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9716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包括:第一针孔壳,其主体为端面上沿弧长走向设置有第一凹槽的弧形的第一外壳,第一外壳的两端设置带有连接轴的第一连接部;第二针孔壳,其主体为端面上沿弧长走向设置有第二凹槽的弧形的第二外壳,第二外壳的两端设置带有连接孔的第二连接部,其中连接孔用于与连接轴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针孔壳和第二针孔壳的两端部连接,且连接后第二针孔壳能够绕连接轴转动;第一磁体,紧配镶嵌于第一凹槽中,且表面与第一外壳端面水平;第二磁体,紧配镶嵌于第二凹槽中,且表面与第二外壳端面水平,本发明可减轻瘘口周围组织的感染和炎性水肿,且利于瘘口在炎性水肿及感染状态下的修补。
【专利说明】—种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背景技术】
[0002]目前直肠阴道瘘依赖于外科医生用手术缝线来进行瘘口修补。手术缝线对瘘口的修补成功率极低,有关报道称直肠阴道瘘手术缝线修补的复发率高达30%-80%。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直肠阴道瘘直接与人体粪便接触,极易造成感染,导致瘘口周围炎性水肿、组织变脆;第二,手术缝线作为异物位于瘘口周围组织中加重了炎性反应;第三,瘘口周围的粪便、肠液等含有大量细菌的污染物可沿手术缝线和组织之间的间隙浸入到瘘口周围的组织中,进一步加重瘘口周围组织感染和炎性水肿。直肠阴道瘘特殊的解剖部位和手术缝线自身对瘘口修补带来的这些缺点和弊端严重影响了直肠阴道瘘修补手术的效果,而且目前还没有用于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的相关器械和装置。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利用带有针孔结构的磁壳复合装置来完成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这样既能避免采用手术缝线带来的异物刺激又能避免瘘口周围的粪便、肠液等含有大量细菌的污染物沿手术缝线和组织之间的间隙浸入到瘘口周围的组织中,大大减轻瘘口周围组织的感染和炎性水肿,而且采用带有针孔结构的磁壳复合体来实现瘘口修补时,吻合部位承受渐进的磁性压榨力,更有利于瘘口在炎性水肿及感染状态下的修补;当压榨部位的组织缺血坏死脱落后,磁壳复合体可连同坏死脱落组织一起从阴道排出,不会在体内滞留异物,瘘口修补部位粘膜光滑完整,不会有瘢痕生成,可极大地改善预后。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包括:
[0006]第一针孔壳1,其主体为端面上沿弧长走向设置有第一凹槽16的弧形的第一外壳12,第一外壳12的两端设置带有连接轴15的第一连接部11 ;
[0007]第二针孔壳2,其主体为端面上沿弧长走向设置有第二凹槽26的弧形的第二外壳22,第二外壳22的两端设置带有连接孔25的第二连接部21,其中连接孔25用于与连接轴15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的两端部连接,且连接后第二针孔壳2能够绕连接轴15转动;
[0008]第一磁体3,紧配镶嵌于第一凹槽16中,且表面与第一外壳12端面水平;
[0009]第二磁体4,紧配镶嵌于第二凹槽26中,且表面与第二外壳22端面水平。
[0010]所述第一外壳12上位于第一凹槽16的槽边位置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圆锥形第一针13和圆柱形第一孔14 ;所述第二外壳22上位于第二凹槽26的槽边位置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圆锥形第二针23和圆柱形第二孔24 ;其中,圆柱形第一孔14用于插入圆锥形第二针23,圆柱形第二孔24用于 插入圆锥形第一针13,从而实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的端面连接。
[0011]所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可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钢、铁、铜或其他合金加工,也可选用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树脂、硬质塑料等加工。
[0012]所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的大小形状均形同,所述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的大小形状均形同。所述第一凹槽16和第二凹槽26的大小、形状、壁厚、深度完全相同。第一凹槽16和第二凹槽26的弧度和长短根据女性阴道解剖参数可设计不同参数的一系列规格。
[0013]所述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可采用不同的永磁材料如铁氧体材料、钐钴材料、钕铁硼材料、铝镍钴等磁性材料来加工成型,并且磁体表面可采用镀镍、镀锌、镀镍铜镍、镀氮化钛、镀类金刚石、镀聚四氟乙烯等各种表面处理方法。
[0014]所述圆锥形第一针13椎尖朝外,均匀分布于第一凹槽16两边侧壁上;所述圆锥形第二针23椎尖朝外,均匀分布于第二凹槽26两边侧壁上,所述的圆锥形第一针13和圆锥形第二针23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0015]所述圆柱形第一孔14与圆柱形第二孔24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其横截面略大于圆锥形第一针13和圆锥形第二针23的椎底面积,以便于针能够顺利插入到孔里面。所述圆柱形第一孔14与圆柱形第二孔24的位置呈镜像对称,以便装置闭合时圆锥形第二针23能插入到圆柱形第一孔14里面,所述的圆柱形第二孔24与圆锥形第一针13的位置呈镜像对称,以便装置闭合时圆锥形第一针13能插入到圆柱形第二孔24里面。
[0016]本发明通过利用带有针孔结构的磁壳复合装置来完成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这样既能避免采用手术缝线带来的异物刺激又能避免瘘口周围的粪便、肠液等含有大量细菌的污染物沿手术缝线和组织之间的间隙浸入到瘘口周围的组织中,大大减轻瘘口周围组织的感染和炎性水肿,而且采用带有针孔结构的磁壳复合体来实现瘘口修补时,吻合部位承受渐进的磁性压榨力,更有利于瘘口在炎性水肿及感染状态下的修补。当压榨部位的组织缺血坏死脱落后,磁壳复合体可连同坏死脱落组织一起从阴道排出,不会在体内滞留异物,瘘口修补部位粘膜光滑完整,不会有瘢痕生成,可极大地改善预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针孔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针孔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发明的磁壳复合体展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发明的磁壳复合体闭合过程中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发明的磁壳复合体闭合后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发明的磁壳复合体完成闭合修补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发明压榨修复完成后针孔壳与瘘口坏死组织脱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0027]如图1所示,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的第一针孔壳1,其主体为端面上沿弧长走向设置有第一凹槽16的弧形的第一外壳12,第一外壳12的两端设置带有连接轴15的第一连接部11,第一外壳12上位于第一凹槽16的槽边位置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圆锥形第一针13和圆柱形第一孔14。圆锥形第一针13椎尖朝外,均匀分布于第一凹槽16两边侧壁上。
[0028]如图2所示,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的第二针孔壳2,其主体为端面上沿弧长走向设置有第二凹槽26的弧形的第二外壳22,第二外壳22的两端设置带有连接孔25的第二连接部21,其中连接孔25用于与连接轴15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的两端部连接,且连接后第二针孔壳2能够绕连接轴15转动。第二外壳22上位于第二凹槽26的槽边位置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圆锥形第二针23和圆柱形第二孔24 ;圆锥形第二针23椎尖朝外,均匀分布于第二凹槽26两边侧壁上,的圆锥形第一针13和圆锥形第二针23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其中,圆柱形第一孔14用于插入圆锥形第二针23,圆柱形第二孔24用于插入圆锥形第一针13,从而实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的端面连接。
[0029]圆柱形第一孔14与圆柱形第二孔24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其横截面略大于圆锥形第一针13和圆锥形第二针23的椎底面积,以便于针能够顺利插入到孔里面。圆柱形第一孔14与圆柱形第二孔24的位置呈镜像对称,以便装置闭合时圆锥形第二针23能插入到圆柱形第一孔14里面,的圆柱形第二孔24与圆锥形第一针13的位置呈镜像对称,以便装置闭合时圆锥形第一针13能插入到圆柱形第二孔24里面。
[0030]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可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钢、铁、铜或其他合金加工,也可选用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树脂、硬质塑料等加工。
[0031]如图3所示 ,弧形的第一磁体3,紧配镶嵌于第一凹槽16中,且表面与第一外壳12端面水平。
[0032]如图4所示,弧形的第二磁体4,紧配镶嵌于第二凹槽26中,且表面与第二外壳22端面水平。
[0033]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可采用不同的永磁材料如铁氧体材料、钐钴材料、钕铁硼材料、铝镍钴等磁性材料来加工成型,并且磁体表面可采用镀镍、镀锌、镀镍铜镍、镀氮化钛、镀类金刚石、镀聚四氟乙烯等各种表面处理方法。
[0034]如图5所示,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连接孔25与连接轴15连接。
[003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处于展开状态,置于直肠阴道膈5上面的直肠阴道瘘6的正上方如图6所示,将直肠阴道瘘6经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之间的空隙向上方提拉,然后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向下方推动如图7所示,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依靠磁力相吸对位闭合并压迫直肠阴道瘘6下方的组织如图8所示,压榨修复完成后第一针孔壳1、第二针孔壳2连同直肠阴道瘘6瘘口坏死组织一起脱落如图9所示。
[0036]通过利用带有针孔结构的磁壳复合装置来完成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这样既能避免采用手术缝线带来的异物刺激又能避免瘘口周围的粪便、肠液等含有大量细菌的污染物沿手术缝线和组织之间的间隙浸入到瘘口周围的组织中,大大减轻瘘口周围组织的感染和炎性水肿,而且采用带有针孔结构的磁壳复合体来实现瘘口修补时,吻合部位承受渐进的磁性压榨力,更有利于瘘口在炎性水肿及感染状态下的修补。当压榨部位的组织缺血坏死脱落后,磁壳复合体可连同坏死脱落组织一起从阴道排出,不会在体内滞留异物,瘘口修补部位粘膜光滑完整,不会有瘢痕生成,可极大地改善预后。另外,圆锥形第一针13和圆锥形第二针23分别穿过直肠阴道瘘6周围的组织后插入圆柱形第二孔24和圆柱形第一孔14可确保压榨完全,有效避免压榨组织回缩造成的压榨不彻底。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针孔壳(1),其主体为端面上沿弧长走向设置有第一凹槽(16)的弧形的第一外壳(12),第一外壳(12)的两端设置带有连接轴(15)的第一连接部(11); 第二针孔壳(2),其主体为端面上沿弧长走向设置有第二凹槽(26)的弧形的第二外壳(22),第二外壳(22)的两端设置带有连接孔(25)的第二连接部(21),其中连接孔(25)用于与连接轴(15)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的两端部连接,且连接后第二针孔壳(2)能够绕连接轴(15)转动; 第一磁体(3),紧配镶嵌于第一凹槽(16)中,且表面与第一外壳(12)端面水平; 第二磁体(4),紧配镶嵌于第二凹槽(26)中,且表面与第二外壳(22)端面水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2)上位于第一凹槽(16)的槽边位置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圆锥形第一针(13)和圆柱形第一孔(14);所述第二外壳(22)上位于第二凹槽(26)的槽边位置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圆锥形第二针(23)和圆柱形第二孔(24);其中,圆柱形第一孔(14)用于插入圆锥形第二针(23),圆柱形第二孔(24)用于插入圆锥形第一针(13),从而实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的端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使用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加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为钢、铁、铜或者钢、铁、铜的合金;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丙烯树脂或硬质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孔壳(I)和第二针孔壳(2)的大小形状均形同,所述第一凹槽(16)和第二凹槽(26)的大小形状均形同,所述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的大小形状均形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采用不同的永磁材料加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材料为铁氧体材料、钐钴材料、钕铁硼材料或铝镍钴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的表面均采用镀镍、镀锌、镀镍铜镍、镀氮化钛、镀类金刚石或镀聚四氟乙烯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第一针(13)椎尖朝外,均匀分布于第一凹槽(16)两边侧壁上;所述圆锥形第二针(23)椎尖朝外,均匀分布于第二凹槽(26)两边侧壁上,所述的圆锥形第一针(13)和圆锥形第二针(23)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用于直肠阴道瘘的闭合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第一孔(14)与圆柱形第二孔(24)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所述圆柱形第一孔(14)与圆柱形第二孔(24)的位置呈镜像对称,以便装置闭合时圆锥形第二针(23)能插入到圆柱形第一孔(14)里面,所述的圆柱形第二孔(24)与圆锥形第一针(13)的位置呈镜像对称,以便装置闭合时圆锥形第一针(13)能插入到圆柱形第二孔(24)里面。
【文档编号】A61B17/115GK103829980SQ201410041152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严小鹏, 吕毅, 马锋, 杨桓, 陆建文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