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微胶囊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695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缓释微胶囊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微胶囊及其应用,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乙基纤维素30~50份,聚乙二醇 2~6份,壳聚糖 10~20份,聚氧化乙烯 5~8份,聚氧化丙烯 4~6份,聚乳酸 10~15份,聚乙烯醇 10~30份,亲油性乳化剂 10~15份,亲水性乳化剂 2~6份。药物包埋率高,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突释量低,释放稳定。在pH=7.2溶液中,突释率低于1%;在pH=4.5的酸性溶液中,突释率低于2%。
【专利说明】缓释微胶囊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缓释药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释微胶囊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缓释剂是指在特定的释放介质中,药物缓慢稳定的释放到外部环境中的药物制齐U,既经济有效地利用了药物,又适应了药物发展的客观需求。缓释剂主要分为:包衣型、包结化合物型、缓释纤维型和缓释微球型。
[0003]包衣型主要是选择聚合物作为载体材料,利用其在水中不溶但可被渗透的特性,对药物颗粒或片剂进行表面包覆制备缓释材料,以达到药物释放平稳的目的;包衣型缓释剂除了能够提高药物的释放稳定性外,还可以用于改善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弥补由于药物本身所存在的缺陷而造成的影响;自1930年包衣技术被报道出来,并将其应用于制药工业后,人们逐渐对包衣领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开发利用各种性能的聚合物包衣材料,应用于药剂学领域,大范围的推动了包衣剂型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常用的包衣材料有聚丙烯酸树脂及一些天然产品,如虫胶、纤维素衍生物、单硬脂酸甘油醋等;包衣缓释制剂药物的释放主要依靠渗透与扩散,故释放速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溶解度以及包衣材料上孔径的大小、数量及材料的疏松结构,故此方法所制备出的缓释材料药物分散不均是最大的缺点,且释药时间较短,从而导致药物利用率过低。包结化合物型主要是利用药物分子与聚合物载体材料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制备出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新型化合物,这种新生成的化合物不仅改变了药物物理性质,提又高药物的均匀分散性能,又对药物起到了延缓释放的效果,但由于药物与载体间作用力的存在,以至于药物包埋率有一定的降低,且工艺复杂难以工业化应用。缓释纤维型是将药物与载体材料通过物理方法混合后,采用纺丝技术纺制成纤维。这种纤维的长度方向和截面面积具有悬殊的比例,以至于比表面积大,能够使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更均勻,并且通过对药物、载药材质的选择和结构改性可制备出药物包埋率高的缓释材料,对药物的稳定释放非常有利。近几十年以来,药物缓释纤维已从纤维功能化领域的一个分支成长为一种主要的药用剂型,进而形成了一系列药用产品并且能够在很多领域生产使用,对其进一步研究无疑具有很高的价值。缓释微球型,缓释微球利用微型包囊技术将药物包裹于载体材料内,药物通过囊膜扩散释放,可延缓药物释放速度。药物的扩散是物理过程,利用载体材料在水或溶液中溶解度小而药物溶解度大的性质,使得缓冲溶液中的介质透过载体将药物溶解,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进而向外扩散。药物向外扩散不仅与微球的内部结构、载体材料的种类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还与药物释放的溶剂体系有关,在不同的溶剂中,微球所受到溶液的压力、剪切力以及微球间相互碰撞产生的磨损不同,导致药物释放行为不同。但总体上,缓释微球粒径细小、药物分散均匀、包埋率高,还是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亲睐。上述四种缓释剂型应用广泛,但存在以下问题:包衣材料昂贵、制剂费用高,经济上缺乏有力的竞争能力;药物包埋率低,突释量大,药物使用效率低。今后缓释制剂的发展方向,应以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价格低廉,各方面性能优异的绿色环保型载体材料为主,设计出操作简单有效、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泛的缓释制剂;同时加强制备工艺的研究,制备出包埋率高、突释量低的缓释制剂,提高药物使用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缓释微胶囊及其应用,药物包埋率高,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突释量低,释放稳定。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缓释微胶囊,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乙基纤维素30~50份,聚乙二醇2~6份,壳聚糖10~20份,聚氧化乙烯5~8份,聚氧化丙烯4~6份,聚乳酸10~15份,聚乙烯醇10~30份,亲油性乳化剂10~15份,亲水性乳化剂2~6份。
[0006]所述亲油性乳化剂为Span80。
[0007]所述亲水性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
[0008]缓释微胶囊,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优选如下:乙基纤维素36份,聚乙二醇3份,壳聚糖15份,聚氧化乙烯6份,聚氧化丙烯5份,聚乳酸13份,聚乙烯醇18份,亲油性乳化剂15份,亲水性乳化剂3份。
[0009]所述缓释微胶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O油相的制备:将乙基纤维素、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乳酸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充分溶解至溶液澄清透明,加入亲油性乳化剂,搅拌均匀分散,加塞密封,保存备用;
2)外水相的制备:称取聚乙二醇、壳聚糖、聚乙烯醇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加热至80-90 °C,待溶液变得澄清透明后停止加热,冷却至20~30°C加入亲水性乳化剂,500~600rpm高速搅拌,备用;
3)将药品加入到步骤I)的溶液中,搅拌,搅拌转速为600~900rmp,搅拌分散3~8min,然后提高转速至6000~8000rpm,继续搅拌2~6min,制得分散有药物的初乳相;
4)将步骤3)的初乳相滴加到高速搅拌的外水相中,持续搅拌40~80min,胶囊表面固化后,升温至45°C,搅拌速度降低为lOOrpm,搅拌3~4h,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包含药物的缓释微胶囊。
[0010]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缓释微胶囊及其应用,药物包埋率高,超过70%,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突释量低,释放稳定。在pH=4.5的酸性溶液中,突释率低于2%。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发明以阿司匹林为包埋的缓释药物,研究缓释微胶囊的应用效果。以下实施例中所述药物为阿司匹林,单并不作为对本发明药物应用的限制。
[0012]实施例1:
一种缓释微胶囊,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乙基纤维素30~50份,聚乙二醇2~6份,壳聚糖10~20份,聚氧化乙烯5~8份,聚氧化丙烯4~6份,聚乳酸10~15份,聚乙烯醇10~30份,亲油性乳化剂10~15份,亲水性乳化剂2~6份。
[0013]缓释微胶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O油相的制备:将乙基纤维素、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乳酸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充分溶解至溶液澄清透明,加入亲油性乳化剂,搅拌均匀分散,加塞密封,保存备用;
2)外水相的制备:称取聚乙二醇、壳聚糖、聚乙烯醇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加热至85V,待溶液变得澄清透明后停止加热,冷却至25°C加入亲水性乳化剂,500~600rpm高速搅祥,备用;
3)将药品加入到步骤I)的溶液中,搅拌,搅拌转速为700rmp,搅拌分散4min,然后提高转速至7000rpm,继续搅拌3min,制得分散有药物的初乳相;
4)将步骤3)的初乳相滴加到高速搅拌的外水相中,持续搅拌50min,胶囊表面固化后,升温至45°C,搅拌速度降低为10rpm,搅拌4h,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包含药物的缓释微胶囊。包埋率72.3%,2h溶出度28%,4h溶出度44%,6h溶出度62%,8h溶出度79%,12h溶出度96%。在pH=7.2溶液中,突释率低于1% ;在pH=4.5的酸性溶液中,突释率低于2% ;
实施例2:
一种缓释微胶囊,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乙基纤维素30~50份,聚乙二醇2~6份,壳聚糖10~20份,聚氧化乙烯5~8份,聚氧化丙烯4~6份,聚乳酸10~15份,聚乙烯醇10~30份,亲油性乳化剂10~15份,亲水性乳化剂2~6份。
[0014]缓释微胶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O油相的制备:将乙基纤维素、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乳酸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充分溶解至溶液澄清透明,加入亲油性乳化剂,搅拌均匀分散,加塞密封,保存备用;
2)外水相的制备:称取聚乙二醇、壳聚糖、聚乙烯醇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加热至85V,待溶液变得澄清透明后停止加热,冷却至25°C加入亲水性乳化剂,500~600rpm高速搅祥,备用;
3)将药品加入到步骤I)的溶液中,搅拌,搅拌转速为700rmp,搅拌分散4min,然后提高转速至7000rpm,继续搅拌3min,制得分散有药物的初乳相;
4)将步骤3)的初乳相滴加到高速搅拌的外水相中,持续搅拌50min,胶囊表面固化后,升温至45°C,搅拌速度降低为10rpm,搅拌4h,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包含药物的缓释微胶囊。包埋率74.l%,2h溶出度32%,4h溶出度51%,6h溶出度66%,8h溶出度85%,12h溶出度97%。在pH=7.2溶液中,突释率低于1% ;在pH=4.5的酸性溶液中,突释率低于2% ;
实施例3:
缓释微胶囊,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乙基纤维素36份,聚乙二醇3份,壳聚糖15份,聚氧化乙烯6份,聚氧化丙烯5份,聚乳酸13份,聚乙烯醇18份,亲油性乳化剂15份,亲水性乳化剂3份。
[0015]缓释微胶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O油相的制备:将乙基纤维素、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乳酸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充分溶解至溶液澄清透明,加入亲油性乳化剂,搅拌均匀分散,加塞密封,保存备用;
2)外水相的制备:称取聚乙二醇、壳聚糖、聚乙烯醇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加热至85V,待溶液变得澄清透明后停止加热,冷却至25°C加入亲水性乳化剂,500~600rpm高速搅祥,备用;
3)将药品加入到步骤I)的溶液中,搅拌,搅拌转速为700rmp,搅拌分散4min,然后提高转速至7000rpm,继续搅拌3min,制得分散有药物的初乳相;
4)将步骤3)的初乳相滴加到高速搅拌的外水相中,持续搅拌50min,胶囊表面固化后,升温至45°C,搅拌速度降低为10rpm,搅拌4h,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包含药物的缓释微胶囊,包埋率86.3%,2h溶出度34%,4h溶出度53%,6h溶出度65%,8h溶出度82%,12h溶出度96%。在pH=7.2溶液中,突释率低于1% ;在pH=4.5的酸性溶液中,突释率低于2%。
【权利要求】
1.一种缓释微胶囊,其特征在于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乙基纤维素 30~50份,聚乙二醇2~6份,壳聚糖10~20份,聚氧化乙烯5~8份,聚氧化丙烯4~6份,聚乳酸10~15份,聚乙烯醇10~30份,亲油性乳化剂10~15份,亲水性乳化剂2~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性乳化剂为SpanS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胶囊,其特征在于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乙基纤维素36份,聚乙二醇3份,壳聚糖15份,聚氧化乙烯6份,聚氧化丙烯5份,聚乳酸13份,聚乙烯醇18份,亲油性乳化剂15份,亲水性乳化剂3份。
5.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缓释微胶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O油相的制备:将乙基纤维素、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乳酸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充分溶解至溶液澄清透明,加入亲油性乳化剂,搅拌均匀分散,加塞密封,保存备用; 2)外水相的制备:称取聚乙二醇、壳聚糖、聚乙烯醇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加热至80-90 °C,待溶液变得澄清透明后停止加热,冷却至20~30°C加入亲水性乳化剂,500~600rpm高速搅拌,备用; 3)将药品加入到步骤I)的溶液中,搅拌,搅拌转速为600~900rmp,搅拌分散3~8min,然后提高转速至6000~8000rpm,继续搅拌2~6min,制得分散有药物的初乳相; 4)将步骤3)的初乳相滴加到高速搅拌的外水相中,持续搅拌40~80min,胶囊表面固化后,升温至45°C,搅拌速度降低为lOOrpm,搅拌3~4h,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包含药物的缓释微胶囊。
【文档编号】A61K47/38GK104473904SQ201410623779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金仲恩, 全春兰, 张帆 申请人:苏州蔻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