体出口 28中。
[0055]如图2所示,可使用驱动辊38在纵向MD上将基底部分11和12推进到成形圆筒22上。当成形圆筒22旋转时基底部分11和12围绕该成形圆筒的外周边表面包裹。一旦被接收在成形圆筒22上,当成形圆筒旋转时,受热的加压流体就从流体出口释放出来以加热基底部分11和12。所述至少部分地熔融的基底部分推进穿过成形圆筒22和砧圆筒42之间的辊隙40。砧圆筒42可相对于成形圆筒22定位成使得当基底部分11和12推进穿过辊隙40时,压力施加构件24的压力施加表面44可在重叠区域15处将基底部分11和12压缩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节辊隙40的高度以控制通过压力施加构件24施加于基底部分11和12的压力。施加于基底部分11和12的压力可例如在I X 15牛顿/平方米至I X 18牛顿/平方米的范围内。
[0056]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应当理解,基底部分11、12的上游端部或源和接缝10的下游目标可具有各种不同的构型。例如,基底部分11和12的来源可为卷筒形式,并且可提供上游退绕、接合和/或折叠部件以使得能够推进连续长度的此类基底穿过接合部件和/或转化器以制备基底结构。另外,虽然设备20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包括成形圆筒22和砧圆筒42,但此类描述不旨在以任何方式将所述方法限制于包括圆筒的设备。
[0057]参见图3,示出了带有代表性压力施加构件24的成形圆筒22的简化的局部端视图。压力施加构件24可包括例如锥形或圆柱形成型流体出口 28,所需的受热流体被指引穿过所述流体出口以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11、12的可熔性组件。虽然以下讨论是指圆柱形成型流体出口 28,但应当理解,可使用具有各种其它形状的流体出口 28,例如圆锥体、框体、和锥体。流体射流喷嘴可连接至流体出口 28的顶面50。应当理解,顶面50和孔30可被构造成具有各种不同的尺寸。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圆柱形成型流体出口 28的顶面50的直径可在I毫米至8毫米的范围内,并且圆柱形成型区34的孔30的直径可在0.1毫米至6毫米的范围内。
[0058]在基底部分11、12在纵向MD上推进穿过在成形圆筒22和砧圆筒42之间的辊隙40时,穿过流体出口 28的受热流体朝基底部分11、12的重叠区域15被指引。在受热流体部分地熔融了基底部分11、12的可熔性组件之后,压力施加构件24施加压力并压缩基底部分11、12的所述部分地被熔融的组件以在接缝10处接合基底部分11、12。如前文所提及,流体可包括环境空气或其它气体。应当理解,流体可被加热至各种温度并被加压至各种压力。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可被加热至高达如下温度,所述温度的范围为基底部分11、12的较低熔点减去30°C至基底部分11、12的较低熔点加上100°C。在一些例子构型中,流体压力可在0.1 X 15牛顿/平方米至I X 16牛顿/平方米的范围内。
[0059]在操作期间,流体出口 28可按与基底部分11、12的重叠区域15相同的速度或大约相同的速度移动并持续各种时间间隔,从而允许受热流体朝至少一个外表面13、14被指弓I。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朝至少一个外表面13、14指引受热流体并持续范围为10至1000毫秒或更长的时间间隔。可使用更短或更长的时间间隔。应当理解,成形圆筒22上的压力施加构件24可按预先确定的图案设置,其中每个压力施加构件24均被构造成并设置成在基底部分11、12已被受热流体至少部分地熔融之后施加压力或将基底部分11、12压缩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形圆筒22可具有围绕成形圆筒22的每个端部周向延伸的压力施加构件24。
[0060]砧圆筒42可为表面平滑的钢质正圆筒形,其能够独立地受到速度受控的直流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砧圆筒42也可为表面粗糙的以形成纹理化粘结件。在一些构型中,砧圆筒42可按与基底部分11、12相同的速度在重叠区域15处移动。在该时间内,可使用压力施加构件24使重叠区域15变形,从而进行接合并随后进行冷却。在一些实施例中,砧圆筒42和压力施加构件24可为涂覆的以防止基底部分11、12粘着到砧圆筒42和压力施加构件24。应当理解,砧圆筒42和压力施加构件24可涂覆有例如等离子涂层、聚四氟乙烯、或硅氧烷。
[0061]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圆筒致动器43、45以驱动成形圆筒22和砧圆筒42,诸如图
2所示。此外,在成形圆筒22的表面速度和砧圆筒42的表面速度之间还可存在预先确定的但可调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为同步的、或异步的,即,具有相等的表面速度或具有预先确定的表面速度差值,其中成形圆筒22或站圆筒42中的任一者被驱动得快于另一者。驱动棍38可按如下表面速度受到驱动,所述表面速度保持预先确定的张力水平或拉伸水平使得没有松弛的基底状况或过度张紧的/拉伸的基底促成不可取的结果。图2示出了九个驱动辊38 ;然而,应当理解,可使用更多或更少的驱动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不需要驱动辊38,因为基底部分11、12和接合的基底可由并入到成形圆筒22和/或砧圆筒42中的元件或由设备20的上游或下游的其它功能设备来驱动。
[0062]参考图2和图4,示出了缝接操作,其中基底部分11和12在纵向MD上推进到成形圆筒22的外周边表面26上。如图4所示,朝重叠区域15处的基底部分11和12指引受热流体的射流5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受热流体朝基底部分11和12被指引时,受热流体的射流52可分布在纵向MD和/或横向CD上,从而形成基本上锥形形状,使得射流52的基座处的宽度W大于流体孔30的直径D。虽然射流52可为锥形形状的,但其它喷涂图案也是可能的,例如圆柱形、扇形,并且这可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流体孔30和流体出口 28的形状、流体压力和所用流体的类型。
[0063]继续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保持基底部分11和12与流体孔30相距预选距离Y,例如,使用压力施加构件24来保持。压力施加构件24可定位成在缝接操作期间,在基底部分11和12被加热时,限制基底部分11和12朝向和/或远离流体孔30的竖直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分11的外表面13与所面向的流体孔30之间的距离Y可在约Omm和约20mm之间,诸如在约Omm和约5mm之间,诸如在约0.5mm和约3mm之间。基底部分11的外表面13与所面向的流体孔30之间的距离Y可保持在预选距离Y的3mm内。对距离Y进行控制也可在加热过程中导致相对更可预测的流体喷涂和熔体图案。
[0064]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形圆筒22可按恒定速度、渐减速度、渐增速度旋转,或可在受热流体的射流52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11和12期间静止。一旦基底部分11和12被至少部分地熔融,压力施加构件24的压力施加表面44就在重叠着的、至少部分地熔融的区域15处接触基底部分11和12。压力施加构件24在压力施加表面44和砧圆筒42之间将基底部分11和12压缩在一起。虽然图4示出的是单个流体出口 28和射流52,但可提供多个流体出口,例如,使得可使用多个受热流体的射流以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11和12。
[006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流体加热重叠区域时,可使用位置控制构件来将吸收制品保持在与成形圆筒的外周边表面相距的恒定距离内。位置控制装置可定位成在缝接操作期间,限制基底部分朝向和/或远离流体孔的竖直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控制构件可为带。位置控制构件可邻近成形圆筒定位并且可采用成形圆筒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位置控制构件可保持基底处于在与成形圆筒相距的O毫米至约10毫米的范围内,或在与成形圆筒相距的约0.5毫米至约5毫米之间的范围内。
[0066]图5示出了可用于接合基底部分11和12以形成接缝10的平移缝接设备60的一个实施例。平移缝接设备60包括带有压力施加构件64的成形块62 (以剖面示意地示出),所述压力施加构件从成形块62的面66向外延伸。虽然所示出的是单个压力施加构件64,但可存在多于一个压力施加构件。与压力施加构件64相邻且与其侧向间隔开的是包括流体孔70的流体出口 68。流体出口 68与流体腔室71流体连通,所述流体腔室提供加压的流体源以便向流体出口 68递送受热的加压流体。可提供加热装置72以用于加热流体腔室70内的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可控制流体从流体腔室70流出并流入到流体出口 68中。
[0067]类似于上述设备20,驱动辊74可用于向成形块62和砧座77之间的开口 76供给基底部分11和12。砧座76定位成允许压力施加构件64的压力施加表面78在重叠区域15处将基底部分11和12压缩在一起。如上所述,在流体加热重叠区域时,可使用位置控制构件将吸收制品保持在与成形块相距的恒定距离内。位置控制构件可保持基底处于在与成形块相距的O毫米至约20毫米的范围内,或在与成形块相距的在约0.5毫米至约5毫米之间的范围内。
[0068]图6A和6B示出了缝接操作,其中基底部分11和12在纵向MD上推进穿过成形块62和砧座(为清楚起见未示出)之间的开口 76。在重叠区域15处,朝基底部分11和12指引受热流体(例如,空气)的射流84。如由图6A可见,受热流体的射流84在其接近基底部分11和12时可分布在纵向MD和横向CD上,从而形成基本上锥形形状,使得射流84的基座处的宽度W大于流体孔70的直径D。虽然射流84可为锥形形状的,但其它喷涂图案也是可能的,诸如圆柱形、扇形等,这可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流体孔70和流体出口 68的形状,流体压力和所用流体的类型。
[0069]可保持基底部分11和12与流体孔70相距预选距离Y,例如,使用位置控制装置来保持。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分11的外表面13与所面向的流体孔30之间的距离Y可在约Omm和约20mm之间;在约Omm和约5mm之间;或在约0.5和约3mm之间。对距离Y进行控制也可在加热期间导致相对更可预测的流体喷涂和熔体图案。
[0070]压力施加构件64和流体孔70也可彼此分开。例如,如图6A和6B所示,流体孔70侧向偏离压力施加构件64。流体孔70可偏离压力施加构件某个距离,使得压力施加构件64不在沿距离Y的任何部分与射流84相交。另外,压力施加构件64的压力施加表面78在加热操作期间与基底部分11和12间隔开。因此,压力施加构件64不妨碍受热流体的射流84对基底部分11和12的加热。
[0071]成形块62可按恒定速度、渐减速度、渐增速度移动,或可在受热流体的射流84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11和12期间静止。一旦基底部分11和12被至少部分地熔融,成形块62就可朝基底部分11和12移动(在纵向MD上且竖直地移动,如箭头65和67所示),并且压力施加构件64的压力施加表面78在重叠着的、至少部分地熔融的区域15处接触基底部分11和12。压力施加构件64在压力施加表面78和砧座76之间将基底部分11和12压缩在一起。
[0072]图7示出了可用于接合基底部分11和12以形成接缝10的另一个平移缝接设备90。成形块92包括与图5所示成形块62相同或类似特征结构中的许多特征结构,包括从成形块92的面96向外延伸的压力施加构件94和包括流体孔100的流体出口 98,所述流体孔与压力施加构件94间隔开。流体出口 98与流体腔室103流体连通,所述流体腔室提供加压的流体源以便向流体出口 98递送受热的加压流体。
[0073]在图7的实施例中,流体出口 98被布置成与竖直线成一角度,例如在约O和约75度之间;在约30和60度之间;或约45度。因此,流体出口 98将受热流体的射流104指引至至少部分地位于压力施加构件94下面的位置,其中压力施加构件94的压力施加表面106与基底部分11和12间隔开。压力施加构件94和流体孔100彼此分开。在所示的例子中,流体孔100侧向偏离压力施加构件94某个距离,使得压力施加构件100不在沿射流104的高度的任何部分与射流104相交。另外,在加热操作期间,压力施加构件94的压力施加表面106与基底部分11和12间隔开。因此,压力施加构件94不妨碍受热流体的射流104对基底部分11和12的加热。
[0074]在受热流体的射流104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11和12期间,成形块92可静止。一旦基底部分11和12被至少部分地熔融,成形块92就可在竖直方向上(在箭头109的方向上)朝基底部分11和12移动,并且压力施加构件94的压力施加表面106在重叠着的、至少部分地熔融的区域15处接触基底部分11和12。压力施加构件94在压力施加表面106和砧座之间将基底部分11和12压缩在一起。
[0075]在一些实施例中,应当理解,图6A、6B和7的平移缝接设备可与旋转式转筒设备成一整体。例如,转筒可摆动使得压力施加构件相对于基底部分移位。在流体加热重叠区域时,可使用位置控制装置将吸收制品保持在与旋转式转筒设备相距的恒定距离内。在缝接操作期间,位置控制装置可定位成限制基底部分朝向和/或远离流体孔的竖直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控制构件可为带。
[0076]图8示出了可用于接合基底部分11和12以形成接缝10的旋转式缝接设备11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旋转式缝接设备110包括加热圆筒112 (以剖面示意地示出),所述加热圆筒带有围绕加热圆筒112的周边116设置的多个流体出口 114。流体出口114各自与流体腔室118连通,所述流体腔室提供加压的流体源以便向流体出口 114递送受热的加压流体。可提供加热装置120以用于加热流体腔室118内的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可控制流体从流体腔室118流出并流入到流体出口 114中。
[0077]继续参见图8,加热圆筒112将基底部分11和12推进至形成于砧圆筒124和压力施加圆筒126之间的辊隙122。压力施加圆筒126可包括围绕压力施加圆筒126的周边130设置的多个压力施加构件128。在其它实施例中,砧圆筒124可由压力施加圆筒126取代。
[0078]在操作中,在加热圆筒112旋转时,基底部分11和12在纵向MD上被推进至加热圆筒112的周边116,并且围绕该加热圆筒112行进。受热流体通过所述多个流体出口 114被递送至基底部分11和12,从而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11和12的重叠区域。由于基底部分11和12与旋转的加热圆筒112 —起行进,因此可通过使基底部分11和12的行进速度匹配于加热圆筒112的表面速度来促进对基底部分11和12的加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分11和12也可围绕加热圆筒112的周边116行进预先确定的接触角,例如45度或更大。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接触角以允许加热基底部分11和12的重叠区域15并持续约5至约2000毫秒之间,诸如在约10和约500毫秒之间,诸如在约20和约200毫秒之间的时间。
[0079]—旦受热,基底部分11和12就推进至形成于旋转的砧圆筒124和旋转的压力施加圆筒126之间的辊隙122。随着圆筒124和126的旋转,基底部分11和12被牵拉到辊隙122中,随后压力施加构件128压缩所述至少部分地熔融的重叠区域15,从而形成接缝10并将基底部分11和12接合在一起。
[0080]图9示出了可用于接合基底部分11和12以形成接缝10的横移缝接设备140的一个实施例。横移缝接设备140包括成形块142,所述成形块带有从成形块142的面146向外延伸的多个压力施加构件144。可利用任何合适数目的压力施加构件144。砧座150邻近成形块142定位,从而限定两者间的开口 152。在一些实施例中,砧座150可通过任何合适的连接部连接至成形块142,所述连接部允许砧座150和/或成形块142朝向和远离另一个移动。例如,可提供致动器诸如气动式或液压式致动器,其朝向和远离彼此移动砧座150和成形块142之一或二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独立地支撑成形块142和站座150,并且一者或二者均可包括它们自己的致动器以用于移动成形块和砧座142和150。
[0081]包括图9所示的多个流体出口 158的加热块156 (以剖面示意地示出)与成形块和砧座142和150相邻并侧向间隔开。流体出口 158与流体腔室160流体连通,所述流体腔室提供加压的流体源以便向流体出口 158递送受热的加压流体(例如,空气)。可提供加热装置162以用于加热流体腔室160内的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可控制流体从流体腔室160流出并流入到流体出口 158中。
[0082]类似于上述设备,可使用驱动辊(未示出)在纵向MD上将基底部分11和12推进至成形块142和砧座150之间的开口 152。砧座150定位成允许压力施加构件144的压力施加表面在重叠区域15处将基底部分11和12压缩在一起。
[0083]在操作中,将基底部分11和12移动至邻近加热块156的位置。在重叠区域15处,朝基底部分11和12指引受热流体的射流。如上所述,可保持基底部分11和12与流体出口 158相距预选距离,例如,使用位置控制装置来保持。在加热操作期间,基底部分11和12可静止并持续预选时间量以允许基底部分11和12在重叠区域15处发生所述至少部分的熔融。一旦被至少部分地熔融,基底部分11和12就可推进至成形块142和砧座150之间的开口 152。可使成形块142和砧座150之一或二者朝另一个移动,从而在所述至少部分地熔融的重叠区域15处将基底部分11和12压缩在一起。
[0084]图10示出了用于接合基底部分11和12以形成接缝10的横移缝接设备170的另一个实施例。横移缝接设备170包括加热并成形块184 (以剖面示意地示出)和砧座180,从而在砧座180和该加热并成形块184之间形成开口 182。该加热并成形块184可包括从加热并成形块184的面188向外延伸的压力施加构件186和各自与流体腔室192连通的流体出口 190,所述流体腔室提供加压的流体源以便向流体出口 190递送受热的加压流体。可提供加热装置194以用于加热流体腔室192内的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可控制流体从流体腔室192流出并流入到流体出口 190中。
[0085]重新参见图10,在操作中,将基底部分11和12移动至该加热并成形块184和砧座180之间的开口 182。在重叠区域15处,朝基底部分11和12指引受热流体的射流。如上,可保持基底部分11和12与流体出口 190相距预选距离,例如,使用位置控制装置来保持。在加热操作期间,基底部分11和12可静止并持续预选时间量以允许基底部分11和12在重叠区域15处发生所述至少部分的熔融。一旦被至少部分地熔融,就可使加热并成形块184和砧座180之一或二者朝另一个移动,从而在所述至少部分地熔融的重叠区域15处将基底部分11和12压缩在一起。
[0086]虽然已示出一些实施例具有远离和/或离开压力施加构件定位的流体出口,但应当理解,流体出口可被构造成以便与压力施加构件相组合。例如,图11示出了带有组合的流体出口 190和压力施加构件186的一个实施例。压力施加构件186包括从加热并成形块184的面188向外延伸的外壁196、朝流体出口 190的流体孔200向下延伸的内壁198以及在外壁196和内壁198之间延伸的压力施加表面202。如可见的那样,流体孔200在压力施加表面202的后面竖直地间隔开或凹进。当压力施加表面202接触基底部分11和12时,这种布置方式能够帮助抑制流体孔200 (例如被基底材料)堵塞。虽然压力施加构件186被示出为围绕流体出口 190的整个周边延伸的管状或圆柱形,但其它构型也是可能的。
[0087]图4B示出了组合的流体出口 204和压力施加构件206的另一个例子。压力施加构件206包括从该加热并成形块184的面188向外延伸的外壁208、朝流体出口 204的流体孔203向下延伸的内壁210以及在外壁208和内壁210之间延伸的压力施加表面212。如上,流体孔203在压力施加表面212的后面竖直地间隔开或凹进。然而,与压力施加构件186不同,压力施加构件206为U形或马蹄形的,并且围绕流体出口 204的仅一部分延伸。可使用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诸如不规则形状、正方形、矩形等。
[0088]图11示出了用于接合基底部分11和12以形成接缝10的横移缝接设备220另一个实施例。设备220包括砧圆筒222和随砧圆筒222 —起旋转的至少一个成形块组件224。图11所示的设备220包括四个成形块组件,它们围绕砧圆筒222的周边间隔开九十度。每个成形块组件224均包括凸轮从动件226,所述凸轮从动件接合凸轮构件230的凸轮表面228以控制成形块组件224朝向和远离砧圆筒222的运动。如图1lA所示,成形块组件224包括压力施加构件232,所述压力施加构件从块组件224的面234朝砧圆筒222向外延伸。成形块组件也包括与压力施加构件232侧向间隔开的流体出口 236,所述压力施加构件与流体腔室连通,所述流体腔室提供加压的流体源以便向流体出口 236递送受热的加压流体。
[0089]继续参见图11A,块组件224在如下位置随砧圆筒222 —起旋转,所述位置邻近砧圆筒222并与砧圆筒222的周边径向间隔开距离X115在砧圆筒222的旋转时,基底部分11和12在纵向MD上被推进至砧圆筒222的周边。如图1lB所示,块组件224侧向移动距离Y1至砧圆筒222的周边以及基底部分11和12上方的位置。凸轮从动件226接合凸轮构件230的凸轮表面228,所述凸轮表面可控制地朝基底部分11和12移动块组件224而与砧圆筒222的周边相距距离X2。
[0090]在重叠区域15处,朝基底部分11和12指引受热流体的射流。如前所述,可使用凸轮表面228保持基底部分11和12与流体出口 236相距预选距离。在加热操作期间,基底部分11和12可一起移动,或以基本上相同的速率移动,从而允许基底部分11和12在重叠区域15处发生所述至少部分的熔融。一旦被至少部分地熔融,块组件224就可推进距离Y2,如图1lC所示。成形块组件224也可朝砧圆筒222的周边移动距离X3,从而在所述至少部分地熔融的重叠区域15处将基底部分11和12压缩在一起。
[0091]下文涉及关于接缝中多个层的熔融温度的一些区别。如果一个或多个层具有与另一个层或多个层显著不同的熔融温度,则可调节空气温度、所述材料暴露于受热空气的时长、或两者以适应于接缝中的最高熔融温度。已发现,在一些情况下,通过选择具有类似熔融温度的接缝材料,具有类似熔融温度的基底之间的接缝可提供更一致的粘结件。
[0092]使用具有类似熔融温度的基底部分也可提供加工有益效果。当针对相对高熔融温度调节这些过程参数时,具有较低熔融温度的接缝中的基底在加工期间可能受到损害。为了帮助限制此类损害,可使用相对小的孔来限制热空气流动至有限面积。相对于接缝中基底的熔融温度使用更适度的温度和保压时间,有可能使用较大的孔。较大的孔可不太易于受到工具污染,因此需要较少频次的或较低强度的清洁和维护。另外,还有可能减少接缝材料暴露于热空气的保压时间,从而导致更快的加工。
[0093]如前文所提及,本文所讨论的方法和设备可用来粘结各种类型的基底构型,它们中的一些可用于制造不同类型的吸收制品。为了帮助为对过程实施例的后续的讨论提供另外的上下文,下文提供了对呈尿布形式的吸收制品的一般描述,所述尿布包括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和设备粘结的组件。
[0094]图12和13示出了尿布裤300 —个例子,其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设备和方法来装配和折叠。具体地,图12示出了处于预扣紧构型的尿布裤300的透视图;并且图13示出了尿布裤300的平面图,其带有背离朝观察者取向的穿着者的尿布的部分。图12和13所示的尿布裤300包括基础结构302以及形成环状弹性带304的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11和12。如下文所更详述,呈第一弹性带306形式的第一基底部分11和呈第二弹性带308形式的第二基底部分1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环状弹性带304。
[0095]继续参见图13,基础结构302包括第一腰区316、第二腰区318、以及在第一腰区和第二腰区中间设置的裆区320。第一腰区316可被构造为前腰区,并且第二腰区318可被构造为后腰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腰区、后腰区、和裆区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可为吸收制品300的长度的1/3。尿布300也可包括前腰区316中的侧向延伸的前腰边缘321和后腰区318中的纵向相对且侧向延伸的后腰边缘322。为了为本讨论提供参照系,图13的尿布300和基础结构302被示出具有纵向轴线324和侧向轴线326。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轴线324可延伸经过前腰边缘321并经过后腰边缘322。并且侧向轴线326可延伸经过基础结构302的第一纵向或右侧边缘328并经过第二纵向或左侧边缘330的中点。
[0096]如图12和13所示,尿布裤300可包括内表面即面向身体表面332、和外表面即面向服装表面334。基础结构302可包括底片336和顶片338。基础结构302也可包括具有吸收芯342的吸收组件340,所述吸收芯可设置在顶片338的部分和底片336之间。如下所更详述,尿布300也可包括其它特征结构诸如腿弹性部件和/或腿箍以增强围绕穿着者腿部的贴合性。
[0097]如图13所示,基础结构302的周边可由下列限定:第一纵向侧边328、第二纵向侧边330 ;在第一腰区316中设置的第一横向延伸端边344 ;和在第二腰区318中设置的第二横向延伸的端边346。侧边328和330两者在第一端边344和第二端边346之间纵向延伸。如图13所示,侧向延伸的端边344和346位于前腰区316中的侧向延伸的前腰边缘321和后腰区318中的侧向延伸的后腰边缘322的纵向内侧。当尿布裤300被穿着在穿着者下体上时,基础结构302的前腰边缘321和后腰边缘322可环绕穿着者腰部的部分。同时,基础结构侧边328和130可环绕穿着者腿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裆区320 —般可定位在穿着者两腿之间,其中吸收芯342从前腰区316穿过裆区320延伸至后腰区318。
[0098]还应当理解,尿布300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被制造成侧向可延展的。这种附加延展性在穿着者运动期间可帮助允许尿布300适形于穿着者的身体。这种附加延展性也可帮助例如允许包括在延伸之前具有特定尺寸的基础结构302的尿布300的使用者延伸尿布300和/或基础结构302的前腰区316、后腰区318、或两者腰区,从而提供对具有不同身材尺寸的穿着者的附加的身体覆盖率,即,定制尿布使其适合于个体穿着者。只要裆区被延伸到与一个腰区或多个腰区相比相对较小的程度,一个腰区或多个腰区的此类延伸即可使吸收制品具有大致沙漏形形状,并且在制品被穿着时可赋予其定制的外观。
[0099]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306、308也可各自包括插置在外层362和内层364之间的带弹性材料。带弹性材料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元件诸如沿弹性带的长度延伸的股线、带状物、或板。如图13、15A和15B所示,带弹性材料可包括多根弹性股线368,它们在本文中可称作外腰弹性部件370和内腰弹性部件372。如图13所示,弹性股线368在第一弹性带306的第一和第二相对的端区306a、306b之间且在第二弹性带308的第一和第二相对的端区308a、308b之间连续地侧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些弹性股线368可被构造成具有区域中断部分,例如,其中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306、308重叠该吸收组件340。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股线368可按纵向上的恒定间隔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股线368可按纵向上的不同间隔设置。处于拉伸状态的带弹性材料可插置并接合于在未收缩的外层和未收缩的内层之间。当带弹性材料松弛时,带弹性材料回复至未拉伸状态并使外层和内层收缩。带弹性材料可在环状弹性束带区域中提供收缩力的所期望的变化。
[0100]应当理解,可按与图13所述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来构造基础结构302和弹性带306、308。例如,图14示出了尿布裤300的平面图,所述尿布裤具有与上文关于图13所述的相同的组件,不同的是基础结构302的第一侧向延伸的端边344沿第一弹性带306的外侧向边缘307a对齐并与其重合,并且第二侧向延伸的端边346沿第二带308的外侧向边缘309a对齐并与其重合。
[0101]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值不可理解为严格限于所引用的精确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每个这样的量纲旨在表示所述的值以及围绕该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量纲旨在表示“约40mm”。
[0102]除非明确排除或换句话讲有所限制,本文中引用的每一个文件,包括任何交叉引用或相关专利或专利申请,均据此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对任何文献的引用均不是承认其为本文公开的或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任何发明的现有技术、或承认其独立地或以与任何其它一个或多个参考文献的任何组合的方式提出、建议或公开任何此类发明。此外,如果此文献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任何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文献中相同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相冲突,将以此文献中赋予那个术语的含义或定义为准。
[0103]尽管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其它的改变和变型。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中旨在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形成接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成形圆筒(22),所述成形圆筒(22)包括流体孔(30)和压力施加构件(24),所述压力施加构件从邻近所述流体孔(30)的所述成形圆筒(22)径向向外延伸; 旋转邻近所述成形圆筒(22)的砧圆筒(42); 在纵向(MD)上将第一基底部分(11)推进到所述成形圆筒(22)上,在所述流体孔(30)和所述第一基底部分(11)之间具有分隔距离(Y); 在所述纵向(MD)上推进第二基底部分(12),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分(11)位于所述第二基底部分(12)和所述成形圆筒(22)之间; 用所述压力施加构件(24)保持所述第一基底部分(11)和所述流体孔(30)之间的所述分隔距离⑴; 将流体加热至足以至少部分地熔融所述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11,12)的温度; 指引所述受热流体的射流穿过所述流体孔(30)并到达所述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11,12)的重叠区域(15)上; 部分地熔融所述重叠区域(15);以及 在所述压力施加构件(24)和所述砧圆筒(42)之间的辊隙(40)中压缩所述重叠区域(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围绕所述旋转的成形圆筒(22)的至少一部分来包裹所述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11,12)的步骤。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形圆筒(22)还包括外周边表面(26),其中所述压力施加构件(24)和所述流体孔(30)位于所述成形圆筒(22)的外周边表面(26)中。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体孔(30)和所述第一基底部分(11)之间的所述分隔距离(Y)不大于约5mm。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热流体的射流所处的温度范围为所述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11,12)的较低熔点减去30°C至所述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11,12)的较低熔点加上100°C。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热流体的射流以约0.1X 15牛顿/平方米至约IX16牛顿/平方米范围内的压力被指向所述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二基底部分(11,12)处。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体为环境空气。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流体的射流被指向所述重叠区域(15)并持续约5毫秒至约2000毫秒之间的时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压缩步骤切割所述重叠区域(15)。
10.一种一次性吸收制品(300),所述吸收制品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
11.一种用于在至少两个基底之间形成接缝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成形圆筒(22),所述成形圆筒(22)包括外周边表面(26)、在所述外周边表面(26)中的流体孔(30)、和邻近所述流体孔(30)定位的压力施加构件(24);和 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砧圆筒(42),所述砧圆筒(42)邻近所述成形圆筒(22)定位,从而限定所述成形圆筒(22)和所述砧圆筒(42)之间的辊隙(40), 其中所述压力施加构件(24)适于控制所述流体孔(30)和所述基底之间的分隔距离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压力施加构件(24)是受热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压力施加构件(24)包括所述流体孔(30)。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流体孔(30)和所述基底之间的所述分隔距离(Y)不大于约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12、13或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流体孔(30)和所述基底之间的所述分隔距离(Y)在约0.5mm至约3mm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A61F13/496GK104135981SQ201380010238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
【发明者】U·施奈德, H·布勒星, H·A·杰克尔斯 申请人:宝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