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LCL/聚己内酯‑REDV电纺纤维膜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434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聚ε-己内酯-REDV电纺超细纤维膜,其特征在于该超细纤维膜由直径为400~1000nm的超细纤维构成,其厚度为50~200μm。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纺超细纤维膜;其特征是聚乙二醇-b-(L-丙交酯-co-ε-己内酯)数均分子量为(7~20)×104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电纺纤维膜;其特征所述的聚ε-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1~5)×104,所述聚ε-己内酯的分子式为:

式中m=70~420;R1为-CH3或-CH2O(COCH2CH2CH2CH2CH2O)mCO(CH2)5OH。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纺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过程:

(1)聚ε-己内酯-REDV和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一起溶于氯仿和N,N-二甲基甲酰胺以体积比为(4~8):1的混和溶剂中,配制成浓度100~200mg/mL的电纺溶液;

(2)将按步骤(1)所得溶液进行电纺,电纺条件为:流量为0.02~0.10mL/h,电压为12~20kV,接收距离为15~20cm,得到50~200μm厚度的电纺超细纤维膜。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纺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和聚ε-己内酯-REDV小肽的质量比为(5~1):1。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聚ε-己内酯-REDV的制备方法是:

(1)聚ε-己内酯的双键改性;

(2)聚ε-己内酯-REDV的制备。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聚ε-己内酯的双键改性是:使用N,N’-羰基二咪唑(CDI)活化羟基基团,将聚ε-己内酯配成0.3~0.5g/mL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按照摩尔比[单端羟基聚ε-己内酯]/[CDI]为1:1(或[双端羟基聚ε-己内酯]/[CDI]为1:2)加入CDI,在N2中室温下搅拌反应24h,然后加入过量丙烯酸羟乙酯和质量分数为2~4%的催化剂4-二甲基吡啶,室温下搅拌反应48~72h,产物用过量的甲醇沉淀,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ε-己内酯双键改性产物,其结构式为:

式中,m=70~420;R1为-CH3

-CH2O(COCH2CH2CH2CH2CH2O)mCO(CH2)5OCOO(CH2)2OCOC(CH3)=CH2

8.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聚ε-己内酯-REDV的制备是:将聚ε-己内酯的双键改性物配制为200~300mg/mL的二氯甲烷溶液,按照聚ε-己内酯的双键改性物含有的双键与REDV小肽中巯基的摩尔比1:1加入REDV小肽,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2~1.0%的光催化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室温搅拌均匀,置于圆形培养皿中,在365nm的UV中光照10~15min,产物使用乙醇沉淀,得到聚ε-己内酯-REDV。

9.权利要求1的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聚ε-己内酯-REDV电纺超细纤维膜表面含有REDV。

10.权利要求1的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聚ε-己内酯-REDV电纺超细纤维膜,包载包括核酸、蛋白、药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控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