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产生流体射流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620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用于产生流体射流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流体射流的装置,特别用于生物组织的移除。



背景技术:

可以从EP1924305B1,WO2007/031304A1,US7553318B2和WO01/97700A2知道产生水射流的用于治疗生物组织的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通过水射流的方式实施清创术。通过清创术,伤口被清理,促进伤口的愈合,结痂和过度生长的组织通常也被移除。上述公开文件表明在专业领域通过使用水喷射进行清创术的解决方案取得的成果。另一个源于本申请的文件EP1296601B1也被给出。

用于医院的装置、特别是通过机械方法处理伤口的装置,有需求让构成通过流体射流进行治疗的组件是一次性产品或至少可以被消毒的。另一方面,用于产生流体射流的装置的一些组件,例如,至少泵的电驱动器无法有效地被消毒并且通常太昂贵而不能设计为一次性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产生流体射流的装置,它可以被经济地制造并且以简单的方式满足上述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驱动器壳体,在驱动器壳体内设置驱动器。驱动器是常见的且电动的驱动器。驱动器壳体容纳该电动驱动器并且通常包括控制元件,用于接通和切断以及用于启动所述驱动器。此外,本发明的装置具有泵模块。这个泵模块包括泵壳体以及位于泵壳体内适于加压和输送流体供给泵壳体的机构。泵壳体可包括,例如至少一个活塞,该活塞与所述流体的入口和出口开口连通,以便从流体入口开口吸入所述流体以及在压力增加时从出口开口将流体射出。泵壳体可以包括用于定向输送流体的阀门。泵壳体本身可以具有相对简单的设计并且配置为一次性部件,尤其是作为塑料部件。优选地,泵模块的所有部件都被设计成由塑料制成。

本发明提出的装置为模块化设计,其中一方面的泵壳体可以和另一方面的驱动器壳体可拆卸地接合。

根据本发明,驱动器壳体具有至少一个正锁定元件。泵壳体具有正锁定对接元件,当泵壳体与驱动器壳体接合时,正锁定对接元件与该正锁定元件配合。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相互作用直到到达最终位置,使得泵壳体被施加一个相对于驱动器壳体的枢转运动,直到泵壳体到达其最终位置。泵壳体的最终位置是泵壳体与驱动器壳体连接并且设置在驱动器壳体上的至少一个驱动元件与驱动组件上的相关联的驱动对接元件相连。驱动元件和驱动对接元件被布置成相对于枢转运动的枢转轴线偏心的位置,该枢转运动是在将驱动器和泵模块相连接时相对于驱动器壳体施加在泵模块上的。驱动元件和驱动对接元件的构造为,使得由于被施加直到达到最终位置的枢转运动,从而生成驱动元件和驱动对接元件之间的正锁定连接。

本发明确保了泵模块和驱动器的连接必然会导致用于驱动泵的各个部件的正锁定连接。驱动元件被联接到驱动器上,而驱动对接元件通常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活塞上,该活塞对泵模块的气缸内的流体加压。

本发明的装置因此可以被轻易地操纵。即使没有专业的知识,驱动器壳体和泵模块的接合导致装置的两个驱动元件必然会被驱动地相联并且相应地互相操作连接。驱动器壳体和泵模块的通过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之间的引导防止不正确的操作。

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优选地形成卡口式锁,其中首先在泵壳体上施加相对于驱动器壳体的轴向运动。该轴向运动是相对于大致圆筒状的凹槽的轴向运动。在这个轴向运动的终点,枢转相对运动被通过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施加,并且该枢转相对运动基本上垂直于轴向运动延伸。通过枢转运动的第二部分确保了泵模块和驱动器壳体之间的连接是安全的,该枢转运动的第二部分由卡口锁确定。提供通常用于卡口锁的捕获机构或凸起,防止泵模块相对于驱动器壳体的意外反转。现在讨论的实施例中,泵壳体限定出凹槽,驱动器壳体上的凸起与凹槽配合。然而,出于紧凑设计的考虑,优选地在驱动器壳体上提供凹槽。驱动元件优选地暴露在凹槽中,然而,其优选地被接纳在凹槽内。驱动元件相应地通常不在纵向方向上向外伸出突出凹槽,纵向方向通常是驱动元件的运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泵模块被构造为使得泵壳体能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凹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泵壳体具有凹槽,驱动对接元件暴露在凹槽中。为了插入在驱动器壳体上形成的凹槽,驱动器壳体优选地包括套筒部分,其包围驱动对接元件并且形成正锁定对接元件。还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对接元件至少主要是其向外暴露的连接端位于凹槽内,其中凹槽就是下面所称的泵凹槽,使得驱动对接元件的连接端虽然被保护在泵壳体内,但仍然在泵壳体内被暴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凹槽和/或泵壳体至少一部分被设计为旋转对称。旋转对称设计尤其涉及包络面,例如,凹槽的内周面部分和/或特别是泵壳体套筒部分的外周面。正锁定元件或正锁定对接元件通常都位于该包络面之内或该包络面之外。旋转对称的构造产生了引导面,其在泵模块与驱动器壳体接合时至少引导轴向的运动。该轴向运动通常是如下运动,它的方向分别平行于凹槽的中心纵轴线或大致圆柱形的套筒部分。当旋转对称包络面进行轴向运动时,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还产生轴向引导,不过特别是枢转运动的强制引导,直到到达最后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构成引导件,该引导件在接合过程中限定了泵壳体相对于驱动器壳体一个独特的取向。还预期一种特别的配置,其满足防错功能,并且由此形成为,由于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泵壳体可以仅在单个位置、可能的话在转过180度的两个位置中相对于驱动器壳体联接。数个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可以设置在凹槽和/或套筒部分的外周,并且彼此间精确地互相指定,使得每对相关联的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必定重合,确保泵模块与驱动器壳体能够接合。这种构造可以可靠地防止泵壳体和驱动器壳体的有故障的接合,以及由此防止驱动元件和驱动对接元件的不充分机械联接。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正锁定元件和正锁定对接元件被配置为,在接合并且轴向运动到达终点时,泵壳体能相对于驱动器壳体枢转10度到90度之间的角度,优选地该角度为25度到35度,例如,30度+/-5度。这样的可枢转性通常可以由使用者通过一个舒适的方式实现并且无需用手握住泵壳体就能改变把手。接合动作可以由一只手舒适地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驱动元件是一个驱动推杆。驱动对接元件优选地一体形成为泵活塞的一部分。换句话说,驱动对接元件由泵活塞形成。应该理解,气缸中的用于泵送的活塞的一部分通常容纳在泵壳体内,而泵活塞在驱动侧的自由端形成了驱动对接元件。由驱动元件和泵活塞在泵模块和驱动器壳体之间形成的引导件被配置在轴向方向上,使得在到达最终位置之前,驱动元件抵接泵活塞的邻接表面。这种构造确保了在泵壳体和驱动器壳体接合后,驱动元件在轴向方向上靠在驱动对接元件上。在驱动器壳体与泵模块在轴向方向上完全接合之前,驱动推杆的邻接表面靠在泵活塞的对置表面上。换句话说,在轴向接合过程中,邻接表面撞击在对置表面上。驱动元件和驱动对接元件由此至少在表面侧互相抵靠。至少在最终位置到达时实现这种抵靠。优选地这种抵靠也可以在最终位置到达前实现。泵模块和驱动器壳体之间的剩余轴向位移运动通过泵活塞和/或驱动推杆的轴向相对运动而被补偿,使得驱动单元和驱动对接单元的相对位置不变,而不考虑轴向接合运动。这增加了安全性,使得驱动单元在轴向接合运动结束时牢靠地抵靠在泵活塞上。

为了简化结构,驱动活塞通常是在保持轴向不可移动的驱动侧,而与泵模块关联的驱动对接元件被安转在轴向可移动侧。

关于由本申请教导的在泵壳体和驱动器壳体之间的枢转运动引起的强制正锁定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提出,驱动元件或驱动对接元件包括一个锤头,而这两个元件中相应的另一个包括与锤头啮合的锤头座。锤头座被匹配于锤头的结构,从而在接合运动结束时的枢转运动中、即,在相对的轴向运动完成后且在枢转运动的框架内,使得锤头座以正锁定方式啮合于锤头,并且驱动器的这两个元件由此以正锁定方式在轴向方向的两侧彼此相连。在泵模块到达最终位置并且驱动器被开启后,驱动单元的交替的轴向运动必然导致驱动对接元件的相应的交替运动。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驱动单元和驱动对接单元的正锁定连接实现精确的轴向联接使该元件形成旋转固定方式的锤头座。形成锤头座的元件可以被旋转地支撑,且其特别地是当锤头被旋转对称地形成时,这使得在接合的情况下它相对于锤头座的取向不会影响正锁定连接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增加安全性以避免错误接合,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爪的锤头座与锤头啮合。与锤头啮合的爪使得驱动元件和驱动对接元件的轴向固定。然而,这里所指的固定也可以理解为这样的结构,即,驱动元件的环状轴向运动有时并不完全地传递给驱动对接元件,因为两者都允许有一定的轴向间隙。然而,任何这样的间隙都要被避免,该间隙会导致两个元件碰撞,这会导致产生不期望的噪音和磨损,尤其是在高频驱动时。锤头座通常被设计为,使得在其内部接受锤头并且基本上不会产生轴向间隙。然而,根据目前讨论的优选的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所提供的爪还可以形成止动件。在到达最终位置之前,这个止动件是有效的并且与锤头相互作用,只要锤头位于与爪相同的高度即可,以这样的方式枢转在最终位置被阻止。换句话说,锤头和止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阻止了到达最终位置。止动件在泵模块相对于驱动器壳体的枢转运动中起作用,此后在径向运动起作用。

前面讨论的用于产生流体射流的装置的驱动装置被认为是本发明中必不可少的并且在独立权利要求中被保护。据此,驱动单元具有被设置在驱动器壳体内的驱动器。驱动器壳体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前面提到的可以被固定到驱动器壳体上的泵模块上的正锁定元件。该固定是以正锁定的方式进行,优选地通过前面提到的卡口锁的方式。驱动器壳体还设置有凹槽。驱动器的驱动元件暴露在凹槽中。驱动元件相对于凹槽的中心纵轴线偏心设置。由于驱动器壳体上的凹槽允许泵模块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凹槽中以枢转,凹槽通常被设置有旋转对称的内周面。这同样适用于泵模块被插入到凹槽中的部分。这部分通常被设置成圆柱部,该圆柱部具有一个圆形外周面。由于这种设置,使得有可能将泵模块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凹槽中,并且通过枢转以正锁定的方式连接。

该驱动元件包括正锁定机构,用于驱动元件通过沿着中心纵向轴线枢转泵模块正锁定连接到泵模块的一个驱动对接元件。该正锁定机构被形成为,使得当为了通过正锁定元件将泵模块正锁定固定在驱动器壳体上而沿着凹槽的中心纵轴线枢转泵模块时,驱动单元的驱动元件连接到泵模块的驱动对接元件。在根据本发明中的泵模块中,优选地用于固定泵模块到驱动器壳体上的正锁定对接元件和用于连接驱动单元和驱动对接单元的正锁定机构相应地均相对于凹槽的中心纵轴线偏心设置。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单元提供两个泵模块作为整体进行强制联接的可能性以及通过一个枢转运动使驱动单元的驱动元件与泵模块的驱动对接元件连接起来的可能性。

前面提到的在另一独立权利要求中指明的用于产生流体射流装置的泵模块对于本发明也是必要的。该泵模块具有泵壳体,该泵壳体具有至少一个正锁定对接元件,通过该正锁定对接元件,泵模块可以固定在驱动器的驱动器壳体上。该泵壳体还被配置为适用于插入到驱动器壳体的凹槽中,并且为了这个目的泵壳体具有一个相应的圆柱部。圆柱部通常被成型为具有旋转对称的外周面并且以嵌合的方式适配于凹槽的尺寸。泵模块进一步具有被偏心于圆柱部的中心纵向轴线设置的驱动对接元件。驱动对接元件具有用于将驱动对接元件联接到驱动器的驱动元件上的正锁定对接机构,该正锁定对接机构以一种通过沿圆柱部的中心纵轴线枢转泵模块的正锁定方式暴露在凹槽内。当将泵模块通过泵壳体上的正锁定元件正锁定固定到驱动器壳体上时,枢转运动发生。

附图说明

请结合附图从下面的一个实施例的描述中收集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细节和优点,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产生流体射流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以放大图示出了图1中的细节,其中无泵模块;

图3以俯视图示出了图2中的细节;

图4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泵模块的端部的俯视立体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端部的表面侧的附视图;

图6a-c示出了用于接合泵模块的步骤的顺序;

图7示出了实施例的泵模块的部分透明侧视立体图;

图8a-d示出了实施例的驱动元件和驱动对接元件的半剖视图以及在接合过程中相对于彼此的位置;

图9a-c示出了该驱动元件和驱动对接元件和在连接过程枢转时它们的相对位置以及交互端部的局部剖视图;和

图10示出了部分透明的立体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在驱动器壳体2内具有驱动器的驱动单元1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侧视图,该驱动器是电驱动器。固定器4从驱动器壳体2伸出,用于固定流体包。还有各种控制元件6暴露在驱动器壳体2上,用来致动驱动器和对驱动器进行开启和关闭。标号8表示基本上圆柱形凹槽,标号为10的泵模块插入凹槽8中并且突出凹槽8之外。泵模块10包括由两个套管壳构成的泵壳体12。如在图2和图3所示,驱动器壳体2具有向内突出到凹槽8中的凸耳16,并且是本发明的正锁定元件的实施方式。四个凸耳16分布在圆周上。被标号16.4指定的凸耳与其他的凸耳16.1到16.3相比具有较小的径向延伸并且在圆周方向上具有较小的扩展。暴露在凹槽8上的其它驱动元件呈驱动推杆18的形式,其与位于驱动器壳体2内的的驱动器连接并且在纵向上被来回循环驱动。驱动推杆18具有邻接表面20。现在提供有两个驱动推杆18。C形的爪22从俯视图看突出于邻接表面20,并且在它自身和邻接表面20之间形成了锤头座24。各个细节都被清楚地标明,尤其是在图8a中。

由橡胶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件在图1和图2中用标号25表示,并且在驱动器壳体2的外侧和朝向凹槽的开口之间延伸。凹槽8由与驱动器相关联的并且与两个驱动器推杆18封闭的杯形件形成。该杯形件受到由驱动器引起的震动。密封件25可以阻止这些震动直接传递到驱动器壳体2上。

特别是如图4和5所示,泵模块10包括标有标号26的槽26,其相对于圆柱形的泵壳体12轴向延伸,在本发明的概念之下通过举例的方式形成正锁定对接元件。这些槽26设置在泵壳体21的外周并且严格地在轴线方向上延伸。标号为26.4的槽具有较小的径向深度和圆周方向的更小的宽度,并且形成为适于精确地接受较小的凸耳16.4。由于较小的凸耳16.4和较小的槽26.4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接合过程中,即当泵壳体12插入到凹槽8中时定义出泵壳体12的一对一的取向。如图6c中所示,泵壳体12可以仅以一个角度垂直插入以偏移30度到达最终位置。这个枢转了的位置在图6b和9a示出。图9a中的标号28示出了两个锤头,它们被设置在每一个泵活塞30的自由端部并且各自形成在本发明的概念之下的驱动对接元件。锤头28超出每个泵活塞30的一端侧圆柱部32,圆柱部32与泵活塞30剩余部分相比具有较小的直径。锤头28限定了泵活塞30的表面侧和连接侧端部并且相对邻接表面20形成对置表面34。

特别如图4所示,横向槽36从槽26的端部分支出来。槽26由此和横向槽36一起形成用于与凸耳16的卡口锁定的引导件,以首先执行轴向插入运动,当凸耳16抵靠槽26内侧低端时该轴向插入运动结束,其后通过一枢转运动转动到横向槽36中,并由此被轴向锁定。在与横向槽36抵靠的端部侧上的最终位置处,卡合突起被激活,其在泵模块10和驱动器壳体2之间形成一个抗旋转锁,使得泵模块10被固定在其最终位置。

图3中所示的凸耳16不是相同的结构。只有凸耳16.1和16.2可以互相代替,与它们相应的槽可以做适应地调整。凸耳16.4在其周边延伸得比凸耳16.1到16.3更窄。它与相对应的狭槽26相关联。相应的槽26因此只与凸耳16.4相匹配,由此泵模块10和凹槽8之间的唯一朝向被确定。

图4进一步示出的是在横向槽36内的捕获和转换凸起37,其暴露在横向槽36中并且固定地形成在泵壳体12上。这个捕获和转换凸起37与开关39相关联,开关39居中地设置在凸耳16.2中。开关39被预加载在相对于凹槽8向内的径向上并且与捕获和转换凸起37相应地交互。只有通过捕获和转换凸起37对此开关的致动产生驱动力来对驱动推杆18进行驱动。如果泵模块10因此未以规定的方式连接到驱动单元1,则驱动单元不能操作。除此之外,驱动器壳体2和泵壳体12相互关联的设置,优选地为电子锁和钥匙的机制。例如,一个RFID标签可以设置在泵壳体12上,其可以被驱动器壳体2上的读取单元识别。仅在相应的RFID标签存在时,驱动器推杆18被驱动器壳体2上的逻辑单元释放。

图6a至c示出了泵模块10插入到凹槽8中。如上面已经提到的,泵模块10首先相对于最终位置逆时针方向枢转30度,使凸耳16和槽26重合(参见图6a)。枢转位置通过分割面可视,分割面是在形成泵壳体12的两个壳体元件之间形成的。在此相对朝向上,泵模块10现在可以插入凹槽8中。这个轴向插入运动由凸耳16导向,凸耳16与相应的槽26相啮合,如图6b所示的轴向插入,轴向插入方向如图6b中的箭头所示,泵壳体12已经插入。泵壳体12现在完全插入到凹槽8中。此后,泵壳体顺时针方向枢转30度,如图6c中的箭头所示。在枢转30度之后,泵模块10到达其最终位置。该最终位置通过方向箭头40指示给使用者,方向箭头40设置在泵壳体2的外周上并且在最终位置处与设置在驱动器壳体2上的位置指示器41对准。方向箭头也指示了泵壳体2插入到凹槽8中的方向。

如先前讨论的附图所示,驱动器推杆18在凹槽8内露出,但是被凹槽8沿周向完全覆盖从而以受保护的方式被套住。只有圆柱凹槽8提供了到驱动器推杆18的入口。

同样地,泵壳体2包括一个泵凹槽42,该泵凹槽被泵壳体12的标号为44的套筒部分44包围并且在外圆周表面上形成槽26,36。泵活塞的连接端部略微轴向地超出套筒部分44,但是可以被套筒部分44接收并且能够通过泵凹槽42的开口轴向地触及。

当连接泵壳体2和驱动器壳体12时,驱动推杆18和驱动活塞30彼此靠近,如图8a和8b中所示。由于凸耳16在槽26中的轴向引导,锤头28构成的对置表面34至少部分地位于由驱动推杆18形成的邻接表面的上方(参见图9a)。渐进的轴向运动最终导致泵活塞30以其端部侧承靠邻接表面20,并且是即使当交替地轴向移动的驱动推杆18以不同的距离突入凹槽8,如图8a到d所表示的。随着泵壳体12日益接近驱动器壳体2,此后在一对驱动推杆18和泵活塞30之间没有进一步的相对轴向运动,如图8a到d的顶部所示。根据图8b,8c和8d中示出的泵壳体12相对于驱动器壳体2的另一轴向移动运动,下泵活塞30最后用其对置表面34最终抵靠在相关联的驱动推杆18的抵靠表面20上。

如图9a所示,两个泵活塞30各自的锤头28位于相对于驱动器推杆18的中心的偏心位置。泵壳体12通常在通过轴向相对与驱动器壳体2的另一次要距离位移之后使两个泵活塞30轴向抵靠驱动器推杆18,从而它确保了在泵模块10相对于驱动壳体转动前,泵活塞30对驱动推杆18的轴向抵接总是可靠地实现,直到在接合泵模块10与驱动器壳体2时到达轴向最终位置。该构造当然是使得泵活塞30对驱动推杆18的可靠支承是在驱动推杆18的每一个可能的位置直到轴向插入运动完成之后,即使驱动推杆18处于凹槽8内的最低位置位置。

在到达轴向最终位置之后,泵模块10顺时针枢转。锤头28被设置成先对此枢转运动的中心偏心,如图9a-9c所示,并且其对置表面34相对于驱动推杆18在邻接表面20上滑动,即在垂直于插入方向延伸的平面内。泵活塞30相对于驱动推杆18的先前根据图9a的偏心布置经由图9b中所示的中间位置之后接近在图9c中所示的最终位置。在该最终位置上,凸耳16抵靠由横向槽36形成的止动件。泵壳体12通常被锁定在驱动器壳体2上。泵活塞30被布置成基本上与驱动推杆18同心。每个爪22都接合在相关联的锤头28上。锤头28通过包含有爪26的锤头座24的配合而以轴向正向锁定的方式保持。锤头座24精确地与锤头28的高度相匹配,使得驱动推杆18和泵活塞30之间产生无间隙的轴向正向锁定连接。如图9a-c所示,捕获和转换凸起37位于由泵壳体12形成的弹簧臂14的自由端,其卡入凸耳16.2所形成的锁定凹陷部中(参见图9c)。

按照相反的方向可以拆卸泵模块10。这里同样,各锤头28通过首先进行转动而与锤头座24脱离。然后泵模块10可以从凹槽8中取出。这种运动是由凸耳16和轴向槽26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导的。

图10示出了所示实施例的锁,该锁在锤头28没有充分接合时可以阻止到最终位置的枢转运动的发生。因为爪22的外部轮廓形成了作用于径向的止动件50,即,当泵壳体12转动时与锤头28相互作用,如图10所示,并且如图9a到9c所示可以相应地阻止枢转运动。当凸耳16已达到纵向槽26的下端时,即,当泵壳体12完全插入到凹槽8中时,这种枢转运动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泵活塞30没有保持在突入到驱动器壳体2中的向前位置,例如这是由于泵活塞30的手动位移。可以通过径向的止动件50来避免不正确地将泵模块10安装到驱动器壳体2。止动件50只有在锤头28是在轴向方向上、即插入的方向上,且与止动件50处于相同的高度、即爪22,并且还没有被移动到锤头座24的水平高度时才有效。

可以明显看出,锤头28形成为旋转对称的。泵活塞30然后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泵壳体12。与此相反,驱动推杆18以旋转固定的方式安装到驱动壳体2上,使C形开口的爪22被对准,使得驱动模块10相对于最终位置的枢转运动导致缸体部分32强制接受泵活塞30,而这是由于驱动推杆18和泵活塞30相对于该枢转运动的枢转轴线的偏心设置,但是离中心有相同的半径。

由于它产生于上述一般的说明中,驱动单元具有用于接收同样旋转对称的圆柱部的旋转对称的凹槽,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其由套筒44形成。该部分44由凹槽8基本上以嵌合的方式接收并且由此保持。只有正锁定件16或正锁定对接元件26,23分别在圆柱形表面上或后面啮合。泵模块10被枢转地引导并且被支持在凹槽8中。枢转运动的枢转轴线分别形成了凹槽8的中心纵向轴线或者圆柱部44的纵向轴线。由于驱动元件18和驱动对接元件30分别相对于纵向轴线的中心偏心设置以及驱动元件18相对于驱动对接元件30的相对布置在到达轴向最终位置之后并且枢转正向锁定泵模块10到驱动壳体2上之前,在枢转运动框架中,引起驱动元件19和驱动对接元件30之间的受迫正向液体耦合。泵活塞30的爪22被构造为一个驱动装置,它构成了驱动单元的正锁定机构。在实施例中为此提供的正锁定对接机构由所示的锤头28形成。

标号列表

1 驱动单元

2 驱动器壳体

4 固定器

6 控制元件

8 凹槽

10 泵模块

12 泵壳体

14 弹簧臂

16 凸耳

18 驱动推杆

20 邻接表面

22 爪

24 锤头座

25 密封件

26 槽

28 锤头

30 泵活塞

32 圆柱部

34 对置表面

36 横向槽

37 捕获和转换凸起

38 分割面

39 开关

40 方向箭头

41 位置指示器

42 泵凹槽

44 套筒部分

50 止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