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笔式针组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0621发布日期:2018-06-12 17:4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用于安装笔式针组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总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将笔式针组件安装到笔式输送装置中使用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具有第一井部以保持针座与内部屏蔽件,并且在使用之后保持针座,以降低意外针刺扎的风险。所述装置具有第二井部以容纳内部屏蔽件以便将内部屏蔽件与针座分离,而不需要用手操作内部屏蔽件。



背景技术:

胰岛素和其它可注射药物通常用药物输送笔输送,由此一次性笔式针针座附接到笔,以有利于药物容器进入并允许流体从容器通过针运出并输送到患者体内。

本领域中已知各种用于将物质分配给患者的笔式针输送装置。输送装置通常使用一次性针座,所述一次性针座具有从针座的患者端延伸以便插入到患者中的插管或针。针座的非患者端联接到笔式输送装置,以便将物质输送给患者。

针座组件通常包装在容纳有若干松的针座的容器中。从包装中选择针座并将所述针座附接到笔式针输送装置以便为患者注射,然后针座被移除而丢弃。针座包装包括包封针座的外罩以及可移除的密封,所述可移除的密封被从外罩剥离以打开腔体,以便能够移除针座。针座可以具有带螺纹的非患者端,所述带螺纹的非患者端螺接到输送装置。具有附接的针座的输送装置然后被从外罩移除。内针屏蔽件附接到针座以盖住插管,直到装置准备好可以被使用。屏蔽件被移除以暴露插管以便使用,从而将物质输送给患者。在使用之后,针座可以插回到外罩中以包封暴露的插管。笔式输送装置与针座分离,从而将针座留在外罩中。

先前的装置需要使用两只手以将针座连接到输送装置以及将针座从输送装置移除。在放回到外罩中期间,插管暴露并提供了增加的意外针刺风险。在不发生意外针刺的情况下保持外罩同时将用过的针座和插管定位到外罩的腔体内的手动操作是困难的。

Marsh等人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文本No.2006/0229562和R.Marsh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文本No.2007/0149924公开了现有的笔式针组件,这两篇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于此。

虽然现有装置已经适用于所需的用途,但是在工业上存在改进用于笔式针针座组件的包装的持续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笔式针针座组件的装置和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以降低意外针刺扎风险的方式使用的用于笔式针组件的包装或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设置有用于针座的井部,所述井部用于保持并支承针座和插管同时附接到笔式针输送装置并且储存使用过的针座以便处理。装置具有用于容纳盖住插管的内部屏蔽件的凹陷部或井部,使得内部屏蔽件可以从针座移除而操作者无需操作内部屏蔽件。使用过的针座可以被插回到井部中并被储存,直到准备好被处置。设置有排出器机构以将针座、外罩和内部屏蔽件排出到诸如锐器容器的合适的处理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内部屏蔽件可以插入到装置中的井部中,使得内部屏蔽件通过摩擦配合或过盈配合而被保持。然后可以拉动针座和插管以分离内部屏蔽件同时使内部屏蔽件保持在井部中,而使用者无需操作内部屏蔽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容纳和支承针座组件的装置,以将针座附接到输送装置,而不需要使用者在插管暴露在针座上的情况下处理暴露的针座。针座组件定位在所述用于容纳和支承针座组件的装置中使得输送装置可以附接到针座的非患者端。针座上的内针屏蔽件然后可以被插入到所述用于容纳和支承针座组件的装置中的井部中以握持内部屏蔽件从而使得内部屏蔽件可以在不用操作内部屏蔽件的情况下从针座分离。在使用之后,针座定位在所述用于容纳和支承针座组件的装置的井部中并与输送装置断开连接,其中,所述用于容纳和支承针座组件的装置保持使用过的针座、外罩和内部屏蔽件。针座通过摩擦配合或过盈配合可以被保持在针座井部中以包封插管并减小意外针刺扎的风险。设置排出器以将使用过的部件从所述用于容纳和支承针座组件的装置排出到处置容器中。

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基本上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笔式针组件的装置得到,其中,笔式针组件包括外罩、针座和盖住针座上的插管的内部屏蔽件。所述用于笔式针组件的装置包括具有顶部壁和侧部壁的壳体。顶部壁具有外部顶部表面,所述外部顶部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井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井部具有用于容纳笔式针组件的尺寸。第二井部形成在顶部壁中并具有小于第一井部的直径的直径以及用于容纳和保持内部屏蔽件的尺寸。所述用于笔式针组件的装置包括用于从第一井部排出外罩和针座以及用于从第二井部排出内部屏蔽件的排出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井部具有用于通过摩擦配合或过盈配合容纳内部屏蔽件的尺寸,使得通过将内部屏蔽件插入到井部中能够以足够的力握持内部屏蔽件而使得针座在附接到笔式针输送装置时能够被向外拉以分离内部屏蔽件,从而暴露插管以便将物质输送给患者。在使用针座和插管之后,针座被插入到第一井部中,在所述第一井部中,针座可以通过摩擦配合或过盈配合被握持,使得笔式针输送装置在操作者不用操作针座的情况下能够与针座分离,从而降低意外针刺扎的风险。

本发明的特征进一步通过提供包括具有顶部壁的壳体的装置获得,其中所述顶部壁具有外顶面。所述顶部壁包括多个第一井部和多个第二井部,所述第一井部具有第一尺寸,所述第二井部具有第二尺寸。每个第一井部均容纳笔式针组件,所述笔式针组件包括外罩、具有插管的针座和联接到针座以包封插管的内部屏蔽件。第二井部具有用于容纳并保持内部屏蔽件的尺寸。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排出容纳在第一井部中的使用过的针座和外罩以及用于排出容纳在第二井部中的内部屏蔽件的排出器。

本发明的特征还通过使用支承装置将笔式针组件的针座联接到输送装置的方法获得。所述支承装置具有顶部壁,所述顶部壁包括用于容纳笔式针组件的多个第一井部和具有用于容纳笔式针组件的内部屏蔽件的尺寸的多个第二井部,所述支承装置还具有用于从第一井部排出针座和笔式针组件的外罩以及从第二井部排出内部屏蔽件的排出器。所述方法包括将输送装置的联接端插入到第一井部中以接合并且联接到针座的开口端的步骤。具有附接的针座的输送装置被移除而将外罩保留在第一井部中。内部屏蔽件插入到第二井部中,在第二井部中,内部屏蔽件以足够的力被握持使得针座可以被自由拉动并与内部屏蔽件分离以暴露插管以便用于将物质输送给患者。在使用之后,针座被插入到被保持在第一井部中并且与输送装置断开连接的外罩中。排出器然后被致动以将使用过的针座和外罩从第一井部排出并将内部屏蔽件从第二井部排出以便处理。

从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目的、优势和显著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以及从附图中,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上述好处和其它优点将变得更为显明,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的笔式针输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其示出了包括针座、内部屏蔽件和盖的笔式针组件;

图2是笔式针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存储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存储装置的仰视立体图,其示出了握持构件;

图5是存储装置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定位在井部中的笔式针组件;

图6是所述装置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输送装置与针座连接;

图7是所述装置的立体图,其示出了针座被从外罩拉出;

图8是内部屏蔽件插入到装置的井部中的笔式针输送装置剖视图;

图9是被从内部屏蔽件分离的笔式针输送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被插入到保持在井部中的外罩中的针座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在使用后定位在外罩内的针座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了从使用后的针座分离的输送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了处于用于将使用过的针座、外罩和内部屏蔽件从装置排出的排出器的剖视图。

在整个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将被理解为指代同样的部分、部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用于储存和支承用于与笔式输送装置一起使用的至少一个、优选多个笔式针组件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使用过的针座的存储装置,其中,在不操作针座的情况下,使用过的针座可以在使用后在装置中被更换并且随后被丢弃,以降低意外针刺的风险。

用于针座组件的装置可以在减少操作暴露的针插管的情况下使得笔式输送装置上的针座的组装和移除方便且容易。用于针座组件的装置可以放置在平的表面上,例如放置在桌子上,使得笔式针输送装置可以用一只手附接到针座组件,从而降低了由于操作带有暴露的针插管的针座而带来的针刺风险。

如图1所示的笔式针输送装置10典型地包括剂量旋钮/按钮、外套筒12和帽。剂量旋钮/按钮允许使用者设定待注射的药物的剂量。在注射药物时,外套筒12被使用者握持。使用者使用帽将笔式注射器装置10紧固地保持在衬衫的口袋、钱包或其它合适的位置中并提供盖/保护以免意外针刺伤害。

在标准笔式针输送装置中,剂量机构和输送机构都存于外套筒12内并且在次没有更详细地描述,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理解它们。药剂盒典型地经由已知的附接装置附接到标准笔式注射器壳体。药剂盒内的柱塞或止动器的远端运动迫使药物进入到贮器壳体中。药剂盒由隔膜密封并且由位于贮器或壳体内的隔膜刺穿针插管刺穿。尽管也可以使用其它附接方式,贮器壳体优选旋拧到药剂盒上。笔式针输送装置可以是工业上已知的标准笔式输送装置,因此未详细示出笔式针输送装置。图2中所示的笔式针组件18包括支承插管20的针座16、外罩22和内部屏蔽件24。如图2中所示,保护性密封26附接到外罩的开口端以包封针座和插管,从而保持干净且无菌的环境。所述密封可以是能够轻易地从外罩剥下以在使用期间进入针座的标签或者其它封闭构件。

笔式针输送装置10连接到针座16,如图1中所示,所述针座16具有非患者连接端,所述非患者连接端具有螺接到输送装置10的带螺纹端18上的内螺纹。针插管20从针座16的患者端延伸以便将物质输送给患者。可以设置外罩22以盖住针插管从而保护患者在使用之前以及使用之后免受意外针刺。在从针座16的患者端延伸的柱上设置有内部屏蔽件24以包封插管。在使用期间,针座16连接到笔式输送装置并且内部屏蔽件被移除。在使用之后,外罩大体被放回到针座上以盖住针插管。然后具有盖的针座被从笔式针输送装置移除并被丢弃。

本发明的装置被构造成用于在一位置容纳并支承至少一个笔式针组件,在所述位置,输送装置可以联接到针座以用于将物质注射至患者而不需要使用者对具有暴露的插管的针座进行操作。使用过的针座和插管然后可以定位回保持在装置中并与输送装置分离的外罩中。使用过的外罩和针座以及内部屏蔽件保持在装置中。在不用操作部件的情况下,装置然后可以被倒置,并且排出器被致动以将使用过的外罩、针座和内部屏蔽件排出以便安全处理。

参照图3至图5,本发明的支承装置30包括壳体32,所述壳体32具有侧部壁34、顶部壁36、敞开的底部端部38和容纳在敞开的底部端部38中的排出器40。顶部壁36具有外顶面42,所述外顶面42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形成用于笔式针组件的井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顶部壁36具有彼此间隔开并且从顶面42面朝外的多个第一井部44。每个井部44均具有用于容纳并支承笔式针组件的尺寸,如图5所示。多个第二井部46也设置在顶部壁36中并且与第一井部44间隔开。第二井部46具有用于容纳和支承内部屏蔽件24的尺寸。

在所示和所述的实施例中,井部44和46形成在顶部壁36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井部可以被设置在对于使用者而言可触及的侧部壁或者其他位置处。在顶部壁中设置井部具有的优点在于,输送装置可以沿着向下方向被推动,以阻止装置当放置在稳定表面或支承物上时的运动。

如图5中所示,用于笔式针组件的井部44的深度和宽度与笔式针组件18的相应尺寸互补。井部44具有:第一大致圆柱形上部部分48,该上部部分具有的直径足以容纳笔式针组件18以及输送装置10的螺纹结合端部14。第二圆柱形部分50在第一部分48下方并与第一部分相间隔,并且与顶部壁36相间隔。部分50具有的直径小于第一部分48的直径,台阶52在第一部分48和第二部分50之间延伸,以便与在输送装置上的肩部相匹配。台阶52与顶部壁36相间隔以一定距离,以便使得针座16的外凸缘54凹陷而低于顶部面42。台阶52形成止挡部件,其用于笔式针组件的外罩22以及输送装置。

锥形部分54从第二部分50的底部端部延伸,向着下部部分56汇聚。如附图所示,下部部分56具有敞开的底部端部58。下部部分58具有的形状与外罩22的端部互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下部部分56具有略微锥缩形状或者锥形形状,其对应于外罩的端部的锥形形状。由各个部分限定而成的第一井部44具有的形状和尺寸与笔式针组件的形状和尺寸互补,从而使得笔式针组件能够配合在井部44中。

在图3中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齿60从第二部分50的底部端部向内突出,以便于在图1中示出的外罩22的外表面中形成的肋部或凹陷部相匹配。各个齿60定向成用以与外罩接合,以在针座16与输送装置的接合端部相接合和脱离接合时,防止外罩22相对于壳体32作转动运动。井部44具有的尺寸可以借助于摩擦配合或借助于过盈配合而保持外罩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抓握部件以便握持外罩22。在一个实施例中,抓握机构可以使O型环,该O型环被容纳在井部44中的环形凹陷部中,以便与外罩22的外表面接合。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井部44形成在顶部壁36中,用以容纳多个笔式针组件。各个第一井部44可以按照需要被布置成适当的图案形式。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第一井部44被布置成大致环形图案,该环形围绕顶部壁36的外边缘。

第二井部46具有的形状和尺寸用以容纳内部屏蔽件24,当其与针座16分离之后。如图5所示,井部46具有第一大致圆柱形部分62,该第一部分从顶部面42延伸,并且其具有的直径与接合端部14互补,以便使得只有接合端部14才能被插入井部46中。第一部分62具有的轴向长度对应于接合端部14的轴向长度。台阶64从第一部分62的底部端部沿径向向内延伸至大致圆柱形的下部部分66。下部部分66沿径向方向从台阶64延伸至敞开的底部端部68。下部部分66具有的直径对应于内部屏蔽件24的外直径。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部部分66的直径与内部屏蔽件24形成摩擦配合,以便抓握内部屏蔽件24以使得内部屏蔽件24能与针座16的支柱分离。

排出器40安装在壳体32的敞开的底部端部38内,用于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壳体32而滑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排出器40被弹簧部件70偏压离开顶部壁36,所述弹簧部件在顶部壁36与排出器40之间延伸。排出器40由底部板72形成,该底部板具有的外直径用以配合在敞开底部38内并且用以在壳体32内滑动。壳体32包括一些引导柱74,这些引导柱沿轴向方向延伸至壳体32的底部端部。底部板72带有一些开口74,这些开口容纳引导柱76,以便相对于壳体32进行滑动运动。只当部件78设置在每个引导柱76上以便将底部板72保持在壳体32的凹腔中,同时还能允许底部板72进行滑动运动。

壳体32具有凸缘80,该凸缘从侧部壁34沿径向向内延伸至壳体32的轴向中心,并且其位置介于侧部壁的顶部端部和底部端部之间。沿轴向延伸的内部壁82沿着向上方向延伸至顶部壁36,并且与侧部壁34沿径向间隔开并且与该侧部壁相平行。凸缘80包括孔眼84,该孔眼与从底部板72延伸的柱塞86对齐并且容纳该柱塞。如图6中所示,柱塞86与第一井部44的敞开的底部端部58对齐,用以随着排出器40的滑动运动而在第一井部44内进行滑动运动。凸缘80包括孔眼104,该孔眼104与每个井部44对齐。对于每个井部44,在底部板72上设有一个柱塞86。

排出器40包括中央支柱88,该中央支柱从底部板72朝着顶部壁36向上延伸,以便对板90加以支承。板90具有大致平坦的构造,其外尺寸对应于内部壁82的内尺寸,以便在内部壁82的凹腔内沿轴向滑动。下部套筒92从板90的底部面延伸,用以与中心支柱88接合,而上部套筒94用以与弹簧70配合。柱塞96从板90的上部面延伸并且与第二井部46的敞开的底部端部68对齐,以便通过井部50而进行滑动。每个第二井部46设有一个相应的柱塞96。如图5中所示,弹簧70偏压排出器40而是指离开顶部壁36,从而使得柱塞86和柱塞96处于退回位置,以便使得笔式针组件的各个元件可以被插入到相应的井部中。排出器可以被手动地向上推动,以便使得柱塞86和柱塞96处于如图13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处,以便从相应的井部中排出各个元件。

装置30的底部面可以包括防滑表面或摩擦部件,以便当被布置在表面(例如桌子的上表面)上时防止滑动。该实施例中示出,底部板72的底部面设有防滑垫100以及吸盘102,用以在使用期间使得该装置被稳定在支承表面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侧部壁34的底部边缘可以设有适当的不滑动表面或部件。

本发明的支承装置30用以使得笔式针组件以能够降低意外针刺的方式与针座接合以及脱离与针座的接合,这种能够降低意外针刺的方式,是借助于避免了使用者对于带有暴露的插管的针座进行操作的需要,而实现的。该装置还以安全的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以存储使用过的针座、以及用以弃置使用过的针座的方便的方法。

本发明的装置适用于“在注射之后,以减小插管对于使用者的暴露的方式,将输送装置与针座接合以及使之脱离接合、并且弃置使用过的针座”这样的方法中。在使用中,将密封件26从笔式针组件18去除,并且将笔式针组件1定位在选定的井部44中,使得该组件位于装置30的顶部面42的下方,如图5所示。将输送装置10(例如常规的笔式针输送装置)插入井部42中,如图6中所示。齿60与外罩22的外表面接合,使得输送装置10的接合端部14能够与针座16接合。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合端部14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用以与在针座16的内表面上的内螺纹相配合,如在本技术领域中所知的那样。可以在井部44内转动输送装置10,以便将接合端部18拧入针座6中。然后,在使得内部屏蔽件24附接至针座16的端部的情形下,使带有针座16的输送装置10从井部44中退出,而同时外罩22保持被拘限在井部44中,如图7中所示。

参照图8,带有针座16以及内部屏蔽件24的输送装置10被插入到井部46中,以便使得内部屏蔽件24位于井部46的第二部分66中。井部44的第二部分66具有尺寸或其它抓握机构以便抓握内部屏蔽件24,使得输送装置可以被撤出,把内部屏蔽件24留在井部46中,如图9中所示。以这种方式,可以借助于对于针座的有限操作的方式将针座接合至输送装置,而不需要手动地去除外罩和内部屏蔽件以期使插管暴露。在图9中示出的带有暴露的插管的输送装置业已准备好可供使用,以便可以将物质注射到患者体内。

在使用之后,可以把使用过的针座16放回外罩22中,而使用者无需对外罩或针座进行操作。参看图10和图11,使用过的针座16——当其附接在输送装置10上时,被插入到第一井部44中。如图11所示,针座16被插回到外罩22中,而此时输送装置可以被转动以便把接合端部14从针座16拧脱。然后,如在图12中所示,可以把输送装置10去除,以便用于另外的用途。

本发明的支承装置30能够把若干个使用过的针座16以及相应的内部屏蔽件24保持在相应的井部中,以减小意外针刺扎的危险。使用过的针座16和内部屏蔽件24可以借助于如图13中所示的那样把装置10倒转过来而被丢弃。排出器40可被致动并且被移动到图13中所示的位置,在此,柱塞86将带有使用过的针座16的外罩22排出,并且柱塞96将内部屏蔽件24从每个井部中排出,进入到用于容纳使用过的针和注射器的适当废弃物容器中。弹簧70然后偏压排出器40,使之回到原始位置,以便被再次使用。

上文中述及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种优点,都仅仅是例示性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说明仅仅用以阐释,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获得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化,均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