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0778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天麻首乌药物都为片剂或胶囊剂,其制备方法是将天麻、何首乌、川芎破碎成细粉,然后与当归、白芷等的水提浸膏混合,干燥,破碎成粉末后,再加辅料制成颗粒,然后再制成胶囊或压成片。公开号为CN1689605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天麻首乌微丸的制备方法,把天麻、何首乌等中草药制成天麻首乌药粉,加入药粉量1~5倍的糊精(或淀粉、或微晶纤维素、或糖粉等辅料),混匀,以稀乙醇或单糖浆为润湿剂,采用泛丸法、或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制成1.0~2.5mm天麻首乌微丸。公开号为CN158305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天麻首乌制剂,它是主要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天麻2-8%、白芷1-6%、首乌、熟地黄、丹参各4-12%,川芎1-6%,墨旱莲、女贞子、白芍、黄精、当归各5-15%,甘草1-5%,桑叶、刺蒺藜各2-10%,含有适量辅料的胶囊剂。制备方法是:按重量百分比取白芷、当归提取挥发油;天麻、川芎、首乌粉碎成细粉;药渣与其他药材加水提取,滤液浓缩成的清膏,或干燥成干膏;将生药粉与清膏或干膏混匀,加入适量辅料制粒,或是不加辅料制粒,干燥后得干颗粒;将颗粒整粒后,喷上挥发油,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加入适量的辅料混匀,或是不加辅料,灌胶囊,即得。公开号为CN136447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纳米天麻首乌制剂药物,它是以纳米天麻、纳米白芷、纳米何首乌、纳米熟地黄、纳米丹参、纳米川芎、纳米当归、纳米炒蒺藜、纳米桑叶、纳米墨旱莲、纳米女贞子、纳米白芍、纳米黄精、纳米甘草为原料,按比例配制,制成新的药物制剂,其颗粒细度达1200-1500目,粒径为0.1-200nm,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小于100nm,并具有新的物性。采用微波萃取、减压浓缩、超音速射流技术喷雾干燥等步骤制成。公开号为CN172693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天麻首乌药物的制备方法,其药物主要由天麻、川芎、何首乌、当归、白芷、熟地黄、墨旱莲、黄精、丹参、炒蒺藜、女贞子、甘草、桑叶、白芍等组成,各成份的用量范围分别是天麻为3~7%、川芎0.5~3%、何首乌为7~10%、当归为7~10%、白芷为3~7%、熟地黄为7~10%、墨旱莲为7~10%、黄精为10~13%、丹参为7~10%、炒蒺藜为3~7%、女贞子10~13%、甘草0.5~3%、桑叶为3~7%、白芍为10~13%。该药物制备方法是取天麻、川芎、何首乌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其余各药加水提取2~3次,每次60~180分钟,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后喷雾干燥成浸膏粉,加入上述药粉及挥发油、混匀,加各种赋形剂制成中药制剂。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其采用的何首乌具有滑肠的副作用,从而导致天麻首乌药物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消费者食久之后,一些容易肠胃不适的群体会产生腹泻腹痛的副作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女贞子,在本药物配方中,会溢出其油脂,从而导致天麻首乌药物带寒滑特性,对脾胃虚寒者有较大副作用,加重其虚寒和泄泻。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黄精,味甜,但同时兼有麻味,从而导致天麻首乌药物对咽喉有刺激感,使服用时经常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天麻首乌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和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本发明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在传统医方的基础上,采用了制何首乌、女贞子(制)、黄精(制)的方案。克服了传统医方易导致服用者腹泻和咽喉不适的问题。

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或药味制得:

天麻2-8份、白芷2-6份、制何首乌5-10份、熟地黄5-10份、丹参5-10份、川芎1-6份、墨旱莲7-14份、女贞子(制)7-14份、白芍7-14份、黄精(制)7-14份、甘草1-5份、当归7-14份、桑叶3-8份、炒蒺藜3-8份。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或药味制得:

天麻3-8份、白芷2-5份、制何首乌6-9份、熟地黄6-9份、丹参6-9份、川芎2-5份、墨旱莲8-12份、女贞子(制)8-12份、白芍8-12份、黄精(制)8-12份、甘草1-4份、当归8-12份、桑叶4-7份、炒蒺藜4-7份。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或药味制得:

天麻3.5-6份、白芷3-5份、制何首乌7-9份、熟地黄7-9份、丹参7-9份、川芎2-4份、墨旱莲8.5-11.5份、女贞子(制)10-12份、白芍10-12份、黄精(制)8.5-12份、甘草1-2.5份、当归8.5-11.5份、桑叶4-6.5份、炒蒺藜4-6.5份。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或药味制得:

天麻4-5份、白芷3-4份、制何首乌7-8份、熟地黄7-8份、丹参7-8份、川芎3-4份、墨旱莲10-11份、女贞子(制)10-11份、白芍10-11份、黄精(制)10-11份、甘草1-2份、当归10-11份、桑叶5-6份、炒蒺藜5-6份。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或药味制得:

天麻4.5-5.7份、白芷3.5-4.8份、制何首乌7.3-8.5份、熟地黄7.5-8.8份、丹参6.5-7.9份、川芎2.8-3.5份、墨旱莲9.5-11份、女贞子(制)10-11.4份、白芍9.8-11.3份、黄精(制)10.5-11.3份、甘草1.5-2.2份、当归10.5-11.3份、桑叶4.5-5.5份、炒蒺藜4.5-5.5份。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或药味制得:

天麻4.5-5.5份、白芷2.5-3.8份、制何首乌6.5-8份、熟地黄6.8-8份、丹参6.8-8份、川芎3-3.5份、墨旱莲10.5-11.5份、女贞子(制)10.5-11.5份、白芍10.5-11.5份、黄精(制)10.5-11.5份、甘草1.2-1.6份、当归10-10.6份、桑叶5.2-5.8份、炒蒺藜5.2-5.8份。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或药味制得:

天麻4.3-4.8份、白芷3.6-4.1份、制何首乌7.7-8.9份、熟地黄7.7-8.9份、丹参7.7-8.9份、川芎2.8-3.2份、墨旱莲10-10.6份、女贞子(制)10-10.6份、白芍10-10.6份、黄精(制)10-10.6份、甘草1.5-1.8份、当归10.4-11份、桑叶4.8-5.3份、炒蒺藜4.8-5.3份。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方案是: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1-3次,每次1.5-2.5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其中,更优选地,

步骤(3)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

步骤(4)制成颗粒时,可添加医药上可接受的辅料。

步骤(5)也可制成丸剂、颗粒剂、微囊剂、滴丸剂、缓释剂、控释剂、合剂、注射剂等。

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其块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性甘平,归肝经。在本发明配方中,与制何首乌同为君药,发挥治疗头晕目眩、滋补肝肾的作用。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性微温,味苦、甘、涩,归肝、心、肾经,具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之功能。

制何首乌,为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按药典炮制后,呈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厚约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气微,味微甘而苦涩。在本发明的配方中,也为君药,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之功能,可治疗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而引起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白芷(拉丁文名: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性辛,温,归胃、大肠、肺经,以根入药,在本发明配方中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等功能。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的炮制加工品,又名熟地或伏地,性甘,微温,归肝、肾经,在本发明配方中,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在本发明配方中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之功效。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气香升散在本发明配方中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墨旱莲:英文名为Herba Ecluptae,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味甘、酸,寒,归肾、肝经,在本发明配方中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之功效。

女贞子,别名女贞实、冬青子、蜡树、鼠梓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性甘、苦、凉,归肝、肾经。主治眩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

女贞子(制)为女贞子通过酒制、盐制或其他炮制方法炮制以后的药味,用酒制、盐制或其他方法炮制过以后,增强了药物的可吸收性,并且避免了女贞子的油性对药效的影响和寒虚体质的刺激。女贞子(制)在本发明中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效。

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在本发明中,具有补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

黄精(学名:Polygonatum sibiricum),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

黄精(制),为黄精经酒或水蒸,或其他方法炮制后所得,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在本发明中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的功效。黄精(制)克服了黄精所引起的咽喉不适的问题。

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在本发明中起调和诸药的作用。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在本发明中具有补血、活血功效。

桑叶(Mulberry Leaf),学名:Folium Mori。是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性寒,味苦、甘,归肺、肝经。在本发明具有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的功效。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白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黎、蒺黎蓇葖、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刺蒺藜。辛、苦、微温,归肝经。主治头痛眩晕,胸肋胀痛等。

炒蒺藜为蒺藜按药典方法炒至微黄色,在本发明中具有平肝解郁、活血袪风的功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现有天麻首乌药物导致腹泻和咽喉不适的问题,促进了药物的有效吸收,减少了副作用。本发明中,天麻甘平,善平肝息风、通络止痛,制何首乌滋养肝肾、补精益血,乌发生发,两药合用,既养血息风,又定眩止痛,故为君药。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制)、黄精(制)、当归滋补肝肾、养血补阴;白芍、桑叶、炒蒺藜养血敛阴、平肝止痛,共为臣药。丹参、川芎、白芷调畅气血,上达头目,祛风止痛,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滋补肝肾、养血息风之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本发明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以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1、制何首乌的炮制工艺:取何首乌片或块,照炖法(《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213)用黑豆汁拌匀,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炖至汁液吸尽;或照蒸法(《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213),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匀后蒸,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

炮制作用:增强补肝肾作用,除去滑肠作用。

2、女贞子(制)的炮制工艺:采用酒制或盐制

2.1酒女贞子:取女贞子,照酒炖法或酒蒸法(《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213)炖至酒吸尽或蒸透。

2.2盐女贞子:照盐炙法(《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213),用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增加有效成分溶出,改变女贞子油脂的滑性,并增强补益作用。

3、制黄精的炮制工艺:采用酒黄精或蒸黄精

3.1酒黄精:取黄精,照酒炖法或酒蒸法(《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213)炖透或蒸透,稍晾,切厚片,干燥。

3.2蒸黄精:取黄精,照蒸法(《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213)反复蒸至内外呈滋润黑色,取出,稍晾,切厚片,干燥。

炮制作用:可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并除去麻味,避免服用过程中刺激咽喉。

实施例1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4.5份、白芷3.5份、制何首乌7.3份、熟地黄7.5份、丹参6.5份、川芎2.8份、墨旱莲9.5份、女贞子(制)10份、白芍9.8份、黄精(制)10.5份、甘草1.5份、当归10.5份、桑叶4.5份、炒蒺藜4.5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2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4.8份、白芷4.1份、制何首乌8.9份、熟地黄8.9份、丹参8.9份、川芎3.2份、墨旱莲10.6份、女贞子(制)10.6份、白芍10.6份、黄精(制)10.6份、甘草1.8份、当归11份、桑叶5.3份、炒蒺藜5.3份。

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3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4.5份、白芷2.5份、制何首乌6.5份、熟地黄6.8份、丹参6.8份、川芎3份、墨旱莲10.5份、女贞子(制)10.5份、白芍10.5份、黄精(制)10.5份、甘草1.2份、当归10份、桑叶5.2份、炒蒺藜5.2份。

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5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4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5.5份、白芷3.8份、制何首乌8份、熟地黄8份、丹参8份、川芎3.5份、墨旱莲11.5份、女贞子(制)11.5份、白芍11.5份、黄精(制)11.5份、甘草1.6份、当归10.6份、桑叶5.8份、炒蒺藜5.8份。

所述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5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4.5份、白芷4.8份、制何首乌7.3份、熟地黄7.5份、丹参7.9份、川芎2.8份、墨旱莲10份、女贞子(制)10份、白芍9.8份、黄精(制)10.5份、甘草1.5份、当归11.3份、桑叶4.5份、炒蒺藜4.5份。

本发明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6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5.7份、白芷4.7份、制何首乌8.5份、熟地黄7.5份、丹参6.5份、川芎3.5份、墨旱莲11份、女贞子(制)11.4份、白芍9.9份、黄精(制)11.3份、甘草2.1份、当归10.5份、桑叶4.5份、炒蒺藜5.5份。

所述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以及医药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7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4份、白芷3份、制何首乌7.5份、熟地黄8份、丹参7份、川芎3.8份、墨旱莲10.6份、女贞子(制)10.9份、白芍10.8份、黄精(制)10份、甘草1份、当归10份、桑叶6份、炒蒺藜6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8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5份、白芷3.9份、制何首乌8份、熟地黄8份、丹参7份、川芎4份、墨旱莲10份、女贞子(制)11份、白芍11份、黄精(制)1份、甘草2份、当归10份、桑叶5份、炒蒺藜5.5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5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9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3.5份、白芷3份、制何首乌7份、熟地黄7份、丹参7份、川芎2份、墨旱莲8.5份、女贞子(制)10份、白芍10份、黄精(制)8.5份、甘草1份、当归8.5份、桑叶4份、炒蒺藜6.5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10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6份、白芷5份、制何首乌9份、熟地黄9份、丹参9份、川芎4份、墨旱莲11.5份、女贞子(制)12份、白芍12份、黄精(制)12份、甘草2.5份、当归11.5份、桑叶6.5份、炒蒺藜4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11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3份、白芷2份、制何首乌6份、熟地黄6份、丹参6份、川芎2份、墨旱莲8份、女贞子(制)8份、白芍8份、黄精(制)8份、甘草1份、当归8份、桑叶4份、炒蒺藜4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实施例12本发明的天麻、制何首乌药物组合物

取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天麻8份、白芷5份、制何首乌9份、熟地黄9份、丹参9份、川芎5份、墨旱莲12份、女贞子(制)12份、白芍12份、黄精(制)12份、甘草4份、当归12份、桑叶7份、炒蒺藜7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天麻、川芎、制何首乌粉碎成粉末;

(2)取当归、白芷提取挥发油;

(3)将步骤(2)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熟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制)、白芍、黄精(制)、甘草、桑叶、炒蒺藜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再将滤液合并,浓缩成浸膏;

(4)将浸膏与步骤(1)的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再制成颗粒;

(5)将颗粒与步骤(2)的挥发油混匀、密闭后填胶囊或压片即可。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脱发、白发等症状的肝肾阴虚病症,经填胶囊或压片后,根据症状程度,建议服用量为2.5-4.5克/天,以30天为一疗程。经临床治疗577例头痛眩晕患者,一个疗程症状减轻明显好转的达351例,另有212例在两个疗程后也出现明显好转,有效率达97%以上。无一例出现腹泻,咽喉刺痛等不良反应。而按CN1583056所公开的技术制得的天麻首乌剂,服用后,300例患者两个疗程里明显好转率仅70%左右,并且服用者里有近45%的服用者出现轻微或较重的腹泻,28%左右服用者感到咽喉不适;按CN1726931所公开的技术制得的天麻首乌剂,服用后,300例患者两个疗程里明显好转率仅75%左右,并且服用者里有近38%的服用者出现轻微或较重的腹泻,30%左右服用者感到咽喉不适。可见,本发明的药物已经完全克服现有技术所引起的腹泻,咽喉不适等问题,并且更利用患者吸收,有效率也大大提升。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