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文档序号:130713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同时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柴胡,黄芩,半夏,旋覆花,荆芥,紫菀,百部,白前,桔梗,陈皮,甘草,枇杷叶,苏叶制成,能有效治疗咳嗽和/或相关疾病,其基本上对各种中西医分型的咳嗽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专利说明】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同时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
【背景技术】
[0002]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外界的有害物质,如各种有害气体、粉尘、致敏微生物和致敏原直接吸入肺部,使呼吸系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增加。1998年我国农村地区抽样调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居于首位,占总死亡率的25%。上海居民医院就诊占首位的也是呼吸系统疾病。据不完全统计,这一疾病成人的发病率为5%,老人和儿童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开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新药,其市场容量很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明显的。
[0003]近年来对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咳、痰、喘的病因病理学及其相互关系有了一步的了解,其中咳嗽可以视为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为最主要的疾病、病理改变和/或症状。单独针对咳嗽来说,咳嗽也是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多系六淫外感,或脏腑功能失调,犯及肺脏,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为咳、为嗽。
[0004]早在内经《素问?咳论》篇,指出其病因分内、外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外感风寒,由皮毛而入,内合于肺而为病。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内因则为寒、热入胃,犯于肺而致咳。 金代刘完素、张子和更明确地把咳嗽与六气联系起来,提出“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及“嗽分六气,无拘于寒说”,进一步阐明咳嗽与“六淫”均有关系。《丹溪心法.咳嗽》则分为风寒、痰饮、火郁、劳嗽、肺胀五种。
[0005]明代医家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更有新的补充,王纶在《明医杂著论咳嗽证治》中指出“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强调治咳须分六淫七情及五脏相胜,脾肺虚实。李木延《医学入门》首先提出外感、内伤分类,为后世提供了辨证要领。《景岳全书.咳嗽》对外感、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论述颇详,提出外感咳嗽由肺而及他脏,故以肺为本,他脏为标的见解,而内伤咳嗽则由他脏及肺,故以他脏为本,肺为标。还对外感、内伤咳嗽的辨证提出了若干要点。
[0006]呼吸系统疾病历史经典药物和近年开发出新药也不少,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疗效不够理想。故研制高效、速效的止咳药物显得十分重要。
[0007]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卷三。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功能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主治外感咳嗽,咳而咽痒,咯痰不爽,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者。本方所治证属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治宜止咳化痰,宣肺解表。方中紫菀、百部味苦而性温润,下气化痰,理肺止嗽,同为君药;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止嗽,白前降气除痰而止咳,均为臣药,君臣相合,升降并用,故能调节气机升降之失调;佐以陈皮理气化痰而止咳嗽,荆芥疏风解表而畅肺气;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同用,又能清利咽喉。药虽七味,但俱备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之特点,为治一般外感咳嗽的有效方剂。本方属于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剂。温润和平,不寒不热,主要用于外感咳嗽,尤甚适用于外感咳嗽较久,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本方性虽平和,但总属辛温之剂,故阴虚劳嗽者,不宜使用。
[0008]出人意料地,发明人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止嗽散在被创造的年代虽然产生了卓越的疗效,但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患者体质的变化,如空气污染、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或摄取、pm2.5等因素以及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原因,止嗽散在目前已经不能再临床上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了,因此,发明人经过多年研究,出人意料地发现,调整止嗽散的中药原料重量配比以及加大幅度的改变处方组成后新形成的中药组合物,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改进,并且作为基本处方非常适合在现代环境条件下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咳嗽患者人群广泛使用。
[0009]虽然近代中医以止嗽散为基础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31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马卫平,第20卷第2期,33-34页)指出止嗽散用于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四肢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随证加减指出若伴发热恶风、全身不适者加桑叶、菊花,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全身疼痛明显、无汗者加麻黄、桂枝,以宣肺散寒解表;咽喉作痒者加葛根、蝉蜕、牛蒡子,以疏风清热利咽;咽喉红肿疼痛者加牛蒡子、马勃,以清热利咽;咳嗽较甚者加枇杷叶、杏仁、浙贝母、桑白皮,以清热化痰降气;热重者加黄芩、生石膏,以清泻肺热;鼻塞声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散风开通鼻窍;若咳嗽胸闷、咳痰粘稠、难以咯出者加茯苓、半夏,以燥湿化痰;口干口渴、 津伤明显者加沙参、麦冬,以养阴清热生津;伴喘息者加桑白皮、紫苏子,以清泻肺热降气化痰。然而,上述研究仅指出根据个别患者病情不同随证加减部分中药原料,但没有形成适合广泛人群使用的基本处方,同时,经发明人验证,本发明的效果明显优于上述处方。
[0010]中国专利申请CN101496881A公开了一种止咳糖浆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药为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薏苡仁、荆芥、紫菀、百部、陈皮、白前、桔梗、金银花、桑白皮、枇杷叶、蜂蜜。上述处方是麻杏石甘汤、止嗽散再增加金银花、桑白皮、枇杷叶、蜂蜜组成,但是,上述糖浆主要治疗的是呼吸道感染,而且没有足够明确的疗效数据来证明其效果。
[0011]中国专利申请CN1899550A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寒型咳嗽的外贴膏,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理气化痰,健脾利湿,调中导滞。主治:小儿外感风寒或内伤乳食等引起的咳嗽,痰色白,咽瘁,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胸闷纳呆,困倦乏力,舌淡,苔白等证。其原料药物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是:紫苏0.5-2、前胡2-5、桔梗1-3、苏子2-5、金沸草1_3、百部
0.5-1、荆芥 0.5-1、陈皮 0.5-1.5、桉叶 0.5-1.5、白芷 0,2_1,茯苓 0.2-1、苍术 0.1-0.5、黄芩0.01-0.1。但是,上述药物是外用药物,并且仅适用于小儿。
[0012]本发明经过广泛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出人意料的发现了本申请中的处方,其能有效治疗上呼吸系统疾病和/或相关疾病,如咳嗽等,其基本上对各种类型的咳嗽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00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组合物的方法及其制药用途。
[0014]更具体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0015]更具体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0016]进一步具体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001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药制成(重量配比关系):
[0018]柴胡8-12,黄芩8-12,半夏8-12,旋覆花8-12,荆芥8-12,紫菀13-18,百部13-18,白前13-18,桔梗13-18,陈皮8-12,甘草3_7,枇杷叶13-18,苏叶8_12。
[0019]上述本发明组合物原料药的优选配比为(重量配比关系):
[0020]柴胡8-10,黄芩8-10,半夏8-10,旋覆花8-10,荆芥8-10,紫菀15-18,百部15-18,白前15-18,桔梗15-18,陈皮8-10,甘草3-5,枇杷叶15-18,苏叶8-10。
[0021]具体地,上述本发明组合物原料药的优选配比为:
[0022]柴胡8,黄芩8,半夏8,旋覆花8,荆芥8,紫菀15,百部15,白前15,桔梗15,陈皮8,甘草3,枇杷叶15,苏叶8。
[0023]具体地,上述本发明组合物原料药的优选配比为:
[0024]柴胡10,黄芩10,半夏10,旋覆花10,荆芥10,紫菀18,百部18,白前18,桔梗18,陈皮10,甘草5,枇杷叶18,苏叶10。
[0025]具体地,上述本发明组合物原料药的优选配比为:
[0026]柴胡10,黄芩10,半夏10,旋覆花10,荆芥10,紫菀15,百部15,白前15,桔梗15,陈皮10,甘草5,枇杷叶15,苏叶10。
[0027]具体地,上述本发明组合物原料药的优选配比为:
[0028]柴胡8,黄芩8,半夏10,旋覆 花10,荆芥8,紫菀15,百部18,白前15,桔梗18,陈皮8,甘草5,枇杷叶15,苏叶10。
[0029]优选地,所述的半夏是法半夏。
[0030]优选的,所述的甘草是炙甘草。
[0031]取按上述重量配比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按药剂学常规方法,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各种,临床可接受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剂型当中的一种: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注射剂、丸剂、颗粒剂、混悬剂、滴丸或口服液体制剂等。
[0032]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溶剂提取部分或全部原料药,浓缩,去除杂质,干燥后,再按常规方法,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各种临床可接受的剂型。所述溶剂优选为水、乙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的一种或多种。
[0033]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溶剂提取之前,对含有挥发油的药材,提取挥发油。所述提取挥发油优选为水蒸汽蒸馏、超临界提取挥发油等。
[0034]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5]取以上原料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加水煎煮1-3次,每次煎煮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煎液浓缩至40-60°C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70%,搅匀,冷藏24-72小时,取上清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45_60°C测相对密度1.20-1.40的浸膏,取浸膏,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注射剂、丸剂、颗粒剂、混悬剂、滴丸或口服液体制剂等。
[0036]优选的,在水煎煮之前加入挥发油提取步骤。更优选的,将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后用于制备各种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0037]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8]取上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用3~7倍量30~90%乙醇加热提取2~4次,每次0.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流浸膏;加水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的溶液,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通过大孔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弃去水洗液,再用30~95%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溶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即得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干浸膏;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干浸膏,加入常规辅料,按常规制剂工艺或步骤,制成临床可接受的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注射剂、丸剂、颗粒剂、混悬剂、滴丸或口服液体制剂等。
[0039]优选的,在乙醇提取之前加入挥发油提取步骤。更优选的,将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后用于制备各种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0040]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0041]优选的,所述 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肺部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0042]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呼吸道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0043]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上呼吸道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0044]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咳嗽药物中的应用。
[0045]经过广泛的实验研究和深入的临床验证,发明人发现上述中药组合物非常适合于当下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所述的当下既包含环境因素又包括患者体质因素。与原有的类似药物或经典组方相比,上述中药组合物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0046]当然,基于中医的治疗理论、原则和治疗实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根据具体患者的病情不同增加部分原料药来增强治疗效果。本发明人经过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基本的增加原则,具体如下:
[0047]I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上述中药组合物加麻黄、杏仁,组成三拗止嗽散。
[0048]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上述中药组合物去温燥之陈皮加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组成桑菊止嗽散。
[0049]3燥邪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上述中药组合物去温燥之陈皮加桑叶、杏仁、桅子、沙参、川贝母组成桑杏止嗽散。
[0050]4痰热壅肺:清热化痰,泻肺止咳。上述中药组合物去荆芥之表散,陈皮之温燥加桑白皮、地骨皮或加黄芩、黄连、大黄组成三黄泻白止嗽散。
[0051]5肝火犯肺:清热泻肝,顺气降火。上述中药组合物去荆芥之表散,陈皮之温燥加青黛、海蛤粉组成黛蛤止嗽散。
[0052]6痰湿蕴肺: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上述中药组合物去荆芥之表散,加半夏、茯苓、白芥子、苏子、莱服子组成二陈三子止嗽散。
[0053]7肺阴亏虚: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上述中药组合物去荆芥之表散,陈皮之温燥加天冬、麦冬、知母、川贝母组成二冬二母止嗽散。[0054]8肺气亏虚:益气补肺。上述中药组合物去荆芥之表散,陈皮之温燥加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玉屏止嗽散
[0055]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可以使用其他类似功能的原料药的来替代上述具体原料药,但是,经过发明人实验产生的技术效果将不会更优于上述原料药。
[0056]本发明所述的原料药介绍如下:
[0057]柴胡通常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前者主产于辽宁、甘肃;后者主产于湖北、江苏等地。性味苦、辛、微寒。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或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或脱肛、子宫脱垂等气虚下陷之证。
[0058]黄芩通常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等地。性味苦、寒。归肺、胆、胃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温热所致的多种病证,如湿温、黄疸、泻痢、痈肿疮毒等,或用于湿热病壮热烦渴、苔黄脉数,或用于肺热咳嗽,亦可用于胎热不安。
[0059]半夏通常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主产于长江流域。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脾不化湿、痰涎壅滞所致的痰多、咳嗽、气逆等症,亦可用于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
[0060]旋覆花通常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头状花序。主产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安徽与东北各地。苦、辛、成,微温。入肺、肝、胃经。消痰平喘,降逆下气。治咳喘痰多,呃逆,噫气,呕吐。煎服:4.5~9克,包煎。本品含旋覆花素、大花旋花素、槲皮素、异槲皮素、旋覆花留醇A、B、C及菊糖。黄酮在动物身上有较弱的平喘、利尿作用。
[0061]荆芥通常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的全草。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辛,温。入肺、肝经。解表,祛风,止血,消疮毒。①治感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②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③治痈肿,疥疮瘰疬。煎服:4.5~9克。解表生用,止血炒炭用。花穗名荆芥穗,功用与荆芥相同,而发散力量较强。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右旋柠檬烯、左旋胡薄荷酮等。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炒黑成炭后,能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
[0062]紫毙通常为菊科植物紫毙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莖。主产河北、安徽等地。苦,温。入肺经。化痰止咳。治咳嗽气喘,咯痰不爽。煎服:3~9克。本品含表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甙、槲皮素以及挥发油。煎剂对小鼠、兔有祛痰、止咳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变形、伤寒、副伤寒、大肠及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亦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
[0063]百部通常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lume)Miq.或直立百部
S.sessilifolia(Miq.)、对叶百部S.tuberosa Lour.的块根。百部、直立百部主产华东;对叶百部主产湖北、四川、广西、云南。甘、苦,微温。有小毒。入肺经。润肺,止咳,杀虫。①治肺结核,支气管炎 ,百日咳。煎服:3~9克,蜜炙用。②治蛲虫病,用生品30克,煎取浓液,睡前作保留灌肠;杀灭头虱、体虱,酒浸液或水煎液涂搽。本品含多种生物碱。百部碱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煎剂和乙醇浸剂对葡萄、肺炎球菌,结核、白喉、绿脓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结核病有效。百部对感染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的小鼠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醇浸剂对头虱、体虱、阴虱、臭虫、蛲虫、阴道滴虫均有杀灭作用。
[0064]白前通常为萝蘑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exLevl.或芫花叶白前C.glaucescens (Decne.)Hand.-Mazz.的根及根莖。主产浙江、安徽。辛、甘,微温。入肺经。降气,祛痰。治肺气壅实之咳嗽多痰,气逆喘促。煎服:6~9克。芫花叶白前含三萜皂甙。
[0065]桔梗通常为桔梗 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 lorum(Jacq.)A.DC.的根。主产安徽、江苏、河北、河南、湖北、辽宁、吉林、内蒙古。苦、辛,平。入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治外感咳嗽,痰多不爽,咽喉肿痛,音哑,胸满痞闷,肺痈咳吐脓血。煎服:3~9克。本品含多种桔梗皂甙,植物甾醇,桔梗聚糖,桔梗酸等。口服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多而起祛痰作用。水或醇提取物可降低兔血糖。水浸剂在体外能抑制絮状表皮癣菌。
[0066]陈皮通常为芸香科亚乔木植物橘柑的成熟果皮。性味苦、辛,温。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C、B)等成分。具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脘腹胀满,嗳气,呕吐,咳嗽,多痰等症。
[0067]甘草通常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 is Fisch.的根与根莖。主产内蒙古、甘肃等地。甘,平。入脾、肺经。补脾和胃,缓急止痛,祛痰止咳,解毒,调和诸药。治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咽喉肿痛,疮疡,中毒。近代亦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炙甘草性微温,多用于虚证、寒证。煎服:1.5~9克。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本品含甘草酸、甘草次酸。浸膏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煎剂能抑制离体肠管。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具有促进钠、水潴留作用而致水肿、高血压。甘草次酸具抗炎,甘草甜素具抗过敏作用。甘草具镇咳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损害有保护作用。浸膏与甘草甜素对某些毒物有一定解毒作用;后者能降低血胆固醇与增加胆汁分泌。
[0068]枇杷叶通常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叶。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苦,平。入肺、胃经。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治肺热咳喘,咯血,衄血,胃热呕吐,呃逆。煎服:4.5~9克,刷去毛用。叶含皂甙、熊果酸、苦杏仁甙、鞣质等。鲜叶含挥发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苦杏仁甙作用见巴旦杏仁条。
[0069]苏叶通常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 t.var.crispa (Thunb.) Decne.或尖紫苏 P.frutescens (L.) Brit t.var acuta (Thunb.) Kudo 等的叶。主产江苏、湖北、广东等地。辛,温。入肺、脾经。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①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妊娠恶阻,胎动不安。②治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煎服:6~9克。本品含挥发油,油内含紫苏醛、柠檬烯、菔烯等。煎剂或浸剂对人工发热家兔有较弱的解热作用;在体外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紫苏油可升高兔血糖。
[0070]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平和,有较强的止咳化痰作用,外疏风解表,内顺气化痰,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咳嗽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不管外感风热咳嗽还是外感风寒咳嗽,或者是内伤咳嗽。在上述组方原则的基础上,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根据常识能进行常规的替换、减少和/或增加。【具体实施方式】
[0071 ] 下述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72]实施例1
[0073]柴胡12g,黄芩12g,法半夏12g,旋覆花12g,荆芥12g,紫菀18g,百部18g,白前18g,桔梗18g,陈皮12g,炎甘草7g,枇杷叶18g,苏叶12g
[0074]取以上原料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备用。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煎液浓缩至40-60°C测相对密度为
1.05-1.15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70%,搅匀,冷藏24-72小时,取上清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45-60°C测相对密度1.20-1.40的浸膏,取浸膏和挥发油,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胶囊剂。
[0075]实施例2
[0076]柴胡8g,黄岑8g,半夏8g,旋覆花8g,荆芥8g,紫毙13g,百部13g,白前13g,桔梗13g,陈皮8g,甘草3g,枇杷叶18g,苏叶12g
[0077]取以上原料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煎液浓缩至40-60°C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70%,搅匀,冷藏24-72小时,取上清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45_60°C测相对密度1.20-1.40的浸膏,取浸膏,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口服液。
[0078]实施例3
[0079]柴胡12g,黄芩12g,法半夏12g,旋覆花12g,荆芥8g,紫菀13g,百部13g,白前13g,桔梗13g,陈皮8g,甘草3g,枇杷叶13g,苏叶8g
[0080]取以上原料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提取挥发油,备用。再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煎液浓缩至40-60°C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70%,搅匀,冷藏24-72小时,取上清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45-60°C测相对密度1.20-1.40的浸膏,取浸膏和挥发油,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颗粒剂。
[0081]实施例4
[0082]柴胡8g,黄岑8g,半夏IOg,旋覆花IOg,荆芥8g,紫毙15g,百部18g,白前15g,桔梗18g,陈皮8g,甘草5g,枇杷叶15g,苏叶IOg
[0083]取上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用5倍量60%乙醇加热提取3次,每次I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流浸膏;加水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的溶液,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通过大孔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弃去水洗液,再用70 %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溶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即得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干浸膏;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干浸膏,加入常规辅料,按常规制剂工艺或步骤,制成注射剂。
[0084]实施例5
[0085]柴胡IOg,黄岑IOg,法半夏IOg,旋覆花IOg,荆芥IOg,紫毙15g,百部15g,白前15g,桔梗15g,陈皮10g,甘草5g,枇杷叶15g,苏叶IOg
[0086]取以上原料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煎液浓缩至45-60°C测相对密度1.20-1.40的浸膏,取浸膏,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口服液。
[0087]实施例6
[0088]柴胡8g,黄岑8g,半夏8g,旋覆花8g,荆芥8g,紫H 15g,百部15g,白前15g,桔梗15g,陈皮8g,炎甘草3g,枇杷叶15g,苏叶8g
[0089]取上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用7倍量60%乙醇加热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流浸膏;加水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的溶液,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通过大孔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弃去水洗液,再用40%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溶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即得干浸膏;取干浸膏,加入常规辅料,按常规制剂工艺或步骤,制成软胶囊剂。
[0090]实施例7
[0091]柴胡IOg,黄岑IOg,法半夏IOg,旋覆花IOg,荆芥IOg,紫毙18g,百部18g,白前18g,桔梗18g,陈皮10g,炎甘草5g,枇杷叶18g,苏叶IOg
[0092]取以上原料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提取挥发油,备用。再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煎液浓缩至40-60°C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70%,搅匀,冷藏24-72小时,取上清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45-60°C测相对密度1.20-1.40的浸膏,取浸膏和挥发油,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片剂。 [0093]实验例
[0094]经实验本发明组合物制剂(实施例1)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抗炎解热作用和镇痛等作用。
[0095]结果为:
[0096](I)体外抗菌试验(按照本领域常规实验方法进行,可参考《药理学》教科书):本发明组合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孢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标准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范围分别为0.049~0.63g生药/ml和
0.16~2.50g生药/ml,对临床分离株(金黄葡菌、甲型链菌、乙型链菌、肺炎球菌、克雷伯菌、流感杆菌)的MIC和MBC范围分别为0.019~0.32g生药/ml和0.079~0.32g生药/ml,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试验所选用的10株标准菌株及所选用的430株临床分离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和灭活作用。
[0097](2)体外抗病毒试验(按照本领域常规实验方法进行,可参考《药理学》教科书):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浸出液0.13~Ig生药/ml时对腺病毒3型有较强直接灭活作用,其MIC为0.069g生药/ml, IC50为0.095g生药/ml, IC90为0.14g生药/ml ;药液浓度在I~0.5g生药/ml时对腺病毒3型致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P〈0.05),本发明组合物浸出液Ig生药/ml时可抑制流感病毒PR8株在鸡胚内的增殖(P〈0.05)。
[0098](3)镇痛试验(按照本领域常规实验方法进行,可参考《药理学》教科书):结果显示本发明组合物能使热刺激痛阈提高,能使扭体潜伏期显著延长,扭体次数明显减少,说明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抗炎试验中,22.3g生药/kg组能有效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18g生药/kg组与模型组作比较,能降低足跖肿胀百分率,说明其具有抗炎作用。
[0099](4)解热试验(按照本领域常规实验方法进行,可参考《药理学》教科书):结果显示4.5g生药/kg,9g生药/kg, 18g生药/kg组3个剂量组的体温升高值明显低于模型组,表明本发明组合物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0100]镇咳试验
[0101]本发明组合物可明显延长枸橼酸致豚鼠咳嗽潜伏期及明显减少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次数,明显减少浓氨水致小鼠咳嗽的次数。
[0102]对枸橼酸致豚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
[0103]试验分组与剂量:
[0104](I)模型组:0.5% CMC-Na溶液。(2)阳性药物组:咳必清混悬溶液(0.025g/kg)。(3)止嗽散组:混悬溶液(5g/kg)。(4)止嗽散+枇杷叶:混悬溶液(5g/kg)。(5)止嗽散+半夏组:混悬溶液(10g/kg)。(6)止嗽散+黄芩组:混悬溶液(10g/kg)。(7)止嗽散+柴胡组:混悬溶液(10g/kg)。(8)止嗽散+旋覆花:混悬溶液(10g/kg)。(9)止嗽散+苏叶:混悬溶液(10g/kg)。(10)本发明实施例3组:混悬溶液(10g/kg)。(11)本发明实施例7组:混悬溶液(10g/kg)。给药容积:10ml/kg。给药途径:口服灌胃给药(ig)。上述(3)-(9)组中原料药重量配比关系与实施例7中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缺少部分原料药。
[0105]试验操作:
[0106]取健康三色豚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00g,将豚鼠分别置于20 X 20 X 15cm密闭有机玻璃实验箱内,每次每箱I只。将17.5%枸橼酸溶液50ml置于超声波雾化器内雾化,向实验箱内通雾化枸橼酸溶液30秒,记录自喷雾起5分钟内豚鼠咳嗽次数(咳嗽以豚鼠张嘴并听到响亮咳声为一次咳嗽),低于10次者,不予选用。选取合格豚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即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等上述11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天ig给药I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I小时后,将豚鼠再分别置于20X20X 15cm密闭有机玻璃实验箱内,每次每箱I只。将17.5%枸橼酸溶液50ml置于超声波雾化器内雾化,向实验箱内通雾化枸橼酸溶液30秒,记录咳嗽潜伏期及自喷雾起5分钟内豚鼠咳嗽次数,并采用组间t检验法与模型组进行显著性测定比较。
[0107]试验结果:
[0108]结果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明显延长枸橼酸致豚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减少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次数,经统计学处理,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并且,第(10)和
(11)组与(3)-(9)组比较可以看出,将柴胡、黄芩、法半夏、旋覆花、枇杷叶和苏叶与止嗽散组合后,产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显然优于其他组的结果,甚至它们的简单叠加效果。结果见表1。
[0109]表1:对豚鼠咳嗽潜伏期及其次数的影响
[011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柴胡8-12,黄芩8-12,半夏8-12,旋覆花8-12,荆芥8-12,紫菀13-18,百部13-18,白前13-18,桔梗13-18,陈皮8-12,甘草3-7,枇杷叶13-18,苏叶8-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柴胡8-10,黄芩8-10,半夏8-10,旋覆花8-10,荆芥8-10,紫菀15-18,百部15-18,白前15-18,桔梗15-18,陈皮8-10,甘草3-5,枇比杷叶15-18,苏叶8-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柴胡8,黄芩8,半夏8,旋覆花8,荆芥8,紫菀15,百部15,白前15,桔梗15,陈皮8,甘草3,枇杷叶15,苏叶8。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柴胡10,黄芩10,半夏10,旋覆花10,荆芥10,紫菀18,百部18,白前18,桔梗18,陈皮10,甘草5,枇杷叶18,苏叶1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柴胡10,黄芩10,半夏10,旋覆花10,荆芥10,紫菀15,百部15,白前15,桔梗15,陈皮10,甘草5,枇杷叶15,苏叶1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柴胡8,黄芩8,半夏10,旋覆花10,荆芥8,紫菀15,百部18,白前15,桔梗18,陈皮8,甘草5,枇杷叶15,苏叶10。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夏是法半夏和/或所述的甘草是炙甘草。
8.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提取部分或全部原料药,浓缩,去除杂质,干燥后,再按常规方法,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各种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9.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制在于是用于制备治疗肺部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用于制备治疗呼吸道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用于制备治疗上呼吸道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或者用于制备治疗咳嗽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3961614SQ201410217299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6日
【发明者】陈和金 申请人:宜宾市南溪区中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