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血管阻断钛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581阅读:1758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血管阻断钛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血管阻断钛夹。本实用新型在采用金属钛制成的“V”型钛夹臂两臂底部分别设置突起块,相向面对,在“V”型钛夹臂的两臂底部连接处下方连接一个圆孔,孔中穿过一根可吸收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通常使用的外科专用血管阻断夹存在的操作难度大,容易滑脱,且不易解除,且因其夹闭血管的压力难以控制,故存在着血管内膜损伤及形成血栓的潜在风险。本实用新型在腹腔镜手术下,使用一次性血管阻断夹能够快速阻断肾血管,同时又可以快速方便解除阻断,以及减少血管内膜损伤,旨在改进传统钛夹,降低其夹闭血管的压力,减少潜在的手术风险。
【专利说明】一次性血管阻断钛夹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次性血管阻断钛夹。

【背景技术】
[0002] 钛夹是腹腔镜手术中常用器具,常用于血管夹闭止血。传统钛夹夹闭后对血管壁 组织压迫较大,止血效果确切。近年来,在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过程中需对肾动 脉进行暂时阻断,以减少创面出血。
[0003]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通常使用外科专用血管阻断夹,但在腹腔镜下使用该血 管阻断夹极为不便,操作难度大,容易滑脱,且不易解除。即使使用传统钛夹阻断肾动脉,简 单确切,且能够非常方便地解除阻断,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但因其夹闭血管的压力难以控 制,故存在着血管内膜损伤及形成血栓的潜在风险。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设计一种一次性血管阻断钛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 -次性血管阻断钛夹,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在采用金属钛制成的"V"型钛夹臂两 臂底部分别设置突起块,相向面对,在"V"型钛夹臂的两臂底部连接处下方连接一个圆孔, 孔中穿过一根可吸收线。
[0007] 所述"V"型钛夹臂的两臂底部分别设置的突起块为圆形物。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在腹腔镜手术下,使用一次性血管阻断夹能够快速 阻断肾血管,同时又可以快速方便解除阻断,以及减少血管内膜损伤,旨在改进传统钛夹, 降低其夹闭血管的压力,减少潜在的手术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本实用新型的钛夹夹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1] 图中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12] 钛夹臂1、突起块2、圆孔3、可吸收线4、血管内膜5。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如图1所示:
[0014] 阻断钛夹即夹子(图中上部)为"V"型,两钛夹臂1具有弹性,在其底部连接一个 圆孔3,在"V"型两钛夹臂1底部、靠近圆孔3的上部分别设置一个突起块2,为圆形物,连 接在钛夹臂1上,相向面对,圆孔3中穿过一根可吸收线4。
[0015]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
[0016] 如图1、图2所示:
[0017] 当本实用新型即两钛夹臂1夹住血管内膜5时,将"V"型两钛夹臂1上端分别向 中间压,其下端的圆形物的突起块2因为相向对立,因此当两钛夹臂1夹紧时两个突起块2 接触,有一定的对抗阻力,即突起块2的圆形弧面在两钛夹臂1夹闭时可以相互抵抗,产生 阻力,减少夹持时对血管内膜5(壁)的压力,从而减轻甚至避免夹闭后对血管内膜5的损 伤,从而不会因为过紧而损伤血管内膜5,保护了血管内膜5。设置在穿过圆孔3的可吸收 线4,在需要解除阻断时直接牵拉该可吸收线4,不需要接触血管组织即可将本实用新型去 除,便于牵拉钛夹,迅速解除阻断,方便快捷安全,效果确切。
[0018] 本实用新型"V"型两臂采用钛金属制成,具有弹性。
【权利要求】
1. 一次性血管阻断钛夹,其特征在于在采用金属钛制成的"V"型钛夹臂两臂底部分别 设置突起块,相向面对,在"V"型钛夹臂的两臂底部连接处下方连接一个圆孔,孔中穿过一 根可吸收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血管阻断钛夹,其特征在于"V"型钛夹臂的两臂底部 分别设置的突起块为圆形物。
【文档编号】A61B17/122GK203885561SQ201420319537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燕翔, 郭宏骞, 甘卫东, 朱微 申请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