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4685发布日期:2018-06-30 05:36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急性颅脑出血大多属急危重症,无论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内源性颅脑出血,还是由于外伤导致的外源性的颅脑出血。

由于脑组织是神经中枢,出血产生的血块及伴随的水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同时所出血液分泌物的侵害以及身体内器官产生的应激反应,会使病情迅速发展和恶化,如不及时治疗,后果是严重的。

目前对急性颅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对症治疗,原则是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除了正确地护理,在治疗药物方面,防止进一步出血的药物有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等;调整血压的药物有利舍平(利血平),硫酸镁;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药物有肾上腺激素,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甘油类制剂;维持生命功能则常用脂肪乳剂注射液,人血白蛋白,氨基酸,及能量合剂等肠外营养制剂;防治并发症则需对症治疗。

问题在于这些药物很容易带来更大麻烦,例如:强烈扩张血管的药物易导致血压波动,血压过低,造成对血管壁的损害和脑灌注不足;连续大剂量地使用脱水利尿药物易造成的血压持续下降,血容量骤减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此外,由于病情迅速发展和变化,药物的正确给予和精准调节十分必要,这也为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

临床需要能同时兼具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的治疗药物,为这类患者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或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经检索,未发现具有以上要求的药物报道。

中国专利CN101912394B报道了一种用于治疗凝血障碍出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描述了该药物组合物对:1.有引起MODS的病因,感染及非感染性因素(严重创伤、重型胰腺炎、大手术、心肺复苏、病理产科等)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的患者;2、肝功能不正常并发凝血功能异常而导致出血的患者;3、其它疾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而导致出血的患者具有疗效。对于严重创伤造成的机体代谢紊乱、特别是MODS状态下的多器官衰竭也有辅助疗效。

中国专利中涉及到急性脑出血治疗的申请大多属发病前的预防药物或出血急救治疗后的恢复治疗药物,并且大部分为中药制剂。如CN1424080A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药物,系由大黄,蒲黄,栀子,冰片为原料提取制备的制剂;CN1371740A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中药注射液,是由羚羊角,牡丹皮,石昌蒲,栀子为原料提取制备的制剂。这些制剂都是中药制剂,难以迅速发挥疗效,即使能成为临床用药也无法满足急性脑出血治疗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急性颅脑出血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是由维生素B6注射液,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浓溶液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成;

其中维生素B6注射液250毫升,含维生素B6 5克或10克,按《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维生素B6项要求制备;

其中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浓溶液100毫升,含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5克或10克,按《中国药典》2015版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项要求制备;

其中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为含15种复方氨基酸(15AA)的8%的注射液500或1000毫升,或为含18种复方氨基酸(18AA)的12.5%的注射液500或1000毫升。

将组合物的三部分分别置于三腔共挤输液袋各自小袋中,将三腔共挤输液袋装入外套袋中,并装入抗氧剂封袋,经输液袋灭菌条件灭菌后冷却,检查合格包装后即得。

使用时去掉外套袋,再扯开三腔共挤输液袋虚焊部分,使三腔中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后立即用于静脉滴注。

现有技术表明组成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的三个组成部分都不具有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作用。

其中维生素B6是B族维生素之一,维生素B6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可参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正常代谢:2.维生素B6缺乏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和神经系统,因此补充维生素B6可以改善上述症状;当作精神安定剂,以避免精神过敏、易受刺激等现象,缓和忧虑感;3.近代研究表明维生素B6可用于防治冠心病和癌症。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和含15种复方氨基酸(15AA)及18种复方氨基酸(18AA)主要用于肠外营养制剂成分。

中国专利CN101912394B报道了一种用于治疗凝血障碍出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未描述具有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作用。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意外发现了由这三部分组成的组合物具有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作用,同时它具有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等功能;⑤保护脑神经;所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

我们研究发现,大剂量维生素B6对抑制脑水肿有较好作用;而急性脑出血患者均不同程度损伤神经系统,导致一系列应激反应产生,因此对非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增加,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双肽)的补给可能对改善神经系统损伤,减缓应激反应起到了较好作用;大剂量复合氨基酸一方面作为维生素B6和双肽的载体,另一方面起到补充了患者体内能量,减缓应激反应。这是否就是本发明药物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们对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进行了主要药效学研究:

为方便叙述,我们将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命名为脑血清。

动物试验中,根据人体正常用量以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计,换算成动物用量分别是:

小鼠的等效量为0.39g/kg,实验用量的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分别设定为0.39g/kg、0.78g/kg和1.56g/kg。

大鼠的实验用量的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分别为0.27g/kg、0.54g/kg和1.08g/kg。

兔的实验用量的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分别为0.14g/kg、0.28g/kg和0.56g/kg。

一、脑血清注射液的降压利尿作用

1、对麻醉家兔的降血压作用

1.1实验方法

家兔40只,体重2.0~2.5kg,雌雄兼用,采用同体前后对照进行实验,用3%戊巴比妥钠1ml/kg耳缘静脉麻醉,按常规手术进行颈总动脉插管,二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装置记录动脉血压。手术完毕后,待动物血压平衡30min后进行实验,每只家兔用药前从耳缘静脉注入37℃的0.9%NaCl 1ml/kg作为对照,5min后,给药组从耳缘静脉注入37℃相应剂量的脑血清注射液,阳性对照组注射甘露醇注射液(安徽省阜阳制药厂,批号03101607)0.8g/kg,记录血压变化,直至血压恢复。

1.2实验结果

比较用药前后的血压,经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或P<0.01,表明脑血清注射液对家兔有明显的降压效果,见表1。

表1 脑血清注射液对家兔血压的影响(kPa,n=10,)

与给药前比较:*p<0.05;**p<0.01

2对麻醉家兔的利尿作用

2.1实验方法

按常规手术进行双侧输尿管插管,二道生理记录仪/机械换能器装置记录尿滴(实验步骤同上),用药后1min尿量开始增加,6min达高峰,持续30min后尿量恢复。

2.2实验结果

比较用药前后的尿量(滴/min),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脑血清注射液对家兔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见表2。

表2 脑血清注射液对家兔尿量的影响(滴/min,n=10,)

与给药前比较:*p<0.05

二.对麻醉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分组同前述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入等容积生理盐水和脑血清注射液后分别从颈外静脉抽取4ml血液,阳性药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0mg/kg(上海第一制药厂,批号150122)。采用翁维良等介绍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用WTP-5型可调恒压力毛细血管粘度计测定;RBC压积和血沉用温氏法(恒温)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用盐析一双缩脲法测定。

2.实验结果

用药前后进行比较,经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全血比粘度;RBC压积P;血沉p;红细胞电泳p<0.05,结果表明脑血清注射液对麻醉家兔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见表3。

表3-1 用药前脑血清注射液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n=10,)

表3-2 用药后脑血清注射液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n=10,)

与给药前比较:*p<0.05

三、脑血清注射液促凝血和抗凝血的作用

氨甲苯酸注射液:此药系脑出血临床常用的止血药,选其作为出凝血时间的阳性对照药。

规格:0.1g/10ml,批号141009,国营江苏武进制药厂生产。

用法与用量:静脉注射或滴注,0.1-0.3g/次,一日不超过0.6g。按此换算小鼠和兔剂量分别为45μg/kg和16μg/kg。

对小鼠止血时间的影响

1.1实验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200只,体重18-22g,♀♂兼用,随机分成20组,生理盐水,药物低、中、高剂量和阳性对照药各4组。每组10只,给药容积0.1ml/10g,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脑血清注射液,阳性对照药给予氨甲苯酸45.0μg/kg。分别于给药后30min、60min、4h和12h各时间组,离尾末端5mm处剪断,记录出血时间,每10秒用棉球吸一次血,直至出血停止即为出血时间(或止血时间)。

1.2实验结果

脑血清注射液给药30min、60min、4h和12h有明显的缩短出血时间的作用,结果见表1。

表1 给药第一天脑血清注射液对小鼠尾尖出血时间的影响(n=10,)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对兔凝血时间的影响

2.1实验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5~2.5kg,雌雄兼用。50只,随机分成5组,即生理盐水组,脑血清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10天,1、2、3、7、10天。给药后60min,自兔耳缘静脉取血1ml,立即开始用秒表记录时间。去掉针头,轻轻地沿管壁放入试管内,每隔30s轻轻斜试管一次,角度约30°,观察血液是否流动,直至试管斜至90°血液不再流动完全凝固为止,停止计时,此即为凝血时间。

1.2实验结果

给药第一天凝血时间明显缩短,高剂量组给药第3天后和中剂量组给药7天后明显延长。

表2 连续给药10天对兔凝血时间的影响(试管法)(n=10,x±s)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3.脑血清注射液对纤溶系统的作用

3.1实验方法

取健康家兔50只,分组和给药方式同上。给药后60min后自心脏采血。按下列步骤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①取9份全血与1份3.8%枸橼酸钠溶液混合,立即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无血小板的血浆。

②取血浆0.5ml,加9ml蒸馏水,再加入1%醋酸溶液0.1ml,使pH成为4.5,充分混合后,将混合液置于4℃冰箱内10min,使优球蛋白沉淀。再以3000r/min离心5min。

③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管倒置于滤纸上吸去多余的液体。

④加硼砂缓冲液(pH9)0.5ml于沉淀管中,用玻棒轻轻搅匀约1min。

⑤将试管置于37℃水浴中,2min后加入0.025mol/L的氯化钙溶液0.5ml,使其凝固。开始记录时间。

⑥每隔10min观察一次,直至凝块完全溶解。计算其溶解所需的时间,并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

3.2实验结果

给药第3天后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逐渐缩短(纤维酶的活性提高),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降低。结果见表3,4。

表3 连续给药10天脑血清注射液对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n=10,x±s)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表4 连续给药10天脑血清注射液对兔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n=10,)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1.结论

脑血清注射液给药早期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给药第3天后抗凝血作用逐渐增强。

四、脑血清注射液对兔脑基底动脉痉挛的解痉作用

1.实验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1.5-2.5kg,雌雄兼用,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试剂及其配制

Krebs-Henseleit液(K-H液)(mmol/L)的配制:KCl 4.96,NaCl 119,CaCl2 2.52,KH2PO4 1.17,MgSO4.7H2O 1.13,葡萄糖10,NaHCO3 25,调pH 7.4时新鲜配制使用。

溶血磷脂酰胆碱(L-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Sigma产品,用K-H液配制。

Triton x-100:Sigma公司产品,用K-H液配成0.1%溶液。

KCl溶液:用K-H.液配成120mM溶液。

选用ND(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

试验药物为NXQ(脑血清)广州市金谷园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主要仪器

JZ-BK肌肉张力换能器,贝科测控设备有限公司;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上海大华仪表厂

2.实验方法

2.1兔脑基底动脉条的制备

兔用戊巴比妥过量麻醉处死,开颅后取其脑基底动脉,迅速置于冰冷的,K-H液中,小心地洗去血管管腔内的淤血并去除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选取一段长约5mm的基底动脉条备用,若需制备去内皮的基底动脉条则先用0.1%Triton X-100溶液灌注血管,然后用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剂乙酰胆碱(Ach,10-6mol/L)检验血管的反应性以鉴定血管的内皮细胞是否破坏,有内皮细胞的血管条将产生舒张反应,而去除内皮的血管条则无舒张反应。

2.2测试仪器的调试

向测离体血管条的恒温浴槽中加水,打开电源,使水温恒定于37±0.5℃,在麦氏浴管中加40ml K-H液,并通入混合气(95%O2+5%CO2)。

待台式平衡记录仪稳定后,将记录笔用调零电位器调至记录纸的适当位置。将张力换能器头固定于支架上,用1g砝码轻轻地挂于换能器的金属片上,将记录笔调至适当位置。

2.3LPC及药物对兔脑基底动脉血管条的作用

将血管条下端固定于麦氏浴管底部,上端轻轻地挂在换能器的金属片上,平衡1小时左右。等血管稳定后,开始实验。血管条张力变化通过力换能器变换并由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记录。先加120mmol/L KCl溶液以检验血管条紧张性,然后用37℃的K-H液洗两遍。待血管稳定后,累积加LPC至终浓度为10-9-10-5mol/L,记录基底动脉条的张力变化。选择LPC最佳作用浓度检验药物对LPC诱导的血管条收缩的抑制作用。

3.实验结果

3.1LPC诱导兔脑基底动脉条的收缩作用

血管条在37℃K-H缓冲液中以一定的静息引力条件平衡后,用120mmol/L KCl检验其最大张力,洗去高K+重新平衡后开始实验。血管条的张力均以其占血管条对高K+的最大张力反应的百分比土标准差表示。

3.1.1不同浓度的LPC刺激兔脑基底动脉条的作用

结果显示在LPC的浓度为10-9mol/L时就有明显收缩作用,10-6mol/L时作用接近坪值达143.5±17.0%,因此选10-6mol/L被选作考察药物作用的最佳浓度。

3.1.2用0.1%Triton X-100溶液灌流血管,制备去内皮的血管条。在去除内皮的血管条,LPC对血管的收缩作用消失。表明LPC诱导基底动脉的收缩通过内皮细胞介导。

3.2脑血清(NXQ)对LPC诱导的兔脑基底动脉条收缩作用的影响

在加入LPC(终浓度为10-6mol/L)前15min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研究结果显示:药物NXQ,ND均能抑制LPC诱导的基底动脉条的收缩作用。当NXQ(0.05mg/ml,,ND(10μmol/L)时,LPC对基底动脉条的收缩作用分别从143.5±17.0%降至103.4±10.0%,95.8±16.7%,表明NXQ对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见下表)。

表1 NXQ对LPC诱导兔脑基底动脉条收缩作用的影响(n=8,)

与对照组比较,**P<0.01

五、脑血清注射液对脑神经元的直接保护作用

1.方法

1.1大鼠胎脑神经元的培养

选孕14-18d的清洁级SD大鼠,10%水合氯醛(0.4ml/100g体重,ip)麻醉,75%乙醇消毒胸腹部,在超净台内解剖大鼠,取出胎鼠脑皮层置于含10%小牛血清(杭州四季清公司产品)和10%马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产品)的MEM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产品)中,冲洗并摘除软脑膜,用吸管吹打分散,细胞悬液经200目金属细胞筛过滤,计数后调整细胞浓度至4×106个/ml,接种至预先用0.01%多聚赖氨酸(美国Sigma公司产品)覆盖过的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1ml),置37℃,5%CO2孵箱孵育。培养细胞每隔3-4d换一次新鲜的含血清MEM,细胞培养至14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1.2脑神经元缺氧/复氧模型

正常MEM培养基用95%N2和5%CO2混合气体进行平衡30分钟后,获得缺氧培养基。培养板加缺氧培养基后置于缺氧仓(持续通95%N2和5%CO2混合气体维持缺氧环境),37℃缺氧30分钟,再将培养板移入正常37℃,5%CO2孵箱改用正常MEM培养基,复氧2小时,药物保护实验时将药物预先孵育细胞4小时,然后在进行缺氧/复氧。

1.3四唑盐(MTT)掺入比色实验

处理后的细胞移去MEM培养基,D-Hank’s液洗2次,每孔加入100μl MEM培养基和10μl MTT(5mg/ml),37℃孵育4小时,弃用液体,每孔加入100μl酸性异丙醇(含0.1mol/L HCl),放置数分钟,使MTT溶解,于570nm处在多通道扫描仪(Sigma公司产品)测吸光度(A)值。

2.实验结果

表1可见,NXQ和ND在正常条件下对培养大鼠胎脑神经元生存无明显影响;在缺氧/复氧环境下,培养大鼠胎脑神经元成活率显著降低,经NXQ大,中剂量组预先保护后,缺氧/复氧对胎脑神经元损伤明显减少,培养大鼠胎脑神经元成活率显著增加,而ND对缺氧/复氧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表1 脑血清注射液对缺氧/复氧致培养新生大鼠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n=10,)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H/R组比较,ΔP<0.05,ΔΔP<0.01.

六.脑血清注射液镇静试验

1.实验剂量设定

受试药物、给药方式同前。

根据成人日最大用药量,按实验动物与人药量换算的转换因子计算,算出小鼠用药的等效量作为本实验的低剂量,然后取其2倍量作为中剂量,取其4倍量为高剂量。

阳性对照,以氯丙嗪注射液作为阳性对照药,7.792mg/kg(成人用量的等效量)。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脑血清注射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2.1.1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每批实验采用单一性别小鼠,禁食12h,饮水不限。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脑血清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采用本实验室小动物记录装置(仿抖笼法),记录各组小鼠给药前的活动情况。记录时室内保持安静,室温20-24℃(以下实验均取相同的实验条件记录小鼠的自发活动)。然后按剂量给各组小鼠给药,45min后记录各组小鼠2min内的自发活动情况。

2.1.2结果

空白对照组给药前后小鼠自发活动次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脑血清注射液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给药后小鼠的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与给药前相比,均有P<0.01,差异极显著。脑血清注射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抑制随剂量加大而加强,但与阳性药氯丙嗪比较,均有P<0.01,差别非常显著。见表1。

表1 脑血清注射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n=10)

**p<0.01,与给药前比较。ΔΔ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3.脑血清注射液对苯丙胺兴奋小鼠的影响

3.1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每批实验采用单一性别小鼠,禁食12h后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脑血清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采用小动物活动记录仪记录小鼠给药前自发活动的次数。然后按各组剂量给药,给药后45min,给每只小鼠ip苯丙胺,4mg/kg。15min后放入笼内观察并记录小鼠2min内的活动情况。

3.2结果

由表2可见,给空白对照组小鼠ip苯丙胺后,小鼠的活动次数增加约一倍。预先给予氯丙嗪,可明显抑制苯丙胺对小鼠的兴奋作用。脑血清注射液不同剂量对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脑血清注射液的作用弱于氯丙嗪。

表2 脑血清注射液对苯丙胺兴奋性的的影响(n=10)

**P<0.01,与给药前比较。ΔΔ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4.脑血清注射液对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诱导小鼠入睡的影响

4.1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每批实验采用单一性别小鼠,禁食12h,饮水不限。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脑血清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按各组剂量给小鼠给药,45min后给每只小鼠小鼠ip戊巴比妥钠25mg/k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1min以上为入睡标准,记录15min内各组小鼠的入睡个数。

4.2结果

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在ip阈下睡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mg/kg)后,小鼠无一睡眠。阳性对照组10只小鼠则全部入睡。脑血清注射液的三剂量组均有入睡小鼠,见表3。

表3 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诱导睡眠的结果(n=10)

*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

5.脑血清注射液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作用

5.1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每批实验采用单一性别小鼠,禁食12h,饮水不限。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脑血清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按各组剂量给药,45min后给每只小鼠ip戊巴比妥钠50mg/kg,然后记录各组小鼠的睡眠时间(以给药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为入睡时间,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为睡眠时间)。

5.2结果

由表4可见,脑血清注射液及氯丙嗪均可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但脑血清注射液各剂量组比阳性药作用弱,均有P<0.01,差异非常显著。脑血清注射液的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加强。中、高剂量组两给药途径之间比较,均有P<0.01,差异非常明显。

表4 脑血清注射液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的影响(n=10)

**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ΔΔP<0.01,与阳性药比较。

七.脑血清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试验

1.试验目的

根据脑血清注射液的功效主治,研究其主要药效,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2.受试药物

脑血清注射液,以(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计6.0g/300ml/袋,批号:141024,广州市金谷园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注射用水,南京金陵药业集团公司提供,批号:140802。

生理盐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提供,批号:140909。

给药途径iv,与拟推荐的临床用药途径一致。

试验对照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药:尼莫地平注射液(ND)。规格:10mg/50ml,批号140609,德国Bayer制药公司北京Bayer制药厂分装生产。

用法与用量,静脉注射或滴注,2mg/次。按此换算大鼠为30μg/kg。

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以表示。计量数据由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组间检验。

3.实验动物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5-2.5kg,雌雄不限,由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雄性,体重250-30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养条件:动物进入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后,大鼠每笼放养5只,饲养3天后启用,小鼠每笼10只,兔每笼1只,由专人饲养管理。动物室光照充足,通风和空调设备良好,室温控制在23-25℃,相对湿度为40-70%。实验室按常规定期消毒。

脑血清注射液对大鼠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1.实验结果

1.1动物一般情况及死亡数统计

造模后当日,造模各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行动迟缓,毛色无光泽等;第八天处死前观察,各组动物毛色光泽,精神均较佳;模型对照组和对照组动物行略显迟缓;七天内无死亡现象。

除大剂量组外,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各组大鼠的体重增长迟缓,尤以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

1.2动物偏瘫体征

造模后当日,各组动物均有明显的偏瘫体征;治疗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不同数目的大鼠偏瘫体征消失,而模型对照组大鼠偏瘫体征仍均为阳性。经卡方检验,各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1.3脑指数

从表1可以看出,模型对照组脑指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给药三个剂量组则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而与假手术组接近。

表1 CH实验动物脑指数的比较(x±s,n=10)

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1.4血管通透性的测定

从表2可以看出,病理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说明造模后脑组织有水肿形成;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而与假手术组无差异,说明经大、中剂量的脑血清注射液治疗后,大鼠脑组织的水肿状况有显著改善,而接近正常;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含水量较模型对照组为低,但无统计意义,说明其仅有改善脑水肿的趋势,而作用尚不明显。大、中两个剂量组间对比,其含水量无差别,表明在改善脑水肿方面,大剂量和中剂量组的治疗作用相近。

表2 脑血清注射液对CH后脑血管通透性和脑水肿的影响(n=8,)

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P<0.01.与CH组比较,ΔP<0.05,ΔΔP<0.01.

1.5对大鼠脑出血后rCBF的影响

脑血清注射液和阳性药可以延缓脑出血引起的rCBF的降低。未治疗组注血后rCBF立即下降,而治疗组rCBF下降明显缓慢,脑血清注射液大剂量组尤为明显,大剂量组和阳性药均可使出血后的低rCBF在24h恢复。而未治疗的rCBF维持在降低的水平。

1.6NXQ对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

1.6.1对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软脑膜微血管管径的影响。

大鼠脑出血后20min开始,软脑膜微血管已有所收缩,脑出血后60min软脑膜微血管收缩达最大值,以后逐渐恢复。给予NXQ大剂量治疗和ND治疗组大鼠软脑膜微血管较模型组有明显的扩张,表明NXQ和ND对脑出血后软脑膜微循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6.2急性脑出血后脑膜微循环中白细胞运动的改变

大鼠脑出血后30min开始,软脑膜微循环血管内皮表面滚动和粘附的白细胞增多,至120min时滚动的白细胞最多,达13.0±1.91个,以后逐渐减少;再灌注240min时粘附的白细胞达最多,数量为12.0±0.82个,随后缓慢降低。

1.6.3NXQ对急性脑出血后脑微循环的改善作用

大鼠CH后,立即给予iv NXQ,根据以上实验,选取CH后2h和4h时分别观察软脑膜微循环中滚动和粘附的白细胞数目。

结果显示,NXQ可使微血管内滚动和粘附的白细胞数目明显减少,CH后2h时,NXQ治疗组大鼠软脑膜微血管中滚动白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而ND(30μg/kg)治疗组滚动白细胞数目与未治疗组无明显差异;CH后4h时,NXQ治疗组大鼠软脑膜微血管中粘附白细胞的数目也显著减少,而ND(30μg/kg)治疗组粘附白细胞的数目与未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NXQ对急性CH引起的脑微循环中白细胞运动的异常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脑组织病理学的显微观察:

肉眼大体观察发现,模型对照组脑内血肿明显,而治疗各组脑内血肿缩小。

显微观察可见,模型对照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排列紊乱、皱缩,出现空泡,神经纤维中线粒体等结构肿胀,出现空泡样变或髓样变;胶质细胞中亦可见线粒体肿胀;毛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可见较大的空泡,线料体肿胀。

小剂量组:神经元胶中部分线粒体肿胀及髓样变,内质网扩张;胶质细胞结构尚好;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胞质中可见少数溶酶体样颗粒。

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少数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甚或崩裂呈絮状,毛细血管结构基本正常。

对照组:部分神经元变形,神经元中有一些内质网扩张,核染色稀疏,胞质中细胞器消失,出现絮状和空泡结构;胶质细胞胞质中可见溶酶体,少数线粒体肿胀,可见空泡样改善,毛细血管结构基本正常。

八.脑血清注射液治疗家兔急性脑出血的作用

1.实验结果

1.1动物一般情况、体重、体温变化及死亡数

家兔于造模术后均有程度不等的精神萎靡,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以前肢为著;蹦跳反射差,行走跛行,并向右侧(健侧)偏转;模型组家兔饮食及饮水量减少,小便量少色深(短赤),大便少而干,体重明显减轻。NXQ三组家兔大便比较通畅,排便量基本同正常组(但大剂量组有1只家兔出现稀便),小便色泽较清,实验期间无家兔死亡,NXQ中剂量组也有1只家兔证情较重不能进食,但经灌服药物后恢复较好,故体重略增,血肿植入兔脑后(3~7日),模型组家兔体温有所升高(p<0.05),阳性组及NXQ组体温也有升高,但幅度不大。NXQ组体温升高与模型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大剂量组更显著。提示ND及NXQ对家兔急性脑出血的整体状况有改善作用,降低家兔升高的体温。

1.2动物神经功能缺损分级变化

造模后第1日,模型组及治疗组家兔神经功能缺损分级相似(组间比较p>0.05),均与正常组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第6日观察,模型组家免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与第1日的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模型组的自然改善程度不显著;阳性组及NXQ第6日家兔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均有改善,但阳性组与正常组之间尚有差别(p<0.05),NXQ治疗组与第1日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NXQ对家兔神经功能缺损伤分级的改善程度较大。

1.3脑指数与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脑指数与右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左脑含水量接近正常,提示模型组造模侧脑水肿仍明显。阳性组及NXQ组脑指数仍高,但低于模型组(p<0.05或0.01),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提示阳性药与NXQ均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NXQ大剂量尤为显著。

1.4脑组织离子水平的变化

脑组织匀浆后测定的主要离子的浓度表明,造模后脑组织Na+和Ca2+浓度显著增高(P<0.01),K+及Cl-浓度变化不大;阳性组及NXQ组脑组织Na+、Ca2+浓度也较正常组为高(其中仅阳性组Na+增高有统计学意义),但较模型组低(P<0.05或0.01),提示ND及NXQ对家兔急性脑出血脑匀浆Na+、K+、Cl-、Ca2+含量的异常升高有改善作用。

1.5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水平的变化

造模后7天观察,模型组家兔脑组织LP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P<0.01);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阳性药组及NXQ组与模型组相比,LPO含量均降低(P<0.05或0.01);阳性药组及NXQ组SOD含量均增高,NXQ大剂量组为甚。提示NXQ能升高组织SOD含量,降低LPO水平,从而减轻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

1.6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的变化

造模后7天,模型组家兔血浆TXB2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XB2/6-Keto-PGF1α(B/K)显著增高(P<0.01)。阳性组及NXQ组TXB2水平均低。提示NXQ能抑制血浆TXB2水平的异常升高,减少B/K异常增高的幅度。

1.7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造模后7天观察,模型组家兔血浆ET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阳性组及NXQ两组家兔血浆ET水平亦见升高,升高幅度小于模型组(NXQ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NXQ小剂量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提示NXQ能抑制造模引起的家兔血浆ET的异常升高。

九.结论

1.脑血清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出血和家兔急性脑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出血所致的偏瘫体证,缩小脑内血肿面积,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害。

2.脑血清注射液能减少模型家兔的死亡率、提高存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少脑组织的含水量,抑制血浆TXB2水平的异常升高,提高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并有降压、利尿、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3.脑血清注射液对培养的大鼠神经元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量效关系明显;有效地缩短家兔血液的凝血时间和小鼠尾尖出血的止血时间,延长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4.脑血清注射液能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次数,对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兴奋性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诱导入睡的小鼠数,并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在临床治疗中,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首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并同时组织抢救和治疗。对昏迷指数高于9分以上者,可考虑直接使用脑血清静脉输注,对于昏迷指数低于9分者,应结合其它抢救措施综合考虑应用,在症状趋于稳定应用效果更理想。在我们的临床中均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1.准确取维生素B6 100克,在全程充氮条件下,将维生素B6溶于5000毫升注射用水中,充分溶解后,精滤,按《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维生素B6注射液项下要求检查合格,得维生素B6注射液;

2.准确取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100克,在全程充氮条件下将其溶于2000毫升注射用水中,充分溶解后,精滤,按《中国药典》2015版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项要求检查合格,得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浓溶液;

3.按《中国药典》2015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项处方计算并精确称取20倍量含量为12.5%的各种氨基酸,取全量80%左右的注射用水,加热到100℃,保温通氮气30min以上,控制水温80-85℃,于氮气流保护下加入山梨醇和亚硫酸氢钠溶解,作为溶剂备用;向溶剂中加入色氨酸外的氨基酸,搅拌至溶解;使药液降温至50℃左右,继续加入L-色氨酸,搅拌溶解,调节pH5.5至6.5,加注射用水定容到10000毫升;在氮气流保护下,溶液经0.45um、0.22um微孔滤芯连续精滤,得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

在全程充氮条件下,将三种溶液分别注入三腔共挤输液袋中各自小袋中,其中各溶液装量为:维生素B6注射液浓溶液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浓溶液100毫升,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500毫升;将三腔共挤输液袋装入外套袋中,并装入抗氧剂封袋,经输液袋灭菌条件灭菌后冷却,包装后即得成品。

实施例2: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维生素B6为100克,制备维生素B6 500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100克,制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溶液2000毫升;

复方氨基酸(18AA),按《中国药典》2015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要求制备复方氨基酸(18AA)溶液10000毫升;

在全程充氮条件下,将三种溶液分别注入三腔共挤输液袋中各自小袋中,其中各溶液装量为:维生素B6注射液浓溶液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浓溶液100毫升,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500毫升;将三腔共挤输液袋装入外套袋中,并装入抗氧剂封袋,经输液袋灭菌条件灭菌后冷却,包装后即得成品。

实施例3: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维生素B6 100g,按《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维生素B6注射液项下要求制备2500毫升;检查合格,得维生素B6注射液;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100克,按《中国药典》2015版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项要求制备1000毫升,检查合格,得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浓溶液;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为:L-异亮氨酸90.0g、L-亮氨酸110.0g、L-赖氨酸盐酸盐86.0g、L-甲硫氨酸10.0g、L-苯丙氨酸10.0g、L-苏氨酸45.0g、L-色氨酸6.6g、L-缬氨酸84.0g、L-精氨酸60.0g、L-组氨酸24.0g、甘氨酸90.0g、L-丙氨酸77.0g、L-脯氨酸80.0g、L-丝氨酸50.0g、L-半胱氨酸盐酸盐2.0g,亚硫酸氢钠5.0g,按部颁标准二部第六册标准制备复方氨基酸(15AA)10000毫升,检查合格,得复方氨基酸(15AA)溶液;

在全程充氮条件下,将三种溶液分别注入三腔共挤输液袋中各自小袋中,其中各溶液装量为:维生素B6注射液浓溶液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浓溶液100毫升,复方氨基酸(15AA)注射液1000毫升;将三腔共挤输液袋装入外套袋中,并装入抗氧剂封袋,经输液袋灭菌条件灭菌后冷却,包装后即得成品。

实施例4:一种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维生素B6为100克,按《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维生素B6注射液项下要求制备2500毫升;检查合格,得维生素B6注射液;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100克,按《中国药典》2015版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项要求制备1000毫升,检查合格,得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浓溶液;

按《中国药典》2015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项处方计算并精确称取10倍量含量为12.5%的各种氨基酸,制备10000毫升,检查合格,得复方氨基酸(18AA)溶液;

在全程充氮条件下,将三种溶液分别注入三腔共挤输液袋中各自小袋中,其中各溶液装量为:维生素B6注射液浓溶液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浓溶液100毫升,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1000毫升;将三腔共挤输液袋装入外套袋中,并装入抗氧剂封袋,经输液袋灭菌条件灭菌后冷却,包装后即得成品。

实施例5脑血清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

案例1:患者蒋××,男,39岁,有高血压史,因朋友聚会,突发倒地,呕吐,意识不清2小时以脑出血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查体T:37.2℃,p:65次/分,R:16次/分,BP:200/120mmhg,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巴氏征(+)右肢坠落征(+)双肺呼吸音粗,CT检查:该患者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40ml.入院给予静滴甘露醇125ml q6h,甘油果糖250ml bid;舍利平1毫克肌内注射,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6-12小时一次;脑血清三联袋(维生素B65克/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5克/100毫升,含量12.5%复合氨基酸18AA注射液500毫升)2袋/日。予以置胃管备用鼻饲。2天后病情稳定,给予静滴甘油果糖250ml bid;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6-12小时一次;脑血清三联袋(维生素B6 5克/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5克/100毫升,含量12.5%复合氨基酸18AA注射液500毫升)2袋/日,鼻饲流质食物。3天后病情进一步稳定,给予静滴甘油果糖250ml/日;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12小时一次;脑血清三联袋(维生素B6 10克/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10克/100毫升,含量12.5%复合氨基酸18AA注射液500毫升)2袋/日,鼻饲流质食物。1周后病情进一步稳定,患者清醒,CT检查:该患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血肿明显缩小.给予脑血清三联袋(维生素B6 10克/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10克/100毫升,含量10%复合氨基酸20AA注射液1000毫升)2袋/日,进食流质食物。2周后病情进一步稳定,患者清醒,可站立,CT检查:该患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血肿进一步缩小.给予脑血清三联袋(维生素B6 5克/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5克/100毫升,含量8%复合氨基酸15AA注射液500毫升)2袋/日,进食半流质食物。1月后病情进一步稳定,患者清醒,可站立缓慢行走,言语清晰,CT检查:该患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血肿吸收.继续给予脑血清三联袋(维生素B6 5克/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5克/100毫升,含量8%复合氨基酸15AA注射液500毫升)1袋/日,进食普通食物。治疗半月后出院,但右侧肢体功能部分不全。

实施例6脑血清注射液对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

病例:患者曾××,男,46岁,民工,上午因施工不慎随木梯甩倒,后脑着地,当即感到头晕不适,自行休息,下午自感有呕吐感,并伴有头疼,入院急诊,查体:患者神志清晰,四肢能正常活动,感头疼头晕,有呕吐感。BP140/100mmHg,心率65次/分钟,呼吸18次/分钟;CT检查:后脑蛛网膜下腔可见出血点,血肿面积2×2厘米,脑沟中线未偏移,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止血,脱水+脑血清三联袋(维生素B6 5克/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5克/100毫升,含量12.5%复合氨基酸18AA注射液500毫升)(20滴/分钟),2袋/日;一周后复查,血肿面积明显缩小,停止血,脱水药物,继续脑血清三联袋一周,血肿面积进一步缩小;继续脑血清三联袋(维生素B6 5克/250毫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5克/100毫升,含量10%复合氨基酸20AA注射液1000毫升)(20滴/分钟),2袋/日,二周,复查血肿已极小,出血点仍可见,患者强烈要求出院,嘱其少活动,多休息,加强营养,嘱如出现不适,尽快回院治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